<p>在《菊與刀》中,作者本尼迪克特這樣形容日本和日本人:沒有哪個民族像日本人那樣矛盾。他們既生性好斗,又溫和謙讓;既窮兵黷武,又崇尙美感;既桀傲自大,又彬彬有禮;既十分頑固,又善于變通;既十分馴服,又不愿受人擺布;既十分忠誠,又骨子里叛逆;既行為勇敢,又內(nèi)心怯懦;既心態(tài)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p> <p>菊與刀就是日本這個民族矛盾性的象征。</p> <p>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人而言,日本就是這樣矛盾地存在著,熟悉又陌生,相近又遙遠我們長著相似的面容,卻又有著不同的性格;我們經(jīng)歷過同一段歷史,卻有著不一樣的態(tài)度;我們在政治與外交上冰凍三尺,卻又在經(jīng)濟與文化上熱火朝天。</p> <p>秋日去日本,不假思索大坂、京都、奈良。也許能和三島由紀夫一同在紅楓下悵望金閣寺的金碧輝煌也極有可能,巧遇鈴木俊隆禪師坐禪,微笑著對我說:你是一個自由的人,去吧,認識你的初心。</p> <p>在異域之邦,對日文一竅不通。但真不緊張,方塊漢字比比皆是,地名中日文幾乎一樣,偶有差別。</p> <p>日本在漢字傳入之前本無文字。漢字傳入日本后,不僅成為公家用以記錄史實,且為一般學者用以著作寫書,而成為當時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在日本到處都是中國字。</p> <p>關(guān)西紅葉狩從大阪開始。從上本町往四天王寺一路,清寂的街道旁幾乎是十步一神社,百步一寺院。</p> <p>似乎每一個轉(zhuǎn)角就有著楓彤杏黃的明媚渲染,可即使有著如此炫爛的背景依然帶不出一絲熱烈的氣氛。</p> <p>墓地與居民樓毗鄰共居,現(xiàn)代建筑與古禪寺院相向共生,秋葉蕭索與秋炫繁華相依共景。</p> <p>枯與榮,今生與往生,一切都在寂靜而熱烈的秋色中各自安然。</p> <p>大阪四天王寺。</p> <p>據(jù)說是圣德太子在距今1400多年以前,和世界遺產(chǎn)法隆寺一同創(chuàng)建的寺廟。</p> <p>深秋的寺院廣場,古樹上的銀杏還未落盡,一地金黃的枯葉,一條孤獨的長椅,一角寂寞的墻邊。</p> <p>深色陰影與轉(zhuǎn)瞬即逝的銀色發(fā)際光讓人想起那句:流螢斷續(xù)光,一明一滅一尺間,寂寞何以堪。</p> <p>大阪城和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別名金城或錦城,由豐臣秀吉建造,是豐臣氏的本家所在。</p> <p>大阪城公園在大阪正中央,在這里,可以用觀光客的角度領(lǐng)略戰(zhàn)國遺風、目睹現(xiàn)在建筑和古跡混搭出來的異樣美感,也可以做一天當?shù)厝嗽诖寺剑屆篮玫囊惶鞆某块g在城市公園散步開始。</p> <p>大阪天守閣。</p> <p>一樹霜葉勝海棠,檐鈴有夢回前唐。</p> <p>從豐臣秀吉到德川家康,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戡亂與流離,也曾數(shù)度易幟,數(shù)度涅槃,不改的是其唐風遺韻,雍容氣度。</p> <p>大阪的繁華有點像東京、像上海、像紐約,有讓人熱血沸騰的購物商場和絡(luò)繹不絕的熙熙攘攘的人群。</p> <p>但是大阪又很本土,它有四天王寺,有天守閣,有大阪城,有它的紅楓讓人在燈紅酒綠中依稀仍能感受到大阪的本土氣息,大阪的街道本身也是一種風景,小巧的神社讓人仿佛在和這座城市的歷史對話。</p> <p>任何排名第二的城市,似乎都有些自己的小性格。而大阪就是這樣,慢一些,更隨意,也更有活力。</p> <p>人們對日本總是有著注重精致與次序的印象,而大阪在這方面似乎總是有種淡淡的不屑。</p> <p>大阪的一大標志,道頓堀那塊巨型格力高運動員廣告牌,它是電視節(jié)目中提到大阪時給出的標準鏡頭,也許可以這么解釋:這個以乳酸菌食品起家的老字號品牌相當于中國的娃哈哈,是大部分日本人童年的回憶。</p> <p>在摩天輪里360度的完全開放視角看大阪。有句話說在摩天輪轉(zhuǎn)到頂端去擁抱的情侶,一定會永遠在一起,這句幾乎是口口相傳。而這座成為大阪地標的建筑,并頻繁出現(xiàn)在各個浪漫日劇中的摩天輪,幾乎可以滿足對愛情所有最好的幻想。</p> <p>回到生活本身,發(fā)現(xiàn)無處不在的美,這就是生活美學的起點。</p> <p>藝術(shù)并非只沉睡在遙遠的博物館里高不可及,也不是只有少數(shù)的藝術(shù)大師才有資格創(chuàng)造,恰如小街小巷里的野百合,也有秋天。</p> <p>一枝春花,幾枝秋樹,都可以成為你案上的風雅,知音不在千杯酒,一盞空茶也醉人。</p> <p>美是回來做自己,知道自己生命應(yīng)該用什么樣方式去活著。</p> <p>冬天里溫暖的馬桶蓋;分關(guān)節(jié)設(shè)計的創(chuàng)可貼;新干線、地鐵和巴士的運營時間誤差以秒計算;公共場所的樓梯通常有兩層扶手,矮的是專門為兒童設(shè)計;市場上有老年人專用的健身用品、防老年癡呆軟件、老年日托服務(wù)……日本處處流露的細節(jié)之美,感受到這個國家無微不至的溫度。</p> <p>日本街頭大大小小的藥妝店都是把部分商品放在門口的貨架上,既無專人看管,也無防盜設(shè)備,全憑商家的信任與行人的良心。這樣一個高度發(fā)達又高度文明的社會,確實可畏又可敬。</p> <p>大阪常年聚集著眾多熱衷探尋美食的美食家,他們把大阪稱為天下第一廚房,并以吃到走不動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吃貨們來滿足口腹之欲。</p> <p>大阪是一個能放下所有心里負擔,安心做個瘋狂小吃貨的城市。</p> <p><i>作者2017年在日本大阪。</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