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小團圓》并非都團圓

蕤の世界

<h3>最近在空閑時間翻閱張愛玲《小團圓》,此部小說就是張的自傳體,而《雷鋒塔》和《易經(jīng)》分別是她少年時代(4-18歲)和青年時期(好像也不能界定為青年,是18-22歲)的自傳體,是翻譯過來的小說。而《小團圓》包含了這兩本書的內容,直至她生前才完成,沒有面世,估計是因為她的好多親人還在世,而她大膽的把一些事情寫進書中,直到2009年在她朋友宋淇鄺云美夫婦的兒子支持下才對外出版。</h3><h3><br></h3><h3>的確是她自己回憶性的真實事件發(fā)生,她是《紅樓夢》鐵粉,所以依照《紅》里人物取名一樣,她小說里人物取名也同樣有些寓意,兼有國外名字的翻譯成中文的味兒,讀起來可能有些繞口,而且每個人物都是她的親人所指。</h3><h3><br></h3><h3>之所以提出這部小說,一是人在年老的時候總會對自己的一生有些回憶總結,二是她主要想澄清和胡蘭成的那些情事,因為之前胡在臺灣發(fā)表一些不切實際的作品《今生今世》,有些歪曲事實,所以張愛玲想就此申明自己的觀點,但不知什么原因她在彌留之際卻留給朋友“《小團圓》可以銷毀”。</h3> <h3>張愛玲屬名流之輩,也有凡人的真情流露,人在上年齡后容易回憶,一生寫盡了各式各樣的男女愛情,總也得把自己的生活加以回顧。<br></h3><h3><br></h3><h3>文中的九莉就是她本人,開篇是在寫她求學大考之前的情況,讀起來很是親切。人就是很奇怪,我還經(jīng)常做考試的夢,不是急著找不著考場,就是坐到考場沒拿筆,或者是卷子發(fā)下來一道題不回答。這些都不曾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出現(xiàn)在夢里,是否也有許多預示,曾經(jīng)還給自己解析過夢,可能是自己最希望有結果的考試沒有如愿罷了。</h3><h3><br></h3><h3>小說還是沿用一貫嘲諷的口吻敘事風格,不管寫母親濫交、姑侄不倫之戀、父親拋棄兒女,都很真實;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蘭成,以前大家都知道他們在分手時張愛玲給了胡一張30萬的支票,覺得張愛玲很大氣,不是貪圖男人錢財?shù)呐耍鴮嶋H情況是張愛玲曾經(jīng)為了了斷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倔強的報復性的一次給了她母親黃逸梵一筆錢,當時張愛玲為此筆錢發(fā)愁過,而胡動用了日本的業(yè)務經(jīng)費湊齊了那筆錢,由此,后來張愛玲為了還上這份人情,雖然內心飽受著胡的婚外濫情折磨,卻理智而冷漠的歸還了那筆錢,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女人的骨氣,我并不是出賣我的愛情,曾經(jīng)的因為相知,所以懂得還多少值得可以去回憶。</h3> <h3><font color="#010101">張愛玲在小說中詳細的回顧了她家族中的事情。她從小到大都是學霸,雖然出生在看似顯赫的家庭,卻不知親情冷若冰窖,只和姑姑感情深點。在此,把她一生有關愛情大概作以回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44年初春,她24歲,胡蘭成38歲,此時胡已在汪偽政府中任職,在南京養(yǎng)病,在雜志《天地》上讀到張的《封鎖》,對作品很是贊賞,對作者充滿好奇,便從朋友處要來張的地址,上門前去拜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8月份,胡與第二任妻子離婚,與張結婚,沒有任何儀式,只有好友炎櫻作證,張愛玲的姑姑是知道她的這段感情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1月份,胡被派到武漢接編《大楚報》,與張開始分離,不久就與護士小周勾搭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45年8月,胡逃到浙江諸暨,與范秀美以夫妻同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47年6月,張愛玲提出分手,訣別信:我已經(jīng)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jīng)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jīng)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其中的甜蜜與痛楚只有當事人清楚,指望婚姻能規(guī)矩一個人濫情的德行?試想想,丈夫對著妻子講述他的婚外情,還沾沾自喜,這叫什么行為?一點內疚感都沒有,還如此明目張膽!愛情這東西,愛就是愛,或許在某個時期胡的熱情暖化了張的那塊冰,兩人初識能一口氣長談5個小時;不愛就是不愛,張趕到杭州去看胡的時候,看到他與別的女人住在一起,一個女人容忍度能有多大?心在滴血!很慶幸張很理智,轉身的很決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有人說女人傻,男人對她好就會死心塌地,有人說女人物質,貪圖男人的錢財。其實最能收買女人的,是真正的懂得。不能否認兩人也有過一段醉仙欲死的愛情生活,可是在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渣男事件后,張愛玲還是理智的放手了,歸還了胡之前替她付給母親的那筆錢,兩訖,各不相欠,從此,橋歸橋,路歸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曾經(jīng)相愛過的人分手后都有些許恨意,其實千萬別這樣,更不要在背后說各自的壞話,因為當初兩人是那樣的深深相愛,還是有相互吸引的地方,如果相互詆毀,只能顯示自己涵養(yǎng)不夠,不合適就平靜放愛一條生路,是對是錯留在各自心里就好,外人都是看客,說多了都是笑料。</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52年,張愛玲去了香港。在此結識了一生摯友宋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55年,到美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56年,認識賴雅,此時她36歲,賴雅65歲。在一起過了算是平靜而又貧困的11年家庭生活。為什么總要找比自己大那么多的男人?真的是在原生家庭中缺乏父愛嗎?看過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其中松子就是因為從小在家里得不到父愛,而后也因一些事情辭去教師職位,然后離家出走,失去親情的溫暖,從事著不同的職業(yè),遇人不淑,可以說是所有的男朋友毀了她,最后發(fā)瘋被一群壞學生打死,一個女人可悲的一生就此落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jié),逝世于公寓,身邊無一親人,一星期后被房東發(fā)現(xiàn)。</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也就是說張愛玲的后半生是在孤獨與寂寞中度過,想想也挺讓人心疼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如此傳奇的女子,寫盡別人的愛恨情愁,就這樣孤寂的走完了人生75個春秋。</font></h3> <h3>鐵凝說:所謂"聊得來"的深層含義其實是:讀懂你的內心,聽懂你的說話,與你的見識同步,配得上你的好,并能互相給予慰藉、理解和力量。</h3><h3><br>風起的日子,笑看落花;雪舞的時節(jié),舉杯向月。這樣的心情,這樣的路,我們一起走過……在不經(jīng)意間哼唱這首歌的時候,是否也會想到只有相互懂得的人才能理解什么是云淡風輕,讀懂你的一顰一笑。</h3> <h3>人不能選擇出身,那張愛玲也不例外,她童年的不幸福生活對她性格有很大的影響,以致后來的擇偶,誰不希望能遇到自己心儀的人?但那能人人如愿?殘酷的現(xiàn)實破碎了每一個想要團圓的夢,一段真情付出之后卻無疾而終。內心豐富的她,與現(xiàn)實做著掙扎,唯有作品充實著落寞的內心,獨立堅強的她如常人一樣也想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br></h3><h3></h3><h3><br></h3><h3>喜歡《紅樓夢》的她,孤傲,冷漠,暖不化的冰,話不投機半句多。我想她大概是內向的,但遇到知己后,是熱情而奔放的,無所顧忌的,誰也不想總戴著盔甲活著,她有火熱的內心,看是對誰了。</h3><h3><br></h3><h3>在單身的時候買了本《張愛玲文集》,書很厚有時睡覺都可以做枕頭用,其中收錄了她的大部分作品,第一篇就是《沉香屑-第一爐香》,由于經(jīng)常翻閱,外封已不在了,只剩下灰突突的內楨,就這樣一直跟著我結婚成家,搬新家的時候清理書架,估計是家人以為太臟了,給我扔了,現(xiàn)在死活找不見了。在影院看過《半生緣》、《色戒》。</h3><h3><br></h3><h3></h3><h3>如此一個女人,留給世間如此多的回憶,她的故事,她的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