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自6月去阿里后,原打算9月再去一次西藏,10月走一次川西。后因種種原因西藏之行未果,川西之行自然是勢在必行了。參考前幾年綜合狀況,出發(fā)時間定在10月12日,原訂計劃是10~12天,出發(fā)前又看到網(wǎng)上介紹格聶神山的游記,心向往之,于是也列入?yún)⒖夹谐獭?lt;/h3><h3><br></h3><h3>實際行程圖示。</h3> <div><br></div><div>此次出行還算熱鬧,重慶三車9人,成都一車4人,約好在榮經(jīng)加油站見面后去吃九襄黃牛肉。這是享用名符其實的九襄黃牛肉后首次集體合影。(石老師供圖)</div><div>左起第5人為本老頭<br></div> <h3>第2天 瀘定~甲根壩。 從瀘定出發(fā)后先去觀摩大名鼎鼎的瀘定橋,這些“名勝”之景對我沒有太多吸引力,繼續(xù)向塔公進發(fā)。一路上天氣陰暗,一到折多山埡口,高原特有的燦爛陽光已對我們張開笑臉。</h3> <h3><font color="#010101">經(jīng)塔公去新都橋,一是沒走過這條路,二是可以一并見到貢嘎雪山和亞拉雪山。機場附近是較理想的貢嘎雪山觀景點,但當天貢嘎雪山云遮霧繞難見其真容。</font></h3> <h3>轉過機場一段下坡之后,迎來第一個典型的高原景觀——雪山,草地,帳蓬,再加上厚厚的云層。</h3> <h3>“老伙伴”們開始第一次激情表演,不顧“高反”威脅,作騰空雀躍之式。但本老頭由于膝蓋不爭氣,也僅僅只能作預備姿態(tài),斷然跳不起來。(熊老師供圖)</h3> <h3>陪襯德宣夫婦對跳??(履中供圖)</h3><h3>左一為本老頭</h3> <h3>人人都喜歡蘭天白云(德宣供圖)</h3> <h3>梁三妹給繼躍女士拍下一張經(jīng)典騰空照??</h3> <h3>前往塔公,難得一見的亞拉雪山側面。</h3> <h3>“多云間晴”下的亞拉雪山,沒有日照金山的瑰麗,卻多了一些黑白相間的莫測變幻。</h3> <h3>神圣的亞拉雪山前,集體合影是必須的。(小許拍攝)</h3> <h3>新都橋的樹大多還沒有黃,所以哪怕看到一珠黃葉,趕緊按下快門。</h3> <h3>這一帶的黃葉離理想時段大約還有5~10天。</h3> <h3>第3天 甲根壩~稻城。 早晨在甲根壩村落之中逗留了小半天,收獲不大。去理塘途中那幾個觀景點也很平淡,直到去稻城途中,遠遠看見一個可觀之景,但走近了視線反而被擋住,不得已上坡下坎疾步行走200多米,終于找回一些感覺。</h3> <h3>再走一段已近黃昏,老天卷顧,又一沐浴于日落余暉中的村落呈現(xiàn)于眼前。</h3> <h3>夕照加濃云,總是不會讓人失望。</h3> <h3>第4天 稻城~亞丁。 頭晚趕了好長一段夜路。第二天去亞丁前,成都一車四人由于小許嚴重高反,只好分道單車經(jīng)鄉(xiāng)城,香格里拉去云南。</h3><h3>我們三車繼續(xù)前行。本來早晨天氣還不錯,但到達亞丁進入景區(qū)后,陽光躲進了云層,時隱時現(xiàn)。</h3> <h3>洛絨牛埸更是陰多睛少,時不時來一點陽光勾引,讓你欲罷不能。</h3> <h3>“午餐”時偶見夏洛多吉霧中現(xiàn)身,趕緊拍下,但這個視角下的夏洛多吉,已沒了“神山”氣概。央邁勇則一直不肯現(xiàn)身。</h3> <h3>回程時抱有一絲幻想,但仍不見神山們蹤影。</h3> <h3>算了,還是上一張2014年秋回程時在大巴車上拍下的夏洛多吉吧。當年的運氣比今年好,里邊看不見,出來補上了??</h3> <h3>去時經(jīng)過亞丁村,對面山上的秋色已經(jīng)很漂亮,心里盤算著回程靠右窗,可以拍到。果然車過亞丁村后的幾個“回頭灣”,瞅準時機隔窗拍下幾張。</h3> <h3>第5天 稻城~新龍。 從亞丁趕回稻城住宿,這個決定非常正確,因第二天經(jīng)過紅草灘時,剛趕上紅草灘的最佳時段。遺憾的是我沒有下公路,拍攝角度很不理想,在此借用一張卓繼躍的手機圖片,顏色比我拍的更艷一些。</h3> <h3>早晨的陽光太好了,這張圖片色彩我沒有任何調整,色調非常飽和。</h3> <h3>稻城到理塘途中的海子山也是此行重點,天氣果然不負眾望,光線很理想。</h3> <h3>鄔老師那件紅衣服在濃云之前真是畫龍點睛哦</h3> <h3>云層之低,觸手可及。</h3> <h3>再往前不久,一條近乎于“回頭彎”的岔路出現(xiàn)在眼前,拐進去,發(fā)現(xiàn)視覺效果極佳。</h3> <h3>高原的廣袤,深遠,常常是令人留連忘返,即便亂石遍佈也同樣如此。</h3> <h3>第6天 新龍~亞青寺。 新龍到亞青寺有兩條路,我們選擇了路很窄但景觀比甘白路更好的近路。出新龍不久,就出現(xiàn)可拍之景。</h3> <h3>進入窄路路不久,前面出現(xiàn)一輛慢騰騰的大貨車,這路上要超車是不可能的。正在叫苦不迭,誘人停車的景觀一個接一個地出現(xiàn)了。</h3> <h3>逆光下的樹葉色彩特別透明。</h3> <h3>新都橋的樹葉沒黃,這里正好。而且事實證明,這條溝里風景,比黑水奶子溝更具吸引力</h3> <h3>愛畫樹的先生們秋天去這溝里吧,黑、白、灰構成關系,色彩冷暖對比都有了??</h3> <h3>并入甘白路后回頭遠眺卓達拉雪山。據(jù)說天氣好,早晚都可以拍到“日照金山”??上覀儫o法早晚路過。</h3> <h3>卓達拉旁邊不遠的卡瓦洛日雪山。從積雪程度看,應該比卓達拉海拔高?;爻虝r從甘孜到翁達,公路右邊也見到此雪山。</h3> <h3>有人提議在此合影。合影前石同學已獨自站在大石包上放聲高歌,揮了左手揮右手,重復往返,興奮之至。遠遠一座雪山就已如此,要是去到納木那尼,岡仁波齊,不知該瘋狂成什么樣??</h3> <h3>登云同志的連拍很精采,隨意選兩張,均可見外出旅游釋放個性,彰顯自我的歡樂狀態(tài)。</h3> <h3>繼續(xù)前行,公路右邊較遠的地方出一連綿延伸的紅灰色山群。</h3> <h3>臨近亞青寺,公路右下方出現(xiàn)一片廣闊的草原,這樣的草原在川西很常見,但有過高原生活經(jīng)歷的人,總是對蘭天白云之下的草原情有獨鐘。</h3> <h3>到達亞青寺,先去著名的“制高點”走了一圈然后午餐。等再上去時,天上的云層變得多起來,手持“長槍短炮”的人們耐心等待陽光穿出云層。</h3> <h3>這期間,忽見一小伙在給一“粉子”拍照,一看形象很不錯,也搶著偷拍了幾張。小粉子知道我在拍她,但并不介意,甚而專門給了我?guī)状闻臄z的機會。</h3> <h3><font color="#010101">某些角度和表情頗具閨秀品味。</font></h3> <h3>終于等到“經(jīng)典”的亞青寺全景日落照。</h3> <h3>太陽已經(jīng)下山,意猶未盡的人們又轉而等待絢麗多彩的飛天紅霞。</h3> <h3>晚飯后加足衣褲,手持電筒去山上拍亞青寺夜景。山下燈光很弱,沒有經(jīng)驗,只好猜著設定光圈快門,感光度1000,30秒,光圈6.3,出來也就現(xiàn)在的效果。不管怎樣還能看見天上的星星??</h3> <h3><font color="#010101">第7天 亞青寺~翁達。 早晨出發(fā)前在停車場偶見一藏族老阿媽,形象屬于我喜歡的類型,和登云同志一起,接連拍了好幾張。</font></h3> <h3>原以為回去路過卓達拉山會有的收獲,結果光線太平淡掃興而過。下午2點半左右公路左側突見一大片滿載金秋的樹林,三車9人一陣狂喜奔樹林而去。</h3> <h3>新都橋的遺憾,亞丁的郁懣,終于在此一掃而空。</h3> <h3>盡情的謀殺數(shù)碼菲林。</h3> <h3>方老師,熊老師正不余其力完成“作業(yè)”。</h3> <h3>金色的愛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h3> <h3>第三次看見這山,此次看見的石灰?guī)r(?)是暖灰色,2009年路過時是冷灰色(陰天)。</h3> <h3>三次見到這湖岸,這次是最漂亮的。</h3> <h3>第8天 翁達~黑水。 出翁達不久見到這小小的村落,也是這一天中最靚麗的景觀。</h3> <h3>此后的路程是本次出行最不順暢的,修路堵了兩次車,第一次繞道過去了,第二次堵在松崗。兩次堵車之間途中,在一段塵土飛揚的土路傍見到一大片橫穿江面,頗具聲勢的風馬旗。</h3> <h3>刷經(jīng)寺,這個曾經(jīng)繁榮的區(qū)府所在地由于客車早已不在此過夜逐年衰落。但此次路過好像舊有街道全都修繕一新。1981年6月我家牛小子就出生在離此地幾百公尺外的區(qū)衛(wèi)生所??</h3> <h3>刷經(jīng)寺至壤口有很多類似景觀,我們路過時由于天色漸晚且背光并未引人注目。但我有些不舍,仍然停車拍下一張算是紀念。</h3> <h3>第9天 達古冰山~茂縣。 頭晚住宿時,得知還有一周才是奶子溝最佳時段,雖然事先也曾料到,未免還是有些小失落。但第二天正好又趕上彩林節(jié)開幕式,這在我心目中又比彩林還重要。人山人海的會場還是令人激動的。</h3> <h3>我知道好幾位同志繞著這“粉子”反復拍??,但無論是形象還是服飾都不是我特別喜歡的類型,所以點到為止。</h3> <h3>后來去廁所路遇方老師,說繞到后面可以拍演員,于是和熊,方一道斗膽前去,結果警察同志通情達理,放我們進去了。正好滿足了我收集服裝資料的愿望。</h3> <h3>阿壩州的藏族分嘉絨和安多兩大系,黑水以嘉絨藏族居多。但圖中這兩位明顯是類似阿、若、紅三縣的安多藏族。難道藏族服飾也如當代藝術一樣開始“綜合”了?</h3> <h3>這三位就更說不準了,過段時間還是找一藏族朋友鑒別一下吧。</h3> <h3>這群姑娘我可以肯定地說是嘉絨藏族,因為有些類似彝族樣式的頭帕裝飾,我當年在米亞羅“帶薪勞動”時就已經(jīng)很熟悉了。</h3> <h3>開幕式拍得差不多了,向達古冰山進發(fā)。這是途中的一個景點,以繪畫的角度說,也是這條溝中最受看的景點。</h3> <h3>說實話,達古冰山的山體沒有我想象之中的雄偉壯觀,好在有很多局部還是不錯的。</h3> <h3>站在木棧道回望纜車方向,遠處群山氣勢磅礴。</h3> <h3>類似稻城海子山有很多亂石,或許xxxxxx……年之前這地方也曾在海底之中???</h3> <h3>冰漬湖中的倒影。</h3> <h3>倒影之二</h3> <h3>倒影之三,遠處那兩位是方師傅車上的巾國。</h3> <h3>變幻莫測的飛云。</h3> <h3>雪中小景</h3> <h3>冰山的另一端,景觀相對單一,但視野更為深遠。這也是達古冰山拍攝的最后一個景點。</h3> <h3><br></h3><h3>短短十天的旅程結束了,有郁悶,也有興奮;有失望,也有滿足。滿足是對失望的補償,失望則是給再一次旅程增添動力。</h3><h3>亞丁,九寨溝,達古冰山這三地是四川地區(qū)最著名的旅游景區(qū),在我心目中,如果同時都處在理想天氣之下,亞丁排第一位。因為除洛絨牛場外還三座神山,兩個海子。且還可從服務站步行去洛絨牛場。</h3><h3>當然,這三地要是和西藏阿里地區(qū)的神山圣湖相比,則可忽略不計了。納木那尼,岡仁波齊,瑪傍雍措,拉昂措?yún)R集一處,華夏之內,何處能比!?</h3><h3>不過話說回來,路程不分遠近,風景不分大小,在城市待久了,到野外走一走,遠離塵囂,貼近大自然,讓疲憊的身心獲得愉悅與輕松,何樂而不為!</h3><h3>就這個意義上說,只要外出就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