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漫漫秋雨百花殘</h3><h3>甘栗開口香自來</h3> <h3> 連續(xù)十幾天沒有看到太陽了,續(xù)而不斷的秋雨讓彌散在這個城的桂花香也變得斷斷續(xù)續(xù),講究人家的庭院里都是殘花,卻不是一地金黃。</h3><h3> 看著十一買的土板栗一直沒有曬成,想了一想去年網(wǎng)上學(xué)的烤板栗還可以,又百度了一番。</h3><h3> 說起第一次知道板栗是在一個刺球球里剝出來的,還是讀小學(xué)時的一個教師節(jié)。那天適逢星期六,所以我們可以放一天半的假。放學(xué)路上經(jīng)不住王同學(xué)說到龍洞去抓螃蟹的誘惑,沒有回家和母親打招呼就跟著跑了。當(dāng)時的條件只有徒步,過了紅江橋順著沿江路從百步梯翻過鳳凰山,那時的環(huán)境甚是蠻荒,路上的小水塘里有螞蟥,路邊還遇見了盤曲的蛇。長大后聽說那里后面有個雅稱叫情人谷,畢竟財校工校林校都離得不太遠(yuǎn)。</h3><h3> 出了鳳凰山走過三孔橋,從民院邊順著龍洞河而上。那時的民院還是鄂西大,大門還沒有修建的如今般的富麗堂皇,我看到過的上海復(fù)旦、同濟、交大和民院的大門是不能比的。</h3><h3> 那時的龍洞灣還是一幅典型的農(nóng)村景象,學(xué)了歷史后才知道解放前陳誠的別墅就在那邊,葉挺將軍也在那邊被關(guān)押過(但我一直沒去尋過建筑物的遺址)。龍洞河和現(xiàn)在也不一樣,也就是那天看到了有人駕著獨木舟帶著鸕鶿獵漁的真實場景,看到了使用我叫不出名字的老式工具打谷子的人們。</h3><h3> 不記得到底走了多久終于到了龍洞,看到那如山崖上洶涌傾瀉而下的出水, 和那看得到底深深的塘。兩同學(xué)哪里敢下水去看看有沒有小螃蟹,無奈之下王同學(xué)帶著我到了他的親戚家。</h3><h3> 也就是那次體會到本地人的質(zhì)樸和善良,熱情的留著我們。然后王同學(xué)的親戚帶著我們?nèi)ゴ蛄嗣踝?,毛栗子還沒有開口,那刺很是錐人,用木棒砸開帶刺的外衣,用牙直接咬開鮮板栗的殼,那個順著口鼻的栗香,是現(xiàn)如今的孩子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我一直只喜歡吃生板栗的源頭。</h3><h3> 時間是飛快的,沒一會天就黑下來了,我說著要回家,可是王同學(xué)說晚上蛇就都出來了,嚇得我只有作罷。</h3><h3> 不記得那晚上睡的如何,只記得天蒙蒙亮?xí)r,母親找了過來,那晚母親找了我一夜(父親在外地出差)!沒有多余的責(zé)備只是喊我回家,并對招待我的人家表示感謝……</h3><h3> 一路上我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并反復(fù)強調(diào)路上有蛇,要不然無論如何我都會走回家的。幸運的是這次并沒有挨打,母親只是告訴我到哪里去,要和家人打招呼要按時回家。</h3><div> 雖然母親沒有解釋為什么沒打我,我想是因為找到我那刻的喜悅沖淡了一晚上尋找我的恐懼。所以自那以后,只要跑出去玩,我都會按時按點回家。</div><div><br></div><h3> 回歸正題: 適量的板栗(我用烤盤試了一下)洗凈,瀝干。</h3> <h3>原來都是用菜刀切十字,網(wǎng)上又現(xiàn)學(xué)了一招,用美工刀對付這小小的土板栗。十字劃的差不多的時候,開烤箱溫度調(diào)200度預(yù)熱。</h3> <h3>適量食用油和板栗混合。</h3> <h3>板栗放入墊了鋁箔的烤盤,切口的位置盡量朝上。</h3> <h3>定時20分鐘,其實這小的板栗事后感覺時間可以再短點 。</h3> <h3>臨時跑到超市買的糖桂花和蜂蜜混合,下面墊的一個放了熱水的碗。</h3> <h3>20分鐘到了,其實可以用刷子涂抹在板栗烤開口的位置,我偷了一個懶。</h3> <h3>入烤盤,再加熱5分鐘。我是糖桂花和蜂蜜放多了,又多烤了會兒,把多余的糖液倒了出來。盡量讓板栗清爽些。</h3> <h3>出鍋。</h3><h3>味道還是很贊的。</h3> <h3>都說板栗是秋天最美的味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