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總想寫幾段話,關于我的父親母親,因為文化水平有限,所以一直在躊躇。今天就讓我用最平實的語言敘述幾段吧!以了卻我的心愿。</h3><div><br></div><div> 父親</div><div><br></div><div>父母一生育有六個兒子三個女兒,我排行老末。這對于新中國剛建立不久但仍動蕩不安的社會環(huán)境下是難以想象的。因為父母拼了命的掙工分換口糧才不至于讓全家人餓肚子,如果把當時苦難的環(huán)境放到我們這一代人身上估計早就死了十回八回了。</div><div><br></div><div>父親生于1944年10月,家里共有六個兄弟,三個姊妹,父親排行老二。那年是國共兩黨就中共擴軍進行談判的年份。生下父親的第二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而后又經(jīng)歷了多年的解放戰(zhàn)爭等內戰(zhàn),因為老家地處西北偏遠地區(qū),雖然戰(zhàn)事不斷,卻沒有大規(guī)模波及到當?shù)?,使得老百姓得以安然生活?lt;/div><div><br></div><div>1949年至1962中國城鄉(xiāng)以下進行“社教”運動,整治了一批資產(chǎn)階級腐朽思想的干部,也將一批稍微有文化知識的農民經(jīng)過培訓學習后給予“中共黨員”身份,我爸也光榮的加入到“黨員”團隊中。后來被任命為“生產(chǎn)隊”隊長,一當就是十多年。后來因為得了眼疾做了開刀手術,恢復后就不再擔任任何職位。</div><div><br></div><div>父親話不多,但只要一開口便擲地有聲,從不含糊,很有分量,這是所有子女都學不來的。父親是個熱情的人,但對于子女卻比較嚴肅,從小就教導我們走正道做正事,就算我們長大了每次出遠門也是千叮嚀萬囑咐方可讓我們出門,就怕誤入歧途。父親上過幾年學,這對于當時的農民來說是奢侈的,后來因為爺爺奶奶家需要勞動力掙工分就棄學了,很自然的接過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參加勞動。</div><div><br></div><h3>父親是家庭的中心,只要他在我們才會心安踏實。也是一個極冷靜且有智慧的人,時常教導我們遇事不慌亂,不亂下結論,多思考多分析。很顯然,在生活中他首先自己做到了這些。父親生于新中國成立之初,成長于苦難時期,為了生存和養(yǎng)家糊口苦苦掙扎了一輩子,前半生為了子女,后半生也是為了子女。在生活中也是一把好手,種地、栽樹、喂牛、養(yǎng)羊、搭棚、補鍋、釘壺、修牛槽,家里凡是能看到的物件大多都經(jīng)過父親的手修修補補。</h3><div><br></div><div>父親對子女的愛,像大山般沉穩(wěn)堅定,像大海般深沉包容。父親的愛,是實實在在的,沒有華麗的言語,沒有親昵的動作。是沉沉甸甸的,不會直接表達,有時倒覺得是在懲罰。世上的感情千千萬萬,父親給我們的愛充滿著寬厚,包容,無私和溫暖。</div><div><br></div><div>父親是我心中的英雄,沒有闊斧大刀,卻保護著我們茁壯成長。父親是我心中的一盞明燈,照亮著我前進的路。父親是我的一把傘,時刻為我擋風又避雨。我的脈搏里流淌著父親的血液,我的性格上深烙著父親的印記,我的思想里繼承著父親的智慧,這一切的一切,我會永遠銘記。</div><div><br></div><div>父親已過古稀之年,行動遲緩了,步伐也蹣跚了。但始終牽掛著外面的游子,朝朝暮暮。父親把畢生能給我們的都給了我們,毫無保留,作為子女虧欠父親太多太多,兒女們何以為報?!</div><div><br></div><div>不管成家的,沒成家的,都會有個家,因為有爸在便是家。不管當爸的,還是沒當爸的,都會有個爸 ,因為我們永遠都是爸爸的孩子。</div><div><br></div><div><br></div><div> 母親,我苦難的母親。</div><div><br></div><div>母親生于1947年6月,家中四個兄弟,兩個姐妹,一共六個孩子,母親排行老五。在生她的前一年國民黨開始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人民解放戰(zhàn)爭開始。生她那一年即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開始進行全國規(guī)模的反攻,國共兩黨的內戰(zhàn)趨于白熱化階段。</div><div><br></div><div>聽母親說,在生下她的第二個月解放戰(zhàn)爭已打到村子附近,為了避免遭受炮火之災,外婆建議舉家逃往她的娘家,經(jīng)簡單商議后外公外婆一行人抱著還在襁褓中的母親打算往下一個村子里外婆的娘家跑,外婆抱著如果死就和家人一起死的心態(tài)離開村子的。</div><div><br></div><div>在逃難之際有人提議將我母親遺棄,怕嬰兒的哭鬧聲會引來土匪或者國民黨軍隊。外公外婆邊逃邊做著激烈的思想斗爭,不知不覺來到了樹林里一處水磨坊前, 最后打算將我母親順水淌走, 只有溺水才會讓她少受點苦。當外公打開襁褓看到白白胖胖還在熟睡中的母親時又于心不忍,外公做了短暫心理掙扎后 又將母親 重新包好抱在懷里頭也不回的趕往外婆娘家……<br></div><div><br></div><div>所幸,后來戰(zhàn)爭并沒有波及到村子,百姓安然無恙。再后來解放戰(zhàn)爭取得全面勝利,村子里開始進行“打地主”“批富農”“分田地”“社會主義教育”等一系列批斗大會和運動。</div><div><br></div><div>如果當時外公一念之間將母親遺棄,這世間不僅少了一個小生命,也少了我們九個兄弟姐妹,還有很多后來的故事。所以母親感謝外公外婆的生育之恩,也感謝他們給的重生之恩。1961年不到十五歲的母親嫁給了19歲的父親,因為土地等一切財產(chǎn)都屬于集體,父母便早出晚歸盡可能多的掙工分養(yǎng)家糊口。</div><div><br></div><div>母親是家庭的軸心,只要她在家里才會有溫暖,才會有熱乎的飯菜吃,母親心靈手巧,一頓簡單的洋芋菜都能炒的有滋有味。母親擅長針線,雖然我穿過各種經(jīng)過母親改良的衣服</div><div>卻也得體大方。最難忘記的便是母親給我縫制的斜挎書包,每兩三年都會給我縫制一個。那是用一塊嶄新的布料裁剪的,周邊有花邊,包口有個鎖扣,在我風一樣的年紀里奔跑時不至于弄丟書本。</div><div><br></div><div>母親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生在舊時,長于亂時,及笄之年嫁與我父,從此為了養(yǎng)活家人起早貪黑苦掙工分,半日不敢耽擱。母親的一生也是堅強的一生,每一個孩子的生日便是母親的蒙難日。那時沒有醫(yī)生沒有醫(yī)院每個孩子都是順產(chǎn)而生,可謂是“兒奔活母奔死”的艱難。我問自己,怎樣才能報答母親的生養(yǎng)之恩?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答案。</div><div><br></div><div>母親一輩子都沒有跟鄰里鄉(xiāng)親鬧過矛盾,為人正直,善良,大方,樂觀。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會微笑面對,對子女的愛更是寬厚,濃烈,細膩,深沉。小時候只要家里有好吃好喝的母親從不舍得吃一口喝一口,都會留給子女,最多就是舔一下嘗嘗味兒,然后說你們吃吧,媽媽不喜歡吃,現(xiàn)在才知道母親不是不喜歡吃,而是舍不得吃。</div><div><br></div><div>母親沒有讀過書,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她講的道理通俗易懂,正就是正,反就是反。也從不放縱和嬌生慣養(yǎng)自己的孩子,所以每個孩子算不上都有出息卻也從沒讓她失望。母親和三個女兒都酷愛養(yǎng)花,門口有個菜園子 ,里面種著各種花兒,有白牡丹,紅牡丹,水仙花還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花和各種蔬菜。一到盛夏爭奇斗艷,姹紫嫣紅,嬌艷欲滴,好不美麗。</div><div><br></div><div>在我母親54歲那年,遇到了人生中對她打擊最大的事情,也是對我們整個家族最大的噩耗,悲痛之情難以言述。我懷胎十月的二姐在產(chǎn)下一名男嬰后帶著腹中第二個還未出世的孩子離世而去,從此,母親一下子老了十幾歲,變得異常寡言。從那時起我再也沒見過母親養(yǎng)花,我想是怕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吧! </div><div><br></div><div>冬天,母親喜歡拿個小板凳坐在屋檐下,沐浴在冬日的暖陽中,靜靜地沉思。我沒問過母親在想什么,但我知道她的回憶又飄到生養(yǎng)她的地方,飄到和家人一起受苦受難朝夕不保的日子里,久久不回神。</div><div><br></div><div> 歲月給了母親太多的痕跡,從出生到少女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母親吃過的苦和受過的委屈別人無法體會,子女也無法體會,只有自己在某個閑暇的午后在暖暖陽光下慢慢舔舐和回憶……</div><div><br></div><div>父母的婚姻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父親沉穩(wěn)剛強堅毅,母親溫柔慈祥賢惠,這其中的苦與樂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父母的婚姻簡單而幸福,很是讓人羨慕!</div><div><br></div><div>母親是我心中的燈塔,無論游多遠,都不會讓我迷航。母親是我心中最明亮的燈盞,無論我多晚回家都會給我一抹最溫柔的光亮,母親是我最溫暖的港灣,無論我多么風塵仆仆的回去都會讓我安全停靠。母親是我心中最耀眼的星星,無論我在哪里,只要想起母親就不會孤單和彷徨。 </div><div><br></div><div>現(xiàn)在,父母老了,耳也背了,眼也花了,但始終日思夜想著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們,翹首企盼。作為兒女不在父母身邊,操勞了一輩子,他們是何等的孤獨和苦悶?</div><div><br></div><div>父母是天,父母是地,父母是我們這輩子最該疼愛的人,是我們心里永遠的寶貝。</div><div><br></div><div>因為我是最小的,所以享盡了父母對于我的百般寵愛和疼惜,哥哥姐姐們也對我照顧有加,所以我的童年過得特別幸福和無憂。</div><div><br></div><div>如果可以,我真的還想再陪他們過半個世紀,以后的日子里,就像他們曾經(jīng)照顧和疼愛我們一樣,照顧他們,疼愛他們。 </div><div><br></div><h3>愿父母健康平安!愿時光溫柔相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