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我是在父親三十二歲的那年出生的,也是父親最寵愛的小老幺。</h1> <h1>父親是我小時候最愿意親近的人,印象中一直是跟父親睡的,喜歡躺在他的胳膊彎里摸著他又厚又軟的耳垂才能睡著。隨便我怎么鬧他他也沒脾氣,總是笑瞇瞇的哄我。因為他屬羊,所以他就成了我口中的老綿羊,經(jīng)常是不喊爸爸的,直呼老綿羊,他還開心的不得了。</h1><h1>父親一直是個脾氣溫順的老好人,事事為他人著想,不論認識還是不認識的,從不會占人家的便宜,還總擔心人家會不會吃虧。所以他做生意肯定會虧本,可他還喜歡天真的想做生意掙大錢,為此經(jīng)常挨母親的責罵,但他并不灰心。</h1><h1>從我有記憶開始,父親就一直在做生意,其實他只是一個稱職的木匠。</h1><h1>先說說養(yǎng)兔子吧,那時候我剛記事,大概五六歲吧。養(yǎng)兔子是為了賣兔毛,所以就得經(jīng)常剪兔毛,兔毛極細極輕,一有風就碰到哪兒沾到哪兒,哥哥姐姐都很討厭碰兔子,每次都沾得滿頭滿臉滿身的毛,連鼻孔和嘴里也是。他倆不愿剪兔毛,只要父母不在家他們就哄騙我剪,這于我來說卻是件極開心的事,因為它們又長又軟的耳朵,渾身雪白的毛,紅如寶石的眼睛,一呼一噏的小巧的三瓣嘴,沒一樣是我不喜歡的,就連它們糞便的味道我也不討厭,只是當時我年齡太小父母不讓我伺弄它們。養(yǎng)了兩三年沒掙著什么錢,在一次全家出動去大隊部看電影時,用籠子養(yǎng)在院子里的兔子被人連鍋端了。</h1> <h1>接著父親開始養(yǎng)蜜蜂,他想,蜜蜂肯定沒人敢偷的!這下,哥哥姐姐有口福了,在那個年代,普通人家才剛剛解決溫飽問題,是沒有任何營養(yǎng)品可吃的。蜂蜜采下后父親并沒有很頻繁的賣,而且也不會完全賣光,因為在無花可采的季節(jié),蜜蜂還要以蜂蜜為食物的。我至今還清楚的記得,裝蜜的大壇子就放在床邊的踏板上,每天早晨哥哥姐姐喝稀飯時會狠狠地舀一大勺子放碗里,吃得津津有味,我看著饞,也跟著舀,可是我嫌齁人,根本吃不下去!于是我就嫉妒,想著回來告訴爸爸,也不讓你們吃!等我真的告狀給父親,父親竟然溫和的說,沒事,你也吃吧。這下我徹底沒撤了,只有眼巴巴每天看著他倆吃了。</h1><h1>然而這只是幸福的一面,還有可怕的一面在等著呢!蜂箱就放在后院,后院是一片菜地,還有一個小小的池塘,用來洗涮和澆菜的,所以是我們每天要經(jīng)常去活動的場所,每到春暖花開那幾個月,蜜蜂便整天成群結隊的在附近來來回回,不小心就會碰到身上或被踩在腳下。這小東西,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但如果你驚擾它或者傷到它,它不但會攻擊你而且有時還會群而攻之!我們全家都沒少被蟄過,那時候我雖然害怕,但還是忍不住的調皮,而且好奇心重,有一次我問爸爸:蜜蜂的蜜是從哪出來的呀?爸爸就說:從屁股那兒拉出來的呀!因為父親從不騙我,我就信了,那天,我逮著一只傻蜜蜂就把它屁股放嘴里吸了!等到家里人聽到我的哭喊跑出來看時,我的小嘴巴已經(jīng)又紅又腫了,等問清楚原因,一個個笑得前仰后合,并且為此笑了很多年!</h1><h1>更嚇人的是每到夏天天氣悶熱或刮大風要下大雨時,蜜蜂常常因為風力和氣候的影響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往往就在家附近的樹上成群的做窩不回來了。每到這時我們就得全家出動去找蜂群,找著了還得用長長的竹竿輕輕的把它們往下攆,這攆的力度還得把握好,不能輕也不能重,輕了攆不下來,重了很可能來群攻你,這是非常危險的事!那時候家里只有一套防護服,是爸爸穿的,而每次他也都是攆蜂群的主角,我們雖然只在旁邊做一些輔助的事情,但還是很危險,所以每遇到這種情況都是全家最怕最頭疼的事。</h1><h1>后來因為父親不懂銷售,加之農(nóng)村還有很多農(nóng)活要干,他的木工也在做著,很辛苦,也沒多少精力管理蜂群,大概也就兩年左右吧,蜂群漸漸回來的越來越少,最后不了了之了。</h1> <h1>蜜蜂沒有了,父親又想著再養(yǎng)個什么補貼家用吧,那時候農(nóng)村很多人家養(yǎng)老母豬,賣豬仔。于是,父親也開始養(yǎng)了只老母豬。</h1><h1>豬圈在廁所隔壁,中間有門通著,外間廁所,里間豬圈。那時候條件差,衛(wèi)生達不到要求,所有的豬身上都長了跳蚤,因此滿豬圈和廁所也全是跳蚤!那東西,到現(xiàn)在想起來都要心里長毛、全身起雞皮疙瘩!每天最怕的一件事就是上廁所!可人有三急,哪能每天不去個三五次噻,于是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論寒暑,一律把褲管卷到膝蓋以上,這樣跳蚤蹦到腿上能清楚的看到,能滅一個是一個吧!所以養(yǎng)豬那兩年,我們全家走到哪都跟猴子似的滿身抓滿身找的!以至于很多年以后我們兄妹一眼就能認出跳蚤的樣子!</h1> <h1>豬肯定是不能再養(yǎng)了,那么就養(yǎng)種鵝吧,剛好離家不遠有口大水塘,方便養(yǎng)鵝,于是父親就承包了那口水塘,養(yǎng)起鵝來。養(yǎng)鵝除了放鵝麻煩點,辛苦點,其它還好,我最喜歡隨父親晚上去窩棚里值夜看鵝,因為可以看星星,可以聽父親講老掉牙的故事,還不用被母親嘮叨。</h1><h1>養(yǎng)種鵝是為了賣鵝蛋,父親每次送去炕坊的蛋都會有一些孵不出鵝仔的要退回來。每次都有那么多沒用的鵝蛋怎么辦呢,又不能再賣,鵝蛋粗糙,口感不好,不宜白煮、清蒸,也不宜腌制,母親就想著干脆每頓都炒鵝蛋吃吧,還是吃不完,于是爸媽就買些酒回來就著鵝蛋喝開了。這一喝,父母就再也沒離開過酒!雖然養(yǎng)鵝也沒掙著錢,還經(jīng)常被人家把鵝給偷了,但全家?guī)缀趺刻煊谐殆Z蛋吃也是很幸福的事!</h1> <h1>那一年,家里有個親戚從食品廠退休了,他原先在廠子里是個大師傅,退休后沒事干,父親就商量請他來我們家做食品,在家里開個小食品作坊。為此父親特地騰出兩間大的廂房,用來做貯藏和制作。</h1><h1>記得品種有小京果、大京果、京果粉、桃酥、月餅、云片糕,可能還有一兩種已經(jīng)記不起了。</h1><h1>小京果和大京果的制作方法基本是一樣的,就是體積大小而已,但大京果外面還會敷一層糖粉,直接買了就吃的,而小京果有時候是用來做京果粉的原料。自從開始做食品,哥哥姐姐又有口福了!每天早晨一人一碗稠稠的果粉糊,連稀飯都不用吃了,有時候一半稀飯一半京果粉,吃得那么香甜,而我從小體虛,脾胃弱,吃了胃就嘔酸,照樣眼巴巴看著他倆吃,這回不告狀了,知道告了也沒用。</h1><h1>每到中秋節(jié)前那段時間,因為要趕在節(jié)日前送貨,所以每天上學前和放學后最重要的是幫忙做月餅,我們家做的月餅是最古老的樣子,就是一塊餅坨,上面沒有字或花,也就不用模具壓,全是把包好了餡,又搓圓了的餅再一個個用手捶扁了放進烤箱烘烤的。想象一下每天要捶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月餅的十幾歲的我們那小手背,每天腫得跟小饅頭似的,不過痛歸痛,看著那么多月餅還是挺有成就感的。那時候可跩了,吃月餅再也不用象以前,一塊月餅切四瓣,父母只恨不能再切兩刀,然后拿在手里看三眼才能用兩顆門牙啃一小撮下來慢慢品嘗,一瓣月餅能吃一晚上呢(如果哥哥好心不來搶我們的話!)。</h1><h1>那時候的父親竟然懂得了一點生意上的小小狡獪,他悄悄告訴我們,以后盡量別買桃酥吃,因為有的人家會用過期的月餅碾碎了摻在桃酥的原料里做,但京果粉因為顆粒細,不容易摻假。(當然,這是那個時代的話,現(xiàn)在估計肯定也可以摻假了)</h1><h1>雖然父親知道這些生意經(jīng),但他的秉性卻讓他做不得假,用的都是家里吃的菜籽油,面粉和其它原材料也都是好的,可是他送出去的貨卻總是收不回來錢,每次那些店主跟他訴苦,他就恨不能再借點錢給人家,以至于做到最后連本錢都收不回,而很多錢最終也沒要到,為此母親經(jīng)常要跟他吵架的,這也是我們小時候一直留存于心的陰影。</h1> <h1>父親開始煮鹽水鵝賣的時候我們都已經(jīng)長大了,記得哥哥姐姐都已經(jīng)工作,我也快初中畢業(yè)了。印象中父親做的鹽水鵝很好吃,因為他從不偷工減料,總是把鵝煮得很熟,等人家買時,切好了再澆上一層濃濃的鵝油鹵,那個香真是沒得說!但其實賣鹽水鵝最忌把鵝煮得過熟,這樣吃是好吃,但七成熟和九成熟稱的分量是不一樣的,越熟分量就越輕,賣鹽水鵝的就越不掙錢。</h1><h1>父親的鹽水鵝攤點就在村部,因此,買的人都是十里八村的熟人,既然都是熟人就免不了又要欠賬,而父親又是最拉不下臉去要賬的人,所以有的人就越欠越多也不還。最終父親的鹽水鵝生意又垮了。</h1><h1>他做了各種生意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他從不怨天尤人,要不回來錢也從不為難人家,甚至都不會生那些人的氣,他總是說人家肯定有難處,不然不會不還錢的。自從不再做生意后,他就安心的種地,順便做些木工活,他的手藝挺好,但凡有人來請他做些零碎活的,他從不收錢,有的道聲謝就走了,有大方的給一包煙他還要推辭半天。</h1><h1>就這樣,父親沒收獲金錢卻收獲了十里八村的好人緣,只要是認識他的,沒人說他不好的。以至當父親突然離世時,附近好多人都為他抹了眼淚。只是母親又氣又恨他半輩子,說他總是為人家著想,不顧家里景況。好在那時父母身體都挺健朗,靠種田也養(yǎng)大了我們兄妹仨,也沒比別人家更窮些。</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