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翻看文檔,看到了去年寫的有關(guān)家風(fēng)征文的這篇文章,忽然想到了今春故去的二姑。去年寫好后,曾經(jīng)發(fā)給二姑讓她提提意見,二姑說了一點(diǎn),說“經(jīng)常給爺爺送飯的是我,因為我比較機(jī)靈”。后來二姑在微信上說想把這篇文章分享到她的朋友圈,讓她的朋友了解了解自己的大家庭。那時我沒有同意,說投稿參加征文比賽了,等出來結(jié)果再分享吧。結(jié)果參加比賽并未獲獎,而永遠(yuǎn)的遺憾是姑姑沒來得及分享。現(xiàn)在用這篇文章紀(jì)念為大家庭鞠躬盡瘁的二姑。</p><p class="ql-block"> 婆婆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也談家風(fēng)</p><p class="ql-block">早就有這個想法,想寫寫我們兩個家庭,兩個婆婆家的故事,今天趁這個征文的機(jī)會,講講我們兩個家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因為我很小母親就去世了,所以在生活中老是覺得有一種缺憾,就是覺得沒享受夠母愛,于是曾和同事說,我若是找對象,一定得找一個有婆婆的,也許是老天想補(bǔ)償我這個心愿,在和我先生處對象時了解到他有兩個家,我有兩個婆婆,于是同事開玩笑說:“你不是嫌沒婆婆嗎,這下好了,兩個婆婆?!?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ns3n8b1" target="_blank">借幾棵老樹憶一抹鄉(xiāng)愁</a></p> <p class="ql-block">兩個婆婆和她們的兒女</p><p class="ql-block">縣城的婆婆生了三個兒子,老家的婆婆生了五個女兒,因為縣城的婆婆想要女兒,老家的婆婆想要個兒子,于是兩個素不相識的家庭,因為孩子,結(jié)成了親戚,這邊有了女兒,那邊有了兒子。于是我的先生就有了兩個家,我就有了兩個婆婆。</p><p class="ql-block">我們結(jié)婚后,和老家的婆婆相處的過程中,每次提起縣城的家,婆婆說的最多的就是他們對咱們這個家的幫助,從言語中流露出對縣城婆婆一家的感激。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家人那種毫不掩飾的自然流露的對孩子們的親情。婆婆對她所有的孩子那種甘愿付出,對女兒們以及她們的孩子,尤其是對她的兒子,他的孫子的那種愛,有時我都覺得嫉妒。每個周末的下午,早早地就會一次次在家門口出來進(jìn)去的,接了一次又一次,遠(yuǎn)遠(yuǎn)的聽到摩托車的聲音響,就會走到大門外接我們,只要是回來了,就會高興的把我們迎到屋里,趕緊拿出姐姐們看他們時買的,她舍不得吃的好吃的,嘴里不停地說著:“吃吧,吃吧這個好吃,你們趕緊吃吧”,每個星期天我們家都會吃餃子,因為在兩位老人心里,餃子是最好的,是他們兒子最喜歡的飯食。一直到兩位老人去世,我們每個星期天都會回家,每個假期都在老家過,雖然那時縣城已經(jīng)買了房子。</p><p class="ql-block">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在老家住,孩子上幼兒園后我們每個周末回家,回家后我們娘倆做飯,婆婆會把這一周村里的新聞都講給我聽,我也會把學(xué)校里一些開心的事講給她聽,于是常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回學(xué)校后我先生給我說起村里的新聞,我說早就知道了,他說:”你回家后又不串門,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說:“我們家有咱媽這個播報員呢”他笑。直到婆婆去世,和婆婆之間從來沒有隔閡,婆婆曾對我說:“我覺得有時不愿意和你姐姐她們說的話愿意和你說說,覺得和你比和你姐姐她們還有話說?!?lt;/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和婆婆相處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在腦海中浮現(xiàn),婆婆的感恩之心,婆婆的寬容,婆婆的大度,婆婆對她的兒子、孫子,對我們這種視如己出的愛,這大概就是她留給這個家的家風(fēng)。</p><p class="ql-block">其實兩家因為孩子成了親戚,兩個家庭也因為經(jīng)常走動成了一個大家庭。</p><p class="ql-block">我先生在兒子還上小學(xué)時就對孩子說:“我們這是個大家庭,你姑姑們和你伯伯們一樣親?!眱鹤用看畏偶倩丶液螅挥梦覀兘淮?,第一件事就是去奶奶家看望爺爺奶奶。</p><p class="ql-block">做自己能干的,做自己應(yīng)該做的,這是現(xiàn)在我們的做事原則。這就是我們這兩個家庭,或者說一個大家庭,一直都有來往。</p> <h3>大家庭聚會</h3> <p class="ql-block">奶奶和她的孫子們</p><p class="ql-block">在縣城的婆婆家先來講講我所了解的我們的奶奶的故事。我先生的奶奶,也就是我們的奶奶,1911年出生,一生養(yǎng)育了八個兒女,五個兒子大,三個女兒小,我的公公排行老三,他是這個家庭中學(xué)歷最高的,大學(xué)畢業(yè),和婆婆自由戀愛,在那個年代是很時髦的。我們的奶奶年輕時漂亮,能干。公公曾給我們講過,奶奶在八個孩子小時候,因為那時衣服都是手工一針一線的做,所以要強(qiáng)的奶奶為了過年時每個孩子都有一身新衣服穿,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新鞋子,從進(jìn)了臘月,就晚上睡覺不脫衣服,做活做累了就合衣瞇一會,醒了接著做,到大年初一每個孩子都會穿上新衣。而且在那樣的年代,每個大年初一都會想方設(shè)法讓老人和孩子們吃上一頓餃子。奶奶對待老人很是孝順,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每次會在一大鍋菜湯中,在笊籬里給我們的老爺爺下一碗掛面,孩子們都搶著給爺爺送飯,因為他們盼著爺爺剩下一兩口可以吃了解解饞。</p><p class="ql-block">隨著孩子們的長大,給孩子們一個個成了家,五個兒子都成家生了孩子,那時還沒分家,每頓二十多口子的飯,奶奶讓各屋看各屋的孩子,他和小姑姑做飯,小姑姑經(jīng)常燒火,于是哥哥們笑稱小姑姑為“燒火丫頭”。所以后來哥哥姐姐們都很照顧這個小妹妹,因為這個小妹妹最小,但是為哥哥們付出了很多。孩子多,媳婦多,當(dāng)?shù)氐?,外地的,各有各的脾氣,各有各的性格,奶奶都能接受,都能包容。奶奶就曾對我講過那時候我婆婆在公公出差不在家的情況下執(zhí)意要換孩子的事,她說:“有人說,你就讓把孫子換孫女呀。我說‘閨女小子不都是喊我奶奶嗎?’因為那時我怕你娘月子里鬧了病,她說怎么著怎么著吧”。而且奶奶對待這個換過來的孫女比其他孫女更親。</p><p class="ql-block">奶奶從貧困時代過來,但是公公說你奶奶每次出門,衣服雖然是舊的,但從來都是干干凈凈的。奶奶在90多歲后,每次家庭中有重要的事或者是重要的節(jié)日,奶奶就會讓給她拿出二姑給她買的小羊皮皮鞋(因為奶奶是裹過腳的,所以她的小皮鞋是姑姑給她特意定制的)穿上,換上她的新衣服。奶奶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活著真好,能見好些個新東西”</p><p class="ql-block">奶奶活了102歲,在2012年臘月去世的。在她100歲生日時,五世同堂,兒孫們一百一十多人為她慶生,共祝老人生日快樂。</p><p class="ql-block">這就是我們的奶奶,除了具備中國婦女都有的勤勞善良的傳統(tǒng)美德外,孝敬,包容,以人為本,思想開明,與時俱進(jìn),這就是她留給這個大家庭的精神財富,也影響著這個大家庭的家風(fēng)。</p><p class="ql-block">在奶奶的影響下,這個大家庭團(tuán)結(jié),孝敬,不張揚(yáng)。整個大家庭中對老人都是搶著孝敬,姑嫂、妯娌之間都親如姐妹。</p> <p class="ql-block">奶奶和她的孫女,孫子媳婦們</p><p class="ql-block">大家庭傳承下來的家風(fēng):對老人孝敬,對家人包容,以人為本,親情為重,團(tuán)結(jié)務(wù)實,與時俱進(jìn),懂得感恩,盡力而為。</p> <h3>奶奶和她的重孫子輩的孩子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