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2017年6月下旬,我與好友們相約,自駕車赴新彊采風。由喀什北上途中,特意遊走了217國道,也稱“獨庫”公路。它,宛如一條巨龍盤臥天山,北起獨山子,南至庫車,全長562公里。先后翻越4個冰山達坂,跨過5條天山主要河流,還有一條國內(nèi)海撥最高的哈希勒根公路隧道。橫亙崇山峻嶺,遊走深山峽谷,一路感受四季,數(shù)天走過春夏秋冬。</h3> <h3>第一天 庫車啟程,目標:巴音布魯克,距離:230公里。走出庫車70多公里以后,眼前紅褐色的山體直插云天,像似一簇簇燃燒的火焰,紅的那樣迷人、雄奇和險峻,還有幾分幽深、寧靜和神秘,這就是庫車大峽谷,有的亦稱天山大峽谷。我們沿著老鷹溝峽谷邊走邊攝,看到山體似乎被風蝕得千瘡百孔,但在陽光映襯下山體玲瓏剔透,宛如巨大的浮雕藝術殿堂,令人流連忘返。</h3> <h3>峽谷地處天山山脈南麓,庫車縣以北70多公里的獨庫公路的一側(cè),峽谷由紅褐色的巨型山體群組成,當?shù)胤Q之為克孜利亞(維吾爾語意“紅色的山崖”)。?峽谷近似呈南北弧形走向,全長5000多米,谷端至谷口處自然落差200米以上,谷底最寬53米,最窄處0.4米,僅容一人低頭彎軀側(cè)身通過。</h3> <h3>拍完大峽谷,回到“獨庫”公路繼續(xù)北上,前行不長時間,景色秀美的小龍池便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它,猶如一顆晶瑩剔透的寶石,鑲嵌在“獨庫”公路旁的一側(cè),與大龍池一前一后,兩池遙相呼應。無奈,為了趕時間,我們在此沒有久留,拍了幾張照片后便成了匆匆過客。</h3> <h3>其不遠處,有一個面積更大的湖泊,叫大龍池。據(jù)說,大龍池面積有2萬平方米,海拔也高,3700米左右。四周環(huán)山,由天山雪水融匯而成,水域?qū)掗?,清澈見底,終年白雪皚皚。在藍天白云映襯下,水天一色美到了極致。</h3> <h3>過了大龍池,就開始翻越險要的鐵力買提達坂,不知翻了多少個彎才到達啞口。過埡口不久,便進入巴音布魯克境內(nèi),水清、草綠、馬壯、羊肥的景色立馬映入我們的眼簾,不僅視覺得到了享受,更為在南彊熱浪里度過數(shù)日的我們,帶來了絲絲涼意。這種養(yǎng)眼舒服的感覺就甭提了。</h3> <h3>“巴音布魯克”蒙語意為“豐富的山泉”,一個雪山環(huán)抱下的世外桃源,“九曲十八彎”、天鵝湖都集中在這兒,每逢夏季到此旅游的人絡繹不絕。夜幕降臨前,我們搭乘區(qū)間車進入景區(qū)拍攝九曲十八彎落日,直到日落余暉慢慢散去我們才返回駐地。</h3> <h3>去“九曲十八彎”,首先經(jīng)過的是天鵝湖與大片大片的濕地,我沒有錯過,隨手用長焦與超廣角拍下了這兩張通透、靚美的圖片。</h3> <h3>第二天 沿“獨庫”公路北上,目的地——→那拉提,全程80公里。清晨,走出巴音布魯克不久,便看到前方左側(cè)的山頂,云霧繚繞,天空或淡藍或粉紅,或烏云密布,猶如海市蜃樓,美輪美奐。當我們翻越天山拉爾墩達坂時,看到盤山公路迂回曲折,路基下是萬丈懸崖。到達3200米的最高點時,濃濃的霧氣已籠罩整個山頂,視線不足幾米,無奈只好選擇道旁安全地帶停車避霧。此時,高聳的山峰寒氣逼人,似乎瞬間穿越時空來到了初冬,真冷。天氣漸好,我們打開車燈雙閃繼續(xù)前行,前方景色精彩紛呈:山谷里彌漫著野花的芳香,山間河水清澈的見底,山坡上隨處可見平緩的草場,牧羊人在氈房里點燃柴火,裊裊炊煙緩緩升騰。也許,這一段是獨庫公路最美、最有看點的地段。</h3> <h3>巴音布魯克以北10多公里,“獨庫”公路左側(cè)的路旁,一蒙古包式的氈房孤零零地座落那兒,倒是一面五星紅旗顯得格外突出與醒目,隨著清風與晨霧飄揚不止。我用富士XT—1微單相機,留下了這一值得記憶的瞬間。</h3> <h3>穿越拉爾墩達坂后,眼界突然開闊起來,可以盡情飽覽天山草原風光,還有鮮明特色的家庭牧場。我冒昧地走進一家牧民的氈房,還好主人友善地迎接了我這個陌生人,并允許我拍了她許多勞作狀態(tài)下的照片。感謝這位蒙古族女孩,叫我拍了這些我所喜歡拍的人文與生活場景圖片。</h3> <h3>鞏乃斯附近的風景也目不暇接,雪山、草原、牛羊、河流和氈房點綴其間,一路顯得絢麗多姿,邊走邊看邊攝已經(jīng)是我們行程的常態(tài)。到達217與218公路交匯處后,我們暫時脫離“獨庫”公路,轉(zhuǎn)向沿218公路去往那拉提、喀拉峻與昭蘇河谷方向。</h3> <h3>那拉提,猶如一塊鑲嵌在黃綢緞上的翡翠,格外耀眼,山巒起伏,綠草如茵,溪水柔美。可謂:天邊沃雪一片, 馬兒走在草原。 景色多么美好, 白雪還有藍天。</h3> <h3> 風景從來在遠方,踏云掛轡草原徜。</h3><div> 自由拱手輕相送,甘降紅塵為愛狂。</div> <h3>第三天 那拉提——→特克斯。路程較遠,足有270多公里。一路可謂是:藍天遮帳,白云馳騁,望斷戈壁雪山晴。峽谷松杉原草綠,一路婉轉(zhuǎn)繞山行。</h3> <h3>第四天 特克斯(八卦城)—→瓊庫什臺。瓊庫什臺是個不為人知的小山村,在八卦城東南方向的80公里處,是一個有300多戶、1700多人的牧業(yè)村,居民以哈薩克族居多。雖說只有80公里的距離,但公路有一段白天鋪瀝青,耽擱了我們行車的時間,我們起了大早,也貪了晚集,到達瓊庫什臺已是零時1點。</h3> <h3>自然靜謐的小山村,四面環(huán)山,房屋依水而建,落差較大的庫爾代河流經(jīng)山村,河谷較寬,常年水流不止,清澈的溪流從房前屋后潺潺流過。我們是趁著夜色到達瓊庫什臺的,山村一片漆黑,只有嘩嘩的流水聲在山村回蕩。</h3> <h3>山村風景,猶如“世外桃源”,毫不夸張地說,走過太多太多的地方,沒有一個地方像瓊庫什臺這樣如此純粹,如此自然與靜謐。原生態(tài)下透露出古樸的氣息,或許是國內(nèi)僅存不多的從來沒有被污染過的凈土。</h3> <h3>返回特克斯的路上,偶遇哈薩克族牧民擠馬奶。還甭說,那套裝素是典型的哈薩克族打扮。此景難得,也許是南彊之行返回途中最意想不到的收獲。</h3> <h3>喀拉峻草原在特克斯縣東南向,距離縣城50多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山地類型的草原。地勢起伏,山間連綿,視野開闊,一望無邊。我們是由瓊庫什臺返回八卦城途中進入景區(qū)的,正值中午光影不是很好,隨意拍了幾張便上路了。給我的感覺喀拉峻與那拉提沒有多大差異,商業(yè)化都很濃烈。就攝影而言,我感覺瓊庫什臺是理想之地。</h3> <h3>第五天 清晨,我們起大早趕赴昭蘇的夏特景區(qū)。9點30景區(qū)開門,我們提前2個多小時到達這兒,經(jīng)與景區(qū)保安溝通,允許我們自駕車進入景區(qū),但每臺車需要交200元費用。8點30分,我們的車輛穿越長達28公里的古道,來到木札爾特雪山腳下。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雪山,綠油油的草地,奔騰不息的河流,還有參天的古樹松林,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真美,昭蘇的夏塔。</h3> <h3>夏塔,位于昭蘇縣城西南70多公里的一個峽谷里,景區(qū)有茂密的森林、純樸的牧民與遼闊的草原。高山,雪山,河流,牛羊,怪石,美不勝收。</h3> <h3>第六天 從昭蘇出發(fā)直奔218國道,由那拉提草原向東進入0公里道班,在217與218國道交匯處左轉(zhuǎn),再一次回到“獨庫”公路北上,奔獨山子方向。行駛片刻,一個叫喬爾瑪?shù)牡胤?,醒目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喬爾瑪,“獨庫”公路上一個著名之地,因為這里建有烈士陵園和紀念館,記載了許多不被人知的故事。當年的筑路官兵,硬生生地在“不通”的達坂上鑿通了隧道,在黃羊都望而卻步的達坂上修建了通途,跨越了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山峰,由此打開了北彊與南彊的互通之路。</h3> <h3>“獨庫”公路,1974年由解放軍工程十二支隊用了10年時間修建而成,工程于1983年9月通車。10年期間,先后有168名官兵因雪崩、泥石流等原因而長眠于喬爾瑪烈士陵園。他們年齡最大的48歲,最小的16歲,職務最高的一個副支隊長(副師職),還有幾千人受傷或致殘。后人在喬爾瑪這個地方修建了烈士陵園,以緬懷那些為“獨庫”公路建設而獻身的官兵們。這是一座豐碑,永遠不能忘卻的豐碑。</h3> <h3>距離獨山子100多公里的這段路程,基本都是在少有綠色的天山峽谷中穿梭, 兩邊竟是各種風化、沙化且高聳入云的山峰,有的峭壁與地面形成90度立坡,感覺隨時都有落石與發(fā)生泥石流的可能,行駛在這樣的路段上叫人膽戰(zhàn)心驚,不得不為道路的艱險而一次又一次屏住呼吸。</h3> <h3>很多人都知道新彊有個庫車大峽谷,而獨山子大峽谷卻鮮為人知。其實,這個大峽谷的景色不亞于庫車大峽谷,只是處于未開發(fā)狀態(tài),但它擁有最原始的荒涼之美。綿延不斷如同雕刻般的峽谷溝壑,叫兩岸展現(xiàn)出一幅幅驚艷的自然畫卷,構成了一處讓人驚嘆的奇特景觀。可謂:九曲跌宕,石崖危聳,震撼之極。我們由南至北穿越“獨庫”公路,大約距離獨山子區(qū)還有28公里處左轉(zhuǎn)下道,即獨山子大峽谷。</h3> <h3>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兩岸陡峭的崖壁上,風化出神態(tài)各異的“雕塑”,綿延至少10余公里長,這兒仿佛就是一個渾然天成的雕塑博物館。</h3> <h3>在峽谷靠近“獨庫”公路這邊的草原上牧羊,抬頭便能看見不遠處的“雕塑”,感覺就是在這神奇、自然的雕塑博物館中蕩漾。</h3> <h3>還有二、三十公里到達“獨庫”公路最北端——獨山子,此時公路兩側(cè)又見綠油油的草原,遠望還有潔白的雪山,騎行在平坦起伏、到處有美景相隨的“獨庫”公路上,感覺一定是美好與愉悅的。朋友,來吧!“獨庫”公路的奇險,等待你的探越;“獨庫”公路的美景,等待你的欣賞與拍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