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十歲,年輕的老年人</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謹以此文獻給我親愛的姐姐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六十歲,不死就活埋。"——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h3><h3><br /></h3><h3> 四月初,去舅舅家赴小表妹的回門喜宴,我們姐妹與舅舅舅媽閑敘家常,感嘆歲月流逝,談起年齡、心態(tài)等問題。我舅舅和舅媽以前在海軍服役,如今都七十多歲了,身體依然很硬朗。 舅媽是眼科專家,退休后又被一家醫(yī)院返聘,如今每天還照常上班,每周還會出幾次專家門診,遇到眼科疑難手術(shù),仍由舅媽主刀。敘談間,舅舅問我們,還記不記得我母親以前給我們講過的那個關(guān)于"60歲活埋"的故事。我們都說記不太清了,于是舅舅又為我們講起了故事——</h3><h3><br /></h3><h3> 傳說宋朝年間的某位皇帝,比較厭惡年歲大的人,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活到六十歲的人若還不死,就活埋!東京汴梁郊外有一個小村莊,莊上有一對母子倆相依為命,兒子是出了名的孝子。母親六十歲那年,兒子不敢違抗圣旨,更不愿活埋母親,于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個地窖,將母親藏在地窖里,一日三餐送去給母親。為了讓母親睡覺時不覺寒冷,還把自家養(yǎng)了多年的大貍貓送下去給母親暖腳,陪伴母親,這樣一晃就過去了多年。這一年,東京鬧鼠災(zāi),大老鼠成精,糟蹋莊稼,毀壞房舍,甚至還咬傷孩童,最后居然闖到金鑾殿上,連皇帝的龍袍也給咬出了大窟窿,這還了得!于是龍顏大怒,皇家張榜招賢納士,告示天下,若有能降服鼠精者,重重有賞。這一消息也傳到了鄉(xiāng)下,那位孝子在晚上給母親送飯時說起此事,母親說,這有何難,貓是老鼠的克星,你把咱家的大貍貓抱上金鑾殿,一定可以捉鼠除害。第二天,孝子抱著大貍貓,揭了皇榜。到得金鑾殿,放出懷中的貍貓,貍貓大顯神威,老鼠精們大多被捉住,個別雖逃之夭夭卻再也不敢為禍。于是皇上宣召孝子,欲加重賞,孝子跪謝皇恩,道出貍貓為老母所養(yǎng),自己不要重賞,只求皇上赦免母親活埋之刑,讓母親能夠重見天日。由此,皇上覺得,老年人還是很有用的。于是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禁令。老年人知古通今,實是家庭和社會之寶。</h3><h3><br /></h3><h3> 后來,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60歲不死就活埋"的故事,有許多版本。最著名的應(yīng)該屬秦始皇下的那道圣旨:六十還甲。無論仕庶男女,活到六十歲不死者,一律活埋。故事中的孝子為徐福,故事的經(jīng)過也與上面所述不盡相同,但結(jié)局是一樣的,老人們得到了應(yīng)有的尊敬和愛護。</h3> <h3> 縱觀歷史,古時候接近五十歲的人已經(jīng)被稱為老人 ,六十歲的人確實已經(jīng)垂垂老矣,不再有勞動能力。能夠活到七十歲絕對是稀少了。所以上面的故事雖是虛構(gòu)傳說,但當時有很多人確是覺得六十歲以上的人已經(jīng)老而無用了。而如今,六十歲的人大多身體強健,他們走過了人生的風(fēng)雨,經(jīng)驗豐富,思想成熟,做事沉穩(wěn),值得信賴。<br></h3><h3><br></h3><h3> 近幾年,有關(guān)青年中年老年的劃分,有許多不同的說法。2013年,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新的年齡分段,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老年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這樣的劃分,把人的衰老期推遲了十年,對于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極有意義。2016年以后,據(jù)說衛(wèi)生組織把18歲到65歲都劃分為青年人,66歲到79歲為中年人??粗@個劃分雖覺得有點兒不靠譜,但心里依然在暗暗算著自己的年齡,為自己還算做一個“青年人”而悄悄傻樂。</h3> <h3> 記得一位老師說過,要把自己的心理年齡定位在比實際年齡小十歲上,這樣才能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有陽光美好的心態(tài)。是啊,雖已步入中年,但我經(jīng)常和兒子開玩笑說,我不會催促他盡快結(jié)婚生子,因為我還沒有做好當奶奶的心理準備。雖然在八、九年前,我就已經(jīng)“升級”為姨姥、姨奶,但心理上還真沒有把自己和“奶奶”的稱呼掛上鉤。<br><br> 古人常說“人到七十古來稀” ,其實,如今隨著衛(wèi)生科技的發(fā)展,和衛(wèi)生條件的極大改善,人們活到七八十歲已經(jīng)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捌呃习耸币惨殉蔀橐粋€過時的詞語。六七十歲跳著廣場舞的大媽們,活力四射,渾身是勁。那些跳勁舞的大媽們,T臺上走秀的白發(fā)爺爺奶奶,更是與“老態(tài)龍鐘”一點也不搭界。年輕的老年人越來越多……</h3> <h3>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有所用,這在我國現(xiàn)實的社會條件下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老年生活,在退休以后開始。由于我們國家勞動力過剩,就業(yè)機會不多。所以很多沒有專業(yè)技術(shù)而又年齡偏大的人,盡管身體強健,卻早早就被剝奪了工作的機會,而西歐一些國家,如超市收銀、郵政服務(wù)等等工作崗位上,都是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我們無法與之相比。但我們的這些"年輕的老年人",沒有工作并不意味著被完全剝奪了為社會服務(wù)的機會。他們盡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為社會貢獻余熱。更主要的,是一定要更加愛自己,保持心態(tài)年輕,身體健康,有活力有愛好有才能,這樣才會活得更好。做這樣的老人,我們的孩子才會無后顧之憂,才能開心地工作,幸福地生活。</h3><h3><br /></h3><h3> 認真地年輕,優(yōu)雅地老去,做一個年輕快樂的老年人。相信每一個邁向老年的朋友們都能做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