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進(jìn)思蒙,浮橋是必去的景處。去浮橋上吹吹風(fēng),觀旭日東升,欣夕霞艷天,賞水上倩影,看波紋漣漣,領(lǐng)略浮橋晨晚朦朧的詩意……時光匆匆,歲月如梭,人們從浮橋上出行,也許只顧腳下的方便,很少有人去想浮橋由來的故事了。那漸漸遠(yuǎn)去的記憶,常常涌上心頭,是我想起極平凡極平凡的父親,平凡得象路邊的小草小花,不懼狂風(fēng)暴雨,不濃陽光煦風(fēng),隨意本性頑強(qiáng)樂觀堅毅的生活著,以笑和寬宏的心,解讀著自己平凡的生命。 <br></h3><h3> 父親去世四年了,那股來自骨髓里的心痛,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反而,伴隨著滄桑歲月的沉淀,春花秋實的輪回,清澈流水的印象,增添了更多的愁緒和懷念。每次走過或遙望河上始終如一靜靜情守的浮橋,心會莫名的激動和憂傷。深埋在心里的一些舊事,似水花漣漪,輕撫著船邦的細(xì)細(xì)情浪,如美女懷抱琵琶,吟唱著思父的歌謠。想起父親的生活點滴,象常常叩擊心靈深處的琴弦,不得不記述那遠(yuǎn)去的音律,解脫困擾心里多年的情結(jié),釋放深深刻在心碑上,那愈來愈濃的思念!</h3><div><br></div><h3> ――題記</h3> <h3> 父親年幼時,一場大水沖毀了傍河而建的祖屋和大半條街?jǐn)n子,場坪上至今還遺留著半邊街,成了思蒙那段繁華歷史的見證。爺爺去世的早,奶奶三十多歲守寡哺育著六兄妹,生活之艱苦,自是可想而知。在萬般無奈之下,奶奶忍著心痛,把八叔過繼到兩丫坪當(dāng)家。父親從小懂事的幫著奶奶干這干那,是把干事的好手。奶奶為人善良,寬厚待人,開了一個小小伙鋪,靠蒸碗兒糕等艱難的糊口度日。對來往客人,總是笑臉相迎,口碑極好。孤兒寡母,難免遭受一些狗眼之徒的欺侮,遇到這種事,三兄弟不顧自己小小年紀(jì),齊心護(hù)衛(wèi)著奶奶和年幼的九妹(我的姑姑),風(fēng)霜歲月的磨煉,是父親們不畏強(qiáng)暴,成就了窮人兒子早當(dāng)家,勇敢堅強(qiáng)生活的性格。勤勞節(jié)儉的品德,被街坊鄰居傳頌贊美,樂善好施的三老板常摸著伯父父親的頭說:國泰、含玉幾個兒子要得,是有骨氣的伢兒!長大后要學(xué)會濟(jì)困窮人,不要怕專欺善人的壞蛋。父親從小跟著伯父在雷金文家放牛割草,打零工,雷財主很痛惜父親孤兒寡母的遭遇,總會在管飯外,給打發(fā)一二碗米捎回家,是兄妹們吃上一頓白米飯。父親十二歲,跟著大人們在仁里沖痷堂邊淘沙金,淘金時因洞高壁滑,上荒時,腳踩了個空,從十多米高的金洞摔了下去,大腿骨折導(dǎo)致到老還行天晴下雨。在后來幾兄妹相依為命的日子里,伯娘無論父親干活回來的多晚,總是要先給父親多留下點菜,說老三的身體不好,需要補(bǔ)點營養(yǎng)。兄妹弟嫂間感情到老都十分融恰,互敬互愛,是我們后輩永遠(yuǎn)值得學(xué)習(xí)繼承發(fā)揚,伯娘在父親去逝的一年后也駕鶴仙去,而且與父親的祭日同日!</h3> <h3> 還記得嗎?20年前思蒙大小河原貌一角。</h3> <h3> 父親與家門前的二條河,有著深厚的感情,水養(yǎng)育了他,滋潤了這方山水這方人,水也因為父親的人生經(jīng)歷,顯得更有靈性,更有詩意。長大后,父親和伯父以捕魚謀生,四處為家,走遍了溆水沅水資水澧水的主流河汊,兩兄弟的魚劃子船,無論放玉釣,強(qiáng)盜釣,蓋網(wǎng)或玉子,上下十幾里的水路,從不分離,再晚也要灣在一起,好相互照應(yīng),留下了許多的歡樂和艱辛。太陽末落山,父親會把船劃到塔兒潭,順河放玉釣到雷公壩。在父親的捕魚工具里,玉釣作工最為精密,它不同強(qiáng)盜釣是直彎粗些,要用細(xì)小鋼絲彎成小勾,在勾尖上戳一倒勾,釣做成后,放文火煅燒和水里退火,是最關(guān)鍵的工序,老了易斷,嫩了易彎,沒有幾把子是無法做成的。用苦山作釣餌,魚食之,自被倒勾勾住,這種釣?zāi)懿陡鞣N魚類,特別是團(tuán)魚、沙鱉、鯰魚、墨魚、桂花魚、黃牯子和扁鰗子等最有效。日落放釣漁網(wǎng),寅卯收魚時的河面,平靜如垠,濃霧裊裊,各類鳥兒嬉弄吱喳,給晨曦間的黎明,布滿了美妙的清新,讓你不自覺的沉迷在這山水美景之中。最苦的是晚上遇雷光火閃,暴雨傾盆,要冒雨收釣收網(wǎng)。洪水來襲前,以水色辯別水急和洪水來自哪個地方,好灣船預(yù)防意外,黃紅色為四都河水,緩緩而來的黑色才是龍?zhí)兜乃?,有時搶收忙不贏,就會被滔滔洪水沖走。</h3> <h3> </h3><h3> 父親一生喜好酒,與酒結(jié)緣,既有愛酒天性,更是一種情懷。酒是陪伴父親行走江湖,樂觀生活,驅(qū)趕水寒的快樂劑,更是對不慎落水女兒夭折的耿耿愁思。大家經(jīng)常開玩笑的說,父親流的每滴汗,都有酒的味道。那時車路不方便,父親為了大家沿途觀景和貨物出入,打了一條機(jī)帆船,從思蒙到溆浦跑水路,再難再忙,父親也要來二斤酒,幾顆水果糖或幾個蕌頭,和坐船也愛好酒的人,從思蒙慢慢喝到縣城。不管烈日或是寒冬,遇灘淺船,父親比我們年輕人還麻利,一躍水中扛船前行。八叔當(dāng)時在單位任要職時,父親為了教育八叔,專程叫到家中,特意炒了壇子田兒菜和殺了一只老母雞,說身份變了,但做人的良心不能變,不能忘本,有雞肉吃時,不能忘記沒飯吃,吃腌菜的日子,要記住自己永遠(yuǎn)是熊家的兒子!后來,八叔一直謹(jǐn)遵父親勸誡,雖有不如意的事,從不抱怨,勤勤懇懇,競競業(yè)業(yè)。父親常對我說,自己也就這么點喜好,那時為了照顧奶奶,放棄吃國家糧的鐵飯碗,回家陪著奶奶耕農(nóng)做陽春。伯父略懂點文化,會吟詩作文,寫的一手毛筆字,是幾兄弟間最有才干的,直至退休后,還常給人家?guī)兔懶┪臅??!鞍脒厬簟钡钠呤?,每次上完班后,還要從溆浦趕回家,幫叔母干農(nóng)活到深夜,非常辛苦。七叔扎的一手好龍燈,是遠(yuǎn)近聞了名的。田土承包到戶那年,村里老人要叔扎龍頭慶祝下,叔欣然答應(yīng),專門請假回來,那龍頭扎的是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維妙維肖,城里街上賣錢的龍頭,不知要比叔扎的龍頭遜色好多倍。父親最痛愛的是幾兄弟唯一的妹妹,姑姑嫁到花園,那時小路荊棘,沿路荒無人煙,父親經(jīng)常會去看望姑姑,送點吃的東西,姑姑為村民行醫(yī)奔波,勞碌一生,自己生病時卻無回天之力,姑姑走時,父親哽咽著,眼睛一直紅了很久!花園現(xiàn)興起了鄉(xiāng)村旅游,每次去走動,許多長輩總要說起他們九妹(姑姑小名)許多救人感動的故事。父親的性格開朗樂觀,活脫脫的一個“周伯通”式老頑童。無論走到哪,屁股后面總會跟著一群小孩,爭著要和父親劃拳或剪刀錘子布,在陣陣“嗨嗨嗨”的劃拳聲中,父親會和這群小孩劃滿意才走。那一招一式,出子的麻利,有時為了逗孩子們,父親故意出錯手指,逗的他們抓著父親衣服不放,在孩子們大喊“來個!來個!”的聲中持續(xù)著,那神態(tài),那情景,那笑聲,那滿足,哪是一個80多歲老人的舉止,這些記憶,隨著時間的沉淀,在腦海過電影般的越來越清唽!</h3> <h3> 父親喝酒興起,與兒孫們也要劃上幾拳。</h3> <h3><br></h3><h3> 當(dāng)時大小河有二條渡船,由一個楊姓和舒姓二位老人經(jīng)管,擺渡靠隊里的補(bǔ)貼工分來生活,平時有些好心人過渡,也會給點零星錢和呷的東西。七十年代初的一天,記得經(jīng)過一夜春雨的洗禮,大小河里漲了蛋黃水。父親和平常一樣,去灣在桃水灣的船上打望,正準(zhǔn)備回家時,父親被岸上焦急萬分喊著“救命”“快點救人?。 钡暮艟嚷曀@醒,楊姓的渡船因嚴(yán)重超載,在河中瞬間翻沉,河面上全是慌亂沉浮的人頭!父親見狀,不由多想,和哥立馬撐船去救人。在救人過程中,共搶救了十二名思蒙中學(xué)的學(xué)生,其中還有一名羅姓干部,由于落水學(xué)生太多,那次事故,溺亡了四個女學(xué)生。那失女慟哭悲痛的場面,是幾個月內(nèi),都聽到河邊有人哭泣的聲音……非常悲慘!事后,政府書記和羅姓干部、學(xué)校校長向父親送來了感謝信,和8個印有毛澤東主席草書體“為人民服務(wù)”字樣的草綠色鐵瓷杯。他們的到來,是父親極不自然,搓著手,憨憨的笑著說:是人看見都會去救的!是人看見都會去救的!交流中,父親說我們當(dāng)?shù)啬静亩?,建議最好是能修座浮橋,這樣大家過河就安全方便了。他們聽后,連夜召開了政府會議,然而,個別領(lǐng)導(dǎo)推諉政府資金困難,目前無法實現(xiàn)的意見阻止。羅姓干部在會上,大義凜然的據(jù)理力爭,思蒙至今流傳他在會上發(fā)狠說的一句話,為了農(nóng)民方便,只有我羅XX港的,我說的話為隨!經(jīng)過幾個晚上的拍桌罵娘,最后敲定修建一座浮橋。</h3><h3> 幾個月后,一座被桐油油的光亮的浮橋,終于連通了南北兩岸。然而,那時不知是設(shè)計的疏忽,還是其他情況所致。浮橋只是鋪設(shè)平坦木板,沒有護(hù)欄設(shè)施。軍田灣一位村民婦女挑包谷送公糧,不小心踼在木聽上,一個趔趄掉到河中,尸骨都未找到。這次事故后,馬上又增修了護(hù)欄,浮橋才完善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據(jù)說,這座浮橋目前在湖南境內(nèi),是真正意義上唯一留存的全木制浮橋了。父親每次給我說起在大小河上救人的故事,無論是救起素不相識的辰溪放排佬,還是被救的孕婦一人三命的趕場人,還是其他來思蒙走親訪友不慎落水的小孩……父親對自己到底救了多少人己無法記起,公社供銷社胡主任曾對我說,憑他親眼所見就有六七十人了。救人的事,父親對外從來不提只字片言,經(jīng)常教育我們做人要一心向善,受人恩惠,要多多報答人家恩情,切莫忘恩負(fù)義。多栽花少栽刺,多做好事,人眼不見天眼見,后人自有說法的。凡是逢漲洪水從思蒙過渡的,沒有人不坐過父親船的,不管深更半夜,總是隨叫隨到。父親也只有在說這些事時,會激情昂揚,興奮自豪!總是感嘆的說,救了這么多人,幸好救了一個干部,才修好了這座橋??!</h3> <h3> 那時候的渡船,印象好深刻!</h3> <h3> 黃瓜底,菅葉蓬,快如飛的魚劃子船。</h3> <h3> 父親走了,長眠在能望思蒙十二灣碧潭的八卦山支脈福仕灣,向陽清爽,視野開闊,思蒙山水美景盡收眼前。父親想陪伴爺爺奶奶身邊,盡孝千古,由于地方及習(xí)俗諸多原因未能如愿,而是和爺爺奶奶隔河相望,雖隔一條小河,有橋相連,是父子之情母子之心,緊緊的又?jǐn)Q在了一起。父親還有一個心愿,就是能望見與他一生相伴的溆水河,和與自已心中牽掛的浮 橋!</h3><h3> </h3><h3> 凝望潺潺而去的溆水,和風(fēng)吹雨打依然連接兩岸的浮橋,看父親音容笑貌猶在的照片,心里感慨萬千。從心底涌來的陣陣絞痛,情以何堪的懊愧,時刻沖擊那無法平靜的心。想起陪父親與病魔挑戰(zhàn)的最后日子,粗大尖針的穿刺,血透的窒息,病痛的折磨,眉角從不皺下,以坦然、自強(qiáng)的信念,挑戰(zhàn)病魔帶來的沉痛。 四年來只是一個分秒而計的時間,誰知道卻這樣的匆忙,眨眼即去。父親真的走了嗎?但我從未感覺遠(yuǎn)走,只是又一次去沅水等舊地重游一回罷了。好想和父親再次圍桌而飲,促膝長談,再聽教海。遠(yuǎn)望眼前的裊裊晨霧,仿佛又看見父親蕩著木漿,矯健如飛的忙碌身影。也許歲月的滄桑,時代的發(fā)展,浮橋會在視界里消失,但是,曾經(jīng)的那段銘心故事,會成為一種傳奇,在心中永遠(yuǎn)傳頌。父親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是一首寫不完的詩,值得一生一世,代代相傳的去閱讀,去發(fā)掘,去領(lǐng)悟……因為,父親為我們樹起了一座永遠(yuǎn)思念的橋!</h3><h3> </h3><h3> </h3> <h1> </h1><h1><br></h1><h1> 2017年6月6日于懷化</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