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心里學家阿德勒說過,人生必須面對三大問題。人生面臨的所有困難或問題,都源自于在生活中受到的三大制約。因為這三種制約構成了人生和現(xiàn)實的內(nèi)容,并且常常使人們遭受困擾,迫使人們作出應答和處理。</h3><h3>《人民的名義》恰好將這三大問題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思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一、職業(yè)問題</b></span></h3> <h3>沙瑞金:中央空降兵,戲份不多,但從幾次會議及與身邊官員談話中可以看出,此人一身正氣、任人唯賢、親和、穩(wěn)重、冷靜,但又不失絕對的威信。恐怕李達康與其搭檔,再也難以實現(xiàn)某人說的:"李達康當縣長,縣長是一把手;當書記,書記是一把手"的愿望了。沙瑞金,是運籌帷幄,統(tǒng)領全局的"帥才"。</h3> <h3>李達康:敢說敢做、思維超前、獨斷專行、霸氣十足,以創(chuàng)造業(yè)績?yōu)榧喝?,事業(yè)可以是他的全部。但幾乎有點不近人情的與周圍一切劃清界限,說得好聽點是潔身自好;消極點則可以說是明哲保身。具有實干家的情懷,卻少了一份大氣。因此,離元帥的位置還有些距離,是位很好的"將才"。</h3> <h3>高玉良:溫文爾雅、才華橫溢、亦正亦邪、顧慮重重、能言善辯,卻少了一種敢做敢當?shù)钠橇εc威懾力。所以在與李達康搭檔時,即使自己是一把手,也讓二把手的李把自己搞得很不舒服。也正因為他的這種個性,所以才會搭上趙大公子一行的破船,欲罷不能,為自己的政治生涯蒙羞。高玉良,既當不了將,也成不了帥,最好的職業(yè)是當個參謀。</h3> <h3>祁同偉:與其說他是個"于連"式的人物,我則更認為他具有"曹操"陰暗的一面。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為了上位,可以不擇手段,見風使舵、投機鉆營,心存遠大抱負,卻又劍走偏鋒,即便搭上性命,也要勝天半子。賭徒式的性格,經(jīng)商可以,為官風險性太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社會適應問題</b></h3> <h3>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人能自勝自己的各種欲望,則天下無有能與己爭,這才是真正的強者。</h3> <h3>易學習:因為修路事件,被派到最窮的道口縣做縣長。表面看,他似乎在為朋友兩肋插刀,實際上是一種擔當,一種更高境界的適應社會。因為他明白自己的能力遠在李達康之下,為了120萬群眾,他選擇了承擔責任。易學習,不僅知人,更知己,不僅勝人,更能勝己。</h3> <h3>趙德漢:住著簡陋的房子,炸醬面當晚餐,騎車上下班,衣著簡樸。是個看了讓人唏噓的人物。當他哭著坦言:自己收了這么多錢,一分都沒敢動,就只是喜歡聞錢的味道,因為"窮怕了"。</h3><h3>想起了馬斯洛原理:安全感是人的低層次需求,只有滿足了這個需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才能出現(xiàn)。比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h3><h3>趙徳漢其人其言,讓我陷入了深思,為了更好更強的適應社會,兒時的教育引導是多么的重要呀!窮、富不是唯一的原因,一定還有其他因素。這確實值得我們思考,再思考!</h3> <h3>祁同偉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易學習,同樣沒有任何政治資源,卻可以一個崗位兢兢業(yè)業(yè),一干就是幾十年。相比之下,孫連城的社會適應能力就消極多了。他認為,在浩瀚的宇宙面前,誰都不算什么。似乎是看破紅塵,其實是一種逃避現(xiàn)實。適應不了,更改變不了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只能自欺欺人的迷上了星星和月亮,可悲可嘆!</h3> <h3>劇中有一個細節(jié)描寫,每次高玉良感覺到情況不對時,就會一個人拼命的勞動,踩在泥土中翻動土地,吳老師認為他是在懲罰自己,在用勞動忘記現(xiàn)實中的自己。而我則解讀為,他是在拼命地想掙脫附著在腳上的污泥,一次又一次,可終究是沾上了,就掙脫不了了!</h3> <h3>其實,每個人內(nèi)心都會擁有邪念。當邪念破墻而出,強者也是懦夫;當邪念被自己攔截在高墻之內(nèi),懦夫也是強者!</h3><h3>誰的人生都充滿了誘惑,熬不過就是人生的無底洞,撐過去,才是人生的成人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三、婚姻和愛情問題</b></span></h3> <h3>愛情可以不分高低貴賤,</h3><h3>但婚姻必有階級性。</h3><h3>愛情可以憑一時沖動,</h3><h3>但婚姻必需冷靜權衡。</h3><h3>兩個人的世界,誰更在乎,誰就注定更加痛苦。</h3> <h3>祁同偉與梁潞,李達康與歐陽菁。一直痛著,卻又不分開。僅僅是因為面子嗎?非也,因為在乎,也因為心存幻想。</h3><h3>祁同偉一跪,自己的心死了,靈魂沒了,卻把梁潞的心跪活了。李達康的一包粟子就俘虜了歐陽菁的一顆心。所以即便痛著,也強忍受著,因為在乎這份情,幻想著奇跡再次出現(xiàn)。</h3> <h3>劉慶祝與魏彩霞,劉慶祝死了,魏彩霞得了200萬,不亦樂乎,給人的感覺是活得沒心沒肺。高玉良與吳老師,離婚不離家,不僅僅是在外人面前扮演恩愛,即便只有兩個人的時候,吳老師對高玉良也是關愛有加,本以為是真愛在里面,可當高玉良出事了,吳老師要去美國,拒絕等待審判結果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婚姻的存在是在各取所需呀!除了冒冷汗之外,突然覺得吳老師與魏彩霞的區(qū)別也不大呀!</h3> <h3>婚姻的世界里,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合不合適,懂不懂得。</h3><h3>懂得,何需千言萬語,何需朝夕相伴。懂得,不是相邀,不是牽引,更不是逼迫,僅僅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明白,你明白我的柔情似水,我明白你的心懷天下。明白彼此所需,心懷感激,彼此眷戀,惺惺相惜!</h3> <h3>劇中還安排了一個情節(jié),就是普通百姓鄭西坡父子。鄭西坡,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安穩(wěn)健康。業(yè)余寫作的愛好,與其說是一種興趣,不如說是對美好愿景的一種寄托,對平凡生活中種種無奈的一種宣泄罷了。</h3><h3>鄭西坡之子,年輕、陽光、幽默詼諧,熱愛生活。雖游走在法律邊緣,卻也代表著新生一代對新生事物(如互聯(lián)網(wǎng)+)的敏銳。社會要發(fā)展進步,除了精英階層的努力,更需要平民一代的興旺與崛起!</h3><h3>鄭西坡父子為代表的平民階層,讓整個劇情接了地氣!</h3><h3><br /></h3><h3><br /></h3> <h3>侯亮平,感覺是被美化了的人物。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字作品,太完美的人物,我都習慣忽略。套用兒子常說的一句話:"小到一個人,一個地方,大到一個國家,如果你只能看到好的一面,而看不出任何缺點,那一定是不真實的,是讓人心里不踏實的。"呵呵,不真實又不踏實,自然不喜歡,所以也不做思考與評論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生如戲?亦或戲如人生?</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