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創(chuàng)文字?jǐn)z影by: 蘇蘇</h3> <p> 游歷中,時有碰到感人的場面,瞬間短暫,稍縱即逝,往往來不及準(zhǔn)備相機(jī)??捎袝r相機(jī)早早地準(zhǔn)備好了,又碰上被拍人不愿拍,愿拍的又?jǐn)[出不自然的姿態(tài),拍攝效果難盡人意。</p><p><br></p><p> 這次從加德滿都到奇特旺,再到藍(lán)毗尼,到博卡拉,一路顛簸,路遇不少有趣的人物風(fēng)情。要么相機(jī)沒備好,錯失良機(jī);要么顛簸利害,畫質(zhì)不好,能用的實在不多,實乃辜負(fù)了我一路辛苦。</p><p><br></p><p> 尼泊爾婦女酷愛酒紅色,配上紗麗式樣,婀娜多姿。大街上放眼看過去,幾乎每位女士都著紅裝,或多或少都帶點兒紅,紅了一遍,也亮了一遍,煞是好看!這樣漂亮鮮艷的色調(diào)不通過照片固化下來,感覺實在可惜!</p><p><br></p><p> 一路上,在顛簸之中手舉相機(jī),凝神捕捉,只是不愿放棄這次難忘美麗的記憶?;氐郊抑校?xì)細(xì)篩選了一下,十之去了八九,做成了這篇人文篇。鏡頭中的人物多數(shù)在不知不覺中被攝入鏡頭,一顰一笑,一煩一愁均是真情自然流露。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尼泊爾人的民俗風(fēng)情,喜怒哀樂和生活點滴。</p><p><br></p><p> 回味各種經(jīng)歷,心中溫情滿滿,尼泊爾人的善良誠懇是尼泊爾國家的最好標(biāo)簽。通過這次游歷,在我滿滿的記憶行囊里又加上了尼泊爾人的故事。為記錄這次旅行見聞,特地制作了這篇人文篇與大家分享,以便大家了解尼泊爾那里的風(fēng)土凡人與那里的大情小事。</p> <h3> 《合影》</h3><h3> 集體照的溫馨畫面,估計是一群大學(xué)生的集體出游留念合影。鏡頭中年輕陽光的臉充滿對未來的期盼和聚會帶來的快樂,他們是尼泊爾的未來與國家建設(shè)的主力軍。瞧瞧,還有一位男士亮出了俏皮的蘭花指誒。</h3> <h3> 《莎麗》</h3><h3> 如此靚麗的一群,這是好友結(jié)伴出游,齊齊地穿上了艷麗的莎麗。此景可遇不可求哦,趕緊抓拍一張。</h3> <h3> 《回眸》</h3><h3> 馭象人回頭,抓住了他略帶羞澀憨厚的一笑,超喜歡這張,還有他的尼泊爾小花帽兒。</h3> <h3> 《驚艷》</h3><h3> 大街上行走的紅似玫瑰杜鵑花般的莎麗,活色生香,眼前驀然一亮,被驚艷了!</h3> <p> 《自拍》</p><p> 這自拍的表情也太過于嚴(yán)肅了些,也許可能還不太熟練,瞧他雙手操控的架勢,生硬笨拙,十之八九是一只剛?cè)胄械谋裙P者還要菜的小菜鳥。</p> <h3> 《聊家常》</h3><h3> 抓拍到這對母子聊天的場景,母子坐在家里的外部樓梯上聊著,充滿溫馨和趣味。</h3> <h3> 《寒暄》</h3><h3> 路遇其他Jeep Safari的車輛時,都會問候看到什么動物了嗎?看到什么鳥了嗎?哈哈,熱鬧有趣的叢林邂逅和別開生面的問候。</h3> <h3> 《象怨》</h3><h3> 噢,苦命的大象,本可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叢林里,卻被人類強行約制成為苦力,看到了大象眼里的無奈與悲哀。有時騎在象背上游覽,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兒,有嚴(yán)重愧疚感。</h3> <h3> 《開顏》</h3><h3> 坐在古寺門廊前,面上的笑容如同陽光般燦爛,就知道小伙兒今天玩high了。</h3> <h3> 《鞋囧》 </h3><h3> 鞋子磨腳,創(chuàng)可貼放哪兒了?從婦人忙亂翻包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她的心情焦急狀。</h3> <h3> 《心不在焉》</h3><h3> 若有所思的陶器匠人,手里機(jī)械地制作陶器,眼神將心情的秘密暴露無疑,眼睛真是一扇通往心靈之窗哦。 </h3> <h3> 《靚》</h3><h3> 街拍尼泊爾大美妞,她的膚色比一般尼泊爾人要白皙許多,衣著光鮮,應(yīng)是一位富家佳人。</h3> <h3> 《磨礪》</h3><h3> 守攤的小女孩兒,年幼的她,應(yīng)該是上學(xué)、是玩耍的年齡,而過早承擔(dān)起養(yǎng)家的責(zé)任。</h3> <h3> 《母愛如山》</h3><h3> 很喜歡這張照片,母親一手護(hù)著熟睡的幼子,一手撫摸長子的頭發(fā),慈愛之情通過手指的傳達(dá),很好詮釋了母愛之厚重。我也注意到母親的眼神凄苦,有一種無奈和憂傷,因為她是攜子乞討。照片兒的背景亦很美,光線柔和,人物神態(tài)自然,有油畫感。(我是不是有點兒自夸呀?真的喜歡這張!)</h3> <h3> 《驚鴻一瞥》</h3><h3> 窗口婦人目光犀利如同禿鷲獵食一般。</h3> <h3> 《導(dǎo)游與游客》</h3><h3> 在景區(qū)常見的場景,導(dǎo)游在景區(qū)攬活兒,一般是針對散客而去的。大的旅游團(tuán)組多數(shù)有導(dǎo)游帶領(lǐng)。在加德滿都杜巴廣場就雇了一位導(dǎo)游,一個小時800盧比(約8美元),我的《快樂的尼泊爾獨俠行》里面的許多典故就是來自于導(dǎo)游的口述。</h3> <h3> 《專注》</h3><h3> 在陶器烤制前,一位婦人在專注地,心無旁騖地整理陶器上的小瑕疵。</h3> <h3> 《閑暇時光》</h3><h3> 在古建筑群里閑坐群聊,盡情享受冬日陽光的長者。</h3> <h3> 《古窗》</h3><h3> 一位從一所古建筑二樓古色古香的窗口露面的男子,我一個友好的hello,他則報以憨厚一笑,這一開心瞬間被我固化在相機(jī)里。</h3> <h3> 《絕配》</h3><h3> 警察與僧人,鴿子與游客出現(xiàn)在同一畫面里,和諧有趣。</h3> <h3> 《扮酷》</h3><h3> 當(dāng)?shù)厝苏f這不是真的苦行僧,真的苦行僧是不會出現(xiàn)在經(jīng)典景區(qū)游客多的地方的。出現(xiàn)的都是利用游客獵奇心理,裝扮成苦行僧在游客出現(xiàn)的地方討錢的人。這不,看我舉起相機(jī),就向我走來,支付50或100盧比就可以了。</h3> <h3> 《逛市》</h3><h3> 逛工藝品集市的夫妻,看樣子只是逛逛,沒有購買的意思。</h3> <h3> 《小憩》</h3><h3> 累了,坐在神廟前歇息的尼泊爾游人。杜巴廣場不僅是外國游客駐足流連之地,也是尼泊爾人經(jīng)常拜訪的地方!杜巴廣場是尼泊爾人心中的驕傲過往。</h3> <h3> 《祭品小攤》</h3><h3> 售賣供奉神明祭品的小地攤,在景區(qū)比比皆是。但一般選購的多半兒是尼泊爾人,很少有游客光顧。</h3> <h3> 《咖啡店》</h3><h3> 穿小街走小巷時,發(fā)現(xiàn)這家Cafe挺有情調(diào),裝潢不俗,就進(jìn)去光顧了一次。確實挺有品位,咖啡味道很正,小點心也不錯,也就有了這張照片兒。</h3> <h3> 《惜》</h3><h3> 店主將工藝品掛在佛龕上銷售,那些佛龕可都是古廟里的original 文物哎,真是暴殄天物!有向尼泊爾有關(guān)部門呼吁的沖動??。</h3> <h3> 《傳統(tǒng)飯食》</h3><h3> 尼泊爾套餐,好看也好吃。葷素搭配,有湯和涼菜,約6美元一份,不知是否是工薪階層的家常飯。</h3> <h3> 《戀紅》</h3><h3> 尼泊爾婦女喜愛的顏色是大紅,鞋子也不例外,這是尼泊爾婦女尤其喜愛的繡花紅拖鞋。</h3> <h3> 《釀蜜人家》 </h3><h3> 銷售自家釀制蜂蜜的村婦,站在游客的必經(jīng)之處,可惜的是無人購買。游客們都是輕裝簡裝出游,怎會購置重物添加累贅?或許村婦應(yīng)該選擇在酒店附近兜售,倒有成功的可能。</h3> <h3> 《描》</h3><h3> 專心描繪唐卡的年輕女子,距離這么近,很傷眼的。</h3> <h3> 《神算》</h3><h3> 這是算卦嗎?</h3> <h3> 《鄉(xiāng)思》 </h3><h3> 定居在尼泊爾的藏族人,多年以后,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服飾習(xí)慣,是否是對故鄉(xiāng)的一種思念?這樣的人數(shù)不少,大街上景區(qū)里隨時可見。</h3> <h3> 《紅》</h3><h3> 歇息中的一抹酒紅,因為這抹紅,就有拍下來的沖動。</h3> <h3> 《等》</h3><h3> 這位婦人坐在自家門口的水泥臺上,一手遮陽,坐姿也不太舒適,執(zhí)拗地看過去,像是期盼著什么。</h3> <h3> 《取暖》</h3><div> 其實溫度接近攝氏二十度,我們穿件薄毛衣就夠了。當(dāng)?shù)厝瞬豢竷?,穿了那么多還需要點火取暖。</div> <h3> 《情侶》</h3><h3> 一對兒玩兒自拍的戀人,闖入了我的鏡頭。</h3> <h3> 《衣舞》</h3><h3> 晾曬在田野的衣衫,在微風(fēng)中頻頻搖曳,透著濃濃的田園生活氣息。從衣衫可以看出生活的貧,但并不苦,衣衫質(zhì)地雖簡陋,但晾曬得仔細(xì)。</h3> <h3> 《背影》</h3> <h3> 《化緣》</h3> <h3> 《守店》</h3><h3> 兩位老人隔墻為鄰,各自守著各家店,時不時嘮上幾句,倒也有趣。</h3> <h3> 《孺子可教》</h3> <h3> 《廟僧》</h3><h3> 端坐濕婆神廟的僧人。</h3> <h3> 《母女》</h3> <h3> 《過馬路》</h3><h3> 等著過馬路的婦人,從她們犀利又帶有些許焦急的眼神中可以看出,過往車輛太多,這馬路不太容易過。</h3> <h3> 《田間》</h3><h3> 好像畫面里干農(nóng)活的都是女人,男人們都干什么去啦?</h3> <h3> 《無憂無慮》</h3><h3> 一群快樂的學(xué)生娃們。</h3> <h3> 《付出》 </h3><h3> 塵土飛揚的街路,沒帶口罩就出門是要付出辛苦的。</h3> <h3> 《心事》</h3><div> 看上去心事重重的婦人,行走緩慢,眼簾低垂,愁眉不展。</div> <h3> 《侍者》</h3><h3> 耐心等待游客點餐,侯立一旁的侍者,攝于博卡拉有名的Lake Side. 很有意思的沙發(fā)和小幾,還有隨意擱置一旁的手鼓,想必昨夜定有一次熱鬧的狂歡吧。</h3> <h3> 《菩提樹下》</h3> <h3> 《社交場所》</h3><h3> 沿途看見很多這樣的公共用水,既是婦女們做家務(wù)的地方,也是社交場所。婦女們邊洗滌著衣物炊具,邊聊著家長里短,畫面很溫馨。</h3> <h3> 《費瓦湖邊洗衣婦》</h3> <h3> 《多子多?!?lt;/h3><h3> 母親背著小的,手牽著大的,雖然不輕松,但是腰板兒挺直,她是幸福的。</h3> <h3> 《紅妝》</h3><h3> 看看,每位女士都少不了用酒紅裝扮自己。</h3> <h3> 《仨女人一臺戲》</h3> <h3> 《 溫馨母女》</h3> <h3> 《姐弟情深》</h3><div> 這對兒姐弟坐在自家門前,弟弟擺弄著手機(jī),姐姐帶笑的面容,畫面很溫暖。</div> <h3> 《夫唱婦隨》</h3> <h3> 《阿婆》</h3><h3> 坐在門口的石磚地上,暖陽下專心梳頭的阿婆。</h3> <h3> 《村民》</h3><h3> 到村口溜達(dá)溜達(dá)。</h3> <h3> 《守攤》</h3> <h3> 《童真》</h3> <h3> 《賣蔗女》</h3> <h3> 《眺望,等待》</h3> <h3> 《行者》</h3><h3> 徒步朝拜的僧人。</h3> <h3> 《笑僧》</h3><h3> 面含善意,嫣然一笑。</h3> <h3> 《誦經(jīng)》</h3><h3> 菩提樹下,席地而坐,心無雜念,潛心誦經(jīng)。</h3> <h3> 《分心》</h3><h3> 其他僧人和香客都在專心誦經(jīng),這位僧人開了小差,被鏡頭抓了個正著。</h3> <h3> 《舞者》</h3><h3> 奇特旺表演當(dāng)?shù)孛袼罪L(fēng)情舞蹈的藝人。</h3> <h3> 《周末集市》</h3> <p>作者簡介: 作者蘇蘇(微名/筆名)為高級資深商務(wù)管理人士,出訪世界各地,足跡遍布五洲六十國度有余。退休后重拾筆耕攝影愛好,將各地見聞經(jīng)歷以圖片游記散文詩歌形式呈現(xiàn),與讀者分享各地見聞與精彩故事。作品圖文均為原創(chuàng),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刊發(fā)公眾平臺,請尊重作者創(chuàng)作,維護(hù)版權(quán)有責(zé),謝絕文字圖片復(fù)制粘貼,謝謝支持發(fā)揚原創(chuà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