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時至深秋,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正是楓紅時節(jié),我們慕名來到了姑蘇城外的天平山,天平山古稱白云山,又名賜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歸葬之地。景區(qū)占地近百公頃,向以"紅楓、奇石、清泉"三絕著稱,天平山被稱為"吳中第一山",尤其是楓葉,其與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長沙岳麓山并稱國內四大賞楓勝地。</h3> <h3> 這里的很多古楓都有400多年的樹齡,高大挺拔,枝葉參天,紅紅橙橙、黃黃綠綠的葉子非常漂亮,很多的都是圍繞著水塘把腰肢斜斜的伸向水面,紅艷艷、金燦燦的楓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池塘里,景色美得讓人無法形容。</h3> <h3> 十景塘,明末天平山莊主人范允臨于莊前開鑿此塘,塘上修有凌波曲橋,名宛轉橋。在水塘的對面,白墻黑瓦的蘇式園林建筑,在紅葉的襯托之下,顯得格外清秀。</h3> <h3> 色彩斑斕、秋水煙波的池塘里,不時飄過來幾艘小船,慢慢悠悠地在水塘里打轉,與人與景渾然一體</h3> <h3> 天平山的楓葉為五色楓,學名楓香,它呈現(xiàn)出的是不同的紅色,燦若七彩云霞。秋日微醺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而那陽光下的紅葉,是那樣別致的美,美的令人驚艷</h3> <h3> 池塘邊上,也是天平山莊的組成部分,是范仲淹十七世孫明代范允臨所建,包含咒缽庵、來燕榭、范參議祠、高義園、白云古剎等古建筑。周圍的黃色古墻與泛黃藤蔓安靜地訴說著它的歷史與滄桑</h3> <h3> 暖暖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厚厚的落葉上,被陽光染過的楓葉的紅色之中帶有一層黃色,淡黃的、褐黃的,還又有綠色互相輝映,綠色又有深綠的、淺綠的、碧綠的,數不清有多少種顏色</h3> <h3> 天平山附近有一個木瀆古鎮(zhèn),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zhàn)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于瀆",木瀆之名便由此而來。</h3><h3> 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來到木瀆,其中有乾隆親題的御碼頭。</h3> <h3>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xiāng)文化古鎮(zhèn),也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貌,鎮(zhèn)上古宅庭院深深,小橋流水悠悠,其中胥江為伍子胥所建,是我國第一條人工運河;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妝滿河生香而名。木瀆的每一條河,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說,我們一邊聽著久遠的故事,一邊在橋上尋找著歷史的古跡,這就是慢生活的時光吧</h3> <h3>2016.11.24,出行蘇州天平山小記,qiushui1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