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那天,在圖書館漫無目的選擇借閱的圖書,不經(jīng)意間就瞥到了張愛玲的《半生緣》,沒有任何猶豫的拿起?!栋肷墶返墓适屡c情節(jié),還有那些經(jīng)典的臺詞我早了然于胸,只是原著真的沒看過。</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翻開第一頁,"他和曼楨認識,已經(jīng)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來倒已經(jīng)有十四年了。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張愛玲的文字,總有一種洞穿世事的悲涼,與其說她在講別人的故事,莫不如說她在流著自己的眼淚,那種清醒與犀利是大痛大徹之后心若止水的蒼涼與絕望,她的一生,在愛上胡蘭成以后,注定與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以悲劇收場。</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讀著一行行的文字,腦海里便出現(xiàn)相應的畫面。年輕的時候看過許多遍許鞍華導演的《半生緣》,黎明演的世鈞,吳倩蓮演的曼楨,黃磊演的叔惠,梅艷芳演的曼璐,王志文演的豫瑾,那一幕幕場景在記憶深處又被重新喚醒,世鈞就該是黎明那樣不溫不火有些木訥的樣子,曼楨的堅強與倔強,吳倩蓮演的是入木三分,看過原著才知這部電影是和原著契合最好的。</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這樣的故事結(jié)局,我早已知道,只是這心里,卻一直憋悶,傷感的沒有盡頭。 張愛玲寫的是三四十年代的舊上海,但這樣的愛情悲劇又豈止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年輕的時候,曾以為愛情是兩個人的事,無非你情我愿。長大后才明白,愛情,如果想要修成正果,也就是所謂的締結(jié)姻緣,不光是兩個家庭的事,有時可能是兩個階級的事。 </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每個擁有愛情的人,都曾有過最樸素的愿望——在一起,如果可以加一個期限的話,那就是永遠在一起。</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可是,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有情人難成眷屬,甚至,只能在人群中看一眼,那一眼便已是萬年,誰知還有沒有重逢的機緣?</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所以,這世間最好的愛,就是我愛你時,你也正愛著我。</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然而,對世俗的我們來說,僅有愛情是不夠的,純粹的愛情是溫室中嬌艷的花朵,讓人炫目,美則美矣,卻禁不起風吹雨打。</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情愿相信這世間有一種永不凋零的愛,只是它埋藏在心底,或者盛開在童話里。</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相見不如懷念,相守不如回首,即便重逢的情景想過多少回了,等到真發(fā)生了,跟想的又完全不一樣。</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其實只要你相信,"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自欺欺人也罷,這樣想想,心里就像有陽光灑進來,溫暖許多。。。</font></h1> <h3><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文字:且聽風吟</font></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2015.1.26</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