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藏自古是不產(chǎn)茶的,而藏民們對茶的渴求遠遠超過漢族。一杯濃郁的酥油茶體現(xiàn)著藏族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民族風情。關(guān)于酥油茶有這樣一個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唐貞觀年間,漢藏關(guān)系和好,邊疆安定,這和當時的文成公主遠嫁,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和親有很大的關(guān)系。文成公主(625~680年)是唐朝皇室遠支。她的漢名究竟叫什么已經(jīng)沒有記載了,在吐(也就是當時的西藏)被尊稱為“甲木薩”,意思是漢族的神女。</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理,并信仰佛教。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親吐蕃,對吐蕃貢獻良多。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魯藏布江)中游的雅隆谷地區(qū)。他統(tǒng)一藏區(qū),成為藏族的贊普(“君長”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他遣大相祿東贊至長安,獻金五千兩,珍玩數(shù)百,向唐朝請婚。太宗許嫁宗女文成公主。</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進藏,其實扮演了一位了不起的文化使節(jié)的角色。她將當時先進的中原物質(zhì)文明帶到了那片蒼古的高原。當時唐代漢人的茶之風已然十分興盛,在文成公主龐大、豐富的嫁妝里,除了無數(shù)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還有茶葉和茶種。因為文成公主喜歡飲茶便隨行帶了許多各色名茶來到西藏。</p> <p class="ql-block">公主剛剛?cè)氩貢r,對這里高寒嚴酷的氣候很不適應(yīng),尤其不適應(yīng)藏族人以肉食為主,對牛羊奶的氣味也很不習慣。為此,她食欲不振,花容日漸憔悴。后來,她想到了茶。早餐時,先喝半杯奶,再喝半杯茶,感覺會舒服一些。慢慢地,為了方便,就干脆將茶和奶放在一起來喝。久而久之文成公主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喝茶時加上一些奶和糖,這恐怕就是最初的奶茶。</p> <p class="ql-block">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文成公主的這種做法逐漸引起宮中群臣權(quán)貴的效仿。公主為了鼓勵大家與她一起品味來自漢地的茶,就常常以奶茶賞賜群臣,款待親朋。從宮中到藏族居住區(qū),人們很快風靡地學習起文成公主的這種喝法,飲茶之風一時盛行。人們甚至認為文成公主如此美麗、智慧,一定與飲茶有關(guān)。</p> <p class="ql-block">整個藏族對茶照起了渴望之火,僅憑文成公主嫁妝里帶來的來如何能滿足?于是公主建議用各種西藏土產(chǎn)如牛羊、馬匹、毛皮去內(nèi)地換取菜葉。這就成為興盛干年的“茶馬互市”的開端。而中唐以后,茶馬交易使吐蕃與中原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并開啟了后世茶馬古道的漫長茶路。</p><p class="ql-block">同時,為了增加喝茶的品味和樂趣,聰明的公主還在都茶時加入松子仁、酥油等,并根據(jù)人們的喜好加糖或鹽巴,酥油條于是形成。</p><p class="ql-block">不產(chǎn)茶的青藏高原,飲茶卻也成為習俗和傳統(tǒng),藏民們不的一日無茶。現(xiàn)在,這種喝酥油茶的風氣已遍及藏族居住區(qū),只要你來到西藏,在任何一個藏民家,都會看到一套專門的打酥油茶的長筒,都會見到一套精美的酥油茶茶具。好客的主人會端上香噴噴的酥油茶及香脆的糍粑餅。也許在品嘗酥油茶之時,還會聽到藏民們滿懷深情地講起文成公主喝酥油茶的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唐李肇《國史補》里還說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唐德宗派使節(jié)監(jiān)察御史常魯出使吐蕃議盟。在吐蕃贊普的帳篷里烹茶進獻,當時唐朝的大官中盛行烹茶之藝,烹茶時要加入姜、鹽和各種辛香之物以調(diào)味。這吐蕃贊普看了覺得很奇怪,不知道他所煮的是茶。贊普就問了:“這是什么呀?”魯大使自豪又神秘地回答說:“這東西可以去除煩難,還能解渴,叫做茶?!辟澠照f:“這東西我也有!”再看贊普拿出的茶中,盡是當時各地的名茶。不知這位魯大使見了,作何感想。</p><p class="ql-block">唐代對葉蕃與漢族政權(quán)間的關(guān)系一直非常重視,因與吐蕃的關(guān)系,直接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團結(jié)與融洽,中華大版圖的邊疆國土安全,也直接影響了絲綢之路的正常貿(mào)易。這日常茶飲,是民族團結(jié)與交融的紐帶啊!</p><p class="ql-block">?(本文載錄于《一千零一葉》,作者潘城 姚國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