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去年今日》</b></p> <p class="ql-block">是的,大安村的故事確實令人動容。它不僅僅是一個村落的歷史,更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文化的縮影。每一次的變遷、每一次的奮斗,都凝聚著大安村人民的智慧與汗水。這些故事,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更讓我們對這片土地和這里的人民充滿了敬意與感慨。</p><p class="ql-block"> ——題記</p> <p class="ql-block">《大安村志》開志篇</p><p class="ql-block"> 大安村,古韻悠長,歷史厚重。非因三門峽之盛名而顯,乃因大安村之獨特而有三門峽之名。此間地理獨特,人文薈萃,非他處可比。</p><p class="ql-block"> 曰三門峽者,位居長安、洛陽兩大古都之間,自古便是地理要沖,文化匯聚之地。黃河之水,滔滔東去,于此形成三門之峽,其勢如虹,其險如壁。槽運繁忙,往來船只絡繹不絕;峽谷兇險,通航之難,歷代朝廷皆深以為憂。然正是此險峻之地,孕育出一段段傳奇佳話,書寫了厚重的歷史文化篇章。</p><p class="ql-block"> 三門之峽,人門、鬼門、神門,各有傳奇。梳妝臺、張公島、砥柱石,每一處皆承載著古老的故事與神秘的傳說。大禹廟巍峨聳立,訴說著先民治水的智慧與勇氣。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貴、文人墨客,皆曾駐足于此,留下諸多贊譽之詞。開國元勛們亦曾關注此地,他們的目光,穿越時空,與古人治水之志交匯。</p><p class="ql-block"> 古人治水,勇氣可嘉;今人治黃,決心堅定。黃河之文明,砥柱之精神,皆在此間得以體現(xiàn)。新中國成立以來,治黃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兩岸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攜手共進,從貧窮走向小康,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此非神話,勝似神話,是大安村人民用勤勞與智慧譜寫的現(xiàn)實傳奇。故言大安村者,不可不言三門峽;言三門峽者,更不可不言大安村。此志之編,意在傳承歷史,弘揚文化,展現(xiàn)大安村之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愿讀者諸君,閱此志而能感受到大安村之歷史厚重與人文風采,更能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共同書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p><p class="ql-block"> 此志之成,非一人之功,乃眾志成城之果。編者雖竭盡心力,然仍有不足之處,尚祈讀者諸君斧正。愿此志能成為"半部三門峽史",為大安村乃至整個三門峽地區(qū)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2024-04-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