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日應(yīng)島城資深鑒賞家、書畫家任秋明先生的邀請,去家中品茶聊天。當聊到有些中國書畫家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國內(nèi)無名,異國盛贊,如宋代書畫家牧溪。2001年6月30日,日本NHK電視臺在黃金時段的“國寶探訪”欄目中播出了一個題為“大氣、光、憧憬的土地——瀟湘八景圖”的專輯,節(jié)目中反復(fù)提到一個在滾滾歷史塵埃中幾乎銷聲匿跡的中國古代畫僧的名字——牧溪。在日本把中國的牧溪捧為最高,有日本畫家稱他是日本繪畫的大恩人。這個報道在當時不但轟動了日本,同時也轟動了世界和中國。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國內(nèi)無聲,外邦巨星的書畫大家牧溪。(照片和部分文字采自網(wǎng)絡(lu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選老弟,當消息傳到中國后,業(yè)內(nèi)人士開始查找牧溪的內(nèi)容。但僅僅查到了:“粗惡無古法”、“枯淡山野”、“誠非雅玩”等簡單片語。在元人吳大素《松齋梅譜》(此書己佚),在日本的手抄本里這樣記截:法常,俗姓李,蜀人。善畫人物、走獸、山水、花鳥……。不著顏色,水墨而成不求形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任老哥,據(jù)我所知在有關(guān)中國古代美術(shù)史的普及性讀物中,很難見到牧溪這個名字。元代畫史著作《畫繼補遺》中對牧溪的評價頗有微詞:“僧法常,自號牧溪。善作龍虎、人物、 蘆雁、雜畫,枯淡山野,誠非雅玩,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比欢蛟S正是這份“清幽”攝住了追求“幽玄”與“空寂”的大和民族的心靈,牧溪在日本獲得了遠勝于故土的聲望與尊崇。在鐮倉圓覺寺的北條時宗(1251-1284)的陵墓佛日庵里,有一本《佛日庵公物目錄》,是在1320年的 目錄基礎(chǔ)上于1363至1365年重新修訂的。這是宋元畫流傳日本的最早的藏品目錄。書中提到38幅中國繪畫,還記錄著一些中國畫家的名字,其中牧溪的名字與宋徽宗同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選老弟,我最近翻閱了一些資料,得知在日本牧溪的書畫作品很受推崇,日本東山文化時期的掌權(quán)者足利義政(1436-1490)將軍手中,珍藏著279幅中國繪畫,其中40%是牧溪的作品,這不能不令人驚異。日本現(xiàn)代著名畫家東山魁夷于1975年12月在德國科隆進行的德語演講中,對七個世紀之前的這位異國故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牧溪的畫有濃重的氛圍,且非常逼真,而他卻將這些包容在內(nèi)里,形成風趣而柔和的表現(xiàn),是很有趣的,是很有詩韻的。因而,這是最適合日本人的愛好、最適應(yīng)日本人的纖細感覺的。可以說,在日本的風土中,牧溪的畫的真正價值得到了承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任老哥,牧溪這位南宋末年的禪僧畫家,用寥寥幾筆就能讓人心頭一靜。他的《六柿圖》中的六個柿子, 淡墨勾勒,簡單得像隨手涂鴉,卻能讓你盯著看半天,愣是看出點“禪”味來。牧溪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無墨巨匠”,在日本更是禪畫的代名詞。他用一筆一墨,打破東西方的藝術(shù)界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選老弟,下面我們再來欣賞牧溪的一些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選老弟,你看了這些作品肯定會有一些感覺:怎么象貫休?象梁楷?象徐渭?象八大?象唐寅? 一點不錯,他學貫休,學梁楷,徐謂,八大,唐寅學他。經(jīng)過幾十年的探討,成就了牧溪。我們對他的一生有了大概的了解:牧溪生于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曾中過舉人,因得罪當時宰相賈似道,逃避徑山寺出家。拜無準禪師學佛法。端平二年(1235),日本僧人圣一來中國拜無準學佛,與牧溪成了同門師兄。六年后,圣一要歸國,牧溪畫《觀音》《松猿》《竹鶴》三幅作品贈圣一。圣一把六年來得到的其它牧溪畫作一并帶回日本,得到了日本僧侶們高度重視。這些畫作現(xiàn)在成了日本水墨畫的最高范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秋明老哥和您聊天,收獲滿滿。中國的水墨寫意畫大約是從 中國五代以后逐漸發(fā)展起來。而且作者大都是佛道之人。因為他們講四大皆空,黑白兩極,講無為,講玄之又玄,講非黑即白,講夢幻泡影,虛無變化,道發(fā)自然,講法之無法等。在這套理論指導(dǎo)。下,善畫者必悟之,書之,繪之。終了有了禪畫、道書。不是佛道之人,也必是瘋狂怪癖之士。象鄭思肖、徐渭、金農(nóng)之輩。牧溪的畫法即是寫法。水墨之意即是非白即黑,他的章法即是無法之法,如幻泡影。他的山水即是玄之又玄,道發(fā)自然 。他的畫不著色即是四大皆空,無為而為。云選老弟,這就是牧溪書畫之魅力所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任老哥,我認為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長河中,除晉唐人物畫、兩宋院體畫、元明清文人畫外,還有一個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繪畫風格——禪宗繪畫。在中國禪宗佛教繪畫中,法常大師牧溪是永遠繞不開的偉大畫家。他的作品風格簡淡凝練、清新脫俗,似墨戲般運用筆墨意趣探尋真諦,將禪宗的精神融入繪畫之中,形成了獨特的禪宗繪畫風格。</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