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內(nèi)容提要】在這個繁華而又浮躁的世界里,我們常常被各種欲望和煩惱所困擾。然而,當我們學會“不聞、不爭、不辯”,以一顆超然的心去面對生活時,我們就能在喧囂中找到寧靜,在繁雜中找到簡單,在世俗中找到本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活得超然,貴在修煉三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贊同這樣一個說法:做人活得超然,方得世間真味。在紛擾繁雜的塵世間,能夠保持一顆超然的心,是人生的一種至高境界。當我們以一顆超然的心去面對生活,就如同在喧囂的塵世中開辟出一片寧靜的天地,在世俗的紛紛擾擾里守護著內(nèi)心的純凈。此時,生活不再只是柴米油鹽的簡單疊加,而是化作一首韻味悠長的詩,一幅意境深遠的畫。</p><p class="ql-block"> 真正活得超然的人,就像站在高山之巔俯瞰大地,能夠清晰地洞察世事的本質。他們不會被外界的紛紛擾擾所左右,內(nèi)心始終保持著平和與自在。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們能以豁達的心態(tài)去看待,就像蘇軾在被貶黃州時,依然能“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面對名利的誘惑,他們能堅守自己的內(nèi)心,如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歸隱田園。這種超然的境界,是對生命的深刻理解,是對生活的豁達態(tài)度,更是在復雜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位置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超然的人,擁有寬廣的胸懷和深遠的見識。他們不會被眼前的小事所困擾,能夠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就像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挑釁,他選擇隱忍退讓,因為他深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他們懂得放下與釋懷,不會讓過去的煩惱影響現(xiàn)在的生活,就像王維在經(jīng)歷了官場的沉浮后,選擇“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他們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好,能從細微之處感受到生命的喜悅,就像陶淵明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找到了生活的詩意;他們還能保持內(nèi)心的獨立與自主,不隨波逐流,就像嵇康在世俗的喧囂中堅守自己的音樂理想。</p><p class="ql-block"> 人要做到超然,關鍵在于修煉“不聞、不爭、不辯”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不聞方凈。不聞并非充耳不聞,而是讓自己超然雜噪之外。就像竹林七賢中的嵇康,他對世俗的紛紛擾擾概不過問,只專注于自己的琴音和理想。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他選擇遠離官場的是非之地,隱居山林,與琴為伴,與詩為友。他的不聞,是對世俗雜音的過濾,是對內(nèi)心純凈的守護,讓自己的心靈在寧靜中得到升華。在現(xiàn)在這個喧囂塵世中,信息如潮水般涌來,其中不乏謠言、蜚語與無謂的喧囂?;畹贸坏娜耍钪O“不聞”之道。他們并非閉目塞聽,而是學會了選擇性地過濾信息。對于那些無關緊要的流言蜚語,他們選擇充耳不聞,不讓這些雜音擾亂內(nèi)心的平靜。不聞,并非逃避,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是保持心靈清凈的秘訣。在紛擾中尋得一片寧靜,讓心靈得以休憩,這便是“不聞方凈”的真諦。</p><p class="ql-block"> 不爭乃慈。不爭絕非唯唯諾諾。世間萬物,爭則亂,爭則傷?;畹贸坏娜?,深知“不爭”之德。他們不與他人爭名奪利,不為一時之得失而斤斤計較。在他們看來,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擁有,而在于內(nèi)心的滿足與平和。不爭,是一種慈悲,是對他人的寬容,也是對自己的善待。在不爭中,他們找到了內(nèi)心的寧靜與和諧,與人為善,與世無爭,這便是“不爭乃慈”的境界。老子曾說“夫唯不爭,故無尤”,藺相如就是這句話的踐行者。面對廉頗的多次挑釁,他始終保持著寬容和忍讓,他不爭一時的榮辱,而是以國家的利益為重。他的不爭,展現(xiàn)出了一種博大的胸懷和無私的慈愛,最終贏得了廉頗的尊敬和愛戴,也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p><p class="ql-block"> 不辯亦智。言辭激烈,往往易生是非;沉默是金,有時更顯智慧?;畹贸坏娜耍谩安晦q”之智。他們明白,真理并非總是通過爭辯來彰顯,有時候,沉默更是一種有力的表達。對于那些無謂的爭辯和狡辯,他們選擇保持沉默,不讓言辭的鋒芒傷及彼此的和氣。不辯,并非軟弱無能,而是一種深沉的智慧,是超然人生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在沉默中,他們找到了內(nèi)心的堅定與從容,這便是“不辯亦智”的哲理。莊子與惠子的濠梁之辯就是最好的例證。當惠子質疑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時,莊子并沒有與他爭論不休,而是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巧妙回應。他的不辯,并非是理屈詞窮,而是一種超越世俗的智慧,是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繁華而又浮躁的世界里,我們常常被各種欲望和煩惱所困擾。然而,當我們學會“不聞、不爭、不辯”,以一顆超然的心去面對生活時,我們就能在喧囂中找到寧靜,在繁雜中找到簡單,在世俗中找到本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