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老范</p><p class="ql-block">美篇號:6834879</p><p class="ql-block">景點:新疆吐魯番市</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初,我再次踏入吐魯番,心中涌動著對高昌故城的深深眷戀。十八年的時光流轉(zhuǎn),這座故城的故事依然如磁石般吸引著我。高昌故城,那顆西域的璀璨明珠,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道,以其地勢高敞、人口繁盛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前1世紀,歷經(jīng)西漢至元明,承載了1400年的歷史滄桑。玄奘法師與高昌國王麴文泰在此結(jié)拜兄弟的佳話,更為其增添了濃厚的人文色彩。</p> <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門前廣場上的玄奘法師雕像,仿佛穿越了1400年的歷史塵埃,將我的思緒拉回那個遙遠的年代。從南門進入高昌故城,一路向北,沿途高大的夯土殘墻、宏大的宮殿遺址和寺院遺址,無不訴說著故城昔日的輝煌與壯觀。</p> <p class="ql-block"> 故城中鋪設(shè)的步行木道,讓我回想起第一次來時在戈壁砂礫上步行的情景,那時故城的配套設(shè)施還不完善。我們從城門右側(cè)前行,游覽故城遺跡時原則上不能離開木道,但當(dāng)時空無一人的故城讓我們偶爾犯規(guī),只為尋找更好的拍攝角度。直到有人騎摩托車前來提醒,接近古墻可能會有危險。高昌故城在13世紀末的戰(zhàn)亂中被廢棄,大部分建筑已消失,但它作為中國古代城市營建史上的典范,以及世界古代城市遺址中的人類文化遺存,依然熠熠生輝,與樓蘭古城齊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故城分為外城和內(nèi)城,內(nèi)城主要是可漢堡(相當(dāng)于皇宮),外城則分布著東南角的小佛寺、西南角的大佛寺和北面的建筑群,這些地方曾是軍事駐守區(qū)、官署、居民區(qū)和貴族府邸。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絕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建造。</p> <p class="ql-block"> 西南大佛寺,玄奘法師在此講經(jīng)一月的地方,是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建筑群。山門、庭院、講經(jīng)堂、藏經(jīng)樓、大殿、僧房、佛龕及佛塔等宗教建筑保存尚好。中心大佛殿是主體建筑,佛殿下方的小土堆,據(jù)說是玄奘法師踩著高昌國土背走上去的講經(jīng)壇。站在此地,我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玄奘講法時的莊嚴氛圍。</p> <p class="ql-block"> 中心塔殿東北側(cè)的講經(jīng)堂經(jīng)過修葺,平面呈方形,上方為穹窿頂,南側(cè)開券形門。西北隅墻體交角上部的帆拱保存完好,墻體和屋頂均用土坯壘砌。堂內(nèi)墻壁上隱約可見佛龕,面積不大,僅可容納50人左右進行佛事活動。相傳,玄奘在高昌國時曾在此講經(jīng)說法。</p> <p class="ql-block"> 東南小佛寺是一座單體建筑,具有犍陀羅風(fēng)格的佛塔,是高昌回鶻后期的建筑,獨具特色。北面是佛臺,上有明顯的佛洞和佛龕,南面是一間小佛殿,內(nèi)有壁畫痕跡。然而,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在上世紀初被外國冒險家盜走,令人痛惜。</p> <p class="ql-block"> 游覽中我仔細閱覽每一個遺址的文字介紹,只有這些介紹的文字,才能讓我在腦海里浮現(xiàn)高昌故城昔日的輝煌。高昌故城見證了西漢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國、唐代西州和高昌回鶻等多個歷史時期的變遷,時間跨度長達1400年。故城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高昌故城遺址,面對蒼穹下宏大的故城輪廓,昔日的輝煌文明如今只剩下片片黃沙,佛像無蹤,駝鈴不再響起。當(dāng)我用手觸摸這些遺跡時,內(nèi)心感慨萬千。厚重的歷史如同風(fēng)沙掠過,雖已消失無影,但走進遺址,它們便生動地展現(xiàn)在眼前,讓人感受更為真切。今天我在闊別時隔十八年再次來到高昌故城一游,不帶走一點什么留念就太可惜了。是土塵、石頭還是別的什么?物質(zhì)的東西請留下,因為高昌故城留給后人摸得著,看得見的東西為數(shù)不多,彌足珍貴。這座由殘缺的土墻組成的城市遺址能夠保存千年至今,實屬不易,我能帶走的只有高昌故城勃勃的生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