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陳說非語33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瓷,是火生成的靈魂”</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國是陶瓷文明的發(fā)源地,其歷史可追溯至兩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江西萬年仙人洞出土的陶罐(距今約兩萬年)標志著中國陶瓷文化的開端 ,后來的瓷都~景德鎮(zhèn)更是名滿天下。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共享英文名,可見陶瓷在國家文化內(nèi)涵的份量。 </p><p class="ql-block"> 如果問:“什么最中國?”我想陶瓷就是最好的答案。陶瓷,不僅是“中國性”獨特的表達,還與“絲綢、茶葉”作為中華名品遠銷海外,飲譽世界。</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參觀泉州閩臺緣博物館,看到幾件德化白瓷作品,那工藝真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雀羽生輝》通過仿生瓷技法逼真復(fù)刻孔雀羽毛的細膩質(zhì)感 。開始我以為是塑料的,心里還有點嘀咕,這塑料產(chǎn)品有什么好展示,后來看介紹,才知道是自己識淺眼拙。</p> <p class="ql-block"> 《絲路.瓷韻》淺綠色蕾絲裙擺象征海上絲綢之路的貿(mào)易網(wǎng)絡(luò),絲線編織的蓬松造型隱喻“絲綢”與“海洋”的流動性。花朵裝飾可能暗指“香料之路”或異域文化交融,契合“海絲”主題。我驚嘆這個瓷質(zhì)花裙是怎么做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 德化白瓷代表作《玉漱公主》運用薄胎工藝塑造飄逸紗裙,“遠看似紗、近看為瓷”。第一眼看過去,怎么樣也想不到是陶瓷的。</p><p class="ql-block"> 陶瓷用泥與火造就一份素雅。陶藝雖美,卻<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分脆弱,</span>一碰就碎,一碎就無法修復(fù)。想想特殊年代毀掉的古陶、精陶,只能一聲嘆息。愛陶得用心呵護,不能造陶,至少不要毀陶。陶器如此,文化也然,關(guān)系又何嘗不是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虎,2025~2.15于泉州。4-13編輯。</p><p class="ql-block">照片均用手機拍攝,故顯粗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