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為 <p class="ql-block"><b>從人民法院審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獲悉,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都是從不良行為開始的。</b></p><p class="ql-block"><b>什么是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是指違德、違紀、違法等越軌行為,也就是說,是輕微違法或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b></p><p class="ql-block"><b>不論是歷史的,還是現(xiàn)實的,大量的事實告訴人們,青少年健康成長,就要積極預防不良行為、克服不良行為、矯治不良行為。</b></p> 夜不歸宿 <p class="ql-block"><b>夜不歸宿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的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實施的不良行為之一,應該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b></p><p class="ql-block"><b>夜不歸宿,是指未成年學生離開監(jiān)護人的有效監(jiān)護而在外過夜。</b></p><p class="ql-block"><b>這種現(xiàn)象在部分家庭和學生中并沒引起重視。部分家長認為:知道去向的夜不歸宿不要緊,孩子偶爾夜不歸宿又不是做壞事,沒必要深究。其實,這會使孩子養(yǎng)成隨便、無規(guī)矩的住宿習慣,天長日久,會變成不良行為。</b></p><p class="ql-block"><b>?再說,未成年學生離開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又容易發(fā)生意外事故。</b></p> 夜不歸宿的危害 <p class="ql-block"><b>夜不歸宿的危害:少年學生夜不歸宿,去向有多種可能,其中最為普遍的是去網(wǎng)吧,其次是寄宿于同學家中,偶爾也混雜于酒吧、歌廳、臺球室等一些娛樂場所。</b></p><p class="ql-block"><b>去網(wǎng)吧“刷夜”,既嚴重影響學習,也影響心理和身體健康,還易感染不良言行,有時甚至產(chǎn)生糾紛,導致打架斗毆?!段錆h晨報》曾報道,一學生在網(wǎng)吧玩《星際爭霸》,因時間過長,興奮過度,最終瘁死于網(wǎng)吧。</b></p><p class="ql-block"><b>即使在同學家寄宿,多數(shù)情況下,兩個或幾個孩子會嬉笑玩鬧,一直到凌晨,直接影響第二天的學習。若結(jié)伙兒去做壞事,那就更糟了。</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酒吧、歌廳、臺球室隱患更多,對學生的人身安全直接構成威脅。一旦遇到意外情況,后悔都來不及。 </b></p> 由夜不歸宿引發(fā)的案例一 <p class="ql-block"><b>小朱,15歲,男,某校初二學生。因犯了錯,父親大聲斥責他幾句。小朱一氣之下,沖出家門,一夜沒回家。</b></p><p class="ql-block"><b>父母以為他去哪個同學家了,沒太在意。第二天、第三天晚上仍沒回來,父親發(fā)慌了,到處找他。</b></p><p class="ql-block"><b>正在這時,警察找上門來:小朱三天夜不歸宿,在外邊搶劫了6名小學生。原來,小朱離家出走后,當天夜里在網(wǎng)吧通宵打游戲,把兜里一點錢全花光了。第二天還要上網(wǎng),還要吃飯,卻沒了錢。于是,他把手伸向了比他小的同學。</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就在他昏頭漲腦仍在網(wǎng)吧敲鍵盤的時候,警察把他帶走了。</b></p> 由夜不歸宿引發(fā)的案例二 <p class="ql-block"><b>小娟,女,某中學初三的一名走讀生,平時在校上晚自習。由于晚自習下課較晚,小娟有一次告訴父母:“晚上在女生宿舍擠一擠,就不回家了?!备改赣X得可以,就答應了。而當天晚上,小娟沒去女生宿舍,卻去了男友小勇家,并住在他家。小勇知道小娟瞞著父母,也就沒告訴小娟父母真相。</b></p><p class="ql-block"><b>如此這般,小娟隔三差五就告訴父母:“今天作業(yè)多,晚上不回來了?!毙∮碌母改冈谕馍习?,晚上回到家中,偶爾看見小娟,知道是兒子的女友,也沒過問小娟家里是否知道,更沒通知小娟的父母。后來,學校老師了解到這種情況,進行了家訪。</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小娟的父母大吃一驚,并發(fā)現(xiàn)女兒有些異樣。去醫(yī)院一檢查,小娟已懷孕在身。</b></p> 預防的辦法 <p class="ql-block"><b>1、家長要高度重視,決不輕易讓孩子在外住宿。非住不可的,一定要有妥善的保護措施。</b></p><p class="ql-block"><b>2、對有在外住宿傾向的孩子,家長要弄清楚這種傾向的來由,對不同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b></p><p class="ql-block"><b>3、因父母雙方不和睦而引起孩子夜不歸宿的,父母要主動改善關系,讓孩子在和諧寬松的氣氛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親情。</b></p><p class="ql-block"><b>4、家長應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比較舒適的學習、休息空間。外出打工的父母要給孩子安排確保有效監(jiān)管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的成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業(yè)。</b></p><p class="ql-block"><b>5、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不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來往,不參與內(nèi)容不健康的娛樂活動和違法犯罪活動。</b></p><p class="ql-block"><b>6、家長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妥當,對孩子不能簡單、粗暴,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b></p><p class="ql-block"><b>7、對于有夜不歸宿經(jīng)歷的孩子,家長要耐心說服教育,幫助孩子分析夜不歸宿的危害性和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讓孩子自覺改掉不良行為。</b></p><p class="ql-block"><b>8、孩子在寄宿制學校上學的,家長要經(jīng)常與學校保持聯(lián)系,了解孩子的住宿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b></p><p class="ql-block"><b>9、發(fā)現(xiàn)孩子夜不歸宿,家長要及時與學校老師取得聯(lián)系,并積極查找,或報告公安機關。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