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極目遠眺,元陽大地群山連綿,峰巒疊嶂?;厮葜?300年前,時光的長河中涌動著哈尼族人波瀾壯闊的遷徙史詩。他們躲避戰(zhàn)亂,背井離鄉(xiāng),輾轉(zhuǎn)萬里,跨越山海,在漫長的漂泊旅程中,始終追尋著心中的和諧家園。最終,他們的征程在云南哀牢山徐徐落幕,這片被歲月與自然雙重庇佑的神秘大地,成為了他們新的起點。在這里,他們深深扎根,如同古老山脈中生長千年的巨木,開啟了一段與天地同存、與自然共榮的不朽傳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2年,云南元陽被時光暈染出獨特的色彩。法國攝影師閻雷(YANN LAYMA)踏入這片土地。當那決定性的瞬間來臨,他按下快門,元陽哈尼梯田的壯美就此走進人們的視野。這不僅僅是一張照片,而是一部凝固的史詩,將上世紀90年代云南農(nóng)村的和諧與美麗,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YANN LAYMA拍攝的哈尼梯田(1992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時代巨輪滾滾向前,如今,人地關系在須臾間便改天換地。在元陽,抬眼望去,開發(fā)商與當?shù)匕傩盏南嗵幬⒚顝碗s。目睹這般景象,不禁讓人在心底反復叩問:曾經(jīng)那不加雕飾、純粹自然的元陽,那讓無數(shù)人為之傾心的元陽,如今,它的美麗是否還一如往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后,閻雷再度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往昔與今朝的景象在他眼中緩緩交織、重疊,剎那間,他敏銳地捕捉到,哈尼梯田,已在時光的縫隙里悄然蛻變 。“<b>傳統(tǒng)服飾不見了,大家都開始穿城里隨處可見的衣服,在梯田里彎腰工作的身影少了。經(jīng)濟條件好起來的人家開始盤算著搬出蘑菇房,換更現(xiàn)代化的水泥小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現(xiàn)在,那里的變化肯定更大。這就是中國,一個始終飛速發(fā)展著的地方。有的時候,這樣的日新月異令人感到無比興奮,<b>而有的時候,又讓人不知為何滋生出一些無可奈何的情感。</b>”說起哈尼梯田,身為攝影師的閻雷也想為哈尼梯田做什么,但最終心有余而力不足:這需要多個領域的共同參與。那么,誰來加入拯救哈尼梯田的隊伍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YANN LAYMA拍攝的哈尼梯田(1992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前我們來這里調(diào)研的時候遇到了暴雨,在山上迷路了,手機也沒信號,我們兩個只能找個山洞躲起來。當時差點以為要交代在這了。后面是村里面的人來山洞找到我們,帶我們下去的?!钡谝淮偷诙巴崽萏镎{(diào)研的地理人如是說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溯往昔,1992年,哈尼梯田驚艷亮相,自此聲名遠揚,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消息一經(jīng)傳開,五湖四海的人們紛至沓來,一睹冬日哈尼梯田水天一色的動人風姿。<b>而在這紛涌的人潮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他們便是地理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一群地理人觀察到:哈尼梯田的當?shù)厝苏饾u流失。從那時起,一批又一批地理人帶著專業(yè)知識與滿腔熱忱奔赴哈尼梯田。他們穿梭于田埂之間,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他們深入村落,與當?shù)匕傩諆A心交流。他們深知,哈尼梯田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b>保護與傳承這份世界遺產(chǎn),是他們義不容辭的使命。</b>就這樣,這一群地理人開啟了守護世界遺產(chǎn)的壯麗征程,他們的故事,也成為了哈尼梯田傳奇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地理等多個學科的不懈鉆研與共同努力下,2013年,哈尼梯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正式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嶄新身份閃耀于全球視野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風輕拂,梯田蘇醒,田水映天,生機初綻。等到夏日接踵,稻苗蔥郁成浪,白色稻花點綴其間,滿是蓬勃的生命力。秋風乍起,稻穗垂首,梯田披上金縷衣,紅霞木葉與金黃稻田相互映襯,熱烈而斑斕。涼冬降臨,稻穗歸倉,田水映著灰藍天空,山巒薄霧籠罩,若逢薄雪,靜謐又夢幻。二十多年過去,四季輪回的梯田陪伴了一代代地理人老去。哈尼梯田申遺成功后,這里的的地理工作好像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如今的哈尼梯田的地理人又在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哈尼梯田的四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進哈尼梯田的村莊,大大小小的客棧分散在村莊的角落?!白钤嫉母杏X應該是不太喜歡城市,然后覺得鄉(xiāng)村很好,應該是這個契機。后面就等于在廣東的生意破產(chǎn),就下定決心來這里了?!闭劦綖槭裁匆獊碓栭_客棧,何叔這樣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叔對地理和教育頗有熱情,這次,他關注到了世界遺產(chǎn)地的教育和文化傳承情況?!霸柨h的留守兒童在全國來看應該還是挺多的。這些留守兒童對他們自己的文化知道得很少,像小盧的爺爺奶奶可能知道60%,到了父母那剩30%,到了小盧這只剩10%,<b>這就很卑微。</b>”2005年,何叔的客棧建成后,何叔與就開始謀劃為當?shù)氐牧羰貎和ⅰ凹彝ラ営[室”?!凹彝ラ営[室”不僅講授語文數(shù)學等學校課程,還特別開設了有關哈尼梯田文化的鄉(xiāng)土課程。<b>閱覽室建成后,最多的時候吸引了附近村里八十余位留守兒童前來學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開始,何叔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給留守兒童弄個能好好學習的地方。然而,一件意外的事,徹底扭轉(zhuǎn)了他的思路。一天,何叔正陪孩子們學習,卻被突然的一聲打招呼打斷了。然而,就這簡單的一聲招呼,改變了后續(xù)所有的故事走向。何叔聞聲望去,只見閱覽室門口站著個女孩。她不過17歲的年紀,一手牽著個兩歲左右蹣跚學步的孩子,背上還有個尚在襁褓、不過幾個月大的嬰兒。何叔突然想起來,這女孩曾是閱覽室的??停髞韰s毫無預兆地消失了幾年,沒想到今天會以這樣的方式再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老師,我以后應該是不會再來學習了。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兩個孩子了,平時我要照顧他們……”還沒等何叔開口,女孩先開口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叔說,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于是下定決心:<b>不管要費多少口舌,他都要想盡辦法把這些早早被生活困住的女孩勸回來。</b>在何叔看來,如果不這么做,這些女孩的人生可能就會被過早定型,困在這局促艱難的生活里,再難有改變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客棧里的“家庭閱覽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光靠何叔的力量還不足以維系“學?!钡倪\營。隨后,何叔等人開始面向高校和不同國家廣招支教老師。隨著老師隊伍的不斷壯大,“學?!钡慕虒W體系逐漸完善,管理也愈發(fā)有序,根基變得越來越穩(wěn)固。<b>曾經(jīng)讓何叔揪心的孩子們“突然消失”的情況,也越來越少發(fā)生了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目前,已有<b>20多個國家</b>的支教老師給孩子們上過課。談到留守兒童的變化,何叔說:“如果從每一個孩子的自身來看,孩子們的改變肯定是很大的。因為他們不斷地和不同國家、不同專業(yè)的志愿者在一起,他們會去從不同的志愿者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包括技能,包括興趣。因為來客棧的志愿者會教他們不同的東西,所以他們吸收到的內(nèi)容一定是比其他沒有這樣環(huán)境的孩子要好得多?!?lt;/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正在客棧學習的留守兒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是一年勞動節(jié)。田埂間,哈尼族的漢子們頭戴斗笠,高挽褲腳,吆喝著健壯的水牛,深一腳淺一腳地翻耕水田。泥水濺在他們古銅色的肌膚上,與汗水交織在一起,閃爍著勞作的光芒。婦女們跟在其后,雙手熟練地將嫩綠的秧苗插入田中,動作輕快而富有韻律,不一會兒,原本空蕩蕩的水田里便布滿了整齊排列的秧苗,像是為大地鋪上了一層翠綠的絨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一的地理學相關課程中,老師為我們介紹到了哈尼梯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發(fā)展困境,當時在我心中便埋下了一顆種子,希望未來能自己親自去走走。<b>加上我本身對支教就有熱情,我便參與了此次的支教。</b>”這一天,就在這片熱鬧的梯田間,一輛汽車正緩緩駛來,車上滿載著支教老師,來自師大的學生小陳便是其中一員。此行的目的地,是何叔的客棧,未來的支教生活,也將從那里開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天是再熟悉不過的自我介紹環(huán)節(jié),但這次的自我介紹對小陳來說有點特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可以叫我小明老師,我在師大畢業(yè),目前在景東的中學擔任地理老師。當初是高三畢業(yè)之后來何叔這里勤工儉學,與何叔認識的。我來何叔這里支教7年了?!?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也是師大的學生,今年讀研二了,是一個準地理老師。受到小明老師的影響,我大一就來何叔這里了?!?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陳恍然間有所悟,自哈尼梯田申遺成功那刻起,這片土地上的地理人便悄然迎來了一次身份的蛻變。<b>他們從臺前走向幕后,化作支教老師,奔赴在哈尼梯田的山水之間。</b>他們用二十余年,為哈尼梯田的文化傳承,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精神長城。論輩分來說,小陳已經(jīng)是奔赴哈尼梯田的第五代地理人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支教老師深入哈尼梯田村莊調(diào)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支教不是單向的給予與付出,而是一場靈魂的雙向奔赴 。</b>孩子們純潔的心靈和質(zhì)樸的靈魂正如哈尼梯田里潺潺的溪水,總能給支教老師帶來感動和思考。孩子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師表達他們的愛,會給老師準備生日卡片,會把老師畫成一只“羊”在旁邊附上“愛你”二字。他們會漲紅了小臉說:“我把秘密告訴了風,風傳遍了整個海岸,可是風沒有告訴你,你對我們也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孩子中有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有的常年父母不在身邊......雖然,孩子們很小就不得不面對生活中的諸多不易,支教老師卻可以教他們以真心和愛去面對這個世界。當某一天他們回憶過去,能發(fā)現(xiàn)在時光深處有一道身影,或清晰或模糊,<b>用愛心和陪伴帶領他們探尋生命發(fā)展的可能,那就會是老師們最好的慰籍。</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孩子們與支教老師一起制作哈尼梯田沙盤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個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2024年,小陳在前輩們的影響下,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創(chuàng)立了耕“云”支教團,并于假期定期前往哈尼梯田支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前輩們的研究成果,我們這次就在想,我們能否以地理學的角度去設計一套課程,引導他們(留守兒童)更好地去了解哈尼梯田地區(qū),以及哈尼梯田地區(qū)獨有的文化。<b>作為世界遺產(chǎn),我們也希望能為遺產(chǎn)保護工作做一些什么。</b>如果能通過這幾次支教,能夠幫助那里的小孩子認識到他們這個地方的獨特性與價值,相信他們也會為自己的家鄉(xiāng)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小陳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2017年7月至2025年2月,共有</span><b style="font-size:18px;">40位</b><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理人前往哈尼梯田支教,累計服務</span><b style="font-size:18px;">347人</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b>支教,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一場跨越歲月的接力;教育的變革無法一蹴而就,需久久為功。</b>所以,這些老師們在出發(fā)時都已立下誓言:在未來漫長時光里,不管是十年、五十年,還是更久,一代接一代,一定要將哈尼梯田的支教事業(yè)延續(xù),直至走到大霧散盡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叔說,如果能給未來去創(chuàng)造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環(huán)境,去讓孩子們成長,這就是比生命更長的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lt;b>你想象一下,如果一千年以后這個‘學?!€在的話,那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還在延續(x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