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1年8月我和家人還有兩位老友四家八口參加北京市第二屆中老年夕陽紅專列——新疆絲綢之旅(游大漠風光、品西域風情、看神奇新疆雙臥十日游),10天的時間里去了嘉峪關、敦煌、吐魯番、烏魯木齊、天山天池、銀川、西夏王陵等城市和景點。</p><p class="ql-block"> ?。▓D片為新疆天山天池)</p> <h1><b>2011年8月19日—20日,北京至嘉峪關途中</b><br></h1><h3><b> 19日</b>中午從北京西客站出發(fā),經石家莊走石太線向西穿山西、陜西進內蒙再入寧夏。</h3><h3> <b>20日</b>上午進入寧夏,天氣轉好,在火車上拍了幾張照片。</h3> 沿途寧夏地區(qū)大漠風貌,8月20日上午9:51<br> 9:52 10:21 <b>10:29</b>,到達寧夏中衛(wèi)火車站,臨時停車拍照。<br> <b> 13:22</b>,在火車上拍攝的沙坡頭。沙坡頭是國家5A級景區(qū),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選美中國評選的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中排行第五。可惜我們這次游程中不包括這里。<br> 沙坡頭火車站 <b> 19:47</b>,武威至張掖途中的晚霞,背景的山應該是祁連山。<br> <h1><b>2011年8月21日,第三天,嘉峪關。</b><br></h1><h3><b> </b>凌晨1點多鐘,火車到達此行的第一站嘉峪關,我們這個團(全列車分為十幾個團)住在酒鋼賓館,比想象的要好,夠三星級。</h3><h3> 今天的行程是上午游覽嘉峪關;午飯后乘汽車赴敦煌,約4個小時的路程,晚上住敦煌。</h3><div> (圖片為嘉峪關駐地酒鋼賓館)</div> <b>嘉峪關市,</b>是隨著1958年“酒泉鋼鐵公司”建設而發(fā)展起來的一座新興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城市,因“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而命名。 早8:35我們來到天下第一關——嘉峪關景區(qū),這是國家5A級景區(qū)。<h3> <b> 嘉峪關</b>,號稱“天下第一雄關”,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zhèn)北臺、西有嘉峪關)。景區(qū)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等。</h3> 遠遠的,看見了嘉峪關古城墻<br> <b>(一)嘉峪關關城</b><div> 嘉峪關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是現(xiàn)存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關隘。<br></div> <b> 東閘門</b>,是進出關城的主要通道,門樓門楣上所懸匾額“天下雄關”為清代肅州總兵李廷臣書。 過了東閘門,遠遠的看見了藍天白云輝映下的嘉峪關城樓,十分壯觀。<br> <b> 光化門</b>,內城東門,門額上刻“光化門”三字,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光化門面向東方,表示旭日東升,瑞氣普照大地之意。光化樓,為三層三檐歇山頂式結構,上懸“天下第一雄關”匾額。 <b> 馬道</b>,因將士騎馬上城而得名,主要功能是運送兵力、糧草和武器?,F(xiàn)在所見的樓梯是為了方便游人、保護馬道而建。 <b> 角樓</b>,內城四角都有角樓,也叫“戍樓”,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 <b> 文昌閣</b>,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 <b>嘉峪關戲臺</b>,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關游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古典戲臺。 嘉峪關由外城、內城和甕城組成,建筑雄偉,自古有“天下雄關”之稱。<br> <b> 嘉峪關門</b>,關城的正門,也叫西門,門額正中刻有“嘉峪關”三個大字。門扇為木質外包鐵皮釘黑漆雙扇門,門道長二十五米,寬四米二,高六米三,用大小不一的條石鋪設,數(shù)百年來留下的深深的車轍,見證了一段段的歷史足跡。<div> 游覽結束后在嘉峪關門前合影留念。</div> <h1><b>(二)懸臂長城</b></h1><h3> 懸臂長城距離嘉峪關關城約7公里,因筑于約45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掛而得名,是嘉峪關關城的北向延伸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為就地索取的礫石、黃土夯筑而成,只存750米、共有三座墩臺。懸臂長城是萬里長城注入嘉峪關時的最后一條長城,被譽作萬里長城的盡頭。</h3> 離開嘉峪關關城到懸臂長城沿途風光 <b> 懸壁長城</b>景區(qū)大門口,左手邊是一座架在河上的水寨,又稱水門。<b>水門</b>兩邊是高高的城垛,中間是二層的瞭望樓,樓下有大炮伸向河面,三座建筑之間有橋面相連。這是架在水上的防御體系,可抵御從河上而來的偷襲。水寨和黑山、懸壁長城構成了嚴密的防御體系,它們和關城、天下第一墩呈扇形分布,牢牢地擋住了關外的入侵。 登懸臂長城中途小憩 懸臂長城留念 <b>(三)長城第一墩</b><div> 長城第一墩是明代萬里長城從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長城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距關城7.5千米,墩臺矗立于討賴河邊近80米高的懸崖之上。</div> 在途中拍攝的第一墩,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其左側長城的殘痕。 18:44,汽車進入敦煌境內。 晚上在敦煌觀看《敦煌神女》歌舞雜技演出<br> <h1><b>2011年8月22日,第四天,敦煌。</b><br></h1><h3><b> </b>昨晚乘汽車到達敦煌。今天上午游鳴沙山月牙泉,下午參觀莫高窟后又乘汽車到柳園火車站趕火車。</h3> <h1><b>(一)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b><br></h1><h3> 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位于敦煌市城南5千米處,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br> 鳴沙山,處于庫姆塔格沙漠邊緣,與寧夏中衛(wèi)縣的沙坡頭、內蒙古達拉特旗的響沙灣和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的巴里坤鎮(zhèn)同為中國四大鳴沙山。<br></h3> <b> 鳴沙山,</b>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山體由紅、黃、綠、黑、白、五色細沙堆積而成,被稱為五色沙。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早上5點起床,為的是趕早到鳴沙山景點“搶駱駝”,我們這個團到的比較早,騎上駱駝走到鳴沙山下,又往上爬了有近100米,6點多已經登上山頂了。在這里看到了日出,只是天不太好。</span></h1> 看完日出的游人坐滑沙板下山 <b>月牙泉</b>,是環(huán)抱在鳴沙山中的一灣清泉,形如玄月,故名“月牙泉”。 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這一世界奇觀。 月牙泉,天下第一泉。 鳴沙山、月牙泉是我們此行中唯一入選《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的景點。其排在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第四名。這里既有沙漠的粗獷,又有月牙泉的秀美,再加上莫高窟的人文景觀,是別的地方難以相比的。<br> 騎著駱駝的游人成為鳴沙山月牙泉的一大景觀<br> 在鳴沙山月牙泉合影留念<br> <h1><b>(二)莫高窟</b></h1><h3>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fā)現(xiàn),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歷代王朝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現(xiàn)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h3> <b> 九層樓</b>,敦煌石窟之第一大窟,建于初唐。洞窟直通崖頂,高40米,窟外有九層木構建筑,高45米。窟內徒壁無畫,依崖塑敦煌石窟中最大塑像(高33米)的彌勒佛像。高度僅次于四川樂山石刻大佛(71米)和四川榮縣石刻大佛(36米余)。在泥塑造像中,其高度則為全國之冠。 17:27,快到柳園了,這是這一路最荒涼的地方,干旱、缺水,柳園火車站的用水都要從別處運去。<br> <b>柳園</b>,是由甘肅進新疆的最后一個稍大一點的火車站,這次成了我們這趟專列在甘肅的始發(fā)站,小小的車站從來沒有接待過如此多的旅客。下午5點多,我們在這里排隊等候進站。<br> <h1><b>2011年8月23日,第五天,吐魯番—烏魯木齊</b></h1><h3><b> </b>昨天傍晚從柳園上車,醒來列車已行駛在新疆境內。早7點半(當?shù)貢r間早5點多),快到鄯善縣了,凌晨的陽光照得大地一片金黃色。</h3><div> 今天的行程包括交河古城、坎兒井和葡萄溝,晚上到達烏魯木齊。</div> <b>早8點鐘</b>,火車路過火焰山。我們此行不包括此景點,由于距離太遠,看不出火焰山的紅色。<br> <h1><b>(一)交河古城</b></h1><h3>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這里。交河古城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h3> 交河故城坐落在吐魯番盆地中的一座孤島上,南北長1.6公里,東西最寬300米,四周是懸崖,河水環(huán)繞其下。它不是在地面上建起來的,而是從地面向下挖出來的。為什么一個王朝要把王都建在一處懸崖四圍,寸草不生的臺地上呢?至今是迷。<br> 故城殘痕<br> <h1><b>(二)坎兒井</b></h1><h3> 坎兒井,是古代新疆人創(chuàng)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由明渠、暗渠、豎井、澇壩四部分組成??矁壕桥c萬里長城、大運河齊名的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h3> 參觀的人流 坎兒井暗渠 坎兒井沙盤模型<br> 坎兒井博物館 <h3></h3><h1><b>(三)葡萄溝景區(qū)</b></h1> 葡萄溝是吐魯番境內一處溝谷,因盛產葡萄而得名。當?shù)鼐S吾爾人稱之為“布依魯克”,意思是“長著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 <br> 葡萄溝是我們在吐魯番的第三站,景區(qū)的大門比里面氣派多了。 在葡萄溝接受維吾爾族禮節(jié)的歡迎儀式。 葡萄溝的葡萄熟了<br> 快要走出景區(qū)時的人造景觀<br> <h1><b>2011年8月24日,第六天,烏魯木齊—銀川</b><br></h1><h3> 上午游覽天山天池,下午前往烏魯木齊二道橋國際大巴扎,傍晚乘專列赴銀川。</h3> <h3></h3><h1><b>(一)天山天池</b></h1><h3>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天池距烏魯木齊100公里,在博格達峰北坡山腰。湖面海拔1910米,</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最深處103米。湖濱云杉環(huán)繞,雪峰輝映,是著名避暑和旅游地。由天池流出的三工河為當?shù)刂饕喔人础?lt;/span></h3> 天山天池是此行最漂亮的一個景點。天池在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qū)內,湖面呈半圓形,是一座天然的高山冰漬湖,湖光山色極為迷人。 去天池的路要盤無數(shù)道灣<br> <h3><b> 博格達峰</b>,在蒙古語里是“神山”、“圣山”、“靈山”的意思,坐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阜康市境內的山峰,海拔5445米,是天山山脈東段的最高峰。</h3> 天池的水是那么的清澈透明<br> <b> 西山觀松</b>——天池八景之一<br> <b> 定海神針——</b>天池八景之一<br> 天山天池留影<br> <h1><b>(二)二道橋國際大巴扎</b><br></h1><h3> “巴扎”,系維吾爾語,意為集市、農貿市場。2003年建成的二道橋國際大巴扎是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大巴扎,也是烏魯木齊市重要的文化旅游地標建筑,現(xiàn)已成為一張新疆文化旅游金名片。</h3> 結束烏魯木齊的行程后,下午乘火車赴銀川。 <h1><b>2011年8月25日,第七天,<span style="font-size: 17px;">烏魯木齊至銀川途中</span></b></h1><div><span style="font-size: 17px;"><b></b> 昨天17:50乘專列離開烏魯木齊赴銀川,今晨醒來已在甘肅境內,沿途時而大漠荒野時而叢林良田。</span><b style="color: inherit;"> </b></div> 已近中午,又見嘉峪關。 嘉峪關火車站,頗有雄關的形象。 12:31,看到了祁連山,山上皚皚白雪。<br> 18:55,途徑金昌火車站。<b>金昌</b>別稱鎳都,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北麓,是甘肅省下轄地級市。 20:06,已是黃昏,一天的行程即將結束。 <h1><b>2011年8月26日,第八天,銀川</b><br></h1><h3> 凌晨5點多鐘到達銀川。早餐后乘汽車前往銀川黃河東岸,游覽國家4A景區(qū)—黃沙古渡原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下午參觀寧夏博物館和人民廣場后去西夏王陵。<br></h3> <h1><b>(一)黃沙古渡國家濕地公園</b></h1><h3> 黃沙古渡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寧夏銀川月牙湖鄉(xiāng)境內,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勝地。</h3> <b>黃沙古渡</b>是明清時期寧夏著名的八景之一,相傳康熙微服私訪及親征葛爾丹、昭君出塞和親、蒙恬北擊匈奴皆由此西進,是明清時期最負盛名的渡口。這里匯集了黃河、大漠、濕地、田園為一體的自然景觀。<br> 景區(qū)內的康熙騎馬塑像 康熙題字<b>“古渡”石碑</b><br> 古人渡河使用的羊皮筏子 景區(qū)內的交通車 古渡口合影留念 <h1><b>(二)寧夏博物館</b></h1><h3> 寧夏博物館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館藏文物近4萬件,有國家一級文物159件,其中胡旋舞石刻墓門、鎏金銅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鑒定確認為國寶級文物。</h3> 進入大門迎面而來的中廳十分寬敞富麗堂皇<br> <b> 鎏金銅牛</b>,青銅鑄造的牛體態(tài)健壯造型逼真,銅牛中空外表通體鎏金,反映出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藝術品中的珍品。 <b> 彩繪泥塑羅漢像</b>,身著交領加沙,體態(tài)豐滿、神態(tài)怡然、形態(tài)兼?zhèn)洹? 從寧夏博物館出來,在附近的寧夏人民廣場留影,背后的大樓是市政府辦公樓。<br> <h1><b>(三) 西夏王陵</b><br></h1><h3> 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園,位于銀川市西郊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中段,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h3> 西夏王陵中帝陵共有9座,一號、二號、三號、五號、七號和九號陵位于平原之上,四號、六號和八號陵則依山而建。景區(qū)對外開放的 主要是三號泰祾,埋葬的帝王為景宗李元昊。 三號陵陵塔殘痕與碑亭殘痕<br> <b> 陵塔</b>,陵園主體建筑。原為圓形密檐塔,塔身為黃土夯筑,其外木構建筑支撐形成七級浮屠,基礎直徑36米,現(xiàn)存高度24米。塔式陵臺充分顯示了西夏篤信佛教的宗教信仰。 <b> 碑亭</b>,為置放陵墓主人碑銘的建筑。 <b> 墓道</b>,進入墓室的通道,墓道填土隆起,呈魚脊狀。 晚上銀川駐地“清源大廈” <h1><b>2011年8月27日,第九天,銀川--北京</b></h1><h3><b> </b>上午參觀西部影視城,下午乘專列返京。</h3> <b> 西部影視城,</b> 地處賀蘭山東麓,是著名作家張賢亮一手打造的銀川市首家國家級5A級旅游景區(qū)。原址為明清時代的邊防城堡,在中國眾多的影視城中,西部影城以其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 西部影視城共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清城,明城,老銀川一條街。<br><div> 影視城游客服務中心打出了“熱烈歡迎北京第二屆中老年夕陽紅專列賓客"的橫幅。</div> <h1><b>(一)明城</b></h1><div><b> </b>明城主要以影視文化為主,保留了百余部影視作品的拍攝場景,包括《紅高粱》、《牧馬人》、《大話西游》、《錦衣衛(wèi)》等影視作品的景點。</div> 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紅高粱》酒作坊 《牧馬人》農家小院 《大話西游》唐僧受刑臺 《大話西游》牛魔王招親臺 <h1><b>(二)清城</b></h1><h3> 清城是“中國古代北方小城鎮(zhèn)”的縮影,可以在參觀游覽中體驗古人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以及娛樂方式,清城內還開設了幾大展廳。</h3> 熱鬧的街市 古人習作 清城內還開設了幾大展廳,<b>百花堂</b>是2004年舉辦第十三屆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由張賢亮先生親自設計搭建。搭建風格為藏式風格,內部采用中國紅為基調裝飾。百花堂里播放的是在西部影城拍攝的影片,是影城之旅途中休憩的場所。 百花堂內觀看演出 結束全部行程,午飯后來到銀川火車站,準備返京。<br><div> 再見,大西北!再見,絲綢之路美好的記憶!?。?lt;/div> 謝謝觀看!部分文字源于網絡在此一并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