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2024年的深冬,短暫的北京之行中,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潭柘寺的禪意、頤和園的黃昏時刻、景山的壯麗場景、什剎海的熱鬧喧囂以及胡同的市井煙火氣??v然行程匆匆,如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沒有內(nèi)涵深度,但于我每一處風(fēng)景都宛如一首詩,一幅畫,仍然讓人沉醉其中。<br></div><div> 雖說,北京來過多次,但深冬的北京卻是第一次。</div> 走過這座古老的城市,冬季的北京猶如一幅幅靜謐而深邃的畫卷,每一處所見所聞,似乎都沉淀著歷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滄桑。而潭柘寺、頤和園、景山、什剎海、以及那些曲折幽深的胡同,便是這畫卷中最動人的筆觸,它們在深冬的凌厲寒風(fēng)中,展現(xiàn)出獨特的韻味與寧靜之美。<div> 北京的深冬,沒有春天的繁花似錦,沒有夏天的綠意盎然,也沒有秋天的五彩斑斕,但它有著獨特的寧靜與深沉。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歲月的積淀,也體會到了生活的靜美。這是一場詩意的旅程,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br></div><div><br></div><div> 攝影/文字 蓋三木</div><div><br></div> 這天下午我們從首都機場,趕到三里屯事先預(yù)定的酒店,從酒店高樓的窗戶外俯瞰到了城市的一隅。 深冬的北京,晴空萬里的城市臨近了又一個黃昏時刻…… 在落日余輝下川流不息的車流…… 什剎海的商業(yè)街已亮起了燈光,與什剎海湖面相互輝映。 當夕陽的余暉灑在什剎海的冰面上,我來到了這片充滿老北京風(fēng)情的地方。 那些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隱藏在胡同深處,透露出老北京的煙火氣。 湖面上,人們穿著厚厚的羽絨衣滑冰、嬉戲,歡聲笑語回蕩在空氣中,為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份溫暖。 北京的胡同,是這座城市最深沉的記憶。 從幽深的胡同里,忽然閃現(xiàn)出建于元明年間的鐘鼓樓…… 走進胡同,仿佛走進了時光的隧道。 在胡同里穿梭,每一條小巷都有自己的故事。 一對戀人走過古老的鼓樓紅墻,與鼓樓一道成為難忘的風(fēng)景。 那狹窄的巷道,青磚灰瓦的房屋,每一處細節(jié)都無不透露出老北京的韻味兒…… 一對母女在昏暗的光線里穿過胡同,走到了古老的鐘樓下,使畫面倍感溫馨。 故宮角樓,攝影愛好者的網(wǎng)紅打卡地,經(jīng)典視覺太多就算了吧。 建成于明代永樂年間的紫禁城護城河已凝固冰封。 景山,這座位于北京中軸線上的小山丘,是俯瞰古都的絕佳之地 。 站在景山的最高處,故宮的紅墻綠瓦盡收眼底,那金碧輝煌的宮殿在冬日的陽光下顯得更加莊嚴神圣。 佇立在景山,此刻仿佛與這座城市融為一體,感受著它的脈搏與呼吸。 潭柘寺的深冬,是一場與時光的對話。 大雄寶殿前的香爐,裊裊升起的煙霧,帶著虔誠與祈愿的香客…… 漫步于寺內(nèi),每一步都踏在歷史的回聲之中。 古剎的紅墻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愈發(fā)莊重而神秘。 沉悶的鐘聲,穿過古木與殿宇,回蕩在山谷之間,仿佛能洗凈心靈的塵埃。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雖然這一說法沒有考證,但足見它的歷史悠久。 千年銀杏樹,雖已褪去金黃的外衣,但枝干如虬龍般伸展,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我在古寺的角落里按下快門,試圖捕捉這份寧靜與禪意,每一幀畫面都像是從時光深處走來的詩篇。 頤和園的深冬,有著皇家園林獨有的奢華與壯美。 在冰封的昆明湖畔,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也許是人生難忘的體驗。 遠處的佛香閣,似乎是頤和園的靈魂所在。 十七孔橋橫臥在湖面上,橋上的石獅子在冬日的寒風(fēng)中顯得更加威嚴。 <p class="ql-block"> 樹干雖褪去了枝葉,但顯得更加蒼勁而婀娜。</p> 昆明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湖面結(jié)著厚厚的冰,反射著冬日的陽光,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昆明湖上被冰封的小游船,在晚霞映襯下熠熠生輝。 此刻,夕陽穿過八方亭構(gòu)成一幅美妙的畫卷…… 數(shù)天后,我又站在了酒店的窗戶前,很快,我將飛離這座城市,也許我會在某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再次感受城市的另一番風(fēng)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