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樹瘤與樹疤</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木棉樹以其高大挺拔的身姿和紅艷似火的花朵而聞名。這種樹木不僅為周邊環(huán)境增添了一抹亮色,更是許多生物的棲息地。</p><p class="ql-block"> 木棉是一種落葉大喬木,通常生長在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的環(huán)境中,能夠長到二、三十米高。木棉的樹干壯碩、樹皮粗糙,往往呈現(xiàn)出灰褐色或深褐色。每年春季,木棉都會綻放出鮮艷的紅花,花瓣厚重且富有光澤,象美人的芳唇散發(fā)著性感的魅力,吸引著蜜蜂和其他昆蟲前來采蜜。</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木棉的生長過程中,和許多喬木一樣,它們也不可避免地會形成一些樹瘤,這些樹瘤千奇百怪,承載著樹木成長的秘密與故事。木棉的樹瘤,又稱為根瘤或莖瘤,也稱為“樹疙瘩”,是一種在樹木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異常生長物。通常是由于樹木受到損傷后,細胞在修復過程中過度生長,而形成一個個凸起的、硬結的腫塊。其形狀和大小因樹而異,有些樹瘤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可達數(shù)厘米甚至更大;而有些樹瘤則呈不規(guī)則形狀,大小不一。有的小瘤疊大瘤,會結葡萄一般聚群成串。樹瘤的顏色有的呈淺黃色或棕色,有的則呈深褐色或黑色,</p><p class="ql-block"> 樹瘤對樹木本身的影響當然是復雜的。一方面,樹瘤的形成往往伴隨著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和能量的浪費,這會導致樹木的生長速度減慢,甚至影響到其健康狀況。此外,如果樹瘤位于樹干的關鍵部位,如靠近地面或分枝點,它可能會削弱樹木的結構強度,增加樹木倒塌的風險。另一方面,樹瘤也可能對樹木產(chǎn)生一定的保護作用。在一些情況下,樹瘤可以構成樹木對抗外界威脅的一種防御機制。例如,當樹木受到病蟲害侵襲時,樹瘤的形成可以幫助隔離受損組織,防止病害進一步擴散。</p><p class="ql-block"> 在自然界中,木棉的樹瘤還扮演著其他重要的角色。樹瘤為許多小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它成為昆蟲、鳥類甚至小型哺乳動物的天然庇護所或覓食場。樹瘤的形成過程涉及到復雜的生物學機制,對于科學家來說,它們是研究樹木生理學和生態(tài)學的寶貴資源。在未來,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我們或許能夠找到更多關于樹瘤的奧秘。</p><p class="ql-block"> 在南方,有另一種身軀魁偉、冠影如蓋的大樹,它不僅僅是一棵樹,更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書,是自然與時間的藝術品。無論你走在繁華的城市還是寧靜的鄉(xiāng)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一道亮麗的風景:一棵棵高大的榕樹矗立在路旁、庭院或廟宇前,它們的枝干扭曲交錯,樹根如蛟龍般盤旋于地面,部分甚至垂落再扎入土中,形成新的樹干,獨木成林。這壯觀的景象讓人不禁對榕樹的頑強生命力贊嘆不已。然而,當我們仔細觀賞這些自然巨作時,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身上常常帶有一些瑕疵——樹疤,它們如同歲月的疤痕,默默講述著榕樹所經(jīng)歷的風雨歷程。</p><p class="ql-block"> 樹疤,那是榕樹在受到外界傷害或病菌感染后,細胞異常增生的結果。對于榕樹而言,這可能是一場猛烈的風暴、一次沉重的雷擊,或是其他外力的侵害。樹疤則是樹木受傷后的愈合痕跡。當樹枝被折斷或樹皮被剝去,樹木會利用其強大的生命力,逐漸修復傷口,形成一個堅固的疤痕。</p><p class="ql-block"> 與樹瘤一樣,樹疤是榕樹對傷害的一種自然反應。樹疤的存在,說明榕樹雖然受過傷但并沒有因此而倒下,反而更加堅強地站了起來。這些樹疤并不是榕樹的弱點,相反,它們正是榕樹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見證。雖然不再完美,但那是一種歷經(jīng)磨難后的重生。正如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我們或許會因此受挫、跌倒,甚至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但正是這些傷痕,讓我們學會了堅強和勇敢,在未來的日子里能更加堅定地前行。</p><p class="ql-block"> 樹瘤與樹疤,雖然都是木棉和榕樹身體上的痕跡,但它們卻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如果說樹瘤是木棉在面對困境時的無奈與抗爭,那么樹疤則是榕樹在經(jīng)歷風雨后的堅韌與重生。這兩種痕跡共同構成了木棉和榕樹的生命歷程,也讓我們對它們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從哲學層面來講,它們提醒我們: 無論是人還是自然,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挫折與災難,我們不應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應像木棉、榕樹那樣,即使身受創(chuàng)傷,也要努力生長,用頑強與堅韌詮釋生命的價值。</p><p class="ql-block"> 在一般人眼里,樹瘤與樹疤在視覺上委實不算漂亮,談不上那么吸引人,但在我看來,它們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攝眼看去,這些形狀各異、凹凸不平的樹瘤與樹疤恰恰呈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藝術美,它生動的外形常常維妙維肖地明示或隱譽了某些動物、人物與它物,它的無與倫比,它的驚世駭俗,正是吸引我為之聚焦的亮點。</p><p class="ql-block"> 在我旅居海南的小區(qū)里,有移植而來的上千株高大的熱帶喬木,有的據(jù)說來自更南方的東南亞和印度。其中為數(shù)眾多的是椰子樹,木棉和榕樹數(shù)量較少,但因其體量大、個性鮮明特別引入注目。而我,幾乎每個陽光天都會端個手機拍拍這些讓人過目難忘的樹瘤與樹疤。我想,不要簡單地把它們視為樹木的瑕疵與殘缺,而應看到它們背后所蘊含的力量與美麗。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里,人們往往追求完美無瑕,害怕失敗和受傷。木棉上的樹瘤與榕樹上的樹疤卻以它們獨特的方式告訴我們:真正的強大,不是從來不受傷,而是在每一次受傷之后依然能夠茁壯成長。這是一種生命的智慧,也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天地之大,莫如守此身。”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生存智慧和價值。無論是樹類還是人類,我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意義。既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們都是大自然恩賜的寶貴財富,</span>我們有何理由不尊重每一個生命、珍惜每一個存在?有何理由不沉下心來欣賞那每一道傷疤和殘缺的美……</p> <p class="ql-block">(圖文均為作者原創(chuàng),圖片為手機直出。謝謝欣賞!歡迎點評?。?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