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斯普利特是克羅地亞共和國歷史名城,克羅地亞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達爾馬提亞縣的首府,達爾馬提亞地區(qū)第一大海港,療養(yǎng)和游覽勝地。</p><p class="ql-block"> 城市坐落在亞得里亞海的達爾馬提亞海岸中心,亞得里亞海東岸,由一個中央半島及周圍海岸組成,而城市區(qū)域也包括海岸邊的許多小城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是亞得里亞海東岸重要的交通樞紐,有直達亞得里亞海上眾島嶼及亞平寧半島的線路。同時也是東南歐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p><p class="ql-block">(以下三幅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斯普利特是這一地區(qū)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城市的歷史超過了1700 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歷史悠久的老城中心于1979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老城內(nèi)的舊皇宮和教堂是這里的地標。而斯普利特同時也被認為是克羅地亞的文化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 城市名字的由來源于古代一種當?shù)爻R姷墓嗄久Q。</p> <p class="ql-block"> 亞得里亞海敞開胸懷,將它抱在懷里。</p><p class="ql-block"> 柔軟的肌膚緊緊貼在它粗糙的面頰上,像是要為它磨平面頰上凹凸不平的褶皺。</p> <p class="ql-block"> 一雙大手輕柔地撫摸著它身上的衣褲,像是在為它擋去上面的塵土。又像是生怕它冷,要把手掌上的熱量傳遞給它。</p> <p class="ql-block"> 海水聚集成一道一道的浪墻,猶如巨大的、厚實而性感的雙唇。</p><p class="ql-block"> 而從海的心底里怦發(fā)出來的遙遠而深邃的歌謠,從那一張一合的雙唇中流淌出來,仔細一聽像是一首搖籃曲。</p> <p class="ql-block"> 一對藍眼睛溫柔愛憐地注視著它,像是要把它整個都裝進眼睛里,用眼睛里的玻璃體給他裹上,用眼睛里的睛液滋潤它。</p><p class="ql-block"> 給它戴上睫毛做成的頭發(fā),為它蓋上眼皮做成的被子。</p> <p class="ql-block"> 第一眼就被感染到了,內(nèi)心頓時溫暖柔軟,仿佛融化了!</p> <p class="ql-block"> 明媚的陽光</p><p class="ql-block">和朝氣蓬勃的年輕人。</p> <p class="ql-block"> 慈祥的老年人和</p><p class="ql-block">幸福的一家子。</p> <p class="ql-block"> 亞德里亞海的陽光和海水,靜謐的小城和故事,豐富的水產(chǎn)和作物,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會有想在這里養(yǎng)老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其中的一個,就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戴克里先。</p><p class="ql-block"> 這座城市也和他結(jié)下了難分難解的緣分。</p> <p class="ql-block"> 戴克里先并不是羅馬的第一位君主,而是在羅馬帝國已經(jīng)走過了快300個春秋時才成為元首。</p><p class="ql-block"> 然而,他是第一個以皇帝自稱的羅馬統(tǒng)治者,更重要的是在他任內(nèi)完成了對元老院的徹底架空,真正成為掌握帝國最高權(quán)力的元首。</p><p class="ql-block"> 聽起來似乎這又是一個暴君的故事,然而他的生平定會讓你大跌眼鏡。</p> <p class="ql-block"> 戴克里先并非出生貴族,他出生于距離斯普利特幾公里遠的一個奴隸家庭,長大后進入軍隊,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武一步步升職,最終做到了元首親衛(wèi)隊隊長。</p><p class="ql-block"> 在公元284年,時任元首卡魯斯和他的兒子相繼在出征途中遭到謀殺,戴克里先揭發(fā)了兇手并在決斗中將其正法。于是在軍人的擁戴下成為了龐大的羅馬帝國的新一任元首。</p><p class="ql-block">(下圖拍于戴克里先宮地宮)</p> <p class="ql-block"> 他上位的這段時間稱為三世紀危機:</p><p class="ql-block"> 擴張的過于龐大的帝國在各個方面都陷入崩潰的邊緣,通貨膨脹、內(nèi)戰(zhàn)綿延、城市衰敗。</p><p class="ql-block"> 在235年至284年間,一共換了20多個元首,擺在戴克里先面前的是一個表面光鮮的爛攤子。</p><p class="ql-block">(下圖拍于戴克里先宮地宮)</p> <p class="ql-block"> 他首先要穩(wěn)定自己的統(tǒng)治,于是將自己半神化,徹底廢棄了元老院的實際作用,成為了羅馬帝國史上第一個真正的皇帝。</p><p class="ql-block"> 也因此進行了帝國史上最后一次,也是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基督徒迫害行動。</p><p class="ql-block"> 因為基督教的單神論和禁止崇拜偶像的教義完全和戴克里先的統(tǒng)治路線相左,這也為后來的戴克里先宮的命運埋下了伏筆。</p><p class="ql-block">(下圖拍于戴克里先宮地宮)</p> <p class="ql-block"> 權(quán)力穩(wěn)定之后,為了解決帝國危機,他提出了史無前例的四帝共治制度:既然混亂的局面是因為對于權(quán)力的追求和難以統(tǒng)一的各地權(quán)貴,那就干脆給與他們想要的東西,也就能讓內(nèi)部停止無休止的紛爭。</p><p class="ql-block">(下圖是戴克里先宮地宮出口)</p> <p class="ql-block"> 于是,他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每個部分由正副兩位皇帝掌控不同地區(qū),正皇帝只能在位20年然后將皇位傳給副皇帝,副皇帝的人選由正皇帝自行選擇,以此解決權(quán)力繼承問題。</p><p class="ql-block"> 他用分的方式,完成了合的任務(wù)。</p><p class="ql-block"> 雖然帝國獲得了短暫的安寧,但是這種過于理想的模式終究只是一記止痛劑,難以挽救帝國的命運。</p> <p class="ql-block"> 在公元305年,戴克里先遵循自己的諾言,在位20年后選擇退休讓出了皇位,回到了出生的地方歸隱田園:</p><p class="ql-block"> 在距離家鄉(xiāng)6公里的海邊修建了自己的別墅宮殿,就是現(xiàn)在的戴克里先宮。</p><p class="ql-block"> 對比那些死于非命和權(quán)力斗爭的皇帝來說,他相對平靜的度過了自己最后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這期間,一度有人請他再回到羅馬統(tǒng)治的中心重掌大權(quán),他只回復了一句話:如果你的皇帝看到了我親手種在花園中的卷心菜,就不會再要我放棄這種平靜而回到那永遠得不到滿足的貪婪風暴之中。</p> <p class="ql-block"> 他在這里度過了7年的時光,伴隨著身體的疾病和內(nèi)心的失望情緒,自殺而亡。他的陵墓就修建在宮殿的旁邊,然而死后的他卻沒有得到安寧。</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后基督教從被迫害的對象搖身一變成為了國教,基督徒們沒有放過他的陵墓,進行了一番破壞之后將它改建成了一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 戴克里先宮,是后人的稱呼,一來因為它是皇帝的宅邸,二來其規(guī)??胺Q恢弘,的確可與宮闕媲美,以宮殿相稱也算適得其名吧。</p> <p class="ql-block"> 看它規(guī)劃方整的平面圖,就知那絕非尋常望族的深宅大院,再就整體設(shè)計極盡工巧而言,其皇家風范便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 它南北長215米,東西寬160米,東西北三面高約20米、厚2.1米的外墻猶如宮墻,南面橫在海濱的是一條7.3米寬的拱廊,總體輪廓呈長方形,外圍按北東南西的順序共有四座宮門,依次稱金門、銀門、銅門和鐵門。</p><p class="ql-block">(下圖是銀門)</p> <p class="ql-block"> 既如此,戴克里先宮與其說是宮殿,不如看成堅若磐石的堡壘更合適,只是缺少防御性的武裝設(shè)施而已。</p> <p class="ql-block"> 數(shù)百年后異族入侵時,已被廢棄的戴克里先宮因城墻厚實而成為遠近平民的避難之所,他們在宮墻內(nèi)加蓋了住宅、作坊、商店和教堂等日常所需的建筑,到10世紀時又向?qū)m墻外擴張,一座布局協(xié)調(diào)的城市斯普利特就這么由小而大地發(fā)展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 走進銀門,隱約感覺到一股凜然的霸氣撲面而來,令人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仿佛在述說戴克里先的豐功偉績:他北撻東伐御異族于帝國疆土之外,擊敗政敵平復了長達50年的內(nèi)亂從而坐穩(wěn)帝位,改革政體建立新的皇位繼承制為帝國續(xù)命了一個多世紀。</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漸漸意識到已經(jīng)置身于一個相當開闊類似廣場的區(qū)域,四周幾乎圍滿了各式高大建筑,且其朝向廣場的一側(cè)都立有一排石柱。</p> <p class="ql-block"> 這是古建筑學所稱列柱廊式中庭的一種,但此處地面全部用石板鋪就,似乎脫離了中庭作為住宅庭院的本質(zhì),倒像是個專搞大型聚會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所謂列柱中庭,是興起于古希臘的一種建筑樣式,在古羅馬時代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多被貴族宅第和宮廷建筑所采用。</p> <p class="ql-block">列柱中庭顯然是戴克里先宮的核心區(qū)域,周圍建筑莊重而典雅,精美耐看,加之保存和修復得比較完好,最吸引人流就不足為奇。</p> <p class="ql-block"> 跟隨人流在其中徜徉,偶然發(fā)現(xiàn)東南角的柱廊間有一細節(jié)差點被忽略,那是一尊用黑色花崗巖雕成的臥姿獅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戴克里先皇帝在3世紀末平定埃及的一場叛亂之后,共帶回了12尊獅身人面像,然而不無遺憾的是,幾乎完整無損的如今只剩下這一尊。</p> <p class="ql-block"> 這尊獅身人面像可謂見證了神圣羅馬帝國的最后一抹輝煌,或許它感到驕傲,它所鎮(zhèn)守的戴克里先宮正是意大利本土以外最具規(guī)模、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羅馬遺跡。</p><p class="ql-block"> 若能開口,它定會把戴克里先宮斗轉(zhuǎn)星移物是人非的過往向我娓娓道來。</p> <p class="ql-block"> 穿過小巷,我們來到了著名的圣杜耶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教堂建于公元3世紀至4世紀末,里面保存著許多宗教文物,十二世紀時在它的大門前建造了宏偉的羅馬風格鐘樓,其富麗堂皇的內(nèi)飾一直以來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游人。</p> <p class="ql-block"> 圣杜伊大教堂的后面,是戴克里先大帝的陵墓。公元312年戴克里先大帝去世后便葬在這里,到了5世紀,他的靈柩被移走下落不明,現(xiàn)在是基督教的一座禮拜堂。</p> <p class="ql-block"> 更為神奇的是,這座教堂是距今最古老的從建立之初就延用其建筑結(jié)構(gòu)的教堂,期間只進行過很小規(guī)模的修繕,也是基督教歷史上第二古老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穿梭在斯普利特的老城街巷中,別有一番風趣,老城建筑的羅馬風格遺址暴露在海風的吹拂下盡顯滄桑,仿佛一首飄蕩在海風中的慢板歌謠在風中吟唱。</p><p class="ql-block">(這是鐵門)</p> <p class="ql-block"> 兩千年的風云變幻,朝代更迭、戰(zhàn)爭洗劫,古老的戴克里先宮幾乎淪為了廢墟。當?shù)鼐用駷榱硕惚軕?zhàn)亂,紛紛搬入廢棄的宮殿內(nèi)。</p><p class="ql-block"> 可喜的是,老房子借了人氣,歷久彌新,反而保留住了原來宮殿的框架,變化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不變的是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走到金門,一個花團錦簇的花園呈現(xiàn)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沿著路走到盡頭會發(fā)現(xiàn)著名的寧斯基主教雕像。</p><p class="ql-block"> 古爾·寧斯基是中世紀克羅埃西亞(克羅地亞)的一位著名主教,他強烈反對羅馬教皇,勇敢向其挑戰(zhàn)。</p><p class="ql-block"> 因為在當時拉丁語是做彌撒唯一使用的語言,寧斯基曾努力爭取用克羅地亞語做彌撒。</p> <p class="ql-block"> 寧斯基主教雕像1929年完成,現(xiàn)矗立在斯普利特市戴克里先宮北岸金門城墻外,高約6米。</p><p class="ql-block"> 寧斯基主教神采奕奕,高高挺立,他高舉右手,一股正義之氣便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摸摸寧斯基雕像的腳趾會為自己帶來好運,因此,有許多游客都去摸他的腳趾,現(xiàn)在,腳趾已經(jīng)被摸的光滑锃亮閃閃發(fā)光。</p> <p class="ql-block"> 從金門出來再回首,戴克里先宮儼然一位龍鐘老態(tài)卻精神矍鑠的老人,正滿意地目送著游客離去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這是斯普利特的根,是斯普利特人永遠抹不去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在這次旅游之前,克羅地亞這個國家于我而言是比較陌生的,印象里除了足球、除了莫德里奇便一無所知。</p><p class="ql-block"> 這次來到這個千島之國,才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一,現(xiàn)在我們上班族所帶的領(lǐng)帶,就是克羅地亞人發(fā)明的,一開始是士兵絲制領(lǐng)帶,很多士兵成為法國的雇傭兵,當戰(zhàn)爭勝利的時候,士兵慶祝的過程中,一些巴黎的時尚人員看到覺得非常的好看,特別是法國的貴族人員,后來開始模仿。</p> <p class="ql-block"> 二,自動鉛筆和固體水墨鋼筆也是克羅地亞發(fā)明的,發(fā)明家是彭拉卡,他在1906年的時候發(fā)明了自動鉛筆,1907發(fā)明了自來水筆,而且他還發(fā)明了直升飛機的模型和充氣床墊。</p> <p class="ql-block"> 三,在二戰(zhàn)的時候,空軍營有一句經(jīng)典話語,“當你成功著陸時,你要感謝的人是誰?士兵說,感謝上帝!教官笑說,你要感謝發(fā)明降落傘的人”,而這個人就來自克羅地亞。</p> <p class="ql-block"> 四,克羅地亞還發(fā)明了指紋記錄系統(tǒng),現(xiàn)在我們手機開鎖、門禁等,都是采用指紋系統(tǒng),這個偉大的發(fā)明,就從克羅地亞傳出來。</p> <p class="ql-block"> 五,我們還沒有手機的時候,MP3和MV4是我們最喜歡的東西,而MP3就是克羅地亞人在1997年研發(fā)出來,在1998年和美國合作,MP3才開始普及。</p> <p class="ql-block"> 克羅地亞還發(fā)明了交流電、水炮、阿奇霉素、車輛記住速儀表盤、魚雷等等。</p><p class="ql-block"> 21世紀發(fā)明最多的是美國,因為他們?nèi)瞬拧⒔逃?、?jīng)濟、工業(yè)最強。</p><p class="ql-block"> 但是,克羅地亞一個只有5.6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00萬的國家,卻擁有那么多發(fā)明,跟他們生活、教育有很大關(guān)系。</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克羅地亞教育的成果,他們不僅學習教科書上的知識,平時興趣愛好非常的廣泛。</p><p class="ql-block"> 雖然國土面積和人口數(shù)量都少之又少,并且歷史上長期都是被外國霸占統(tǒng)治,但是,這個民族有骨氣,不卑不亢!</p><p class="ql-block">“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p> <p class="ql-block">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竟然為人類作出這么多貢獻,讓人肅然起敬,欽佩不已。</p><p class="ql-block"> 就拿這個小小的海濱城市斯普利特來說,運動員在斯普利特通常能受到極高的關(guān)注,城市也以盛產(chǎn)世界冠軍而聞名于世,在斯普利特最流行的運動是足球、籃球、網(wǎng)球、游泳、劃船、帆船、水球、手球和田徑。</p><p class="ql-block"> 其體育成績璀璨奪目,奧運獎牌人均占有率在世界上獨占鰲頭。</p> <p class="ql-block">愿這個小國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愿亞德里亞海水永遠清澈蔚藍。</p> <p class="ql-block"> 下圖是此次東歐+巴爾干19天之旅的行程圖。</p> <p class="ql-block"> 下圖是系列游記《東歐+巴爾干19天之旅(下部)》包含的地方,三角形標注的是游記已寫過的地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