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魯西南,商品經(jīng)濟和交通極不發(fā)達,特別是距離縣城和鄉(xiāng)鎮(zhèn)較遠的偏僻農(nóng)村,農(nóng)民購買生活生產(chǎn)用品極不方便。好在那時候有許多游商長期活躍在鄉(xiāng)村,諸如貨郎、賒刀人、賣小家禽的、賣缸盆碗盤的。他們的生意遍及四鄰八里,總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現(xiàn)在某個村莊,帶來新鮮的商品,為農(nóng)民們提供了方便,帶來了外界的信息,很受歡迎。 貨郎擔這種流動性的經(jīng)商習(xí)俗,是中國鄉(xiāng)村特有的傳承,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山西娘子關(guān)、平定一帶的貨郎擔堪稱這方面的代表。山西的商業(yè)貿(mào)易興起較早。春秋時期,山西商人的足跡便已涉及長江流域。明清時期,山西晉中一帶是中國商業(yè)的中心,全國各地都有山西商人開設(shè)的店鋪。娘子關(guān)、平定的貨郎擔,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到了唐代時已初具規(guī)模。貨郎到處奔走推銷,自然需要吆喝喚買以招徠顧客,但高聲吆喝畢竟吃力又損傷嗓子,于是人們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撥浪鼓。 撥浪鼓的構(gòu)造很特別,下面是一根半尺長的小木棍作搖柄,上面雙面小羊皮鼓,鼓框上拴著一個線錘,用手一搖,鼓聲便響了起來。每當貨郎擔進村,總是先搖一陣撥浪鼓以通知和招徠顧客。那些長期從事買賣的貨郎,搖鼓技術(shù)嫻熟,非常注意鼓點,細細聽來,有著和諧鮮明的節(jié)奏,如“咚!咚!不隆咚!不隆不隆不隆咚!”當?shù)厝罕娨罁?jù)其節(jié)奏附會出了饒有趣味的歌謠:“請!請!請姑娘。請出姑娘再商量?!? 陽春三月,風(fēng)輕日暖,塘鵝在清碧的池塘里慵懶地劃著水,黑狗和黃狗們擺脫了冬的氣息,在田野里成群結(jié)隊地奔跑追逐,姑娘們換上了花衣裳,在窗前忙不迭地繡著鴛鴦。這時節(jié),天氣漸暖,手腳也靈活起來,地里的活計兒還不太忙,正是納鞋底、繡花的好時光。<div><br> “咚!咚!不隆咚!不隆不隆不隆咚!”悶悶的撥浪鼓聲響了起來,新春的第一個貨郎擔不期而至,村子里的大姑娘、老太太、小媳婦和孩子們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就知道是貨郎上門了,便會三三兩兩相約著前去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再看看貨郎的擔子則更是有趣。一根扁擔,每頭各挑著一個像食盒一樣的木箱子。箱內(nèi)安有多層小柜,裝有幾層抽屜,最上面一層裝有玻璃,里面用木板分隔成許多小格,盛著各色商品,好象一個百貨商店,從針頭線腦、松緊帶、頭繩、發(fā)卡、花布邊、牙膏牙刷、鏡子梳子雪花膏癢癢撓等生活用品,到麻糖、糖豆、江米棍、江米團、麥牙糖等零食,再到氣茄子、彈弓子、塑料槍等玩具,可謂琳瑯滿目,應(yīng)有盡有!</div> 貨郎擔子很快便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第一批主顧們往往是孩子們,他們猶如脫韁的野馬,從大街小巷里各色的門樓里奔跑出來,熙熙攘攘地圍攏在貨郎的擔子或推車四周,充滿好奇地指點著那些玻璃球、氣茄子。貨郎的眼睛便緊盯著一雙雙不安分的小手,唯恐丟了貨品。打量研究一番后,便有小孩子擠出人群,跑回家中,不大會功夫便揚著手里的分幣或是紙幣復(fù)又奔了回來,在一眾小孩子羨慕的目光中,從貨郎的里手接過幾個江米團或是玻璃球或是一棒麥芽糖!貨郎擔有時會有博彩性質(zhì)的“針射輪盤”。一個輪盤從圓心至圓周被分成大大小小扇形空格,里面用紅筆寫著小賭注,無非就是氣茄子一個,江米團兩個,麥芽糖一棒。輪盤立著架在框子里,對面是一個可以發(fā)射鋼針的機括,用手搓動輪盤轉(zhuǎn)動起來,扣動機括,鋼針射出,擊中某個區(qū)域,就贏取某個東西。小孩子們最愛這個小游戲,從家里拿上一分錢二分錢,玩得不亦樂乎,贏了則興高采烈,輸了則一聲嘆息,意猶未盡! 對于貨郎而言,招徠孩子們最多只是聚攏人氣,正所謂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婦才是他們的大主顧。愛美的她們需要的胭脂、水粉、雪花膏、發(fā)卡、花布幾乎全部來自于這些游鄉(xiāng)串戶的貨郎。孩子們在周邊或吃或玩的時候,姑娘媳婦們開始了挑選。貨郎小心翼翼地打開貨擔的下層抽屜,鮮亮的花布,別致的發(fā)卡、頭花,精美的松緊帶、絲巾、手絹,噴香的雪花膏展現(xiàn)出來。姑娘和媳婦們嘰嘰喳喳的拿起來比劃著,有古靈精怪的媳婦擰開花膏的蓋子,用指甲挑上一點,順水往旁邊姑娘臉上一抹,便惹得驚叫一片。有姑娘扭扭捏捏地試戴一下絲巾,旁邊女伴就起哄:“哎喲,真好看,明天就相親去吧!最好找個小二黑!”便又是一陣笑鬧。這種場景常常會持續(xù)一兩個小時,待得姑娘媳婦都挑選到自己鐘意的東西,從小手絹里取出錢來付了賬,貨郎才不緊不慢地收拾好擔子或車子。搖起撥浪鼓,“咚!咚!不隆咚!不隆不隆不隆咚!”,趕往下一個村子,繼續(xù)自己的生意。 貨郎走鄉(xiāng)串戶,精明嘴巧,善慰人心,討人喜歡,惹心情事還是難免的!古代就有賣油郎點花魁的故事。隔壁王樓村周老大的二女子桂香,時年方十八,長得花容月貌,繡得一手好花,干得一手好莊稼活,可謂心靈手巧,十里八村里都是個人尖子。眾鄰居都議論哪家有福氣才能娶得這樣的媳婦兒。那桂香心氣兒頗高,介紹了幾個不錯的小伙子都沒入她的眼。不巧的是,那年麥收后,村子了來了個叫杜西山的山西貨郎,個兒高高的,長手大腳,一雙大眼睛顧盼生暉,見了人又親熱,叔嬸大娘姐妹子叫得一股勁兒。賣起東西來也大方得緊,足三送一,頗受歡迎!更巧的是,由于天色晚了,這杜西山就在周老大家的牲口棚里住下了,莊稼人的待客之禮就是管飯,這桂香就被安排去送飯,一來二去,兩個年輕人就對上了眼!這杜西山特地在村子里盤桓了幾天,多半是為了桂香,期間托人向周老大提了媒,周老大自是不許,直接拒絕了可憐杜西山在門口跪了兩個時辰,還挨了周老大一頓老拳!無奈,只能含恨而去,從此杳無音訊!這桂香自小性子烈些,平時里也多有主見,杜西山走后,她心生郁悶,一病不起了,隔了兩三個月,竟然香銷玉殞,一命歸西了!鄰人痛呼,好個癡情的女子!如今,王樓正南的河灘上,立著一座孤墳,老人們說是那桂香的墳,去世時還不滿19歲。 “咚!咚!不隆咚!不隆不隆不隆咚!”的撥浪鼓聲隨著時代的腳步逐步消駬,那些時光的美好記憶也漸漸模糊,但終究留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在某個寂靜的夜晚,偶爾泛起,五味雜陳。<div><br>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也許,內(nèi)心是永恒的,記憶是永恒的!</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江夜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