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前幾天,剛從馬爾代夫旅游回來。將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及隨感整理成游記,與美友們分享。</b></p> <p class="ql-block"><b>由上海浦東機場飛到馬爾代夫維拉納機場約8個小時</b></p> <p class="ql-block"><b>維拉納機場是馬爾代夫唯一的國際機場,是進出馬爾代夫的門戶。</b></p> <p class="ql-block"><b>由于首都馬累島地方不夠大,維拉納機場建在馬累島東北部2公里處的瑚湖爾島(俗稱機場島)上。</b></p> <p class="ql-block"><b>游客下飛機后,乘車通過跨海大橋,才能到達馬爾代夫的首都和最大城市——馬累。</b></p> <p class="ql-block"><b>這座跨海大橋是中國援建的,叫中馬友誼大橋。</b></p> <p class="ql-block"><b>本次馬爾代夫七天五晚之旅,途中先在馬累島上住了一晚,后在康杜瑪島上住了四晚。</b></p> <p class="ql-block"><b>馬累島,位于馬爾代夫中部的島嶼,面積僅1.96平方公里,居住著23.4萬人,是馬爾代夫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首都之一。舉例說,人口密度高的澳門為每平方公里3.3萬人,而馬累的人口密度則是澳門的數(shù)倍。</b></p> <p class="ql-block"><b>馬爾代夫總面積11.53萬平方公里,而陸地面積僅為298平方公里,是亞洲陸地面積最小的國家,人口約55.7萬。</b></p> <p class="ql-block"><b>馬爾代夫由26組自然環(huán)礁組成,共1192個珊瑚島像撒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b></p> <p class="ql-block"><b>馬爾代夫的土著居民早在公元前已經(jīng)在島上定居。歷史上馬爾代夫屢遭侵略和殖民統(tǒng)治。1965年,馬爾代夫獲得完全獨立。馬爾代夫是一個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屬遜尼派。</b></p> <p class="ql-block"><b>由于人口密集,道路狹窄,馬累島上的人選擇摩托車、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b></p> <p class="ql-block"><b>馬累島上有非常多的民宿,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服務。</b></p> <p class="ql-block"><b>旅游業(yè)、船運業(yè)是馬爾代夫的經(jīng)濟支柱</b></p> <p class="ql-block"><b>馬爾代夫的經(jīng)濟基礎比較薄弱,疫情后旅游業(yè)恢復了,去年人均GDP為1.27萬美元。</b></p> <p class="ql-block"><b>到馬爾代夫后的次日中午,來到機場旁的船碼頭。</b></p> <p class="ql-block"><b>待快艇靠上碼頭,坐上快艇后前往康杜瑪島。</b></p> <p class="ql-block"><b>快艇駛離碼頭,迎風破浪。天空中晴日高照,海面上浪花飛濺。</b></p> <p class="ql-block"><b>馬爾代夫島嶼的形成:古代火山噴發(fā)形成陸地,其在地殼運動和板塊碰撞下從海中隆起。同時,島嶼周圍海域加深,形成珊瑚環(huán)礁。珊瑚蟲在這種地形下繁衍生息,珊瑚礁不斷沉積隆起形成今天的馬爾代夫島嶼。</b></p> <p class="ql-block"><b>馬爾代夫大部分地區(qū)屬海洋熱帶性氣候,無四季之分。</b></p> <p class="ql-block"><b>馬爾代夫的島嶼平均面積1~2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2米。</b></p> <p class="ql-block"><b>馬爾代夫的年平均氣溫28度左右</b></p> <p class="ql-block"><b>在馬爾代夫1192個珊瑚島中,近千個是無人島。在200多個有人居住的島中,160多個是旅游島。</b></p> <p class="ql-block"><b>馬爾代夫特有的旅游文化:即“一島一景區(qū)”或“一島一酒店”。</b></p> <p class="ql-block"><b>一島一景區(qū),是指馬爾代夫的每一個旅游島嶼,是一個獨立的旅游風景區(qū),與眾不同。</b></p> <p class="ql-block"><b>一島一酒店,是指馬爾代夫的每一個旅游島嶼,都是一個酒店的旅游度假村,適合不同游客的口味。</b></p> <p class="ql-block"><b>康杜瑪島離馬累島約35公里,快艇在40分鐘后抵達康杜瑪島的碼頭。</b></p> <p class="ql-block"><b>康杜瑪島,在馬累南環(huán)礁上,面積約1.5平方公里。</b></p> <p class="ql-block"><b>康杜瑪島上唯一的度假村,屬于假日度假集團,現(xiàn)有客房160套。</b></p> <p class="ql-block"><b>康杜瑪島位于一個很大的瀉湖之上,景色美麗。瀉湖內(nèi)側的浪也非常小,適合開展各種水上活動。價格親民,性價比高。</b></p> <p class="ql-block"><b>康杜瑪島上有一種名為Kandoo的樹,據(jù)說是生長在馬爾代夫康杜瑪島上的獨特樹種。</b></p> <p class="ql-block"><b>康杜瑪島,因島上遍布Kandoo樹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Kandoo樹在康杜瑪島上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價值,為島嶼提供了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自然景觀。</b></p> <p class="ql-block"><b>島上的建筑群像一個個巨形蘑菇,設計靈感是來自海洋中的蘑菇形珊瑚。</b></p> <p class="ql-block"><b>島上都是海景房,在院前、窗戶、露臺等處,都能欣賞海景。樓下有沙發(fā)和躺椅,可以仰望星空。</b></p> <p class="ql-block"><b>我們住的是沙灘別墅。臥室在二樓,有露臺,對著沙灘和印度洋。</b></p> <p class="ql-block"><b>底層有躺椅、茶幾等,有沖淋設施。</b></p> <p class="ql-block"><b>地上有許多貝殼埋在沙里,不經(jīng)意間還發(fā)現(xiàn)了寄居蟹。</b></p> <p class="ql-block"><b>另外,在相對靠近島嶼中央的地方,有花園別墅。它面朝大海而建,大型落地窗將室外的美景融入室內(nèi)。</b></p> <p class="ql-block"><b>還有提供更大空間、更多設施的家庭別墅,以滿足一大家子來旅游的客人之需求。</b></p> <p class="ql-block"><b>“水上屋”,是島上最有特色的客房。</b></p> <p class="ql-block"><b>康杜瑪島海邊的水上屋,最初只是島上居民的住所。</b></p> <p class="ql-block"><b>水上屋的魅力,來自于近乎原始的建造方式。</b></p> <p class="ql-block"><b>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島上的居民已經(jīng)搬進了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而把風情濃郁的“水上屋”留給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者。</b></p> <p class="ql-block"><b>住在水上屋的游客,可以通過小橋走進客房,也可劃船進客房,還可直接趟水進客房。坐在客房里或海水中,白天看藍天白云,晚上看繁星夜空…</b></p> <p class="ql-block"><b>島上有觀賞日落的酒吧與景色美麗的后海岸餐廳</b></p> <p class="ql-block"><b>酒吧、餐廳面對的景色,感覺像迷你型的世界名城的天際線!</b></p> <p class="ql-block"><b>島上有水上運動中心,可以參加浮潛、海釣、風帆沖浪等活動。</b></p> <p class="ql-block"><b>島上每天有一小時免費的皮劃艇活動</b></p> <p class="ql-block"><b>全天都可下水游泳,進行各種沙灘體育運動。</b></p> <p class="ql-block"><b>我們在島上參加了出海觀日落的活動</b></p> <p class="ql-block"><b>康杜瑪島有兒童俱樂部,是一個兒童娛樂區(qū),上午8:00至晚上8:00開放,專為4~12歲的兒童提供。島上還有其他兒童游樂項目。</b></p> <p class="ql-block"><b>繞島一圈,大約需要步行20多分鐘。</b></p> <p class="ql-block"><b>在康杜瑪島上,逗留了五天四晚,也忘了究竟轉了幾圈,在此分享一些隨拍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在康杜瑪島上迎日出、送晚霞</b></p> <p class="ql-block"><b>清晨的康杜瑪島</b></p> <p class="ql-block"><b>烈日晴空下的康杜瑪島</b></p> <p class="ql-block"><b>傍晚時分的康杜瑪島</b></p> <p class="ql-block"><b>康杜瑪島夜景打卡</b></p> <p class="ql-block"><b>馬爾代夫具有獨特的地理形態(tài),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自然景觀,成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印度洋上的珍珠——馬爾代夫,是一個適合休閑度假的旅行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