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 童年趣事一則)</p><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吃商品糧的城鎮(zhèn)居民與農(nóng)村的農(nóng)民有很大的差別,雖不是天壤之別,但在很多方面城鎮(zhèn)居民都高人一等。當時的農(nóng)村戶口都十分羨慕吃商品糧的居民戶口。居民戶口旱澇保收,供應糧油、布票、肉票、白糖及很多日用商品,還享受工人階級為領導的社會地位,所以當時能擁有一個居民戶口是十分尊貴榮耀的,對于很多農(nóng)村青年和兒童來講,也是可望不可及的一種奢侈夢想。</p><p class="ql-block"> 滅資小學有四個小同學(小張、小童、小周、小徐),兒童節(jié)相約去縣城玩耍,每人用手帕包了半斤大米,每個小朋友的家長贊助了一元錢,當時的條件,恐怕只有我們老家的小朋友才會這么優(yōu)越。</p><p class="ql-block"> 東方的天剛露魚肚白,四個小伙伴已經(jīng)在路上了。小張同學穿了一件工作服,工人階級才有的工作服,小徐同學穿了一件染莊布(土白布+黑膏子染制而成的布,當時稱染莊布)中山服,典型的農(nóng)村小孩打扮,小徐同學向小張同學提出互換衣服,小張同學愉快的答應了,小徐同學轉(zhuǎn)眼之間成了工人階級的子弟,小張同學順理成章成了農(nóng)民的兒子,由此可見小徐同學從小就十分聰明,小徐同學利用換衣術,搖身一變成了吃商品糧的街娃兒。</p><p class="ql-block"> 中午時分,四個小伙伴走進了縣城里正西街的一家國營餐廳,一張八仙大方桌,四個小伙伴各坐一方,每人把手帕包的半斤米放在桌上,餐廳的阿姨走過來,收了米后問四個小伙伴吃什么菜,四個小伙伴商量每人點一個菜,一個窩筍肉丁,一個肝腰合炒,一個回鍋肉,一個魚香肉絲。餐廳的阿姨有些詫異,當時的那種場面用現(xiàn)在的標準來說應該算高規(guī)格了,相當于土豪消費,也可以說是有錢就是任性。</p><p class="ql-block"> 餐廳的阿姨用驚奇的目光看著這四個小朋友,好奇的問:你們四個小朋友肯定是街上的娃兒?小徐同學穿著工作服,心里正為這句 “街上的娃兒” 沾沾自喜的時候,小周同學站了起來,用小手指著小徐同學說:“就他一個是農(nóng)民,我們?nèi)龎K都是街上的娃兒”。</p><p class="ql-block"> 看官,你能理解小徐文同學當時的心情嗎?小徐同學的良苦用心被小周同學當場揭穿,那種上天無路、入地無縫、狼狽不堪、大庭廣眾之下遭受奇恥大辱的尷尬你是無法理解的。</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革,這種戶籍差別發(fā)生了驚人的變化,農(nóng)村戶口成了香餑餑,農(nóng)村戶口遷入城市有求可應,但城市戶口要遷向農(nóng)村就根本不可能了,農(nóng)村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各方面越來越好,國家政策優(yōu)待也傾向農(nóng)村,這些都是幾十年前想不到的。人生的命運也是如此,有些是個人力量無法改變也無力逆轉(zhuǎn)的,但有些事情卻在意料之外和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幸運的光顧,所以我們要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遭遇的順心和逆境,快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