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的8個地級行政區(qū)之一,州駐地瑪沁縣,位于中國青海省的東南部,東臨甘南州和黃南州,南接阿壩自治州和甘孜州,西與玉樹州毗連,北和海西州、海南州接壤;地處安多康巴文化的結(jié)合處,是絲綢之路河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xiāng),是青藏高原自然、人文資源的典型縮影。</p> <p class="ql-block">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內(nèi)有阿尼瑪卿峰、年保玉則峰;有古稱柏海神湖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及其藏漢聯(lián)姻歷史故事;有拉加、白玉、查郎等名剎古寺和人文景觀。自治州全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被列入全國最大的自然環(huán)境保護(hù)區(qū)——“三江源”自然保護(hù)區(qū)內(nèi)。</p> <p class="ql-block">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海拔4000—5000米的地區(qū)約占全區(qū)面積的80%左右。</p><p class="ql-block">整個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高,多丘陵,地形平緩;東南低,多高山,坡陡谷深。巴顏喀拉山自西而東綿亙?nèi)?,為州?nèi)主體山脈,以主脊為界構(gòu)成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山勢巍巍,雄偉壯觀,山頂白雪皚皚,遠(yuǎn)遠(yuǎn)望去銀光閃耀。阿尼瑪卿雪山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是青南地區(qū)最高的山峰,有現(xiàn)代冰川發(fā)育。[5</p> <p class="ql-block">從玉樹往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第一站是瑪多縣,瑪多縣,藏語意為“黃 河源 頭” 瑪多 縣作為黃河發(fā)源地,素有“黃河之源”、“千湖之縣”、“中華水塔”的美譽(yù)。這里也是 三江 源最精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雪山和冰川,草原上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海子,承載了中國人最詩意的 河源 想象。</p> <p class="ql-block">從玉樹出發(fā),全程走G214國道,國道與西麗高速并行</p> <p class="ql-block">G214其實就是所謂的“唐蕃古道”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nèi)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jīng)之路。唐蕃古道起自陜西西安(即長安),途經(jīng)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即邏些),全長3千余公里。整個古道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聯(lián)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p><p class="ql-block">今天的214國道,是1300年前的進(jìn)藏之路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通大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nèi)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jīng)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遠(yuǎn)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p> <p class="ql-block">目之所及皆可入畫</p> <p class="ql-block">瑪多縣位于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核心腹地,全縣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最惡劣的地區(qū)之一,荒蕪的人類禁地卻有著如此廣袤而壯麗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巴顏喀拉山口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同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的交界山口,海拔4824米,翻過此埡口就進(jìn)入了瑪多境內(nèi)。</p><p class="ql-block">這是兩座山峰間的平緩山梁,古為唐蕃通道,今仍為青海北部去玉樹的必經(jīng)之地。相傳唐朝文成公主進(jìn)藏,即經(jīng)此山口至玉樹結(jié)古,再穿越位于青藏分界處的查吾拉山口,經(jīng)藏北重鎮(zhèn)那曲(黑河),抵達(dá)西藏拉薩。</p> <p class="ql-block">G214兩旁的瑪多境內(nèi)肉眼可見的大大小小的海子,在藍(lán)天白云下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星宿星?!焙汀鞍⒂课醿含斿e”,分別在G214公路的兩旁。它們都擁有大小和形狀都不盡相同的海子,仿佛以前就是屬于同一片湖泊。海子星羅棋布的鋪在草原上,航拍下的草原海子數(shù)不勝數(shù),寶石般的藍(lán)色在陽光的反射下閃爍耀眼。如果夏天,這里的草原肯定特別美麗。</p> <p class="ql-block">星星海旁邊除了阿涌吾兒馬錯還有阿涌該馬錯、龍日阿錯等湖泊,稍遠(yuǎn)一點,還有碧波萬傾的鄂陵湖、扎陵湖。</p> <p class="ql-block">向著瑪多方向,公路右邊是阿涌吾爾馬錯和阿涌該馬錯,左邊是星星海和龍日阿錯。無人機(jī)角度依然不夠廣闊,已經(jīng)分不清,只見大小湖泊星羅棋布....</p> <p class="ql-block">阿涌吾兒馬錯星羅棋布的海子也分布很廣闊,湛藍(lán)色的湖泊秀麗寧靜。</p> <p class="ql-block">這里空氣純凈,視野開闊。在多云的天氣里,藍(lán)天白云純潔無瑕,猶如夢境一般;寧靜的湖面像一面大鏡子,將天空的美麗“復(fù)制”一份,在細(xì)小的波紋里輕輕搖動。</p> <p class="ql-block">“千湖之縣” 瑪多 縣河流縱橫的場景很震撼,大小湖泊星羅棋布,夕陽下的河流湖泊更加具有美感。</p> <p class="ql-block">三江源國家公園涉及治多、曲麻萊、瑪多、雜多四縣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hù)區(qū)管轄區(qū)域,包括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賽5個保護(hù)分區(qū)和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p><p class="ql-block">而瑪多縣是三江源的黃河源園區(qū),黃河主要的源頭是卡日曲和約古宗列曲。其中卡日曲被認(rèn)為是黃河的正源,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海拔約為4800米。?</p><p class="ql-block">卡日曲位于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下,由五個泉眼開始,流域面積最大,即使在旱季也不干涸。</p><p class="ql-block">約古宗列曲則位于一個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60公里的橢圓形盆地內(nèi),盆地內(nèi)有100多個小水泊。</p><p class="ql-block">黃河從卡日曲和約古宗列曲發(fā)源后,經(jīng)星宿海流到這里,被巴顏郎瑪山和錯爾朵則山所阻,形成了黃河源頭第一個巨大的湖泊--扎陵湖。黃河在扎陵湖。黃河在扎陵湖中經(jīng)過回旋喘息之后,從湖東南的草灘上散亂地流出,中間又經(jīng)過一條長約二十公里,寬約三百多米的黃河峽谷,分九股注入第二個湖泊--鄂陵湖。</p><p class="ql-block">至此,黃河奔流而下......</p> <p class="ql-block">如今因環(huán)保原因,近年扎陵湖和鄂陵湖及黃河源的牛頭碑景區(qū)已經(jīng)關(guān)閉</p> <p class="ql-block">從瑪多上高速然后在花石峽下,接花吉段一直前行,就來到一個美麗的藍(lán)色湖泊,湖邊的道路已經(jīng)修繕得很平整,不久的將來這里也會成為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冬格措納湖</p><p class="ql-block">藏語名為“冬格措納湖”,蒙語稱為“托索湖”,意思均為黑海。坐落在瑪多縣花石峽鎮(zhèn)西北約16公里處,也意為“一千座山圍成的湖”。該湖地處海拔4117米的高原之上,東西長45公里,西北寬10公里,面積450平方公里,水深10米,湖水呈深藍(lán)色,淡水,可飲用。</p> <p class="ql-block">秋季的冬格措納湖是彩色的</p> <p class="ql-block">冬格措納湖是淡水湖,其湖水呈深藍(lán)色,可飲用。湖水的水質(zhì)清澈,沒有受到污染,保持了自然狀態(tài)下的純凈。此外,冬格措納湖地處高原,氣候寒冷,蒸發(fā)量小,這也是其保持淡水性質(zhì)的一個重要原因。湖水的主要來源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水,這些水源在流入湖泊之前已經(jīng)過濾掉了大量的雜質(zhì)和鹽分,因此湖水保持了淡水的特性。?</p> <p class="ql-block">冬格措納湖地處海拔4117米的高原之上,東西長45公里,西北寬10公里,面積450平方公里,水深10米.湖水呈深藍(lán)色,淡水,可飲用;湖底凸凹不平,一般可分為泥底、沙底、草底和石底四類.站立山巔,遙望湖面,如同一塊跌落人間、千山環(huán)抱的碧玉翡翠.這里山勢險峻,怪石林立,湖光秀麗,水天一色,島上棲息著多種鳥類,也時見棕熊出沒.湖鳥泛波嬉戲,閑魚逐浪遨游,恍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被當(dāng)?shù)夭刈迦罕姺顬?quot;神湖".</p> <p class="ql-block">在4000米的高原湖泊,賞一湖秋色,享一場清歡</p> <p class="ql-block">從冬格措納湖返回花石峽,進(jìn)入德馬高速,向著行程中的第二座神山阿尼瑪卿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德馬高速,沿途風(fēng)光旖旎,神山遠(yuǎn)望近觀</p> <p class="ql-block">高速公路上的雪山一號隧道,海拔4400米,旁邊即是阿尼瑪卿雪山</p> <p class="ql-block">阿尼瑪卿山</p><p class="ql-block">又稱瑪積雪山,藏語意為“祖父大瑪神之山”。在青海省東南部,延伸至甘肅省南部邊境。為昆侖山脈東段中支。西北—東南走向。黃河繞流東南側(cè)。長約200km,寬60km。海拔4000~5000m。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m,終年積雪,多冰川。富珍貴野生動物和礦藏。</p><p class="ql-block">“格薩爾王傳”史詩稱阿尼瑪卿山神是“戰(zhàn)神大王”,說他是史詩主人公格薩爾所在的神山。在搜集到的一個異文分部本《英雄誕生》中還說:格薩爾是阿尼瑪卿山神與龍女果薩拉姆夢合而生。</p> <p class="ql-block">青海的阿尼瑪卿山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它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山,呈西北-東南走向,橫跨青海、四川、甘肅和寧夏四省,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瑪沁縣西北部,終年積雪。</p> <p class="ql-block">阿尼瑪卿是一座神山,是昆侖山系支脈,和西藏的岡仁波齊、云南的梅里雪山和玉樹的尕朵覺沃并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p> <p class="ql-block">阿尼瑪卿雪山不僅自然風(fēng)光旖旎,而且各種傳說更給它籠罩了一層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阿尼”藏語意為先祖老翁,并含有美麗心房、幸福或博大之意?!艾斍洹辈卣Z意為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也有雄偉壯觀之意,當(dāng)?shù)夭刈逭J(rèn)為阿尼瑪卿雪峰是“博卡瓦間貢”的二十一座神圣雪山中一座,是九位開天辟地造化神中排行第四位的斯巴僑貝拉格,是主宰山河大地威力無比,神通廣大的山神。藏族對神深信不疑,阿尼瑪卿峰有如此大的神威,自然成為朝拜之地,每逢藏歷的“羊年”或者神門(尼果)、雪門,崗果隔開之年,朝拜的人們攜帶簡單的行裝、灶具和食物,繞山朝拜一周,盡了虔誠膜拜之心意,達(dá)到消除罪孽,靈魂升天的目的。繞山一周,徒步一般要花七八天時間,沿途條件很艱苦。[4</p> <p class="ql-block">阿尼瑪卿山分布有57條冰川,面積為125.95平方千畝,最著名的冰川是唯格勒當(dāng)雄冰川和哈龍冰川。其中唯格勒當(dāng)雄冰川,便是游客最容易靠近欣賞的冰川。</p><p class="ql-block">壯觀的唯格勒當(dāng)雄冰川,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qū)當(dāng)中最長、最大的冰川。從空中俯瞰,冰舌從兩山之間曲折蔓延,呈東北走勢,巨大的冰舌在風(fēng)的作用下出現(xiàn)大量脊皺。</p> <p class="ql-block">秋季的昆侖三江源可可西里的探索行程在瑪沁縣結(jié)束,這里大多數(shù)地區(qū)廣袤渺無人煙,是人類的禁地動物的天堂,這里有許多珍稀野生動植物在此繁衍生息,如雪豹、藏野驢、冬蟲夏草等....</p><p class="ql-block">這里的天空高遠(yuǎn)清麗,雪山巍峨聳立,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峽谷刀削斧劈,草原風(fēng)光絕美、民俗多姿多彩......織就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絕美風(fēng)光畫卷。</p> <p class="ql-block">向往已久的可可西里三江源</p><p class="ql-block">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美麗畫卷</p><p class="ql-block">這里空寂蒼茫又生機(jī)勃勃</p><p class="ql-block">千山之巔,萬水之源</p><p class="ql-block">每一處皆是大河山河的美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