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農歷九月九重陽節(jié),我國素有重陽登高祈福的習俗,昨天先生提議去登昭山,我們一拍即合,今天起了大早,興致勃勃驅車來到了昭山景區(qū)。天氣預報說今天是大晴天,最高氣溫31℃,最低氣溫是19℃,早晨出門時感到有些涼意,隨著太陽升起氣溫不斷攀升。出發(fā)前導航提示我們,此行單向車程大約41公里,大約45分鐘可抵達目的地,如果順利下午即可返回。</p> <p class="ql-block">汽車停在景區(qū)外邊有免費停車場,憑身份證或社保卡均可免費入園,而且一個身份證可放行多人,嚴格杜絕入園的只有火柴和打火機等易燃物品。進大門后有一條綠樹環(huán)繞的長長主道,過了廣場有段路面竟畫了許多荷葉和錦鯉,而且非常靈動,置身其中仿佛行走在水面上。</p> <p class="ql-block">昭山地處<span style="font-size:18px;">長沙、湘潭、株洲三市交界處,位于</span>湘江東岸,相傳早年周昭王南征至此并命喪此地,故名昭山。昭山并不高<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不險峻</span>,海拔只有185米,卻是舊時“瀟湘八景”中的“山市晴嵐”,名氣不小,如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畫家米芾、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船山等名人都有題詠贊頌。</p> <p class="ql-block">爬至半山腰懸崖處,古蹬道一側就是偉人亭。此處綠樹成蔭,視野寬闊,是游客休息觀景的重要場所。偉人亭記錄了一代偉人毛澤東青年時期開展社會調查時在此指點江山的豪邁。</p> <p class="ql-block">在登山的石階旁有個實時監(jiān)控電子屏,上邊標注了林中溫度和含氧量及負離子含量,這里儼然一個超級大氧吧,行走其間令人神清氣爽,有種想飛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登昭山要經過長約1000米的古蹬道,這條麻石砌成的古蹬道只有一人多寬,兩邊沒有護欄,曲折向上盤旋,最終直達山頂昭山古寺。據說清乾隆四十二年(即公元1777年),湘潭望族宋家以宋學阮、宋光清為首籌集重金,開始修建蹬道。昭山本地缺乏石料,修道之麻石要從50公里以外的長沙丁字灣并通過水路用船運過來。為運送石料在前山江邊修建了一個碼頭,然后再用人把石料抬上岸,先從前山腳下修起,修到山頂昭山寺,再從山頂順后山修至后山腳下江邊的將軍渡。因工程量非常大,歷時大約二十余年,直至嘉慶六年(公元1802年)才全部完工。如今這些麻石臺階依然保存完好,踏上去相當穩(wěn)固。</p> <p class="ql-block">昭山古寺座落在昭山之巔,始建于唐朝,迄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每逢廟會四方香客云集,成為重要的佛教勝地,長期以來一直是湘潭的重要地標。</p> <p class="ql-block">在昭山最頂端的昭山古寺院內,有一株千年古銀杏樹仍生機勃勃枝繁葉茂,人們?yōu)榱似砀T跇渖砩蠏鞚M了祈福帶,據院內僧人介紹在寺內買祈福帶每條要50元,有些游人事先從網上購買便宜很多,人們都把祈福帶掛在古樹枝條或周圍交錯的金屬絲搭起的護架上。觀賞這棵古銀杏樹時,發(fā)現樹干處有一塊名木保護牌,上邊文字顯示這棵銀杏樹的樹齡已有1200多年,樹干直徑近1.3米,樹高26米,冠幅直徑達20米。這棵古樹雖歷經風雨滄桑,卻挺拔茂盛,郁郁蔥蔥。</p> <p class="ql-block">在大雄寶殿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昭山之巔觀景臺上極目遠眺,周圍的市景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山環(huán)水繞綠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昭山觀音寺位于昭山風景區(qū)內,1994年開始建造,是仿宋風格建筑,擁有三進院落,觀音寺內供奉的千手觀音雕像非常壯觀,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都會舉行觀音寺廟會。</p> <p class="ql-block">下邊是我在昭山之巔觀景臺上拍攝的小視頻,九九重陽登高祈福并與朋友們分享,祝大家久久平安,久久快樂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