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里沒講完的故事》盡管是休閑閱讀,讓人對唐詩背后的很多人物也有了更多了解,其中印象最深之一,便是賀知章,讓人感慨:世人都云東坡好,未料季真實可羨。(賀知章,字季真,約659年-約744年)。<br><br>對我們后人而言,蘇軾是可慕可敬的存在,因其絕世才華,也因其舒朗曠達。賀知章的才華肯定遜色些,但不管在官場還是文藝界,在社交生活還是健康長壽等方面,都符合世俗意義上的“好”字。<br><br><b>1) 世家出身,大器晚成,一舉中榜</b><br><br>其實這就已經(jīng)是三件大好事了。<br><br>首先,官宦世家的出身,不但衣食無憂、提供了優(yōu)渥的教育條件,還可能意味著培養(yǎng)良好性格和價值觀的原生家庭環(huán)境,且,字中有“季”,說明家中排行小,承擔家族壓力小些,也身心健康些。<br><br>其次,賀知章當然也有才也早慧,但不像初唐四杰的駱賓王、王勃之類的神童那樣“幼年出道”,也不像王維那樣15歲就離開家鄉(xiāng)去長安做“長漂”。那個時代頗為盛產神童,但神童往往是流星,命運多舛者眾。而賀知章的大器晚成是相對的,書中似乎都不對他三十多歲以前的人生落筆著墨。不做神童,以更豐厚的人生閱歷和成熟的心智,來面對遲到一些的功名成就或人世起伏,焉知非福?<br><br>再次,賀知章37歲金榜題名,不中則已,一中便是狀元。這可不光是才華耀人的問題,這得積了多少德啊。要知道,和后代相比,唐朝科考的錄取率低多了。要知道,一部盛唐史,多少才華橫溢的人在科考面前折戟沉沙屢戰(zhàn)屢敗。<br><br><b>2) 入仕,入世,太平宰相得善終</b><br><br>賀知章做到了廟堂之上的高官,禮部侍郎、工部侍郎、太子賓客,官位不低了。有才之人難免狂,但賀知章的張狂張弛有度,不像李白得罪權貴;他身居高位,官場情商頗高,伴君幾十載,未有差池。<br><br>當然,在開元早年,唐玄宗還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繁華盛世政治清明,趕上這種好時候出仕當文官,基本沒有金戈鐵馬豪氣縱橫的機會,也少了很多皇權紛爭和朝堂爭斗。這是太平宰相的命。<br><br>身居高位,但賀知章做到了在官場上并不刻意經(jīng)營,恰相反,他不拘小節(jié),語言風趣,性情平和,喜好飲酒,舒朗隨性,史料中也并未記載他和任何人有過什么激烈的矛盾。所以他的官場之路非?!敖z滑”,沒啥挫折,更別說貶謫。老年辭官歸鄉(xiāng),還得到了最大榮耀“帝賜詩,皇太子、百官踐送”。真真是太平宰相得善終,運道好成啥樣了。<br><br><b>3) 高官也出世,曠達灑脫朋友多</b><br><br>賀知章做官,并不耽誤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史記說賀知章“性曠達,善談說”??梢娛莻€外向開朗的人,更重要的是個有生活情趣、廣交朋友的人。對他的記載中,似乎正兒八經(jīng)的履歷或政績并不多,而生活趣事不少。<br><br>他沒事時就叫朋友一起喝喝寫詩作畫。他曠達隨性,看見人家花園里的好景致,不打招呼就進去欣賞,然后寫首詩贈給這家主人。他嗜酒如命,還對財物不上心,有一次出門沒帶錢包,便毫不猶豫地解下金龜(唐代三品以上高官才能佩戴)換酒喝。<br><br>他中年寫下“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那是骨子里的童心爛漫。他晚年回鄉(xiāng)時寫下“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更多是輕松和澄澈,而無垂垂老矣的悲涼。他一生的詩作中幾乎沒有哀嘆感傷和懷才不遇,而是淡然和緩,趣味悠長。<br><br>他有好些“社交圈”,而且跨度不小。他和小了40歲的李白是忘年交,都愛喝酒都愛醉,后來搞了個八人喝酒組,叫“飲中八仙”。他善草隸,與張旭、懷素稱“唐草三杰”。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br><br><b>4) 辭官榮歸故里,鏡湖畔終老,卒于高壽</b><br><br>老年的賀知章榮歸故里,皇帝把他兒子的官職安排在會稽郡,家人方便照顧,還御賜建“千秋觀”供其修行。晚年時,他還自號“四明狂客”。生命最后一段時間,他就在故鄉(xiāng)紹興鏡湖邊過著半隱居的生活,直至86歲高壽。<br><br><b>5) 總結</b><br><br>哪怕只和同一段生逢盛世的人相比,賀知章還是一騎絕塵的好命。和他一樣有才華的,屢試不第的大有人在。同樣樂觀自信大器晚成的高適,年輕時科考不中、窮困潦倒、出塞從軍一樣沒落下。張九齡曾做得更位高權重,而且也是官場情商很高,但晚年難逃貶謫浮沉。其他高官善終的,又未必有他的高壽。<br><br>回到本文開頭,如果我們不拿歷史功績、文化豐碑、或是“生前身后名”之類的來衡量,而只以世俗意義的“個人追求人生幸?!眮碚摰脑挘K軾還真是被賀知章比下去了。<br><br>從上面這些賀知章的故事中,我們大體能歸納世俗意義的個人幸福是怎么來的:<br><br>首先,幸福是時代環(huán)境造就的,生于盛世還是亂世,這是大命。第二,幸福是比較出來的,同處盛世或亂世,是否比別人的原生家庭/出身背景好些,是否有貴人相助,這屬于中命。第三,幸福才落到個體身上,那就拼才華能力、拼勤奮努力、拼情商人脈、拼身體強健、拼豁達從容,這是小命。<br><br>蘇軾在前兩項直接敗北,這一點不是他的錯。而賀知章是大中小三命俱佳。<div><br></div><div>也正因此,蘇軾,后人敬愛之,賀知章,后人艷羨之。<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