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你是否也聽過這樣的話:<b><font color="#ed2308">“胖點沒關系,健康就行”!</font></b></h3><h3>因為他們雖然體重超標,但卻沒有“三高”。<br></h3><h3>那生活中的這些“健康的胖子”,真的是受到上帝的眷顧,代謝功能能夠抗住體重的壓力嗎?不一定!</h3> <h3>一項發(fā)表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的大型研究評估了目前代謝健康(血壓、血脂、血糖水平正常)的超重/肥胖中國人群的長期風險,結果顯示,代謝健康但體重超重的中國成年人群,未來的代謝異常風險仍然顯著高于常人。</h3> <h3>這項研究納入了3204名代謝健康的中國成人。這些受試者平均年齡為40歲,約60%為女性,經(jīng)確認沒有慢性代謝疾病和癌癥病史,血壓、血糖、血脂、尿酸、脂肪肝等多項代謝指標均沒有異常。</h3><h3>研究開始時對受試者進行身高體重等測量,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身高2)≥24為代謝健康超重人群。雖然他們暫時沒有出現(xiàn)代謝紊亂,但多個相關指標還是略高于正常體重人群。</h3> <h3>經(jīng)過隨訪、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健康超重人群的血糖異常風險翻了一倍多,升高136%,血壓偏高的風險也升高了73%。</h3><h3>類似的研究,也給出了相似的結論。</h3><h3>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團隊曾在醫(yī)學權威雜志《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項對350萬代謝健康人群的分析,他們用5年多的時間,專門做了一項關于“健康型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結果顯示,代謝健康但體重超重的人群在5年后發(fā)生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的風險分別升高49%、7%、96%。</h3><h3>所以,管不好體重,“代謝健康”可能也只是一時的,而所謂“健康的胖子”,也不會一直存在的。而且,肥胖,對于整個人的影響是全面性的。</h3> <h3>2018年,BBC曾拍攝一個紀錄片,他們找了一具年齡大約60歲左右,且在去世前同意將尸體捐獻給醫(yī)療研究的女尸進行解剖,展示了一個肥胖者的身體究竟什么樣。</h3><h3>被解剖的這具女尸死于心臟衰竭,生前大概1.65米高,但體重卻有215斤。</h3> <h3>跟著解剖員的刀,節(jié)目一路解密著肥胖對身體的影響,首先解剖員朝著尸體的腹部劃下一刀……</h3> <h3>里面看到的是厚厚的一層黃色脂肪,“我需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切開,就好像在切中間有什么網(wǎng)分布著的黃油”解剖專家在片中描述到:“稍微有點脂肪對身體是有益的,但是脂肪太多了的話,它們就會找地方進行儲存,哪里堆積的多,哪里的器官就會受到損傷”。</h3><h3>接下來,解剖員分別展示了心臟、肝臟肺……其他內(nèi)臟器官。</h3><h3>解剖死者的心臟時,專家感到詫異:“正常人的心臟是強有力的肌肉組織,拿出來應該像牛排,而她的心臟拿出來卻是軟綿綿的“,不僅如此,因為過度肥胖,死者的心臟承受了極大的負荷,心臟重量是正常人的兩倍。</h3> <h3>解剖到死者的肺部時,有滴滴答答的液體流出,并且體積異常龐大。解剖人員說到:“就算她的心臟能治好,也終會死在肺積水?!?lt;/h3><h3>同樣的,她的肝臟也存在明顯異樣?!八母闻K一摸起來,就跟正常人的肝臟軟度不一樣,它看起來粉粉的,軟軟的,正常的肝臟比這結實多了,另外,肝臟上這些粉紅色的物體也都是脂肪”。</h3><h3>最后,她的腎臟也同樣有問題,正常人的腎臟就只有一些青豆大小的脂肪附著在上面,但是她的腎臟上面有無數(shù)多余的脂肪。</h3> <h3>“腎臟是一個凈化器官,它會過濾你的尿液。如果過量脂肪附著在腎臟上,腎臟就要更賣力的工作才行,通常是從糖尿病2型開始,尿液中會混有糖分,那是因為體內(nèi)的器官已經(jīng)無法處理這些葡萄糖,腎臟就要去過濾那些你身體內(nèi)多余的糖分,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腎衰竭”。</h3> <h3>胖的危害,還遠不止此!</h3><h3><b><font color="#ed2308">? 胖人,血管變硬早</font></b></h3><h3></h3><h3>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小學五六年級的肥胖率已高達26.9%,相當于每四個學生中就有一人肥胖。少年時期的肥胖,在成年后就會逐漸演變成疾病,加上普遍的身體素質(zhì)薄弱,和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將形成極大的醫(yī)療負擔,中國也很可能會慢慢變成一個“弱國”、“病國”。</h3><h3>小胖墩:國內(nèi)有人對南京18所小學中的部分肥胖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水平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總智商低于普通兒童</h3><h3>目前肥胖兒童的智力偏低的原因科學界尚不清楚,推斷可能由于肥胖導致的呼吸困難,血液粘稠度增高,紅細胞攜氧能力下降,腦細胞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缺氧,造成肥胖兒童嗜睡、記憶力減退、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進而影響智力發(fā)育。</h3> <h3>2019年,一項發(fā)表在《柳葉刀》子刊《兒童與青少年健康》上的研究顯示,肥胖青少年的動脈血管,在十多歲時就已經(jīng)開始變得僵硬。<br></h3><h3>該研究長期追蹤3423名兒童的肥胖趨勢,在受試者17歲時,研究人員評估了他們動脈血管的僵硬程度。在調(diào)整性別、血壓、血脂、體重等變量后,發(fā)現(xiàn)體脂總量與動脈僵硬度呈正相關;進一步分析肥胖趨勢變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持續(xù)體脂過高的人群動脈更為僵硬。而動脈僵硬度高是動脈粥樣硬化一個明顯的信號,會增加心梗、中風發(fā)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h3><h3>也就是說,如果在年輕的時候不重視身體的肥胖程度,等到老年,很多心血管疾病就會相繼出現(xiàn)。</h3> <h3><b><font color="#ed2308">? 胖,對心臟的影響</font></b></h3><h3>1、血液當中儲存和堆積的脂肪過多,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堵塞血管。</h3><h3>2、肥胖者的血液總量增高,心臟每分鐘排入血管的血量增多,心臟工作負荷加重,</h3><h3>3、因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肌脂肪堆積,心室肌肉可能發(fā)生代償性肥厚,而肥厚的心肌收縮能力下降,當心臟不堪重負,無法再有效的泵血時,就出現(xiàn)心功能衰竭。</h3> <h3><b><font color="#ed2308">? 胖,患癌幾率大</font></b></h3><h3>2016年,《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發(fā)表了“國際癌癥研究組織”(IARC)的文章,通過檢索超過1000篇研究論文,發(fā)現(xiàn)有充足證據(jù)表明,脂肪超標與13種癌癥的發(fā)生有關:</h3><h3>結腸癌、食道癌、腎癌、子宮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膽囊癌、卵巢癌、胰腺癌、腦膜瘤、甲狀腺癌、多發(fā)性骨髓瘤。</h3><h3>而腹型肥胖更易誘發(fā)特定的癌癥。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肛腸科專家王元釗在2011年6月2日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直結腸癌發(fā)病的一大誘因就是肥胖。腹部脂肪多,腸蠕動減緩,致癌物質(zhì)與腸壁的接觸時間延長,很容易增加腸癌風險。</h3> <h3><b><font color="#ed2308">? 胖,大腦會萎縮</font></b></h3><h3>英國拉夫堡大學教授在世界權威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Neurology》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肥胖,特別是腹部的肥胖,可能與大腦萎縮有關。</h3><h3>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和腰臀比高(衡量腹部脂肪的一種衡量標準)的人,大腦體積要比那些健康的人小一些,而較低的腦容量或腦萎縮會增加記憶力下降和癡呆的風險。</h3> <h3><b><font color="#ed2308">? 胖,糖尿病高發(fā)</font></b></h3><h3></h3><h3>肥胖者還容易合并脂質(zhì)異常和糖尿病,肥胖者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偏高,高胰島素血癥能刺激交感神經(jīng)功能,使血管收縮,從而增大了血管的外周阻力,造成血壓升高。肥胖者體內(nèi)收縮和舒張血管的因子之間的平衡被打破,肥胖時高血壓的風險要增加10倍。</h3><h3>刊發(fā)在中華糖尿病雜志上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顯示,肥胖和超重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2013年按體質(zhì)指數(shù)(BMI)分層顯示,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為7.8%、25 ≤BMI<30 者患病率為15.4%,BMI≥30 者患病率為21.2%。</h3> <h3>看來,肥胖真的不僅僅是“胖”那么簡單!</h3><h3>不過如果你已經(jīng)屬于“肥胖”的隊列,也不要著急,大多數(shù)肥胖都是因為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引起的,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排除一切困難,制定減肥計劃,為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把體重降下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