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中國歷代疆域版圖

鶴鄉(xiāng)

<p class="ql-block">  中國歷代疆域指的是從古至今中國領(lǐng)土變化過程的歷史,期間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歷程。 中國疆域自遠(yuǎn)古以來不斷演進(jìn)變化,從《尚書·禹貢》九州開始直到唐朝極盛時疆域,被認(rèn)為是中國疆域原型。</p><p class="ql-block"> 至元朝時不僅統(tǒng)一中國,西藏地方從此正式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明朝滅掉察合臺汗國,領(lǐng)土疆域達(dá)到歷代極盛。中華民國時期為秋海棠地圖,1946年外蒙古公投決定獨(dú)立,自此中國疆域從秋海棠變成"雄雞"至今。</p> <h1><b style="font-size:15px;">夏朝地圖</b></h1> <p class="ql-block">  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共傳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統(tǒng)治者在位時稱”后“,去世后稱”帝“)?!渡袝び碡暋份d:禹分天下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yáng)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東方進(jìn)至大海,西方到達(dá)沙漠,北方、南方同聲教都到達(dá)外族居住的地方。 夏初建都于陽城,斟鄩、安邑等地, 國祚約471年。</p><p class="ql-block"> 夏禹建立夏朝。他死后,其子啟即位,標(biāo)志著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它建立了武裝,設(shè)置了官吏、監(jiān)獄,制定了刑法,國家機(jī)構(gòu)初具規(guī)模,中國進(jìn)入了奴隸社會。</p><p class="ql-block"> 夏朝最后的君王是夏桀,他暴虐無道,以致百姓不斷反抗。公元前1600年,黃河下游的商部落,在其首領(lǐng)湯的率領(lǐng)下出兵滅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商朝地圖</b></p> <p class="ql-block">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也稱殷商,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經(jīng)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xù)500余年。商湯,子姓,名履,商王朝的建立者,在位30年。末代國君商紂王在牧野之戰(zhàn),被周武王擊敗而亡。</p><p class="ql-block"> 商朝的統(tǒng)治區(qū)域,以現(xiàn)在的河南為中心。武丁在位時國勢鼎盛,勢力達(dá)于長江流域。曾多次遷都;盤庚時,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一帶)。在商的周圍,還有許多臣服于商的屬國,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周朝地圖</b></p> <p class="ql-block">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第三個王朝。黃帝后代的周是“華夏”一詞的肇造者與最初指代。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0年。</p><p class="ql-block">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發(fā)創(chuàng)建,定都宗周鎬京(今陜西西安)。周成王遷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作為天下的中心,即“宅茲中國”的功績,并在此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p><p class="ql-block"> 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定都成周(今洛陽),這段時期稱東周。史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兩周。其中東周以“三家分晉”為節(jié)點(diǎn),又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春秋諸侯國形勢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周 (前1121年~前771年)</span></p><p class="ql-block"> 西周 滅商前,周族活動于黃河上游(今陜西、甘肅一帶)。周武王滅紂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鎬(今陜西西安附近),后遷洛邑。</p> <p class="ql-block">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p><p class="ql-block"> 春秋 周王室衰微,諸侯專政。主要諸侯有魯、齊、晉、秦、楚、宋、衛(wèi)、陳、蔡、曹、鄭、燕、吳、越 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東周列國形勢圖</b></p> <p class="ql-block">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后,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姬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p><p class="ql-block">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lián)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zhàn)國時代。</p><p class="ql-block"> 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劇烈轉(zhuǎn)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biāo)志。</p> <p class="ql-block">戰(zhàn)國 (前475年~前年249)</p><p class="ql-block">戰(zhàn)國 北起長城,南達(dá)長江流域的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了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大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秦國地圖</b></p> <p class="ql-block">秦 (前221年~前207年)</p><p class="ql-block"> 秦朝,是由戰(zhàn)國時代后期的秦國發(fā)展起來的統(tǒng)一大帝國。秦朝開國君主秦王政自稱始皇帝,從此有了皇帝一詞語。國號秦,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別于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quán)。秦朝從統(tǒng)一六國到滅亡,只有15年國祚。</p><p class="ql-block">?秦兼并六國后的疆域到達(dá)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派遣屠睢率領(lǐng)50萬秦軍到嶺南平定百越族,疆域迅速擴(kuò)展并進(jìn)一步完善炎黃地圖,秦朝的疆域大致為:東起遼東,西至甘肅、四川,北抵陰山,南達(dá)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帶, 西南到云南、廣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西漢地圖</b></p> <p class="ql-block">西漢 (前202年~公元9年)</p><p class="ql-block"> 西漢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東漢合稱漢朝。前206年劉邦被西楚霸王分封為漢王,而后經(jīng)過歷時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劉邦取勝后,前202年最終統(tǒng)一天下稱帝,建國號為“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p><p class="ql-block"> 項羽以“巴蜀漢中四十一縣”封劉邦,以治所在漢中稱“漢王”,稱帝后遂以封國名為王朝名。又劉邦都城長安位于劉秀所建漢王朝都城雒陽之西,為加以區(qū)別,故史稱“西漢”,有時又以都城與劉秀所建漢王朝的相對位置代稱為“西京”。而劉邦建立的漢王朝在劉秀所建漢王朝之前,因此歷史上又稱前者為“前漢”。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東漢地圖</b></p> <p class="ql-block">東漢 (公元25年~220年)</p><p class="ql-block">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與西漢合稱兩漢。西漢與東漢之間有一個新朝,后被東漢所取代。東漢亦是漢朝的一部分,與西漢不同的是,東漢乃建都洛陽,而西漢則建都西邊的長安。不過,跟西漢相同,東漢同樣是當(dāng)時世界上一個強(qiáng)大的國家,而前期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國 (220年-280年)</p><p class="ql-block"> 三國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quán)。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被孫劉聯(lián)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p><p class="ql-block">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xù)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失敗,孫權(quán)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quán)重新聯(lián)盟、恢復(fù)國內(nèi)生產(chǎn)。229年孫權(quán)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西晉地圖</b></p> <p class="ql-block">西晉 (266年~316年)</p><p class="ql-block"> 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后短暫的大一統(tǒng)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五帝 ,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qū)別于五代時的后晉,史稱西晉,又稱為司馬晉。</p><p class="ql-block"> 八王之亂后西晉元?dú)獯髠?,?nèi)遷的諸民族乘機(jī)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tǒng)一,所謂"曇花一現(xiàn)"。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p><p class="ql-block"> 西晉承襲曹魏領(lǐng)土,統(tǒng)一后領(lǐng)有孫吳疆域。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國土面積達(dá)543萬平方公里。 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云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東晉與前秦地圖</b></p> <p class="ql-block">東晉與前秦(350年~394年)  </p><p class="ql-block"> 前秦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政權(quán)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據(jù)關(guān)中,稱三秦王 ,共歷六主,享國四十四年。因其所據(jù)為戰(zhàn)國時秦國故地,故以此立國號。前秦之稱最早見于《十六國春秋》,后為別于其他以"秦"為國號政權(quán),而襲用之。</p><p class="ql-block"> 中原地區(qū)盡為前秦版土之下,史稱"東極滄海,西并龜茲,南包襄陽,北盡沙漠"。東北、西域各國都遣使和前秦建立關(guān)系,只有東南一隅的東晉與他對峙。前秦盛時疆域東至海,西抵蔥嶺,北極大漠,東南以淮、漢與東晉為界。</p><p class="ql-block">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皇室后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quán),統(tǒng)治范圍因為中原陸沉,少數(shù)民族內(nèi)遷,建都洛陽的晉朝(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tǒng)治地區(qū)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南北朝地圖</b></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420年~589年 ) </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宋魏) 公元420年,劉裕自立為帝,是為南朝。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完成北方統(tǒng)一,與南朝的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其時,魏之東北為契丹、室韋、勿吉等。漠北為柔然、高車、契骨。西域為烏孫、悅般、于闐等。青藏高原則為吐谷渾、黨項、女國、象雄等。</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陳齊周)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蕭方智自立,建立陳朝。550年,東魏高洋廢其主自立,建號齊。557年,宇文氏廢西魏帝自立,建號周。 其時,突厥已臣服西域諸國和塞外諸部,控制了南北五六千里、東西萬余里的大片土地。青藏高原則為吐谷渾、寶髻、女國、象雄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隋朝地圖</b></p> <p class="ql-block">隋朝(581年~618年)</p><p class="ql-block"> 公元581年楊堅篡周,建立隋朝;589年滅陳后,結(jié)束南北朝分裂局面。583年后突厥分為東西二部,分據(jù)隋朝北部及西北部。</p><p class="ql-block"> 隋朝境外遼東為高麗國地,高麗東北至海為靺鞨諸部。靺鞨之西為室韋諸部。室韋之南至隋邊塞為契丹、霫、奚等部。昆明、濮部等則位于隋之西南。青藏高原西部為女國,中部為寶髻、孫波等,東部則為附國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唐朝地圖</b></p> <p class="ql-block">唐朝 (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 唐高祖公元618年即帝位,漸次削平隋末以來割據(jù)群雄,至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 完成統(tǒng)一。至唐總章元年(公元668年) 滅高麗后,唐版圖臻于極盛。</p><p class="ql-block"> 吐蕃興起于七世紀(jì)初,據(jù)青藏高原一帶,連年與唐爭衡。 唐之西南為濮子、金齒等部。東北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為靺鞨、室韋諸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五代十國地圖</b></p> <p class="ql-block">五代十國 (907年~960年)</p><p class="ql-block"> 五代十國 唐亡于公元907年,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統(tǒng)治黃河流域一帶?;此阅现翉V東的地區(qū),先后為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荊南、楚、南漢所分據(jù),北漢則割據(jù)太原;合計而成所謂的(十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遼/北宋/西夏地圖</b></p> <p class="ql-block">遼/北宋/西夏(960年~1127年)</p><p class="ql-block"> 北宋 公元960年趙匡胤取代后周稱帝,建立宋朝,至982年才完成統(tǒng)一。傳至1127年金兵破京師,徽欽二宗被擄北去,是為北宋。自十世紀(jì)后期至十二世紀(jì)初為遼、北宋南北對峙時期。</p><p class="ql-block"> 除遼、宋、夏三國之外,其時云南為大理國,青藏為吐蕃諸部及黃頭回紇,西域為西州回鶻及黑汗王朝。遼之北則為斡朗改和轄戛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金/南宋/西夏地圖</b></p> <p class="ql-block">金/南宋/西夏(1127~1279)</p><p class="ql-block"> 南宋 1127年金侵宋軍北撤后,康王趙構(gòu)即帝位于南京,是為高宗,南宋開始。自十二世紀(jì)初至十三世紀(jì)初為金與南宋南北對峙時期。 西夏、大理、吐蕃諸部,疆界與北宋時相若。 </p><p class="ql-block"> 金兵滅遼后,遼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行,仍以遼為國號,史稱西遼。其時,蒙古高原為克烈、萌古斯等突厥、韃靼部族所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元朝地圖</b></p> <p class="ql-block">元朝((1271年~1368年)</p><p class="ql-block">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tǒng)中國,根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jù)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jì)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tǒng)治范圍內(nèi)。</p><p class="ql-block"> 自滅南宋后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于穩(wěn)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臺汗國瓜分窩闊臺汗國,元朝取得窩闊臺汗國的漠西領(lǐng)土,國土面積達(dá)1372萬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明朝地圖</b></p> <p class="ql-block">明朝(1368年~1644年)</p><p class="ql-block"> 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同年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順帝北逃,徹底結(jié)束蒙古在中原的統(tǒng)治,中國再次回歸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tǒng)治之下。之后朱元璋又相繼消滅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遼東的納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p><p class="ql-block"> 永樂時期武功昌盛,天下大治,收復(fù)安南設(shè)交趾布政司,朱棣又親自率兵五征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的韃靼與瓦剌。冊封瓦剌三王,使與韃靼對立,見瓦剌中興之勢,又助韃靼討伐瓦剌,不使任何一方獨(dú)大。同時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顏、泰寧和福余三個衛(wèi)所自治權(quán)。安撫東北女真各部,于永樂九年(1411年)設(shè)奴兒干都司,擴(kuò)大明朝東疆。1413年視察庫頁島,宣示明朝對此地的主權(quán)。</p><p class="ql-block">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北達(dá)西伯利亞一帶,后撤至明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關(guān);西南臨孟加拉灣,后折回約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區(qū)設(shè)有羈縻衛(wèi)所,還曾收復(fù)安南,明代極盛國土面積約達(dá)1370萬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清朝地圖</b></p> <p class="ql-block">清朝(1644年~1911年) </p><p class="ql-block">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后金,起兵抗擊明朝。1636年皇太極稱帝且改國號"后金"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同年降服漠南蒙古。</p><p class="ql-block"> 1637年,降服李氏朝鮮。1644年,李自成率領(lǐng)的大順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殺殉國。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指揮八旗兵,以吳三桂為前導(dǎo),兼程入關(guān),擊敗大順軍,進(jìn)占北京。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tǒng)治者。</p><p class="ql-block"> 1662年康熙帝即位,在位期間,平定了三藩之亂。平定了回疆、準(zhǔn)噶爾等貴族的叛亂。清朝攻克臺灣,于1684年設(shè)立臺灣府。驅(qū)逐沙俄侵略軍,以尼布楚條約確立中國在黑龍江流域的領(lǐng)土主權(quán)。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清朝疆域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dá)1316萬平方公里,至晚清鴉片戰(zhàn)爭后多遭列強(qiáng)入侵,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嚴(yán)重喪失,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華民國地圖</b></p> <p class="ql-block"><b>中華民國</b></p><p class="ql-block">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勝國及聯(lián)合國五個主要創(chuàng)始會員國之一。</p><p class="ql-block">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領(lǐng)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并未列明何為固有之疆域,中華民國在1946年承認(rèn)外蒙古獨(dú)立,但在1953年重新將蒙古地方作為中華民國領(lǐng)土。</p><p class="ql-block"> 若包括蒙古地方,其面積為1141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領(lǐng)土面積第二大國(僅次于俄羅斯);若依1947年之疆域而不包括蒙古地方,則是世界領(lǐng)土面積第三大國。中華民國實際控制領(lǐng)土包括臺灣島、澎湖群島、金門、馬祖、東沙群島、南沙太平島和中洲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b></p> <p class="ql-block"><b>中華人民共和國 </b></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是工人階級領(lǐng)導(dǎo)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ch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p><p class="ql-block"> 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 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義勇軍進(jìn)行曲》為國歌, 國徽內(nèi)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 首都北京, 省級行政區(qū)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 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由56個民族構(gòu)成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漢族占總?cè)丝诘?1.51%。</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隨即開展經(jīng)濟(jì)恢復(fù)與建設(shè),1953年開始三大改造, 到1956年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jìn)入社會主義探索階段。 文化大革命之后開始改革開放,逐步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p><p class="ql-block">?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島嶼岸線1.4萬多千米,內(nèi)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臺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p><p class="ql-block">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家,與英、法、美、俄并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jì)體,世界第一貿(mào)易大國,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chǎn)國和世界第一大農(nóng)業(yè)國,世界第一大糧食總產(chǎn)量國以及世界上經(jīng)濟(jì)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p> <h3><b>搜索網(wǎng)絡(luò)百科圖文匯編</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