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姑蘇水鄉(xiāng)特有的小櫓舟,緩緩地搖蕩在綠色的小河上。 </p><p class="ql-block">這河便是香溪河,吳越春秋時,西施住在靈巖山館娃宮,每日用百草香料沐浴,這洗妝水流入山下河中,滿河生香,故名。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溪河畔風光。 </p> <p class="ql-block">木瀆古鎮(zhèn),位于蘇州古城西部,已有2500余年歷史;素有“吳中第一鎮(zhèn)”、“秀絕冠江南”之譽。 </p><p class="ql-block">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取悅美女西施,在靈巖山頂建館娃宮,并增筑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 ”,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 ,木瀆由此得名。 </p> <p class="ql-block">春風和煦,3月20 ,我們與遠道而來的親戚去七子山掃墓,順道到訪古鎮(zhèn)。 </p><p class="ql-block">景區(qū)游覽圖。 </p> <p class="ql-block"><b>山塘古街</b> </p><p class="ql-block">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比蘇州的“七里山塘”要早上許多,全長800余米。 </p> <p class="ql-block">先去用餐,出停車場,過王家橋,左轉(zhuǎn)至古街,前往弘石飯店。正好沿著山塘古街,從西頭走到東頭。 </p><p class="ql-block">王家橋。 </p> <p class="ql-block">古鎮(zhèn)格局依舊,一河一街,商鋪鱗次櫛比。 </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店乾生元,始創(chuàng)于1781年,據(jù)說由乾隆賜名。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上游客大多已開始往回走。 </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木瀆四大家族,嚴、蔡、鄭、徐的宅第從王家橋一直到虹橋,綿延一里余,占據(jù)了大半條老街。 </p><p class="ql-block">現(xiàn)除了幾處名園,還有幾座臨街老宅大院。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末有名的“刺繡皇后”沈壽故居。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的東頭就是當?shù)厝送扑]的弘石飯店。 </p> <p class="ql-block">我們一行5人,吃了太湖三白(白水魚、銀魚、白蝦),還點了鲃魚做的鲃肺湯。 食材好,每只菜都好吃。 </p><p class="ql-block">鲃魚,店里介紹是河豚的幼魚。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鮮美的鲃肺湯。 </p> <p class="ql-block"><b>古亭古橋</b> </p><p class="ql-block">山塘街傍依香溪河,保持著粉墻黛瓦、小橋流水的風貌。 </p><p class="ql-block">古亭、古橋點綴其間。 </p> <p class="ql-block">怡泉亭,建于明崇禎二年,全石結構。 這座古老的怡泉亭,真的是用“遺錢”建造。 一個叫馮怡泉的人士,膝下無后,將畢生積蓄的一百兩銀子存放于朋友殷心揖處,馮因病猝死,殷就將他遺留下的一百兩銀子,開井造亭,造富于民。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亭中泉井。 </p> <p class="ql-block">御碼頭碑亭,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去木瀆,坐船在這個碼頭上岸??滴跞四辏滴趸实垩残覗|山時,也由此登岸?!坝a頭”三字由乾隆題寫。 </p> <p class="ql-block">永安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是一座單孔石拱橋。 </p><p class="ql-block">橋身高聳,葛蘿垂掛。 </p> <p class="ql-block">西施橋,古鎮(zhèn)最有名的橋。建于宋代,清代道光年間重修。 </p><p class="ql-block">因香溪河與西施有關,為紀念西施故建此橋;據(jù)說這是鎮(zhèn)上唯一與西施相關的遺存了。 </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平拱結合的三孔石橋 ,主孔是平石梁橋,兩側(cè)有兩個石拱,橋上設亭;如同一座花橋。 </p><p class="ql-block">兩側(cè)的石拱宛然一對明眸,在水中眼波流轉(zhuǎn)。 </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一段,在香溪河與數(shù)條水系的交匯處,有虹橋、斜橋、蔡家橋、邾巷橋、西安橋、小日暉橋、廊橋等古橋群。 </p> <p class="ql-block">虹橋,為單孔平板石橋,位于木瀆書弄,跨香溪河。建于宋代,清道光年間重修。 </p><p class="ql-block">“虹橋晚照”為木瀆舊十景之一。 </p> <p class="ql-block">蔡家橋,建于清康熙年間。 </p><p class="ql-block">橋在老街上,下沙塘河在橋下匯入香溪,是到蔡宅的必經(jīng)之橋。 </p> <p class="ql-block">邾巷橋,原稱東安橋,建于明代,原為單跨石拱橋。</p><p class="ql-block">由于附近的下塘街,以前開設了很多苗豬行,每天都有很多豬從橋上走過,因此就被當?shù)厝朔Q為“豬行橋”。 后來,文雅起見,給它換了此名。 </p><p class="ql-block">對面的小巷也成了“邾巷弄”。 </p> <p class="ql-block">西安橋,建于明代,橫跨胥江,與香溪河上的東安橋 (邾巷橋) 遙相呼應,當?shù)厝朔Q兩橋為姐妹橋,西安橋是妹子橋。 </p> <p class="ql-block"><b>古松園</b></p><p class="ql-block">山塘街上最出名的是一處處名園,現(xiàn)由西向東游覽。 </p> <p class="ql-block">古松園,位于古鎮(zhèn)東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 </p> <p class="ql-block">園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羅漢松,園因此松得名。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廳古松堂,為仿明建筑結構。 </p> <p class="ql-block">花園雙層長廊和亭臺樓閣布局緊湊,連成一體。 </p> <p class="ql-block">園中還有一泓半畝大小的池塘,上有一座三折石橋,湖石假山圍合,亭榭回廊依水而設。 </p> <p class="ql-block"><b>虹飲山房</b> </p><p class="ql-block">木瀆最大的私家園林,是文人徐士元故宅。他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讀書,并有個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園中詩酒為樂,且酒量極大,號稱“虹飲”,虹飲山房之名由此而來。 </p> <p class="ql-block">山房門對香溪,背靠靈巖,有“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 </p> <p class="ql-block">園內(nèi)由小隱園和秀野園兩座明代園林聯(lián)袂組成,建筑體量宏大寬敞。 </p><p class="ql-block">園中的古戲臺。 </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游木瀆時,必到虹飲山房。</p><p class="ql-block">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茗、吟詩。 園中有一把龍椅,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條金龍纏繞騰飛,是康熙、乾隆的圣駕專座。 </p><p class="ql-block">現(xiàn)是鎮(zhèn)園之寶。 </p> <p class="ql-block">當年,乾隆皇帝住在靈巖山行宮,而那些大臣隨扈則住在虹飲山房。 </p><p class="ql-block">據(jù)記載 : 劉墉曾二度下榻此處,與徐士元相交默契, 花廳內(nèi)“程子四箴”的橫批就是當時劉墉書贈徐士元的。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園中建筑精致, 曲徑通幽,花園巧妙。 </p> <p class="ql-block"><b>明月寺</b> </p><p class="ql-block">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 935 年) ,僧明智所創(chuàng)。文革被毀,1993年修復開放。 </p><p class="ql-block">此景點免費,但游客稀少。 </p> <p class="ql-block">鐘鼓樓、大雄寶殿和藏經(jīng)樓,布局緊湊。 </p> <p class="ql-block">庭院居中有一尊觀音菩薩的石像,寶相莊嚴。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中央供奉如來佛。 </p> <p class="ql-block">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樹林,每逢初春,“千樹萬樹梨花開 ”,成為古鎮(zhèn)一景。</p><p class="ql-block">現(xiàn)寺旁有一條小河,古木蒼勁。</p> <p class="ql-block"><b>嚴家花園</b> </p><p class="ql-block">位于鎮(zhèn)西,建于清雍正年間,乃乾隆老師、詩人沈德潛故居,后歸木瀆首富嚴國馨。</p><p class="ql-block">花園是一個宅第園林,廳堂建筑宏敞精麗,中路有五進主體建筑,堂堂高顯,依次為照壁、門廳、怡賓廳、大廳、樓廳。 </p><p class="ql-block">這是怡賓廳。 </p> <p class="ql-block">大廳尚賢堂,為蘇州罕見的明式楠木廳。 </p> <p class="ql-block">嚴家花園主要以其建筑布局疏密曲折, 局部處理精巧著稱。 </p><p class="ql-block">整個花園分春夏秋冬四個部分。 </p> <p class="ql-block">海棠書屋和友于書屋是當年嚴家的子孫們用功讀書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榜眼府第</b> </p><p class="ql-block">又稱馮桂芬故居,不在山塘街,在一河之隔的下塘街。 </p> <p class="ql-block">馮桂芬為晚清啟蒙思想家、政論家。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取進士一甲第二名,也就是民間說的“榜眼”。 </p> <p class="ql-block">這座典型的清代園林,前宅后園,由門廳、顯志堂、芙蓉樓、西廂房、花園組成。 </p><p class="ql-block">顯志堂。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芙蓉樓。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榭和后花園。 </p> <p class="ql-block">木瀆故鎮(zhèn)在天平、靈巖、獅山、七子等吳中名山環(huán)抱之中,又毗鄰太湖;得真山真水之趣,具小橋流水之幽。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 迄今仍保留10余處。 </p><p class="ql-block">我們游覽了其中的精華部分。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門緊閉,庭院深深。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竹影扶疏、青苔斑斑。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中晃動的倒影間, 隨風吹來溪河的氣息。 </p> <p class="ql-block">香溪河上永安橋,橋上長滿葛蘿,一枝枝向橋下垂掛。 </p><p class="ql-block">這如簾般垂掛的綠枝,努力向河面伸展,似乎還想沾染香溪河中吳宮美人洗妝水的香氣。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