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紀念祖先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jié)氣中,舉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圣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回、一代代傳承,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xù)展開新的有機構(gòu)成。同時,<b>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核心就是“孝道”,長輩們在世時,我們要關心贍養(yǎng),盡孝伺候;長輩們過世后,我們在重要的節(jié)日也要“追孝”,而清明節(jié)上墳祭祖,就是“追孝”的最直觀表達方式</b>。上墳祭祖不僅能滿足人們對逝者的悼念之情,而且也是宣揚孝道的表現(xiàn),有助于建立和諧良好的家庭倫理關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清明節(jié)上墳祭祖時,除了要攜帶貢品(酒、糕點、飯菜、紙錢等)外,在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里面,還有很多其他的講究與禁忌。比如上墳時要有敬畏之心,表情嚴肅,穿著樸素,忌穿大紅大紫和顏色過于艷麗的衣服;上墳時不能大聲喧嘩,更不能嘻嘻哈哈;此外,我國傳統(tǒng)的祭祖過程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忌諱:女婿不可以去給媳婦的娘家人上墳!有句老話說:“女婿莫上墳,上墳辱先人”。那么,女婿為什么不能參與媳婦娘家的祭祀和上墳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一、女婿上墳祭祖,讓娘家人臉上無光。</b>俗話說:血濃于水。女兒和娘家人還有血緣關系,而女婿和娘家人毫無血緣關系,可以說,在祭祖這種純粹的家族活動中,女婿更是一個十足的外姓人,娘家的事自然不應該參與和插手。從古至今,上墳都是由家族成員來進行,也就是要有血緣關系的人來進行,女婿屬于外人,如果硬著頭皮去上墳,就有“喧賓奪主”之嫌,會讓娘家的舅子們臉上無光。所以,即使兒女因特殊原因無法上墳祭祖,很多家庭寧愿讓家族侄兒或堂兄弟、堂侄兒參加,也絕不讓自家的女婿參加。<b>“家族無人,女婿上墳”、“女婿莫上墳,上墳辱先人”,意思就是家族無人可以上墳祭祖了,才會讓一個外姓人參加,讓地下的祖宗感覺丟人現(xiàn)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二、女婿上墳祭祖,也讓女婿自家人臉上無光</b>。祭祖祭祖,就是祭祀自己的祖宗,岳父岳母也罷,媳婦的其他長輩也罷,他們都是媳婦娘家哥兄侄兒的祖宗。女婿是個外姓人,跑到別人家的祖墳上去祭祖,傳統(tǒng)俗語叫做:<b>“真姑不認認假姨,茅草地里認祖宗!”是典型的低三下四不要臉行為,為傳統(tǒng)觀念所不齒</b>;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為有“舔狗”之嫌,讓女婿自己家的族人感覺丟人,顏面盡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三:女婿上墳祭祖,更會給人以參與家事的嫌疑。</b>女婿去給娘家人上墳祭祖,在外人看來,有參與娘家事務的嫌疑,如果平時與子舅們的關系比較隨和,與內(nèi)侄兒的關系比較好,倒也無所謂;但是,如果與媳婦娘家的哥兄關系一般或緊張的話,女婿上墳,就會給他們帶來壓力:什么意思?想越俎代庖,另有所圖?還是居心不良,想分割財產(chǎn)?!所以,<b>不僅讓自己失去了尊嚴,也容易讓別人說閑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四:有一種情況例外:</b>入贅女婿可以上墳祭祖。上門女婿(男方入贅),去媳婦家祖墳上墳祭祖,那就是理所當然事情了。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在,一些有錢有權(quán)的家庭如果所生子嗣都是女孩,為了延續(xù)香火,可能就需要招上門女婿,這樣一來上門女婿就相當于自家的親兒子一樣,其所生子女都會跟著岳父姓,去上墳祭祖也就理所當然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傳統(tǒng)習俗注重家族的傳承,因此,自家的事外人不能插手。也許有人會說:這些都是封建迷信,社會在進步,我們的思想也該改變。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女婿去上墳也是傳承“孝道”的表現(xiàn),岳父岳母辛辛苦苦養(yǎng)大的女兒嫁給了自己,老人過世后去墳頭給他們磕個頭祭奠一番,不也是很合理的事情嗎?但是,上墳祭祖本身就是封建迷信,既然清明節(jié)選擇祭祖“追孝”,祭祖的一些忌諱還是應該給予關注,而“女婿上墳,辱沒先人”的說法還是應該遵循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