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出發(fā)了,依舊是一面紅旗二支杖三個背囊,依舊是背包客!</p><p class="ql-block"> 因疫情停滯了兩年的“紅路萬里行”的行程 ,可是心無時無刻不牽掛著遙遠的陜甘寧,牽掛著紅色的延安,牽掛著那些熟悉而從未涉足的地名.......</p><p class="ql-block"> 感謝親人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感謝戰(zhàn)友們、朋友們的鼓勵和關(guān)心,長路漫漫一直有你們相伴。</p><p class="ql-block"> 列車一路平穩(wěn)西行,窗外的河流、山嶺、森林匆匆閃過,今晚我們將到達甘肅通渭,明天繼續(xù)用我們的眼睛,我們的敬仰,我們的思索,我們的腳步來鏈接起一段新的紅路 。</p><p class="ql-block"> 陜甘寧我們來了!延安我們來了!</p> <p class="ql-block"> 晚七點半我們一行三人到達通渭,走出高鐵站一陣清風(fēng)吹來舒爽至極,瞬時間與武漢的悶熱形成了兩個極端。趕緊趕緊的添加衣服,大步走出車站......</p><p class="ql-block"> 到了甘肅地界兒,牛肉面應(yīng)該是首選!甘肅的牛肉面味道一級棒!以湯清(純牛肉熬湯),面筋道,肉片大為優(yōu)勢 ,配上綠色的香菜青蒜,簡直是色香味俱全。</p><p class="ql-block"> 這里還有蕎麥面做的蕎麥圈圈兒,模樣和武漢的面窩長的極為相像。</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我們買了幾個蕎麥圈圈,嗯!萱萱軟軟的帶一點微甜,特別特別好吃,這可是健康食品。蕎麥圈圈兒是通渭老百姓早餐必備,再喝上一碗燕麥發(fā)酵的甜醅,那真是絕配。甘肅人喜歡面食,大餅油條、牛肉拉面都非常不錯的早餐。 </p><p class="ql-block"> 中央紅軍進入甘肅以后各種情況都得到了改善,因雪山草地天然屏障,蔣介石的圍追堵截也暫時放慢了腳步。 </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臘子口一戰(zhàn)打開了甘肅的大門,中央紅軍放開了腳步直奔六盤山,直奔陜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甘肅的地形圖,像極了一只啞鈴。甘肅是中國地貌最全,氣候最全,物種最全的省份。 </p><p class="ql-block"> 因一早要趕往榜羅鎮(zhèn),昨晚一夜輾轉(zhuǎn)沒有睡踏實。五點多就醒了,六點多起床整理背囊,到街上買了幾個蕎麥圈圈就趕往客運站準備乘第一班車到榜羅。 </p><p class="ql-block"> 榜羅鎮(zhèn)是通渭縣的一個小鎮(zhèn),位于甘肅中部,昨晚查百度說通渭縣最高海拔2400,平均海拔1900,屬于黃土高原。 </p><p class="ql-block"> 榜羅鎮(zhèn)和榜羅會議是長征路上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五大紅軍主力也都在榜羅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p><p class="ql-block"> 早七點多前往榜羅鎮(zhèn)的車啟動了,開車的是一位中年女司機,動作十分麻利。早上霧非常大,客車沿著盤山公路默默的行駛著,乘客不多很安靜文明,車廂里也很干凈。 榜羅鎮(zhèn)離縣城有55公里,大約是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p><p class="ql-block"> 慢慢的山上的霧開始散了,溝壑山谷里飄著一些散散的云絲,慢慢的陽光灑下來了,山谷亮了起來.... </p><p class="ql-block"> 梯田、白云、莊稼、白楊樹在陽光的照耀下都變成了金色,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隴上秋色嗎,簡直太美了。 </p><p class="ql-block"> 八點四十我們就趕到了榜羅鎮(zhèn),在老鄉(xiāng)們的指引下找到了榜羅會議紀念館和榜羅會議舊址?!?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陽光下的山巒和梯田</p><p class="ql-block"> 黃土高原的梯田比起南方的梯田更多了一些雄渾壯美。</p><p class="ql-block"> 每一層梯田都是規(guī)則的半圓,弧形線條清爽流暢。</p><p class="ql-block"> 相比南方梯田的隨意,隴上每一片梯田都是中規(guī)中矩的半圓。</p><p class="ql-block"> 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秋色非常通透清爽!</span></p> <p class="ql-block"> 榜羅會議紀念館</p><p class="ql-block"> 通過紀念館詳實的史料記載,我們了解到五大主力紅軍都先后經(jīng)過并駐足通渭榜羅。 </p><p class="ql-block"> 最早劉志丹領(lǐng)導(dǎo)的陜北紅軍經(jīng)常在這一帶活動; </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從鄂豫皖出發(fā)的紅二十五軍最先結(jié)束長征,于1935年九月初來到通渭榜羅; </p><p class="ql-block"> 1935年九月底至十月初毛主席率中央紅軍(陜甘支隊)來到通渭榜羅; </p><p class="ql-block"> 1936年的九月底十月初紅四方面軍和賀龍領(lǐng)導(dǎo)的紅二方面軍也來到通渭榜羅; </p><p class="ql-block"> 五大主力紅軍都是經(jīng)過通渭榜羅鎮(zhèn)到會寧會師! </p><p class="ql-block"> 通渭是一塊紅色的土地,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紅色故事傳說。</p> <p class="ql-block"> 榜羅會議</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27日中央紅軍長征路過甘肅通渭,在通渭縣榜羅鎮(zhèn)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p><p class="ql-block"> 張聞天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等參加。會議討論研究了當時的形勢和陜北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狀況,決定改變俄界會議關(guān)于首先赤化甘南,在靠近蘇聯(lián)的地方建立根據(jù)地,打通國際路線的戰(zhàn)略方針,作出把紅軍長征落腳點放在陜北的重大決策,大家一致同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陜甘支隊迅速到陜北與紅二十五、紅二十六軍會合的建議,并提出“保衛(wèi)與擴大陜北蘇區(qū)”的新的戰(zhàn)略方針。</p><p class="ql-block"> 會議還決定派一支部隊,與國際聯(lián)系,取得國際的技術(shù)幫助(后因條件不具備而未能實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榜羅鎮(zhèn)會議是黨中央在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它解決了紅軍長征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建立鞏固的根據(jù)地的問題,最后決定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陜北蘇區(qū),這一決定在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即吳起鎮(zhèn)會議)得到了批準,從而為勝利結(jié)束長征,開辟以陜北蘇區(qū)領(lǐng)導(dǎo)全國革命的新局面,邁出了關(guān)鍵性的一步。</p><p class="ql-block"> 榜羅會議紀念館的資料中記錄了很多關(guān)于紅二十五軍長征的史料。</p><p class="ql-block"> 紅二十五軍1934年11月離開鄂豫皖根據(jù)地,從信陽羅山縣何家沖出發(fā)開始長征,于1935年9月初最先抵達甘肅通渭,結(jié)束長征。</p><p class="ql-block"> 榜羅會議是在曾經(jīng)的榜羅小學(xué)召開的。</p><p class="ql-block"> 中央紅軍進入川、甘邊就基本甩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p><p class="ql-block"> 中央紅軍在行軍中部隊抓緊時間修整補充,中央就抓緊討論后續(xù)建立根據(jù)地和北上抗日的工作重</p><p class="ql-block">點。</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p><p class="ql-block"> 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也積極的向陜甘方向靠攏。</p><p class="ql-block"> 形勢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幾點感想</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武漢來甘肅通渭已經(jīng)三天了,黃土高原的美食美景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但是給我們最大震撼的還是這里的人們,他們友好、善良、平和、安詳。</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火爐武漢來,大城市的快節(jié)奏,大城市高消費,大城市的冷漠病在我們身上都留下了劃痕.....</p><p class="ql-block"> 來西北短短三天,小小的幾件事就打通了我們的心結(jié),治愈了矯情和糾結(jié)。</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事:我們從通渭到榜羅鎮(zhèn)參觀榜羅會議紀念館,參觀紅軍將帥舊居,走到鄧小平舊居時看到院子里非常干凈并且有人活動,就好奇的推開院門探頭往里看看,一位中年漂亮(長的很像陶玉玲)的女主人熱情的邀請我們進院子并講解,男主人也隨即出來迎接我們,他們把我們引進屋子里,請我們坐下喝水,女主人正好熬了一鍋炸醬一定要請我們品嘗,那雜醬聞起來真香,我們就真的嘗了一下真的很好吃...</p><p class="ql-block"> 因我們還要繼續(xù)上山去參觀由當?shù)匕傩兆约盒藿ǖ膱A嘴山紅軍紀念園,就和男女主人謝過并道別。</p><p class="ql-block"> 這時漂亮的女主人發(fā)話了:“你們是走紅軍路的,從遠道而來,一定要在我們這里參觀好、玩好。你們放心的去參觀,我來給咱們做中午飯,參觀完一定回來吃我做的手搟哨子面”。</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把我們當成當年的老紅軍一樣的款待!</p><p class="ql-block"> 當時我們真的是感動了,也沒有把自己當成外人,連忙說好、好、好,好!一定回來吃你們做的哨子面!</p><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圓嘴山紀念館下山時我們已經(jīng)是饑腸轆轆,女主人小蒲妹子已經(jīng)是搟好面條,做好哨子拌好涼菜.切好哈密瓜在家等候我們,我們也當是回到自己家一樣坐下來舒服自在地吃了一大碗西紅柿雞蛋的哨子面。真心話特別好吃,西紅柿是他們自家種的,雞蛋也是自家土雞下的。</p><p class="ql-block"> 當然我們也是有紀律的人,吃飯前我們到在鎮(zhèn)上買了一些水果點心帶去了,就當是親戚串門兒吧。</p><p class="ql-block"> 實際上這種心無距離的感覺就是像走親戚,或者就是親人相聚,在和他們的嘮嗑中我們知道了那位兄弟姓尹,當過五年兵是黨員,有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我們說說笑笑地吃飯聊天無比融洽。</p><p class="ql-block"> 主人們相約來年再來相聚,說實話到走的時候真的是依依不舍,相擁著在我們的紅旗下留念;</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圓嘴山紅軍紀念園建在山頂上,我們順著盤山公路一路上行,走到紀念園也真是有點累了,那時已經(jīng)是中午十分,所有的大殿(展廳)都已經(jīng)關(guān)門,紀念園建的不錯,綠樹成蔭,紅旗招展,我們就在紀念園里走走看看玩玩,等候下午開門。</p><p class="ql-block"> 這時一位管理院子的大爺過來詢問,你們是不是遠道而來,我們回答說我們是從湖北武漢來,老漢說你們等著,我來打開展廳你們參觀....</p><p class="ql-block"> 這位大爺領(lǐng)著我們一個展廳一個展廳的參觀并講解,我們在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周總理的銅像前敬禮獻了花束,也給十大元帥和將軍們認認真真的敬了軍禮。</p><p class="ql-block"> 在和大爺?shù)慕涣髦形覀兞私獾竭@個紀念園是老百姓自己集資修建的,老區(qū)人民對毛主席有特殊的愛,對老一輩的元帥將軍們更是敬仰有加。</p><p class="ql-block"> 參觀完紀念園我們準備順原路返回,管理員大爺怕我們繞遠路,非要給我們指一條鄉(xiāng)間小路回到鎮(zhèn)上,在大爺?shù)闹更c下我們順著田間小路回到鎮(zhèn)上,至少近了一多半的路。</p><p class="ql-block"> 管理員大爺與我們萍水相逢,可是他拒絕冷漠,選擇了熱情主動接待游客,而且全部免費,這是一種什么精神!</p><p class="ql-block"> 第三件事:通渭有很多紅色舊址,為了尋找這些紅色舊址我們就經(jīng)常向老鄉(xiāng)問路,所有的老鄉(xiāng)都會很熱情的給我們指路,有的甚至免費把我們拉到景點。</p><p class="ql-block"> 30號下午我們參觀完“聯(lián)歡會”舊址后再準備去烈士陵園,烈士陵園也是在一個山坡上有點遠,我們正在商議著怎么走過去,一位年輕的女子走過來說:“你們是去烈士陵園的嗎,我來給你們帶路,我知道一條近路”。</p><p class="ql-block"> 隨即年輕的女子帶著我們從一條羊腸小道走到了烈士陵園,我們握著她的手說連聲說謝謝謝謝!</p><p class="ql-block"> 年輕的女子默默的微笑著返回了小路,我們默默的看著她離去的背影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矯情、糾結(jié)、自大、冷漠是城市的通病,人們正常交流的“經(jīng)絡(luò)”已經(jīng)嚴重擁堵!不會好好說話就是癥狀。</p><p class="ql-block"> 真誠的感謝老區(qū)人民的厚道、善良、熱情,這一味良藥如春風(fēng)一樣,治愈了我們的城市病。</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鄧小平在榜羅的舊居,同時也是榜羅小尹、小蒲溫馨的家,小小院子里種滿了鮮花和蔬菜。 </p><p class="ql-block"> 在榜羅鎮(zhèn)所有的名人故居都有人居住并由居住人管理。</p><p class="ql-block"> 我和漂亮的女主人小蒲。</p> <p class="ql-block"> 老周同志和小尹兄弟緊緊相擁,這是兄弟一般的情誼。</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起拍個照</p><p class="ql-block"> 要離開榜羅鎮(zhèn)了,真有點依依不舍。 </p><p class="ql-block"> 舍不得這里的百姓,舍不得這里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詩詞紀念碑就位于通渭文廟小學(xué)的校園中,與少年兒童朗朗的讀書聲為伴。</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詩詞七律.長征就是在1935年9月29日,中央紅軍在通渭修整時一次干部會議上誦讀出來。</p><p class="ql-block">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p><p class="ql-block"> 這是何等的堅定豪邁!</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塊紀念碑,說的是1935年九月二十九日毛主席率領(lǐng)的中央紅軍來到通渭,并在這里的小河灘邊舉辦了一個大型的工農(nóng)紅軍聯(lián)歡晚會。</p><p class="ql-block"> 一群頭戴五星八角帽,衣衫襤褸身材消瘦的軍人,就在這個河灘上大聲的齊唱國際歌,載歌載舞的慶祝自己勝利。</p><p class="ql-block"> 圍觀的群眾被感染了,掌聲震天。</p><p class="ql-block"> 這是何等的豪邁,何等的氣派,何等的高大上!</p><p class="ql-block"> 中國工農(nóng)紅軍就是威武之師勝利之師!是宣傳隊,播種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只紀念碑在通渭體育場邊的綠樹叢中,默默的關(guān)注著體育場上鍛煉活動的人們,和平安詳。</p><p class="ql-block"> 通渭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向長眠在這里的紅軍烈士們敬個禮!</p> <p class="ql-block"> 會寧行</p><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通渭榜羅 ,下一站將去會寧體會三軍會師的喜悅。</p><p class="ql-block"> 會寧自古以來就是西部的歷史名城,因紅絲帶在這里挽了一個大大的結(jié),中國的五大紅軍主力在這里完成了會師,從此中國工農(nóng)紅軍擰成了一股繩向著更遠的目標前進。 </p><p class="ql-block"> 會師的工農(nóng)紅軍五大主力:</p><p class="ql-block"> 1、中央紅軍;</p><p class="ql-block"> 2、 第四方面軍;</p><p class="ql-block"> 3、第二方面軍;</p><p class="ql-block"> 4、紅二十五軍;</p><p class="ql-block"> 5、陜北紅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隴上的秋天涼爽而迷人,藍天藍的通透,白楊樹葉兒黃的也通透,南方的白楊樹葉兒黃了的時候總會有些斑斑點點雜色,而隴上白楊樹葉兒是干干凈凈的黃色。</p><p class="ql-block"> 會寧縣位于甘肅省中部,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地勢南高北低,境內(nèi)海拔在1500—2400米之間。</p><p class="ql-block"> 會寧及周邊的各個縣市都屬于半干旱地區(qū) ,比較干旱缺水。近些年在國家的扶持下,基本家家戶戶都至少挖了兩個以上的雨水井窖,儲備雨水作為生活用水,在生產(chǎn)大田里挖了更大一些的井窖儲備生產(chǎn)用水。我們曾經(jīng)請一位鄉(xiāng)親為我們打了一桶雨水儲備水嘗了一下,感覺上比較清澈,比自來水的味道要好很多。</p><p class="ql-block"> 政府協(xié)助雨水井窖的修建,為會寧地區(qū)的人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方式,值得點贊。</p> <p class="ql-block"> 參觀紅軍長征會寧會師紀念館和紀念廣場</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國慶節(jié),會寧會師廣場紅旗招展鮮花盛開,市民和中小學(xué)生都在會師廣場舉行各種紀念活動。</p><p class="ql-block"> 長征組歌“大會師”</p><p class="ql-block"> 紅旗飄軍號響 </p><p class="ql-block"> 戰(zhàn)馬吼歌聲亮</p><p class="ql-block"> 鐵流二萬五千里</p><p class="ql-block"> 紅軍威名天下?lián)P</p><p class="ql-block"> 各路勁旅大會師</p><p class="ql-block"> 日寇膽破蔣魂喪</p><p class="ql-block"> 軍也樂來民也樂</p><p class="ql-block"> 萬水千山齊歌唱</p><p class="ql-block"> 歌唱領(lǐng)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歌唱偉大的共產(chǎn)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們與參觀會寧會師紀念館的會寧高中師生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國”。</p><p class="ql-block"> 與會寧高中的同學(xué)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隆德街景</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場寧夏隆德六盤山 </p><p class="ql-block"> 六盤山是一個在心里期待已久的圣地,當年的中央紅軍毛主席翻越了這座海拔三千多半的高山,在這座山里留下了紅色足跡。</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詩詞“清平樂”更是給六盤山添加了獨特的魅力。 </p><p class="ql-block"> 隆德是寧夏與甘肅交界的一座小城,海拔在2100左右,屬黃土高原。 </p><p class="ql-block"> 六盤山距離縣城十四公里,海拔在3100左右。 </p><p class="ql-block"> 寧夏隆德縣城不大但是植被很好,街道非常干凈,一條小小的河流穿城而過,小小的河流、小小的橋給這座小小城市增加了許多靈秀。</p><p class="ql-block"> 因為一條小河穿城而過, 空氣明顯的濕潤了很多。隆德的街上很繁華,大城市里各種信息物資這里都能找到影子,與南方大城市不同的是街上到處都有賣各種大燒餅和蕎麥圈圈的,還有西北特有飲料甜醅,類似于我們南方的米酒,是用燕麥發(fā)酵制作的,還有與之相配的還有鹵肉、燒雞、牛羊肉等等,各種面食也比比皆是..... </p><p class="ql-block"> 我們比較癡迷西北米酒“甜醅”,可以生吃也可以對涼開水攪拌,還可以用滾開的水沖泡一下御寒,十元一大盒足夠我們?nèi)齻€人享用, 。 </p><p class="ql-block"> 可以肯定地說隆德人民的幸福感一定比我們強很多,豐足安逸、平和隨性的慢節(jié)奏的生活是多少人終身向往的神仙境界。</p><p class="ql-block"> 據(jù)隆德老百姓說隆德縣是國家文明衛(wèi)生城市,同時還是寧夏的避暑勝地,夏季隆德涼爽宜人且沒有蚊蟲。 </p><p class="ql-block"> 周邊山上的樹葉已經(jīng)泛紅了,隆德的氣候已經(jīng)是深秋初冬了,一到賓館我們就趕緊穿上了秋褲,穿上了薄羽絨衣,入鄉(xiāng)隨俗了。 </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隆德美食的補充,我們已經(jīng)是動力滿滿,期待著明早去攀登六盤山,準備著與那條紅色的足跡鏈接。</p> <p class="ql-block"> 登六盤山</p><p class="ql-block"> 昨晚一直心心念念著六盤山,一夜睡不踏實,總希望快點天亮。</p><p class="ql-block"> 早上五點多我們就醒了,趕緊洗漱收拾裝備,檢查手機電是否充足,六點多就趕去吃早餐,早早地到公汽車站等候。</p><p class="ql-block"> 天下著小雨,寒風(fēng)有點刺骨.....。</p><p class="ql-block"> 整個縣城好安靜啊,這時才發(fā)現(xiàn)我們起早了,到景區(qū)的公汽還沒有發(fā)車,老周同志一抬手叫了個的士,同志們趕緊鉆上車就跑。</p><p class="ql-block"> 六盤山景區(qū)離縣城很近,十幾分鐘就到了,因太早了景區(qū)還沒有開門,好在工作人員不錯,留了個側(cè)門,我們趁機溜進去躲雨等候。</p><p class="ql-block"> 紅色景點都是免費的,只需辦理區(qū)間車手續(xù)(每人30元)。管理人員非常不錯,看我們是遠道而來的,就讓我們和工作人員一起乘工作車一起上山.......</p><p class="ql-block"> 雨霧中我們來到了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p><p class="ql-block"> 山上奇冷,雨霧籠罩了山峰、詩詞碑、紀念館等建筑物。我們隨身穿的羽絨衣已經(jīng)頂不住山頂刺骨的寒風(fēng),于是我們在山頂管理部門租了軍大衣。</p><p class="ql-block">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坐落在六盤山頂,海拔接近3100米。紀念館里的史料很多,有不少是關(guān)于陜北紅軍和紅二十五軍艱苦卓絕斗爭的記錄,雖然天氣寒冷,我們還是如獲至寶的認認真真地閱讀記錄。</p> <p class="ql-block"> 站在細雨蒙蒙夾著雪籽籽的六盤山上,我們大聲誦讀著毛主席的詩詞“清平樂(六盤山)”,那種敬仰,那種豪氣簡直無以倫比!</p><p class="ql-block"> 天高云淡,</p><p class="ql-block"> 望斷南飛雁。</p><p class="ql-block"> 不到長城非好漢,</p><p class="ql-block"> 屈指行程二萬。</p><p class="ql-block"> 六盤山上高峰,</p><p class="ql-block"> 紅旗漫卷西風(fēng)。</p><p class="ql-block"> 今日長纓在手,</p><p class="ql-block"> 何時縛住蒼龍?</p><p class="ql-block"> 當年毛主席登上六盤山時,中央紅軍已經(jīng)徹底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 ,陜北已經(jīng)遙遙在望,劉志丹習(xí)仲勛陜甘革命根據(jù)地遙遙在望.....</p><p class="ql-block"> 革命形勢大好,何時縛住蒼龍!</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寫了登上六盤山所見到的北國清秋的景色,回顧了長征的勝利,表達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如火的紅旗在高山之巔,迎著西風(fēng)舒卷,烘托了紅軍將士勝利的英姿。</p><p class="ql-block"> 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達到了情景交融、剛?cè)嵯酀拿罹场?lt;/p> <p class="ql-block">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大堂里的領(lǐng)袖雕塑。</p> <p class="ql-block"> 珍貴資料 </p><p class="ql-block"> 紅二十五軍是第一個翻越六盤山的工農(nóng)紅軍。</p> <p class="ql-block"> 紅二十五軍一貫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尤其是在寧夏回族地區(qū)更加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尊重團結(jié)回族兄弟,因此紅二十五軍在寧夏回族地區(qū)受到了回族群眾的熱烈歡迎 ,他們的模范行動為后續(xù)各路工農(nóng)紅軍過寧夏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 紅二十五軍在單家集發(fā)布的通告</p><p class="ql-block"> 三大禁條</p><p class="ql-block"> 一、禁止住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二、禁止吃大葷</p><p class="ql-block"> 三、禁止毀壞回文經(jīng)典</p><p class="ql-block"> 四大注意</p><p class="ql-block"> 一、講究清潔</p><p class="ql-block"> 二、尊重回民的生活習(xí)慣</p><p class="ql-block"> 三、不準亂用回民的器具</p><p class="ql-block"> 四、注意回漢兩大民族的團結(jié)</p><p class="ql-block"> 這與中央紅軍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過彝族區(qū)、藏區(qū)的口號多么一致,行為多么的相似。</p><p class="ql-block"> 天下紅軍是一家。</p> <p class="ql-block"> 到合水去尋找劉志丹的足跡</p><p class="ql-block"> 昨天尋紅小分隊完成了一個從寧夏隆德到隴東合水縣的一個的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寧夏隆德出發(fā),經(jīng)甘肅平?jīng)?、慶陽到甘肅(隴東)的合水縣,倒三次長途公交,總里程300多公里,安全準時抵達目標地。</p><p class="ql-block"> 評價:自我感覺執(zhí)行力和機動能力都非常不錯,優(yōu)秀!</p><p class="ql-block"> 合水縣位于甘肅東部,與陜北吳起交界,地勢山川相間,平均海拔1298.7米 ,光照和雨水充足,物產(chǎn)豐富,是當年陜甘紅軍活動的核心地區(qū),劉志丹、習(xí)仲勛同志曾在這里留下了很多紅色足跡并留下了更多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合水縣太白鎮(zhèn)有個“陜甘紅軍紀念館”,據(jù)說館藏史料非常豐富,是我們此行的目標地。</p><p class="ql-block"> 為趕七點合水縣城發(fā)往太白鎮(zhèn)的班車,同志們早早的起來洗漱,早餐用開水泡了一碗快餐面就趕往合水公汽總站。天下著中雨,感覺有點寒冷.....</p><p class="ql-block"> 從合水縣城到太白鎮(zhèn)的“陜甘紅軍紀念館”大約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上午九點多就趕到了紀念館。</p><p class="ql-block"> 進入館內(nèi)我們認真的參觀閱讀,記錄著各種資料,使勁使勁的腦補,說真話“太白紅軍紀念館”是我參觀紅軍紀念館以來記錄陜甘紅軍歷史資料最全最多的一個紀念館,從史料中我們得知陜甘紅軍成長的艱難和不容易,陜甘紅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p><p class="ql-block"> 今天為參觀“太白陜甘紅軍紀念館”往返坐了五六個小時的車,真的有點累,但是累的值得!</p> <p class="ql-block"> 甘肅合水陜甘紅軍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陜北紅軍的起步</p><p class="ql-block"> 1927風(fēng)云突變,共產(chǎn)黨人遭到瘋狂屠殺,根據(jù)“八七會議”精神,陜西省委召開了擴大會議提出,黨應(yīng)該掌握武裝力量,積極準備武裝起義,從此西北革命斗爭進入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新時期。積極組織“兵運”、“農(nóng)運”、辦理“學(xué)?!?,組織建立各種游擊隊,為陜北紅軍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p> <p class="ql-block"> 太白起義主要領(lǐng)導(dǎo)人</p> <p class="ql-block"> 包家寨會議</p><p class="ql-block"> 1933年11月,中共陜甘特委和陜甘紅軍總指揮部在合水縣包家寨舉行了聯(lián)席會議,做出來恢復(fù)二十六軍,成立四十二師的決定,創(chuàng)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并開辟陜北、隴東、關(guān)中三個游擊區(qū)。</p><p class="ql-block"> 成立陜甘邊紅軍干部學(xué)校,培養(yǎng)陜甘紅軍自己的干部。</p><p class="ql-block"> 從參觀學(xué)習(xí)中我們了解到陜甘紅軍、陜甘根據(jù)地和“鄂豫皖”,“湘鄂贛”,“中央蘇區(qū)瑞金”一樣都經(jīng)歷過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每次圍剿都有很大的犧牲。</p><p class="ql-block"> 部隊打散了重建!沒有犧牲人又聚集在一起,紅旗不倒,信仰不倒,信心不倒!陜甘紅軍就是這么堅韌,這么頑強,這么堅定的守在這塊紅土地。</p><p class="ql-block"> 隊伍越打越強,根據(jù)地越打越大,先后成立了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待紅二十五軍長征到陜北時 ,他們主動完成了兩路主力紅軍的會師,在西北形成了一只紅色的鐵拳,為今后紅一、二、四方面軍的會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 陜甘紅軍陜甘革命根據(jù)地離中央蘇區(qū)、鄂豫皖根據(jù)地、湘鄂贛根據(jù)地幾千里的遙遠,然而陜甘紅軍堅韌頑強,陜甘紅軍的民族大義,陜甘紅軍對老百姓的親和力,陜甘紅軍對真理執(zhí)著追求與其他根據(jù)地工農(nóng)紅軍如出一轍,由此我們更加能體會到“天下紅軍是一家”。</p><p class="ql-block"> 1935年十一月三日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將由紅二十五軍,二十六軍,二十七軍組成的紅十五軍團一起并入了紅一方面軍。從此紅一方面軍更加兵強馬壯了。</p><p class="ql-block"> 完成合編以后,繼后又成立了紅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軍。</p><p class="ql-block"> 1936年二月,紅十五軍團隨紅一方面軍以抗日先鋒軍的名義,東渡黃河到山西抗日前線,劉志丹同志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不幸犧牲。</p><p class="ql-block"> 劉志丹同志的犧牲讓黨中央、毛主席悲痛不已,更是讓陜甘寧地區(qū)的老百姓痛徹心扉。</p> <p class="ql-block"> 1936年十月五路紅軍主力(紅一、二.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陜甘紅軍)在甘肅會寧實現(xiàn)了人民軍隊真正意義上的集結(jié)融合,在黨中央的統(tǒng)一領(lǐng)導(dǎo)下,陜甘紅軍編入115師走向抗日戰(zhàn)場。</p><p class="ql-block"> 在115師平型關(guān)大捷中,陜甘紅軍組成的344旅立下了汗馬功勞!</p><p class="ql-block"> 在隨后的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也立下了曠世奇功!</p><p class="ql-block"> 完成了合水縣太白鎮(zhèn)“陜甘紅軍”的紅色研學(xué)任務(wù),下一站就該到陜北的吳起縣(吳起鎮(zhèn))了。</p><p class="ql-block"> 合水縣緊鄰著吳起縣,當年同樣是“陜甘紅軍”活動的核心區(qū)域,同樣也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紅色傳奇。當中央紅軍與陜甘紅軍合成一股繩的時候,工農(nóng)紅軍在陜甘寧地區(qū)就形成了一個鐵拳,書寫了更多的紅色經(jīng)典。</p><p class="ql-block"> 收拾好行裝,明天起步到陜北的吳起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