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熱烈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2周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1921到2023,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了極不平凡的102年!共產(chǎn)黨員,是我們一生不變的名字,更是我們一生踐行的誓言!黨的生日,我們不僅要高唱祝福,更要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七一,星期六,藍天白云映照下的體育公園,熱鬧非凡,踢球的跑步的遛彎的,喜慶祥和,美好生活的現(xiàn)場版!尤其引我駐足停留拍攝的,是黨旗前舉手宣誓的黨員們,一下子讓“慶七一”的節(jié)日氣氛濃厚了,讓五彩的體育公園,無形中增添了紅色元素。向南穿行公園,橋上白云飄行,池塘荷花笑迎,邊走邊拍,絲毫沒有疲憊感。</p><p class="ql-block">到單位打開電腦開始學習黨史,時間充裕我從學習強國,把黨的一大到二十大的會議簡介,認真學習了一遍,配上今天的隨拍,用《不忘初心》當背景音樂,編輯美篇,獻給黨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一大: 1921年 上海 13——53 陳獨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二大: 1922年 上海 12——195 陳獨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三大: 1923年 廣州 30——420 陳獨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四大: 1925年 上海 20——994 陳獨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五大: 1927年 武漢 82——57967 陳獨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六大:1928年 莫斯科 84(34)——13萬 向忠發(f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七大:1945年 延安楊家?guī)X 547+208——121萬 毛澤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八大:1956年 北京 1026——1073萬 毛澤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九大:1969年 北京 1512——2200萬 毛澤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大:1973年 1249——2800萬 毛澤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一大:1977年 北京 1510——3500萬 華國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二大:1982年 北京 1545+145——3900萬 胡耀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三大:1987年 北京 1936+61——4600萬 趙紫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四大:1992年 北京 1989+46_5100萬 江澤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五大:1997年 北京 2048+60——5800萬 江澤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六大:2002年 北京 2114+40——6600萬 胡錦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七大:2007年 北京 2213+57——7300萬胡錦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八大:2012年 北京 2268+57——8200萬 習近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九大:2017年 北京 2280+74——8900萬 習近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二十大:2022年 北京2296——9600萬 習近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黨的一大:</b><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1年7月23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yè)路76號),黨的一大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因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法國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陳獨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等13人,代表著全國53名黨員。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尼克爾斯基出席大會。陳獨秀任廣東政府教育委員會委員長,正在籌款辦學。李大釗除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教授外,還兼任北京國立大專院校教職員代表聯(lián)席會議主席。兩人均因事務繁忙,未出席會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會議討論并通過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個綱領,</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確定了黨的名稱、奮斗目標、基本政策,提出了發(fā)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等組織制度,兼有黨綱和黨章的內(nèi)容,是黨的第一個正式文獻。中國共產(chǎn)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會議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工作,李達負責宣傳工作。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成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國出現(xiàn)了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tǒng)一的和唯一的中國工人階級政黨。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黨的二大簡介</b><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舉行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出席大會的有中央局成員、黨的地方組織的代表和參加遠東各國共產(chǎn)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后回國的部分代表。他們是陳獨秀、張國燾、李達、楊明齋、羅章龍、王盡美、許白昊、蔡和森、譚平山、李震瀛、施存統(tǒng)等12人(尚有一人姓名不詳),代表著全黨195名黨員。陳獨秀主持大會,并代表中央局向大會作一年來的工作報告;張國燾報告出席遠東各國共產(chǎn)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經(jīng)過以及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的情況;團中央代表施存統(tǒng)報告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經(jīng)過及大會通過的決議。大會通過的宣言是一份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件。宣言在分析國際國內(nèi)形勢和中國社會性質(zhì)的基礎上,提出在目前的歷史條件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奮斗目標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消除內(nèi)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nèi)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這實際上制定出了黨在現(xiàn)階段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即黨的最低綱</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領。宣言指出:黨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chǎn)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nóng)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chǎn)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chǎn)主義的社會。</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這表明黨的二大宣言堅持了一大綱領所規(guī)定的黨的最終奮斗目標,即黨的最高綱領</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成立后的第一個黨章。</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它對黨員條件、黨的各級組織的建設和黨的紀律作了具體規(guī)定。與黨的一大所通過的黨綱相比,它明確地闡釋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黨的二大依據(jù)《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的規(guī)定,選舉產(chǎn)生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鄧中夏被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另選出三名候補執(zhí)行委員。陳獨秀被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蔡和森、張國燾分別負責黨的宣傳、組織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黨的二大第一次將黨在民主革命中要實現(xiàn)的目標同將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要實現(xiàn)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不僅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任務,并指出要通過民主革命進一步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一次深化,是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一個重要成果。它為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獲得獨立和解放、為中國革命的正確進行指明了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三大:</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b><span style="font-size:22px;">。出席大會的代表30多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代表全國420名黨員</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參加大會。陳獨秀代表第二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作報告。</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的主要議題是討論共產(chǎn)黨員加入國民黨問題</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經(jīng)過兩天的熱烈討論,大會接受共產(chǎn)國際關于同國民黨合作的指示,通過《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次全國大會宣言》等文件。這些文件指出:黨在現(xiàn)階段“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采取黨內(nèi)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lián)合戰(zhàn)線,“共產(chǎn)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努力擴大國民黨的組織于全中國,使全中國革命分子集中于國民黨”。文件還規(guī)定了保持黨在政治上的獨立性的一些原則。黨的三大決定采取共產(chǎn)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xiàn)國共合作,這是當時能夠為孫中山和國民黨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大會解決了革命發(fā)展中的這個重要問題,就能夠在孫中山這面頗有號召力的革命旗幟下,通過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廣泛發(fā)動群眾,發(fā)展革命力量,加速推進民主革命的進程。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黨的三大的重大歷史功績。大會選舉陳獨秀、蔡和森、李大釗、譚平山、王荷波、毛澤東、朱少連、項英、羅章龍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鄧培、張連光、徐梅坤、李漢俊、鄧中夏為候補委員,組成新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由陳獨秀、蔡和森、毛澤東、羅章龍、譚平山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委員長,毛澤東為秘書,羅章龍為會計,負責中央日常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四大簡介</b><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舉行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出席會議的代表20</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代表黨員994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維經(jīng)斯基參加了大會。陳獨秀代表第三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作工作報告。這次大會對中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探討,</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無產(chǎn)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nóng)聯(lián)盟問題。</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總結一年來國共合作的經(jīng)驗教訓后指出:無產(chǎn)階級在民族運動中既要反對“左”的傾向,也要反對右的傾向,而右的傾向是黨內(nèi)主要危險。共產(chǎn)黨要做到:在國民黨內(nèi)和黨外堅持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在思想上、組織上和民眾宣傳上擴大左派,爭取中派,反對右派;既幫助國民黨在實際運動和組織上發(fā)展,又加緊同國民黨內(nèi)的妥協(xié)傾向作斗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黨的四大修改了黨章,選舉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燾、項英、瞿秋白、彭述之、譚平山、李維漢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鄧培、王荷波、羅章龍、張?zhí)?、朱錦棠為候補委員,組成新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選舉陳獨秀、彭述之、張國燾、蔡和森、瞿秋白組成中央局。中央局決定:陳獨秀任中央總書記兼中央組織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傳部主任,張國燾任中央工農(nóng)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傳部委員。其他中央執(zhí)行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分工是:李大釗駐北京,譚平山駐廣東,項英駐漢口,李維漢駐長沙,鄧培駐唐山,朱錦棠駐安源,羅章龍、王荷波負責鐵路總工會工作,張?zhí)棕撠熐嗄陥F中央工作。向警予后來補為中央局委員,負責婦女部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黨的四大以后,以工農(nóng)為主體的革命群眾運動進一步發(fā)展。在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的推動和影響下,各地學生聯(lián)合會也十分活躍,會員有數(shù)百萬人。這些有組織的群眾已經(jīng)不同程度地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覺悟,從而為即將來臨的大革命高潮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黨的五大簡介</b><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中國共產(chǎn)黨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漢舉行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出席大會的代表82人,代表黨員57967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羅易、多里奧、維經(jīng)斯基組成的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參加大會。由譚延闿、徐謙和孫科組成的國民黨代表團到會祝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陳獨秀代表第四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向大會作了《政治與組織的報告》。報告涉及中國各階級、土地、無產(chǎn)階級領導政權、軍事、國共兩黨關系等11個問題,既沒有正確總結經(jīng)驗教訓,又沒有提出挽救時局的方略,反而繼續(xù)提出一些錯誤主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通過了《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議決案》。決議一方面把蔣介石的叛變看做整個資產(chǎn)階級的叛變,把民族資產(chǎn)階級當作革命的對象,從而混淆了民主主義革命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另一方面把由汪精衛(wèi)、唐生智控制的武漢政府當作工人、農(nóng)民和小資產(chǎn)階級的聯(lián)盟,對汪精衛(wèi)、唐生智等人仍抱有很大幻想,對其公開叛變革命的嚴重危險缺乏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精神準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通過的《土地問題議決案》雖然肯定“將耕地無條件的轉給耕田的農(nóng)民”的土地革命原則,但卻又把實現(xiàn)土地革命的希望寄托于武漢國民政府,使通過的土地問題決議成了一紙空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陳獨秀為總書記。張國燾、蔡和森、周恩來、李立三、譚平山分別擔任組織、宣傳、軍事、工人、農(nóng)民部部長。</span></p> <p class="ql-block">藍天映照,一家三口的身影,將景色點綴的更美了。感恩遇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六大簡介</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選舉權的代表84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會上,瞿秋白代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周恩來作組織報告和軍事報告,李立三作農(nóng)民問題報告,向忠發(fā)作職工運動報告,布哈林代表共產(chǎn)國際作《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任務》的政治報告和關于政治報告的結論。大會通過了關于政治、軍事、組織、蘇維埃政權、農(nóng)民、土地、職工、宣傳、民族、婦女、青年團等問題的決議,以及經(jīng)過修改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章》。黨的六大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它認真地總結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jīng)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論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它集中解決了當時困擾黨的兩大問題:在中國社會性質(zhì)和革命性質(zhì)問題上,針對黨內(nèi)普遍存在的認為民族資產(chǎn)階級既然已經(jīng)反革命,中國革命的性質(zhì)便不再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錯誤認識,指出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引起中國革命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解決,民主革命的任務沒有完成。大會明確了決定革命性質(zhì)的不是革命動力,只能是革命任務。因此,現(xiàn)階段的中國革命依然是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的民主主義革命。在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問題上,明確了革命處于低潮,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黨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而是做艱苦的群眾工作,積蓄力量。這兩個重要問題的解決,為統(tǒng)一全黨思想,克服黨內(nèi)仍然存在的濃厚的“左”傾情緒,擺脫被動局面,實現(xiàn)工作的轉變,對中國革命的復興和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七大簡介</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黨的七大在延安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隆重舉行。</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共547人,候補代表208人,共755人,代表著全黨121萬名黨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毛澤東在大會上致開幕詞和閉幕詞,并作《論聯(lián)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關于形勢和思想政治問題的報告、關于討論政治報告的結論和關于選舉問題的講話。朱德作《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的軍事報告和關于討論軍事問題的結論。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和關于討論組織問題的結論。周恩來在會上作《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發(fā)言。任弼時、陳云、彭德懷、張聞天、陳毅、葉劍英、楊尚昆、劉伯承、彭真、聶榮臻、陸定一、烏蘭夫等20多人作了大會發(fā)言。這些報告和發(fā)言從各個方面論述黨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組織路線的基本精神,總結黨的歷史經(jīng)驗,并對各條戰(zhàn)線的任務和政策提出了具體意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指出,在中國人民面前,還有很大的困難。這是因為抗戰(zhàn)以來國民黨與共產(chǎn)黨兩條不同抗戰(zhàn)路線,將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使抗日戰(zhàn)爭在有利形勢下又潛藏著極大的危機。這是一切中國問題的關鍵所在。大會尖銳地指出:由于國民黨繼續(xù)實行法西斯獨裁統(tǒng)治,拒絕進行民主改革,由于它不是將重點放在反對日本侵略者方面,而是放在反人民方面,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敗了,中國仍然可能發(fā)生內(nèi)戰(zhàn),將中國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獨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統(tǒng)一、不富強的老狀態(tài)去。</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大會確信:“如果我們能夠團結全國人民,努力奮斗,并給以適當?shù)闹笇В覀兙湍軌騽倮??!边@也是七大的中心任務</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七大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b><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大在黨的文件上首次明確提出要以</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生產(chǎn)力標準來</b><span style="font-size:22px;">評判一個政黨的歷史作用。七大深刻地揭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黨領導中國革命的三項基本經(jīng)驗,即武裝斗爭、統(tǒng)一戰(zhàn)線、黨的建設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b><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共產(chǎn)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使黨的路線、方針得以順利貫徹的根本保證。七大通過了新的黨章。新黨章充分體現(xiàn)了毛澤東建黨思想,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和革命風格,規(guī)定中國共產(chǎn)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的偏向。新黨章明確規(guī)定:努力學習和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義務。在黨的工作中必須堅持群眾路線,這是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在黨內(nèi)生活中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實行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七大選舉產(chǎn)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其中,中央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1945年6月19日,黨的七屆一中全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云、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選舉任弼時為中共中央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七大 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b><span style="font-size:22px;">。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基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八大</b><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全國政協(xié)禮堂隆重舉行。</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出席會議的代表共1026人,代表全國1073萬黨員。</b><span style="font-size:22px;">50多個外國共產(chǎn)黨、工人黨代表團以及國內(nèi)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應邀參加大會。毛澤東致開幕詞,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鄧小平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周恩來作關于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大會通過了各項報告和《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一九五八~一九六二)年的建議》,選舉了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大會最后選出97名中央委員、73名候補中央委員。9月2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產(chǎn)生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政治局委員: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鄧小平、林彪、林伯渠、董必武、彭真、羅榮桓、陳毅、李富春、彭德懷、劉伯承、賀龍、李先念;候補委員:烏蘭夫、張聞天、陸定一、陳伯達、康生、薄一波。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鄧小平。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小平、彭真、王稼祥、譚震林、譚政、黃克誠、李雪峰;候補書記:劉瀾濤、楊尚昆、胡喬木。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書記:董必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黨的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nèi)形勢和國內(nèi)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黨在今后的根本任務。大會《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明確指出:由于社會主義改造已經(jīng)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我國無產(chǎn)階級同資產(chǎn)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jīng)基本上解決,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jīng)基本上結束,社會主義制度已經(jīng)基本上建立。盡管我國人民還必須為徹底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最后消滅剝削制度,為繼續(xù)肅清反革命殘余勢力而斗爭,</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但是,我們國內(nèi)的主要矛盾,已經(jīng)是人民對于經(jīng)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jīng)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nóng)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黨的八大強調(diào)在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jīng)基本完成的情況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國家的主要任務是在新的生產(chǎn)關系下“保護和發(fā)展生產(chǎn)力”,全黨要集中力量去發(fā)展生產(chǎn)力。這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論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大以對新形勢下國內(nèi)主要矛盾的分析為基礎,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第一,堅持既反對保守又反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的經(jīng)濟建設方針。第二,探索改進經(jīng)濟管理的方針政策。第三,強調(diào)擴大人民民主,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第四,明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方針任務,確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繁榮科學和文化藝術工作的指導方針。第五,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外交政策。八大以后各領域的進一步探索,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黨中央關于調(diào)整經(jīng)濟關系和搞活經(jīng)濟的新思路、關于實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責任制、國家行政管理體制和經(jīng)濟體制改革、關于黨的建設等方針政策,為社會主義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九大會簡介</b><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512人,代表全國2200萬名黨員。</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大共有三項議程:通過中央政治報告(林),修改黨章,選舉中央委員會。毛澤東主持開幕式并致開幕詞。會議經(jīng)過無記名投票,選出中央委員170名,候補中央委員109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黨的十大會簡介</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249人,代表全國2800萬名黨員</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8月24日,毛澤東主持召開黨的十大第一次全體會議。8月28日,大會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和修改黨章的報告,通過《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選出195名中央委員和124名候補中央委員,組成第十屆中央委員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十一大</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510名,這時全國有黨員3500多萬。</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審議并通過了華國鋒代表中共中央委員會所作的政治報告;聽取葉劍英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通過了經(jīng)過修改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選出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當選的中央委員201名,候補中央委員132名。8月19日,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選出中央領導機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并由他們組成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十一大政治報告宣布,以粉碎“四人幫”為標志,“</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次大會的歷史責任,是要調(diào)動黨內(nèi)外、國內(nèi)外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在本世紀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的現(xiàn)代化強國而奮斗。大會通過的新黨章對十大的黨章作了一些必要修改,把</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在本世紀,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農(nóng)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寫進總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b><span style="font-size:22px;">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全會決定,適應國內(nèi)外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必須及時地、果斷地結束全國范圍的大規(guī)模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從1979年起,把全黨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全會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全會認為</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對促進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全會指出:“只有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況新事物新問題,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我們黨才能順利地實現(xiàn)工作中心的轉變,才能正確解決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全會增選了中央領導機構成員。這次全會后,從黨的指導思想的確立和實際工作的領導來說</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鄧小平已經(jīng)成為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決定恢復設立中央書記處,萬里、王任重、方毅、谷牧、宋任窮、余秋里、楊得志、胡喬木、胡耀邦、姚依林、彭沖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選舉習仲勛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明確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于初級階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黨的十二大:</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大會正式代表1545人,候補代表145人,代表著全國3900多萬名黨員。</b><span style="font-size:22px;">鄧小平致開幕詞。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 這次大會的使命是,通過對過去六年歷史性勝利的總結,為進一步肅清“文化大革命”遺留的消極后果,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局面,確定繼續(xù)前進的正確道路、戰(zhàn)略步驟和方針政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答了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中國走什么樣的道路這一人們最為關心的重大問題,成為指引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大會提出了“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堅強核心”的目標及當前黨的建設的任務,制定了新黨章。新黨章清除了黨的十一大黨章中“左”的錯誤,繼承和發(fā)展了黨的七大、八大黨章的優(yōu)點。在新黨章的總綱中,對黨的性質(zhì)和指導思想,對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黨的總任務,對黨在國家生活中如何正確地發(fā)揮領導作用,都作了符合新的形勢的規(guī)定。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書記,鄧小平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陳云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黨的十二大是進入新時期后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自這次大會起,按照黨章規(guī)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實現(xiàn)了制度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十三大會</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著全國4600多萬名黨員。</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趙紫陽代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b><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審議通過了報告和《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批準了中央顧問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黨的十三大的中心任務是堅持和發(fā)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加快和深化改革,進一步確定經(jīng)濟建設、經(jīng)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大政方針,確定在改革開放中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方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的突出貢獻,是系統(tǒng)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內(nèi)涵作了系統(tǒng)闡述,指出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第一,我國社會已經(jīng)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把</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概括為: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b><span style="font-size:22px;">概括起來說,它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選舉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陳云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喬石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黨的十三大確定了“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一步,實現(xiàn)國民生產(chǎn)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chǎn)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 全會強調(diào),要繼續(xù)堅決執(zhí)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繼續(xù)堅決執(zhí)行黨的十三大確定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黨的十四大</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著全國5100多萬名黨員。</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江澤民代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的報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的任務是: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認真總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jīng)驗,確定今后一個時期的戰(zhàn)略部署,動員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決策。一是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集中精力把經(jīng)濟建設搞上去。二是明確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三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b><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寫入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對于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和行動,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也為繼續(xù)推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奠定了重要基礎。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志,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十五大:</b><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著全國5800多萬黨員。</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江澤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b><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審議通過了報告和《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修正案)》,批準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選舉產(chǎn)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黨的十五大明確回答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我國實現(xiàn)跨世紀發(fā)展提供了重要保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提出,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chǎn)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jīng)驗總結,它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jīng)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黨繼續(xù)前進的旗幟。</b><span style="font-size:22px;">實踐證明,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報告指出,旗幟問題至關緊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大會強調(diào),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yè)和各項工作。這是黨從歷史和現(xiàn)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tǒng)一的科學體系。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大會進一步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并根據(jù)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歸納總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方針政策和實踐經(jīng)驗,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十六大</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著全國6600多萬黨員。</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江澤民</b><span style="font-size:22px;">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的報告。</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大會的主題是</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而奮斗。</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全面回顧了黨的十五大以來5年的工作,系統(tǒng)總結了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13年奮斗歷程和基本經(jīng)驗。報告總結的10條基本經(jīng)驗:1.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2.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用發(fā)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3.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4.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5.堅持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6.堅持穩(wěn)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7.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8.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9.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fā)展;10.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會強調(diào),“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吳官正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黨的十六大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修正案)》,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十六大的一個歷史性決策和貢獻。黨的十六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綱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黨的十七大:</b><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著全國7300多萬黨員。</b><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是</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將科學發(fā)展觀寫入黨章,是黨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論貢獻。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胡錦濤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賀國強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十八大</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著全國8200多萬黨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回顧和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斗歷程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確立了科學發(fā)展觀的歷史地位。科學發(fā)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chǎn)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茖W發(fā)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確定科學發(fā)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決策和歷史性貢獻。</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習近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十九大</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十九大應出席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共2354人,代表著全國8900多萬黨員。</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強調(diào),經(jīng)過長期努力,</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b><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大會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zhí)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diào)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zhì)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jīng)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一致同意,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大會要求全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tǒng)一思想和行動,增強學習貫徹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xiàn)到黨的建設各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強調(diào),全黨同志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fā)展黨歷經(jīng)艱辛開創(chuàng)的這條道路、這個理論體系、這個制度、這個文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的二十大</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報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強調(diào),黨的十八大召開十年來,</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我們經(jīng)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yè)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b><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中國人民煥發(fā)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新的蓬勃生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強調(diào),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取得的。</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b><span style="font-size:22px;">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新時代新征程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前進,最緊要的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強調(diào),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chuàng)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集中體現(xiàn)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22px;">概括了這一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發(fā)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會提出,從現(xiàn)在起,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