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閑著沒事,在家刷網(wǎng),刷到一條關(guān)于悉尼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帖子,介紹了悉尼老城區(qū)的若干歷史街道、歷史建筑的前世今生。這正激發(fā)了我對諸多的、常常在悉尼City與之擦肩而過的古老建筑的興趣 ,計劃著花一點時間,用雙腳去丈量悉尼的老街區(qū),用眼睛去看看這些英國殖民者的百年以上的老建筑,用心去感受英倫文化,了解澳大利亞特別是悉尼的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氣尚好,陽光明媚但氣溫并不高,心動不如行動,走出了計劃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早上坐公共交通出門,獨自一人,一部手機,一個背包,步行5.6公里,8000多步,逛了幾條老街道,參觀了幾個老建筑。此圖即為今天所到之地。</p> <p class="ql-block">出得環(huán)形碼頭(cirqular quay)火車站,過馬路即是今天的第一站:老海關(guān)大樓(costmos house)。</p> <p class="ql-block">站在原地用廣角拍的海關(guān)大樓??吹贸龉爬辖ㄖ滑F(xiàn)代建筑圍追堵截著。</p> <p class="ql-block">站在海關(guān)大樓西邊Loftus street街口拍下海關(guān)大樓的西北角。</p> <p class="ql-block">海關(guān)大樓的西南角。</p> <p class="ql-block">海關(guān)大樓的東南角。</p> <p class="ql-block">海關(guān)大樓的東北角。</p> <p class="ql-block">不少人在海關(guān)大樓前的廣場曬太陽。</p> <p class="ql-block">從正門走入大樓內(nèi)。</p> <p class="ql-block">大樓中廳,地面全部用玻璃鋪就,玻璃下即是悉尼市中心的微縮景觀。</p> <p class="ql-block">中廳全圖。</p> <p class="ql-block">位于地下的悉尼City。玻璃大多已被劃痕覆蓋,加上穹頂?shù)姆垂?,視頻不夠清晰了。</p> <p class="ql-block">位于地面的銘牌清楚勾勒了老海關(guān)大樓的前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于1844年建設(shè),1845年建成并開業(yè)。</p><p class="ql-block">此圖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1887年它被部分拆除并擴建為三層。</p><p class="ql-block">此圖來自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隨著時代的變遷、經(jīng)濟的發(fā)展,海關(guān)總署1990年遷往新址。</p><p class="ql-block">老海關(guān)大樓1994年列入新南威爾士州遺產(chǎn)目錄,2004年列入英聯(lián)邦政府遺產(chǎn)目錄。</p> <p class="ql-block">由旋轉(zhuǎn)樓梯上到二樓。</p> <p class="ql-block">二樓如今是新州圖書館的新館(分館)、畫廊。</p> <p class="ql-block">也有供市民免費使用的電腦及查詢系統(tǒng)。</p> <p class="ql-block">更有大量的藏書。</p> <p class="ql-block">圖書館一角窗外的海港大橋。</p><p class="ql-block">海關(guān)大樓1996-97年間進行了翻新 ,成為了展覽和私人活動場所,現(xiàn)在大樓3-4樓是一家酒吧,5樓則是cafe Sydney咖啡館、餐館,據(jù)說位置、視野超常的好,是市內(nèi)難得一覓的好去處,因為時間尚早沒有開門,我未能一睹其真容。</p><p class="ql-block">這是這幢將近200年建筑的今生。</p><p class="ql-block">當(dāng)然,每年5-6月悉尼的“Vivid Sydney”活動,海關(guān)大樓都是重要的場所,每到夜幕降臨,大樓外墻上燈光閃爍、變幻,用燈光講述、演繹各種故事,非常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從海關(guān)大樓出來,沿著lotfus street往南,然后左拐到bridge street,一幢巨大的砂巖建筑赫然眼前,這便是教育署大廈。</p><p class="ql-block">這幢大樓占據(jù)了整個街區(qū)。</p> <p class="ql-block">同樣先沿著建筑外墻轉(zhuǎn)一圈。</p> <p class="ql-block">顯然這座建筑仍在用作office,有人把門,無法入內(nèi)。</p> <p class="ql-block">這塊紀(jì)念石是1912年教育部長設(shè)立。</p><p class="ql-block">我發(fā)現(xiàn)這幢大樓的四面墻角都釘有左邊這塊小牌子,不知是表示什么?</p> <p class="ql-block">大樓的后面是農(nóng)業(yè)部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農(nóng)業(yè)部門前的法雷爾廣場,此銘牌體現(xiàn)了農(nóng)業(yè)部門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農(nóng)業(yè)部門前的廣場綠意盎然。</p><p class="ql-block">這幢大樓目前都在商用或辦公,不得入內(nèi)。</p> <p class="ql-block">進不了教育署大樓,只好轉(zhuǎn)而沿著大橋街繼續(xù)往東,走到街的盡頭,過Macquarie street,來到悉尼音樂學(xué)院前拍下政務(wù)司司長大樓(Chief Secretary's Building)。</p><p class="ql-block">左邊是愛德華七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政務(wù)司司長大樓,正式名稱為殖民大臣(后稱政務(wù)司司長)和新南威爾士州公共工程辦公室,位于麥考瑞大街121號,其建于19世紀(jì)80年代。</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是勞資關(guān)系委員會(Industrial Relations Commission)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該建筑有9個真人大小的雕像(6個在外部3個在內(nèi)部)。</p> <p class="ql-block">這棟大樓東面是麥考瑞大街,北面臨大橋街,西邊臨菲利普街。宏偉的大樓面朝悉尼港和皇家植物園,反映了當(dāng)時殖民大臣的地位和聲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政務(wù)司司長大樓的側(cè)門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樓側(cè)門之二。</p> <p class="ql-block">側(cè)門之三。</p> <p class="ql-block">大樓的后院墻。</p> <p class="ql-block">這是政務(wù)司司長大樓的公共入口,也是現(xiàn)在唯一對外開放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大門門廳內(nèi)。</p><p class="ql-block">據(jù)說是新南威爾士州女仆Abundance雕像,新南威爾士州的女性代表。</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大樓的樓層索引。</p> <p class="ql-block">樓內(nèi)靜悄悄的,無人值守但大門敞開,我便一人獨自上樓溜達。</p><p class="ql-block">古香古色的樓梯。</p> <p class="ql-block">小而笨重的電梯廂道。這顯然是后加的。</p> <p class="ql-block">安靜、古樸的辦公樓走道,只能看看,無法進入。</p> <p class="ql-block">看上去很丑卻有年代感的大鐵門。</p> <p class="ql-block">在網(wǎng)上看到一張政務(wù)司司長大樓1965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為比較變化,我再次來到音樂學(xué)院前面的路邊,找到相同角度拍下這張照片??吹贸鰜韱??經(jīng)幾十年變遷,只有老大樓和愛德華七世雕像沒變。</p> <p class="ql-block">從政務(wù)司司長大樓出來,我沿著大橋街往回走,來到悉尼博物館,也即新州第一政府大樓的遺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我在門口稍事休息,吃點自帶干糧,便繼續(xù)逛。</p><p class="ql-block">這個建筑及其場地曾經(jīng)是悉尼土著居民和殖民者早期接觸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如今站在這里能感覺到澳洲政府和人民對土著民族的尊重和保護。</p> <p class="ql-block">大門右側(cè)有一個1995年建成,叫“樹的邊緣”(Edge of trees)的雕塑,它由29根大小、高矮不同的柱子(由砂巖、木材、鋼材不同材料制成)組成,這些柱子從悉尼廢棄的工業(yè)建筑中回收。這29根柱子對應(yīng)著悉尼周邊29個原住民氏族的名字,走在柱子中間,可以聽到低沉的聲音誦讀著那些已被大都市吞沒的原住民地名。</p> <p class="ql-block">這些柱子上分別鐫刻著土著人的名字或地名。</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廣場矗立著新南威爾士殖民地第一任總督亞瑟·菲利普船長半身雕像。他1788年1月26日帶領(lǐng)第一艦隊登陸悉尼灣,并在澳大利亞建立第一個英國殖民地。</p><p class="ql-block">第一政府大樓也是為他而建。</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大門。提醒大家:你在加地加(土著)國家。</p> <p class="ql-block">這是博物館介紹第一政府大樓的視頻,有點長,但是很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進門大廳地下展出的在第一政府大樓遺址發(fā)掘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二樓擺放的第一政府大樓1788-1845年間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這是博物館一個永久展出的關(guān)于原住民的叫“加地加廣場”的展覽。</p><p class="ql-block">1788年遇到第一艦隊登陸時,這些土著原住民是一個復(fù)雜多樣化的土著民族,他們的祖先在悉尼這個地方至少生活了4萬年以上。</p><p class="ql-block">展覽介紹:在第一艦隊到達15個月后,悉尼原住民中爆發(fā)了可怕的天花病毒,預(yù)計50%-90%的原住民死于該瘟疫中,由此引發(fā)了極大的社會動蕩。后因為土著人的韌性和適應(yīng)性,他們?nèi)耘f在悉尼存活并繁衍下來。</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nèi)還有一些記不住名字的小型展覽。</p> <p class="ql-block">悉尼博物館不大,從展出內(nèi)容到各種裝飾都體現(xiàn)了對悉尼原住民的重視和尊重。</p><p class="ql-block">打開博物館網(wǎng)頁,首先映入眼簾的也是承認(rèn)作為殖民政府最初57年的中心,該地方對原住民的影響,并且至今仍影響著原住民,并強調(diào):</p><p class="ql-block">Was,is and always will be Aboriginal land.</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側(cè)面矗立的第一政府遺址的紀(jì)念碑。</p><p class="ql-block">第一政府大樓是新南威爾士殖民地總督的第一個官邸,建于1788-1789年間,一直使用到1845年,1846年拆除。1999年列入新州遺產(chǎn)目錄;2005年列入聯(lián)邦政府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1993年悉尼博物館在該遺址的部分位置上建造。</p> <p class="ql-block">轉(zhuǎn)完博物館本該去下一個目標(biāo):土地局大樓也叫地政司,可是遠遠的看見大樓被穿上了外衣,整棟大樓在維修中。</p> <p class="ql-block">走到大樓下,每一面墻都被類似的宣傳畫包裹著。</p> <p class="ql-block">地政司大樓應(yīng)該也有看頭,可是今日無緣,下次再見吧!</p> <p class="ql-block">地政司大樓對面就是悉尼市中心很有名的麥考瑞廣場。它以總督Lachlan Macquarie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麥考瑞廣場是與海德公園齊名的,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城市公園。它1791年就是公共聚會場所,最初有現(xiàn)在公園的兩倍大,因為修loftus street而被占用了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從大橋街到麥考瑞廣場,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雕塑,我先入為主的想應(yīng)該是麥考瑞的雕像,誰知仔細一看,這是1887年建成的澳大利亞早期實業(yè)家托馬斯·薩克利夫·莫特的青銅雕像。雕像俯瞰著悉尼首屈一指的金融街大橋街。</p> <p class="ql-block">廣場一側(cè)擺放著第一艦隊旗艦艦“天狼星”號的遺物:天狼星錨和大炮。它們分別于1880年和1907年安裝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大橋街與羅夫特斯街的轉(zhuǎn)角口矗立著一座砂巖方尖碑,它于1816-1818年間建造,用于裝飾悉尼的第一個公共廣場,并以此作為測量該殖民地所有公共道路的起點。上面的文字記錄了1818年悉尼道路網(wǎng)的范圍,例如:從悉尼到巴瑟斯特137英里……</p> <p class="ql-block">在廣場靠近羅夫特斯街東頭的這個東西,恐怕很難想象它是什么吧?它居然是19世紀(jì)初期悉尼市區(qū)很難得的男性公共小便處的入口,現(xiàn)在作為考古遺跡保存下來。</p> <p class="ql-block">廣場旁邊是熱鬧的咖啡店。</p> <p class="ql-block">按圖索驥,我卻沒有找到噴泉,是我眼拙還是幾經(jīng)變遷沒有了?下次有機會再找找。</p> <p class="ql-block">從麥考瑞廣場準(zhǔn)備打道回府了,在廣場旁邊的杰西街花園看見了這個雕塑就拍了下來,它叫友誼的紐帶(Bonds of Friendship),是為紀(jì)念由11艘船組成的第一艦隊登陸悉尼而建。</p><p class="ql-block">悉尼街頭類似的雕塑、紀(jì)念碑太多了,下次專門找個機會來看和記錄這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