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九舟漁府孔祥亞)</p><p class="ql-block">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p><p class="ql-block"> 《秦風·蒹葭》是《詩經(jīng)》中的名篇,開篇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其中的“葭”就是蘆葦。準確的是夏秋交替時生長的蘆葦,寥寥數(shù)語,便將水邊隨風擺動的一片蘆葦蕩躍然紙上,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diào)。主人公來到河邊,翹首佇立,凝視著河的對岸“伊人”居住的地方,給人以隔霧觀花、若隱若現(xiàn)、朦朧縹緲之感。主人公反復去尋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離,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沒有因此罷休,決心沖破天塹,追求伊人。一忽兒逆水而上,一忽兒順水而下,但都無法到達伊人眼前,咫尺天涯,卻令人無限惆悵!唐詩中也有關(guān)于蘆葦?shù)脑娫~、大文學家韓愈曾寫過一首詩叫《送湖南李正字歸》,前半闕有:“長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人隨鴻雁少,江共蒹葭遠?!钡拿洌枋隽饲锛鞠娼蹨喍嗲宓木吧?。先秦詩歌《豳(bīn)風·七月》也有“七月流火,八月萑(huán)葦”詩句,它的意思是七月的時候“心宿星”自天邊向西流動,八月就是收割蘆葦?shù)臅r節(jié)了。從這首詩中就反映出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便已開始使用蘆葦了,并把使用蘆葦?shù)倪^程記錄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而今人對于蘆葦,特別是駱馬湖漁民從小就有著特殊的感情??可匠陨?靠水吃水,靠湖吃湖。從漁船上的遮陽簾、嗩吶的吹口、包粽子的粽葉,床上鋪的席子,蓋房子的蘆葦把,燒飯的柴火大多都用蘆葦桿,初春之際,碧綠的筍尖兒便悄悄鉆出泥土,此時便是漁民嘗鮮“蘆葦筍”的時候。有時一夜過來清晨的蘆葦蕩便鋪滿了嫩芽莖,雖然到處都是,但吃到嘴里卻著實的費一般功夫。最好是清晨采摘,因為此時的蘆筍芽經(jīng)過一夜露水的滋養(yǎng)最是鮮嫩,釆摘回來后要仔細剝掉外面的硬皮,留下嫩嫩的筍莖。入鍋中焯水,除苦澀之味。焯水后放進冷水拔涼,一來可以保持顏色鮮艷,二來可以持續(xù)保持新鮮滋味?!疤J筍”同蒲菜一樣,本身的味道是不太突出的;煲湯時候加入蝦仁便賦予鮮蝦的味道、臘肉炒蘆葦筍時便和臘肉相得益彰、加點蒜片干紅椒做個干鍋蘆葦筍就有了香辣之味道;若是涼拌加些木耳麻油更是多些脆爽之味。“蘆葦筍”不但吃起來是鮮香味美。其所含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鉀、鈣比一般蔬菜高出數(shù)倍;常吃“蘆葦筍”可以具有清胃通腸、降脂降壓、瘦身美顏的效果,是一種很好的天然保健食療野菜。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也對蘆葦筍的味道贊不絕口,著名吃貨蘇軾曾寫下: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歐陽修品嘗蘆葦筍后也發(fā)出“荻筍鰣魚方有味,恨無佳客共杯盤”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蘆葦全身是寶,不但可以吃亦能入藥,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孫思邈有個著名的千金蘆葦莖湯,原方的劑量是這樣的:葦莖(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粒)、瓜瓣(半升)、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葦莖。得五升。去滓。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服一升。這個方子現(xiàn)在常用于配合治療肺膿腫、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百日咳等屬肺熱痰瘀互結(jié)者?!冻煞奖阕x》這樣說:“癰者,壅也,猶土地之壅而不通也。是以肺癰之證,皆由痰血火邪,互結(jié)肺中,久而成膿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潤燥之品,一則行其瘀,一則化其濁;葦莖退熱而清上,苡仁除濕而下行。方雖平淡,其散結(jié)通瘀、化痰除熱之力實無所遺。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濁之藥重傷其下也。”此方中蘆根是透熱的是君藥,清肺部之壅結(jié),薏苡仁作為臣藥起到祛濕解毒的作用,可以將濕熱之邪向下導,因為肺氣不能下行,則壅滯,濕熱去,則清輕之氣可升,肺金之氣可以下肅。冬瓜子是佐藥,清代的《本草述鉤元》述:“主腹內(nèi)結(jié)聚,破潰膿血,凡腸胃內(nèi)壅,最為要藥”。冬瓜子有利水消腫的作用,方中的桃仁是作為使藥使用的,使藥一般都是有特殊氣味的藥品,作為出使貫通作用,肺部紋理細微,患病后更容易導致絡(luò)脈不通所以要加入活血化瘀的藥物,比如桃仁,薄荷、三七、紅花、丹參等藥物,往往可以立刻獲效,所以亦有不少中醫(yī)用此方加減后用于治療肺結(jié)節(jié)或新冠輕癥。</p><p class="ql-block"> 千金葦莖湯,是孫思邈總結(jié)的一個經(jīng)典方子,也有可能是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生活中日積月累發(fā)現(xiàn)的,大眾用來治病的,往往就是身邊隨處的一點草根,一點食物,早期駱馬湖漁民居于小舟之上,穿行于蘆葦蕩間,夏秋之際若感風寒,發(fā)熱咳嗽常食用蘆葉涼粉用于治療,既是藥品又可果腹,連食兩天一般可愈。蘆葉涼粉的制作方法是取蘆葦葉莖搗碎煮沸后濾渣,按比例加入白豌豆粉、蜂蜜、薄荷煮制,倒入盆中晾涼成膏狀即可。蘆葉涼粉的療效我是深信不疑的,經(jīng)營飯店后我便將此菜發(fā)掘改良后端上餐桌,但它為什么能夠治療發(fā)燒咳嗽,我卻不明所以,偶然看到“千金葦莖湯”的配方才明白“蘆葉涼粉”的配伍原理,此菜蘆葦葉莖為君;白豌豆粉是臣,其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可以補益脾胃、起潤通大腸、排除體內(nèi)毒素的作用;蜂蜜味甘,性平,入心、肺、脾、大腸經(jīng),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這里可以作為“佐”;薄荷薄荷性味辛涼,歸肺、肝經(jīng)、可以解毒透疹、清利咽喉、疏肝理氣、氣味芬芳作為“使”可以使其它幾位食材的作用到達臟腑,同桃仁的作用相當。想到這里我豁然開朗,感嘆漁民祖先之偉大,他們雖不通醫(yī)理,但制作用于防病治病食品卻暗含醫(yī)論,現(xiàn)在隨著顧客對食品的豐富需求,我們飯店相繼推出具有保健價值的香芹蘆根,蘆根綠豆湯、蘆根麥冬茶、蘆根青皮粳米粥、蘆根荸薺湯等蘆葦菜肴。</p><p class="ql-block"> 2022年九舟漁府制作的“宿遷蘆葉涼粉”被江蘇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宣教中心評為“江蘇省百道鄉(xiāng)土地標面食小吃”(中醫(yī)博大精深、方劑加減繁復,文中所述相關(guān)藥方為文章鋪墊使用,讀者切勿自行套方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