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雖然很早就知道有句話叫“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我不認同,覺得那是一句混賬話,我還是喜歡有才華的女子。我暗戀的第一個對象是初中時的英語老師,她能整段整段地背誦英文版莎士比亞,簡直太酷了。高中的時候,我也喜歡過一個女孩子,她的英語也很好。后來我想了一下,可能我對才華有什么誤解,認為英語好就是有才華,或成績好就是有才華。并不是說我不喜歡漂亮的女孩子,只是女孩子漂亮到讓我忽略才華的,鳳毛麟角,高中時,我們學校有過這樣一位,她和我不同班,她在三樓我在一樓,我常趴在路口仰望天空。但我媽說了,找媳婦不要找同姓的,所以后來我就作罷了,畢竟天上掉過餡餅但沒聽說掉天鵝的。塞林格也說了: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p><p class="ql-block"> 其實中學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什么叫才女,那時的女孩子都拼命念書準備高考,她們成績都很好。但沒聽說誰用“才女”稱呼她們。但上了大學好像有些不同,大家突然就不比成績了,開始說才華。但才華這東西它沒有硬指標,有時候就是一種感覺,說你是就是,說你不是就不是。有一次偶然間翻看《呼蘭河傳》,第一句就把我震住了:</p><p class="ql-block">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嚴寒凍裂了大地。</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就憑寫出這一句,她已碾壓了所有的男作家,從此我認為,蕭紅就是才女。后來又看了杜拉斯的《情人》, 允許我把這段抄下來</p><p class="ql-block"> “我已經(jīng)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xiàn)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xiàn)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xiàn)在備受摧殘的面容?!?lt;/p><p class="ql-block"> 好一句“我更愛你現(xiàn)在備受摧殘的面容”。這段話我讀過無數(shù)遍,倒背如流。中學畢業(yè)周年聚會那天,“天鵝”就站在足球場邊,我本可以走上前向她背上這一段的,可惜我還是沒有勇氣。幾十年后,我同樣害怕聽到那個字:滾!杜拉斯還說過一些驚世駭俗的話,我很喜歡,我覺得她更應該是才女。后來我還在浩瀚的書籍里見識了更多的才女,伍爾芙、波伏瓦、桑塔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大學讀的是建筑學,建筑學有出才女的傳統(tǒng) ,例如林徽因,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因此當我入學不久就聽到有個師姐說“男人有兩種,一種壞,一種要伺候,沒有好男人這一說?!焙苁侨缋棕灦熃阏f話總這個套路,好用短句,像打嗝一樣。又比如她引用法國人加繆的話:“愛有兩種,一是燃燒,一是存在,但二者不能共存?!蔽衣犃擞质侨缋棕灦?,回去就翻加繆的書,想查出確切的出處,結(jié)果沒查到。便再去問師姐,師姐告訴我,這是她從亦舒小說中看到的,接著便向我推薦亦舒的小說</p><p class="ql-block"> 我讀了亦舒的小說后才明白才女師姐的風格從何而來。此后,她再對我說“女人有兩種”或“建筑師有兩種”什么的,我就不覺得如雷貫耳了。套用一下這套路,可以說“才女有兩種,一種是亦舒型的,特沖,一種是張愛玲型的,特大家氣派。</p><p class="ql-block"> 師妹就是后一種才女,懶洋洋的,對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似的,她當然也給我引用過什么,比如“紅玫瑰和白玫瑰,娶了紅玫瑰,那紅就慢慢成為蚊子血,白的依然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那白就會成為飯粒兒,紅的還是心口的朱砂?!边@段話凡是讀張愛玲的人大都會背</p><p class="ql-block"> 工作之后,我接觸到更多的女人。她們嘴里的話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但絕不膚淺,比如“后現(xiàn)代”,比如“超古典”,比如“喧鬧的靜寂”,比如“工具的理性”……比如“我不知道”,比如“我媽覺得不合適”,比如“你猜”等等。但不知為何,我從來沒把她們當做“才女”,我想,也許是我結(jié)婚了的緣故,也許我對才女有了更深的認識,我覺得她們有學問有才華很正常</p><p class="ql-block"> 最近,有個朋友問我是否知道“建筑界三大才女”的說法,我說不知道,我知道我們家就有三大才女。他說,不和你開玩笑,然后說了三個名字,沒有一個是我聽說過的。他走之后我想,要不是我離建筑界有點遠了,要不就是我離才女有點遠了,前一種情況我會開心,但如果是后一種情況,我就會有點傷感,所以就有了以上這些對才女的一番感慨</p><p class="ql-block"> 出其東門,才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c衣綦巾,聊樂我員。</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_0u0I0tGKMUtN4sDHFaRg"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