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前方限行、前方高能……

風歌

<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12號10點50分,貢嘎朝圣回程,康定機場起飛后眺望貢嘎群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前言</b></p><p class="ql-block">青春才幾年,疫情占三年,感悟“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再加上一顆驛動的心,那就走吧,去遠方,去往香巴拉深處……</p><p class="ql-block">年初為今年的金秋出行描繪了宏偉的藍圖,首先是滇藏交界的梅里雪山,藏民的三大轉山線之一的卡瓦格博大轉山,這是一條洗滌靈魂的朝圣之路:從云南德欽的永久啟程,<span style="font-size: 18px;">繞著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神山,</span>順時針翻山越嶺進入西藏,分別經過林芝察隅的察瓦龍、昌都左貢的來得等地,最后翻越5200米的滇藏埡口,再繞行梅里北坡,走近奶日頂卡冰川,回到德欽梅里水(徒步行程130公里,爬升10000米)。結束后隨即揮師北上(滇藏公路往北60公里)第二段行程他念他翁鹽登線:由東往西,從西藏昌都市芒康縣鹽井的拉崗村,全程徒步穿越到昌都市貢覺縣克日鄉(xiāng)的登巴村,東西橫跨他念他翁山脈,飽覽揉措沁人心脾的藍和海拔6434米大米勇雪山的巋然與神秘。(徒步距離行程125公里,爬升6500米)。為此做足攻略,做好出行的各種準備,然而人算不如天算,8月份突如其來的西藏疫情把所有美麗的憧憬都變成南柯一夢!</p><p class="ql-block">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當腳步被允許可以自由馳騁時,秋天已到來很久了,西部的高山大多早已被皚皚白雪所覆蓋,銀裝素裹固然令人神往,但高海拔的埡口卻往往無情阻擋住人們向前的腳步,譬如小伙伴十月下旬的梅里北坡,也是因雪半途而返。然而上蒼往往會獨善有心之人,其實在川西有一個地方,每年的雪季(降雪量大的時段)往往不是在秋冬,反而在冬春,那里便是神山貢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2年11月9日18點15分,子梅埡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貢嘎</b></p><p class="ql-block">貢嘎,佇立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城南,海拔7556米,大雪山的主峰,也是橫斷山脈的主峰和四川的最高峰,同時也是全世界最東邊的7000米級雪山,被譽為“蜀山之王”,周圍有中山峰、勒多曼因、小貢嘎、嘉子峰、愛德嘉峰、日烏且峰、達多曼等眾多海拔6000米左右的山峰簇擁著他。</p><p class="ql-block"><b>關于貢嘎的的知名觀景點</b></p><p class="ql-block">貢嘎山東坡: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名鼎鼎的</span>海螺溝,位于瀘定縣磨西鎮(zhèn)附近,冰川森林公園,<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牌的</span>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冰川和特有的紅石灘盡享盛名,但大部分時間,海螺溝被云霧包圍,看到貢嘎全貌的幾率很小。海螺溝和磨西鎮(zhèn)都在今年9月的地震中被破壞嚴重,至今還是處于封閉狀態(tài);2,牛背山,二郎山分支,位于滎經縣的牛背山鎮(zhèn)附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波濤滾滾云海之上的360度觀景平臺,可以</span>隔著翻涌的云海遠眺貢嘎,但距離相對較遠。如果天氣允許,在牛背山甚至還可以看到被譽為“蜀山之后”的四姑娘山,固有中國最大的觀景平臺之美譽!云海星空、日出日落,在牛背山肆意妄為!牛背山本是戶外天堂,但在被封山6年后于去年十月納入景區(qū)管理開放,往日的神來神往變成了如今的人來人往;3,華尖山,于瀘定縣冷磧鎮(zhèn)附近,得益于二郎山遮擋水汽,也能看到翻涌在云海之上的貢嘎。小眾景點,但也可以欣賞浩瀚的星空和翻滾的云海,以及美到窒息的日出和日落,有比牛背山更茂密的植被。</p><p class="ql-block">貢嘎山西坡:1,子梅埡口,康定市貢嘎鄉(xiāng),海拔4500米,直線距離貢嘎17公里,在此不僅能看貢嘎主峰,還能看大雪山的全景,天氣給力,更可以大享日落金山的盛景!2,里索海,也處康定<span style="font-size: 18px;">貢嘎鄉(xiāng),是</span>兩個可以看到倒映貢嘎雪山的高山海子,海拔高度接近子梅埡口,身居山坳,所以看到日照金山的幾率比子梅埡口稍高;3,玉龍西埡口,貢嘎鄉(xiāng)境內,海拔近4500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對貢嘎西北側的山脊,隔著莫溪溝,就能夠近距離眺望貢嘎北側的群峰一字排開</span>;4,冷嘎措,海抜4550米,幫木吉德村往上650多米,是一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比起子梅埡口</span>離貢嘎主峰更近(直線距離10公里)而且<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角度更正</span>的高原湖泊,在此貢嘎神山的王者氣息盡顯無余!可以看神山身披紅裝,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以看神山倒影湖中,冷嘎措</span>被喻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寒巍玉立的貢嘎神山流下的</span>晶瑩淚珠<span style="font-size: 18px;">&nbsp;!</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第一次貢嘎神山朝圣(2018年4月30日——5月4日)</b></p> <p class="ql-block">(具600多年歷史的貢嘎寺,海拔3750米,2018年5月3日)</p> <p class="ql-block">(巴望海,2018年5月4日)</p> <p class="ql-block">可愛的藏族男孩 哦瑪哩唄唄哄</p> <p class="ql-block">(盤盤山溝,<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8年5月1日上午)</span></p> <p class="ql-block">(盤盤山埡口,海拔4659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8年5月1日中午時分)</span></p><p class="ql-block">2018年,第一次來貢嘎朝圣,4月30日從格西草原沿白水溝進山,由于雪大而被迫改道繞行,走盤盤溝翻越盤盤山埡口,經玉龍西再翻越子梅埡口,尋訪子梅村,夜宿貢嘎腳下建于600多年前的貢嘎寺,在藏經閣聆聽早課!后經巴望海從草科出。</p><p class="ql-block">4月30日晚在盤盤山營地冒雪搭建帳篷,第二天攜手高反嚴重的圖釘、Andy一起翻越大雪覆蓋的盤盤山埡口,下埡口地段雪沒到大腿跟,晚上宿藏家,美酒笑語。5月2日上午的子梅埡口云霧繚繞,離神山那么近但卻無緣神山尊容。</p><p class="ql-block">下到子梅村,在后山挖野菜,結識一藏家小男孩,6歲,笑眼盈盈,陽光燦爛,與其交談甚歡(然而一年多后得知其不幸因病離世,聽聞噩耗,黯然神傷)。5月3日從中子梅村上行徒步尋訪建寺600多年的老貢嘎寺,近年新建的貢嘎寺就坐落在玉龍西村,所以現(xiàn)今已經很少有藏民來更高海拔的老寺朝拜了,老寺只留一位輪流值班的喇嘛和一位管理事務的老者長年駐守。在老寺前面的開闊地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屬貢嘎衛(wèi)峰的那瑪峰,稍往上便是登那瑪峰的BC營地。傍晚時分,在古寺的藏經閣,聆聽喇嘛為我們(我、圖釘、棍王)做的早課,喇嘛的早課亦唱亦訟,循循善誘、<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抑揚頓挫</span>。當他訟讀經文的時候用的是梵語,聽不懂,但能感覺到訟經的侃侃而來和語調間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抑揚頓挫,期間在每一段訟經結束時還會擊鼓。我們聽不懂,喇嘛也知道,所以每一段結束后他都會用普通話為我們講解,喇嘛的普通話講的很好,是個年輕人,專業(yè)藏傳佛教學院畢業(yè)。喇嘛告訴我們</span>生是靈魂附著肉體的過程,死是靈魂逃離肉體的過程,肉體本質上只是外殼,有意義的是靈魂,肉體死亡后,靈魂會在三界六道中輪回,輪回的規(guī)律是以生前的善惡行為為標準,可以轉生天界、人間,也可轉生為畜牲、下地獄。這種輪回是誰也擺脫不了的。所以我們應該一切向善,善待身邊的所有眾生!大師的這段禪語不禁讓我想起那年在松贊林寺,寺中喇嘛給我講課中的一段:一個人的生命就像一盞點燃的酥油燈,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奔向燃盡;一個人的成就并非終身積累了多少財富,而是你走過了多少地方,善待了多少人!財富權力并非幸福的等同詞,健康與善良才會讓你短短的人生活出真色彩!權財無過,善行為上!</p><p class="ql-block">由于新的廂房未完工,當晚我們睡在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老兩層廂房。聽聞一夜寒風呼嘯,望著頭頂房梁上來回穿梭如貓般大小的老鼠,不知是興奮亦或是驚慌,一宿未眠!</p><p class="ql-block">5月4日,依依不舍貢嘎寺,經下子梅村,穿越長長巴望海,回到石棉縣的草科鄉(xiāng),結束朝圣貢嘎之旅。</p><p class="ql-block">巴望海,位于康定縣與石棉縣結合部,起名緣于附近山上的貢布冰川,<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該冰川終年被厚重的云霧所籠罩,很難見其真容,故該冰川又被當?shù)夭孛穹Q為巴望冰川,巴望海由此得名。巴望海</span>四周雪峰聳峙,冰雪溶化形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涓涓細流,不斷匯聚,</span>一路峰回跌宕,沖波逆折,不知經過多少歲月的沖刷堆積,才形成這如夢似幻、空靈飄逸,猶如瑤池仙境般的高原海子!四五月份天氣寒冷,雪山溶水極少,所以整個巴望海為枯水期,有的地段湖底已經裸露,<span style="font-size: 18px;">裸露的湖底細沙覆蓋,整個呈棉白色,被</span>幾條窄窄的“小河”分割成一個個孤島,小河倒映著峽谷之上雪峰的雄姿、藍天又映襯著半空之中雪山的寒威,白云纏纏綿綿,綠樹左倚右靠,這難道不是一首已然在奏行云流水般的的鋼琴曲嗎!這一刻我們僅僅是一個過客,一個幸運的過客!</p><p class="ql-block">回到草科,仙子落凡,那么凡人便做凡事!舉美酒暢飲、縱歌聲暢響。在那家小館子里,我們關起門(怕被人投訴擾民),不怕撕破嗓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沒有音樂我們自己伴奏,</span>跺起腳板、拍響桌板,佳肴一杯又一杯、美曲一首又一首!青春在身邊狂舞、自由在天空翱翔……看到這兒的小伙伴們,沙隊、圖釘、棍王、金健,兄弟們你們都沒忘記這幸福的時光吧!</p> <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10日17點15分,冷嘎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第二次貢嘎神山朝圣(2022年11月7日——10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年的貢嘎朝圣可以分三部分描述,分別是進山前的忐忑、翻山越嶺的艱辛和盡享盛宴的興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康定跑馬山公園,2022年11月6日下午)</p><p class="ql-block"><b>一:進山前的忐忑</b></p><p class="ql-block">10月26日完成請假,11月5日晚搭乘航班于午夜時分抵達成都。在這11天時間里,我?guī)缀跆焯於荚谏接暧麃盹L滿樓的狀態(tài)下忐忑不安地翻閱著成都、甘孜地區(qū)的疫情新聞報告。11月6日一早收到落地成都后的第一次核酸檢測報告,隨即坐上西部探索戶外的包車趕往康定。一起出行的小伙伴有9位,來自五湖四海,外加兩位領隊。</p><p class="ql-block">4個多小時車程,中午即抵達跑馬溜溜的城,匆匆吃過午飯后便去情歌東路完成入蓉后的第二次核酸采集。</p><p class="ql-block">整個下午空蕩蕩,聽說市區(qū)有個跑馬山公園,眼前便馬上浮現(xiàn)出那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康定情歌》中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跑馬溜溜的山上</p><p class="ql-block"> 一朵溜溜的云喲</p><p class="ql-block"> 端端溜溜的照在</p><p class="ql-block"> 康定溜溜的城喲</p><p class="ql-block"> 月亮彎彎 彎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首歌,一座城,一群人!跑馬山,無限魅力!</p><p class="ql-block">人說亦云不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跑馬山景區(qū)實為一個年代久遠的公園,寺廟、白塔,幾近干涸的小池子,小得不能再小的跑馬場上少得不能再少的幾匹馬孤憐憐守著寂寞。情歌對唱屋外,三五個男孩在品頭論足……。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或許是我的原因,罷了罷了</p> <p class="ql-block">(莫溪溝,2022年11月8日下午)</p><p class="ql-block"><b>二:翻山越嶺的艱辛(7—9日,3天,徒步約48公里,累計爬升約2800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日上午在按要求完成入蓉后第三次核酸檢測后由康定坐車(約28公里)到達進山徒步起點格西草原。天氣晴朗,蒼穹一碧如洗,往日愛湊熱鬧的云朵們也不知溜達去了哪里,氣溫在4、5度的樣子,非常適合山地徒步。輕裝背包順著時而轟鳴時而輕唱的白水河逆流(由北往南)而上,海拔徐徐抬升。深秋時節(jié)已來臨,整個山谷的草木已被染得色彩斑斕,由于時過雨季,白水河上游來水減少,河水已變得十分清澈。河水近看是通透的乳白色,遠眺則化為寶石般的綠色!</p><p class="ql-block">往前走兩三公里,途經紅石灘,你會發(fā)現(xiàn)山谷里的石頭驟然變成了紅色,只是紅色偏淡,沒2018年來時見到的那樣深。那年回去給查了資料,原來石頭的紅色不是因為它含鐵量高的原因,而是石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下</span>表面被長了一層菌,紅色的便是菌的顏色,所以這紅色會隨著河床水量大小、氣候溫度等身邊環(huán)境的變化而透出深淺。白水溝的紅石灘其實與海螺溝的紅石灘如出一轍,完全是一對孿生兄弟,只不過海螺溝里的哥哥體格壯,名氣更大罷了。</p><p class="ql-block">連續(xù)行走九公里,到達兩岔河,這是一個藏族牧民的季節(jié)性定居點。白水河東岸地勢開闊平坦,搭建了眾多藏民放牧用的簡易房屋,西岸一直連綿高聳的山勢在此處突然被撕裂開一個半月牙形往下的口子,一注溪流噴涌而出,與日烏且方向的來水在此匯聚后向下游格西草原奔騰而去,此地固得名兩岔河,那個半月牙形口子便是盤盤溝的來處。想那年貢嘎朝圣,正是藏民憑著豐富的經驗判斷日烏且埡口因為雪大無法翻越,讓我們翻越兩岔河西北側山體進入盤盤溝,沿盤盤溝上行,再翻越地勢相對平坦且海拔比日烏且埡口低近300米的盤盤山埡口進入玉龍西溝。</p><p class="ql-block">剛過兩岔河,一座高聳入云的雪山便赫然躍入我眼簾,進溝后第一次離雪山這么近,特別興奮。<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從我這個方向看,雪山呈金字塔略帶椎形,平面仰視雪山如同一個完美的等腰三角形直插云天,煞是英俊!</span>據(jù)行程距離及形狀判斷他應該是小貢嘎。拍了視頻,記錄一下這份心情后繼續(xù)往溝子深處趕路。不知不覺天已轉陰,氣溫也隨之慢慢下降。隨著海拔徐徐升高,溝子里的植被已鮮見原先的五彩斑斕,陰霾籠罩下,灰褐色已是整個山谷的主色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兩側的山體已是光禿禿到連綠色的灌木也難覓蹤跡,</span>偶遇一叢叢白色的花朵,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由于上游來水減少,開闊的河床上只剩一注注彎曲的細水蜿蜒流淌,于是干脆下到溝底走在相對平整的河床上,雙腳踩著細沙與碎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昂首挺胸闊步前行</span>,發(fā)出“砂砂砂”的聲音,倍兒棒!</p><p class="ql-block">從格西草原出發(fā)需要行走18公里累計爬升近1100米才能抵達第一天的營地上日烏且(海拔4350米)。也許是性子所致,也是想測試一下自己的體能,因為畢竟近一年來我連一條比較像樣的徒步登山線路也沒玩過,更別說高海拔徒步了,于是我加大馬力一路趕超前方人馬。沿路打聽下來得知今天進山的隊伍大大小小算上我們有4支!盡管我們是最后出發(fā)的一隊,但我還是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日烏且處趕超了除馱運物資馬隊外的全部各路大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接下來的時光便是</span>一個人悠哉悠哉漫步在這萬籟俱寂的山水間,愜意萬分!徒步,我更傾向于享受一個人靜靜徜徉的感覺,隨時隨地唱唱歌、拍拍照,時不時笑一笑、吼上一嗓子,自由自在、無拘無束!</p><p class="ql-block">在抵達營地前兩公里多的地方,借助一獨木橋(橫在河道上的一根枯木)移步到河的左側,接下來便翻爬一段綿長的緩坡,過了緩坡便可以看到營地了。緩坡比較惱人,初步判斷了一下,雖然坡底往頂最高處的垂直海拔差也就三百來米的樣子,但這個大坡是由一層一層的隱坡組成,每當你翻上一坡以為前方已是坡頂時,卻看到前方還有個坡,如此這般,反反復復。再加上已是下午,人已處比較疲乏之時,如此反復操作很容易致人崩潰。我們隊的幾個小伙伴也正是被這個坡整到沒了脾氣、幾近崩潰。下午3點半左右抵達營地,感覺依然神清氣爽。先消滅了壺中熱水,讓身體內每個干涸的細胞吸滿水分,隨后支起帳篷,整理物件。等這一切安排妥當后不久天空便撒落起雪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冰雹)</span>,潔白的雪珠大小不一,落到地上可以聽到輕輕的砂砂聲,大珠小珠落玉盤!不一會兒整個溝底便被化了個淡淡的素妝。</p><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寒風乍起,氣溫驟降,立馬穿上抓絨和羽絨服,但感覺還是不足夠的暖和。等到6點半,天色已暗,小伙伴們才慢慢到齊,忙著給每位倒上熱水,我知道這個時候一杯暖暖的白開水比任何安慰的語言都管用。營地有藏民搭建的供徒步者夜宿的簡易棚子,其余所有的小伙伴們每人付費50元后都住進了這個臨時僻護所,免去了搭建帳篷的辛苦和被<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凜冽</span>寒風的摧殘!</p><p class="ql-block">早早入帳篷,翻來覆去,尋思著到底該寫上點什么,但最終還是找不到靈感,于是乎就罷了。</p> <p class="ql-block">由康定城西南驅車28公里,沿白水溝由北往南,便抵達此次朝圣貢嘎徒步的起點——海拔約3400米的格西草原,草原位于溝子東岸,地勢呈東南向西北傾斜。已入深秋,整個草原已是衰草連天,看過夏季貢嘎穿越的現(xiàn)場照片,今日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荒蕪</span>很難讓人聯(lián)想到盛夏的格西草原會呈現(xiàn)一派萬花齊放的嬌艷盛世。格西草原是貢嘎穿越的常規(guī)營地,也是全線面積最大、平整度最高的一處營地。如果不是因為防疫政策規(guī)定需落地后實施核酸三天三檢,昨晚上我們就會在此扎營。</p> <p class="ql-block">源于雪山冰川,一路狂奔而來的河水,盡情喧囂著,向人們訴說這一路的艱辛與坎坷!這萬物之母、生存之本的水源是神山給予眾生的珍貴恩賜</p> <p class="ql-block">進入秋天,整個河谷由單調的綠色變成一片五彩斑斕的世界,飄飄灑灑,這里的一切仿佛被染過一般,浪漫至極!</p> <p class="ql-block">紅石灘,一個美麗的傳說比科學的賦予更具溫度!再來、再見,你已成為我眼底深藏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一層一層、一疊一疊、一波一波,藍天白云綠松紅葉奇石碧溪,遠處皚皚神山日夜守護著這一靜謐醉人的秘境之地</p> <p class="ql-block">初遇小貢嘎,把激動和回憶一起揉進這藍天白云里</p> <p class="ql-block">呈金字塔略帶椎形的小貢嘎雪山,如同一個完美的等腰三角形直插云天,英俊瀟灑!</p> <p class="ql-block">烏云蔽日,整個山谷顯得格外荒蕪。裸露的干河床上,曾經河流沖刷形成的白色?跡猶如一條長蛇般向遠方蜿蜒盤旋</p> <p class="ql-block">倆兄妹,是上日烏且的守護神</p> <p class="ql-block">在殘酷的大自然面前,生命是如此的渺小與脆弱!</p><p class="ql-block">生乃靈魂附著肉體的過程,死是靈魂逃離肉體的過程,肉體本質上只是外殼,有意義的是靈魂。肉體死亡后,靈魂會在三界六道中輪回,輪回的規(guī)律是以生前的善惡行為為標準,可以轉生天界、人間,也可轉生為畜牲、下地獄。這種輪回是誰也擺脫不了的。</p><p class="ql-block">遠處最右側雪山便是海拔<span style="font-size: 18px;">6379米的</span>日烏且峰</p> <p class="ql-block">宿營第一個晚上的睡眠竟被藏民拴在帳篷旁邊的馬匹完爆,時不時的嘶鳴聲把我整夜的睡眠撕得支離破碎,每次到昏昏欲睡時就被這畜生的狂叫聲驚醒,感覺睡了一會,又感覺一分鐘也未入眠,惱人。六點過便早早爬起,一看還好昨夜沒有下雪。雖然昨夜無眠但今早整個人的精力還是十分充沛。于是收了帳蓬,等待領隊的開水和早餐。由于強烈的高反,一對戀人隊友選擇回撤,藏族向導“胡子”用馬匹幫他們馱回了康定(至格西草原轉汽車)。</p><p class="ql-block">近9點抜營啟程,背起包向本次徒步行程的最高點的日烏且埡口挺進。一開始是一段緩坡向上的山體橫切,1.5公里左右隨著山體右轉,順著一片更寬闊的溝底繼續(xù)緩慢往上爬升。慢慢的開始有高原之舟之稱的耗牛成群結伴時不時的擋住我的去路。今天我從出發(fā)就跑在第一個,看到這么多耗牛,心里著實有點慌,雖然是家畜,但畢竟常年在山上野放,特別是遇到落單的或者領著小犢子的耗牛,一旦激怒后果不堪設想。于是只能等齊后面隊友(其他隊的)一起走壯個膽,就這樣走一程等一程,不緊不慢往上爬升。</p><p class="ql-block">在接近第一個大平臺時,目之所及前方一片光禿禿,也不再見到耗牛蹤影,于是便甩開膀子往前沖了上去,順著很明顯的路跡快速抵達頂部時一看軌跡發(fā)現(xiàn)已嚴重偏離方向,軌跡向右直插前方峰頂,而我卻去往平臺偏左方向。想想應該沒錯,上日烏且埡口本來也只有一條路呀。舉棋不定,只能等來其他隊伍的領隊,遠遠呼喊詢問,得到的答案是順路跡走沒錯。半信半疑間爬上平臺頂,撲面而來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便是強大的勒多曼因,威風凜凜矗立著的雪山、仿佛還在流動的冰川、長滿味蕾的長長冰舌和如幽靈般閃爍著藍寶石光芒的冰川湖!上平臺隨即90度右拐,邊走邊欣賞勒多曼因的瀟灑英姿,前進的方位正是軌跡導航直要去的頂峰。殊途同歸,</span>都沒錯,左側繞行路遠了點,但可以近觀勒多曼因,而軌跡選擇的是直線距離的近道,錯過了風景卻節(jié)省了體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p><p class="ql-block">平臺過后往上山體呈光禿禿一片,沒有了牦牛群的干擾,便開啟千里走單騎的模式,踩著輕盈的腳步沒一陣子便蹬上了峰頂,在此路跡與軌跡重合。峰頂是一個巨大的平臺,從這兒可以遠眺前方連綿橫亙著的一排白雪覆蓋的巨大山體擋住了我前進的道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無論從哪個角度,只要往前就必須得從山體的某個方位翻過去。通過GPS察看了腳下的海拔與徒步距離,確定前方橫亙著的山體的某處應該是日烏且埡口了,道常情況下應該是山體中間偏右的一個略微下凹的殘缺口。跟著路跡向平臺前方,有一個向下再往上的山坡走勢,同樣在接近日烏且埡口根部時又反復出現(xiàn)類似情況。抵達埡口根部,大致估算了一下到埡口頂?shù)拇怪本嚯x也就五、六十米的樣子,山勢陡峭,符合一般埡口的基本特征。這個時候我終于明白為什么都說日烏且埡口遇雪就不易翻過,特別是每年的冬季一直持續(xù)到次年6月這一時間段,原因有三,其一,海拔高溫度低,積雪不易溶化;其二,上爬日烏且的一面山體是個陰坡,陽光難以照射到,也阻礙了積雪的融化,其三,抵達埡口根部前高高低低的地形,低洼處積雪后更容易形成“雪窩子”,人踩進去就像過漫水路踏入水塘一樣的道理,所以到接近埡口底部那一段反而是積雪最深的部位。盡管埡口頂只有少量積雪覆蓋,但在離埡口頂5米處開始腳下的山石已被凍得無比硬滑,鞋子踩在上面已基本喪失足夠支撐身體下滑的摩擦力。小心翼翼中將登山杖尖猛力插入凍土,腳尖找準地面凹進部位,穩(wěn)扎穩(wěn)打,終于踏上海拔4930米的日烏且埡口頂部,11點整。說真心話,翻越日烏且埡口在我看來遠沒有別人描述和自己早前想像的那樣艱辛。要是沒有外界因素的困擾,這6公里700多米爬升的活,盡管高海拔,輕裝一個半小時應該可以拿下。但反過來,也是良好的天氣讓我減少了太多的艱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埡口頂彩色的經幡迎風招展,發(fā)出噗噗噗的聲音,仿佛是對我到來的鼓掌歡迎,更仿佛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眾生的祈福聲!翻上埡口遠眺前方,深邃幽長的莫溪溝仿佛一條巨龍般俯臥于群山之中,溝子的左手側一排雪山筆直排開,藍天襯托著耀眼的陽光照在峰頂?shù)陌}皚白雪上,一切是如此的圣潔安祥!溝子右手側的山峰明顯低矮,但從溝底順延向上的植被覆蓋卻更加茂密繁盛!</span></p><p class="ql-block">翻過埡口的路便是一直往下,有直接往下的也有“Z”字形下行的路段,再加上多處路段由于風化嚴重,路面仿佛鋪著一層薄薄的沙石,鞋子踩在上面向下用力,仿佛踩上成千上萬顆細珠,人極容易摔倒,這種地形下摔跤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善于使用登山杖和日積月累的登山訓練在此處比具備強大的體能顯得更為重要!我們隊就有一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常跑馬拉松</span>體能充沛的小伙伴,由于缺少經驗,在面對這種路段時卻不知所措、舉步為艱。</p><p class="ql-block">下降到接近莫溪溝底的最后一個平臺,回頭看埡口方向空無一人,就連先前在埡口頂回望看到的馬隊也杳無蹤影。看看陽光不錯,平臺地形也好,再者遠觀前方溝底又有成群耗牛出沒,于是干脆坐下來吃個午餐,邊吃邊等,等到馬隊到來后跟著他們一起趕路。午餐用罷,暖暖的陽光下便枕著包就地躺下打起午覺。只一會兒功夫,藏家兄弟也趕著馬馱著物資和三個人來到平臺。他們也選擇了在此吃中飯,閑聊中有個伙計問我走這么快是不是我平時經常走重裝徒步的?我告訴他:這不一年了,連個像樣的山都還沒爬過呢!您這不是問到了我的心酸處么!</p><p class="ql-block">害怕耗牛,于是緊跟馬隊后面往前趕路。馱物也馱人的馬隊跑得快,在后面跟著十分得勁。進入莫溪溝后的路總體下行,但偶爾也會有上下起伏,莫溪溝子里的植被總體比白水溝要長得茂盛,而且顏色更加豐富多彩,沿途時不時會突兀一大遍紅色的灌木叢,蕩漾著我無比舒暢的心情!不忍心放過這山里深秋的美景,于是時不時的佇足觀賞、拍攝,就這樣時不時的被馬隊拉開了距離,于是便追趕,再拉開,再追趕。到最后干脆放棄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我獨自耍得了!也許是習慣了,面對身前身后的牦牛群不再膽戰(zhàn)心驚了,只是小心翼翼便可。</p><p class="ql-block">在距離前方營地約三公里左右的地方,一個狹長的高原湖泊赫然躍入眼簾,湖泊呈南北走向,東側是一座頂部相對平坦的雪山。走近一看這應該是一個地震所致的堰塞湖,湖水由莫溪溝上游雪山融化的雪水和左手邊雪山冰川融水共同注入,由于時近冬季,再者隨著近年來氣候轉暖加速,相對低海拔地區(qū)的冰川消融加快,以至注入湖泊的水量迅速減少,導致湖泊水位很低,雖然湖水清澈,但失去了高原湖泊該有的那種頗具靈魂的藍綠色!盡管可以倒映近處的雪山,但終究缺乏靈性,顯得庸庸碌碌。</p><p class="ql-block">下午2點15分到達營地,看了一下,這第二天的徒步距離約17公里,累計爬升900多米。今天依舊精力充沛,身體各項指標自我感覺良好。今日一天都是艷陽高照,導致途中用水量偏大,回營地三口兩口便喝完了這個一升裝壺內所剩下的水,回頭又向早于我到達營地的馬隊伙計要了半壺水把自己干飽了。</p><p class="ql-block">晚5點半過,小伙伴們都到齊了,今天大家的狀態(tài)都要好于昨天??匆矝]什么忙好幫,就與馬隊的伙計一起把倆小伙伴的帳篷給搭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站在它們背后,離得很近但卻無法欣賞到初升的太陽斜射山體時云蒸霞蔚的壯觀景象!</p> <p class="ql-block">沿著山體橫切向上,盡頭直對是海拔6379米的日烏且峰,往右便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6112米的</span>勒多曼因</p> <p class="ql-block">受凍的路段,可以想象夜晚的低溫</p> <p class="ql-block">牦牛成群結伴</p><p class="ql-block">藏族人往往會把牦牛野放在遠離村莊的高山上,讓它們自由生活,接近野生狀態(tài)。主人大多一年半載才上草原去看一下牦牛的情況,譬如多了幾頭小牦牛、哪幾頭牦牛已經到了出售的標準等等。也有的藏民會在冬季來臨之際,把牦牛從高海拔趕到低海拔地區(qū),在西藏的郭喀拉日居山脈徒步時我就曾遇見過。</p><p class="ql-block">放野的牦牛雖然也是家畜,但野性卻不小,特別當遇到落單的牦牛或者是照養(yǎng)崽子的母牦牛得特別小心,一旦受攻擊則后果不堪!我曾經在西藏林芝的念青東山脈和郭喀拉日居山脈徒步出山那一天,都在路上遭遇過落單牦牛的攻擊,幸好那時在林子里,在被攻擊的一剎那我及時躲到了粗壯的樹干后面,但當時那一顆心都快吊到嗓子眼了,過后好長一陣子都回不過神來。要是在毫無遮擋的平原上,你可以想象會是什么樣的結果。</p> <p class="ql-block">等你們哪!我得蹭著你們穿過牦牛群呀!</p> <p class="ql-block">看得到圖中央的4個小黑點嗎?在接近勒多曼因觀光平臺前的山坡上,一群(4只)野生巖羊在離我二、三百米遠的前方奔跑而去</p> <p class="ql-block">勒多曼因,海拔6112米</p><p class="ql-block">站在峽谷的西岸近觀,勒多曼因寒威玉立、英氣勃勃,威風凜凜!冰川仿佛正在流動,長長的冰舌一路延伸、流淌,山腳下的冰川湖積蓄了冰川融水,如幽靈般閃爍著藍寶石光芒!盡管隔著峽谷,但依然能感受到勒多曼因的英氣逼人</p> <p class="ql-block">接近日烏且的最后一塊高地仰望埡口,前方路段明顯是一塊向下凹陷的地形。一旦遇雪就極易形成積雪深厚的“雪窩子”,阻擋了人們翻越埡口去路!對于日烏且埡口一遇雪便難以翻越我一直不解,如今一看便茅塞頓開!</p> <p class="ql-block">從埡口根部到頂端的垂直海拔差也就五、六十米的樣子,但攀登角度卻超過45度(因拍攝角度原因,照片沒能體現(xiàn)出埡口坡度的陡峭)。幸好路比較好走,呈“Z”字形向上,只是近埡口頂?shù)淖詈?、6米由于路面受凍而易滑,得減慢速度,巧用腳力,借用登山杖,穩(wěn)扎穩(wěn)打抵達埡口頂</p> <p class="ql-block">海拔4930米的日烏且埡口是此次朝圣貢嘎神山徒步的最高點。埡口頂端,彩色的經幡迎風招展,發(fā)出的噗噗聲仿佛是對我到來的鼓掌歡迎,更仿佛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眾生的祈福!</p><p class="ql-block">遠眺前方,深邃幽長的莫溪溝仿佛一條巨龍般俯臥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溝子的左手側一排雪山筆直排列,藍天襯托著耀眼的陽光照在峰頂?shù)陌}皚白雪上,一切是如此的圣潔安祥!</p><p class="ql-block">再回望來時的路,千山萬谷在神山的守護之下浩浩蕩蕩,氣吞萬里!我們人類身處其中是何等的渺?。?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溪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深邃幽長,神山巍峨雄偉,溝底一條白龍蜿蜒曲折,蒼穹之下一切都顯得那么安祥和寧靜</span></p> <p class="ql-block">紅葉襯托神山,熱情相伴孤傲,歲月輪回,息息相通</p> <p class="ql-block">對,這就是一幅畫,很久很久以前就在哪見過,對,這就是一個夢,一直反反復復跟隨著我</p> <p class="ql-block">遠眺狹長的堰塞湖在中午陽光的直射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沒有來路也無去處,安安靜靜俯臥在神山腳下</p> <p class="ql-block">湖泊不大,水位又低,清澈見底,依然倔強地把雪山揉進自己的懷里</p> <p class="ql-block">日烏且埡口往南10公里西岸一處平整的草地便是我們今晚露營的地方,神山相伴、泉水潺潺,悠哉悠哉!</p> <p class="ql-block">今晚的飲水來源于營地南側邊緣的一注清泉,水量極小。順著泉水往上終于找到泉源,原來這泉水出于地下,而出口便是這個平平淡淡的像張開了的嘴巴一樣的洞口</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的徒步距離約13公里,累計爬升近800米。</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一開始就很容易走錯路,因為營地正中往南與昨天來時方向對直有一條明顯的路跡,一般來說人都會不假思索的踏上這條路,而從白水溝進山過了兩岔河后這兒便是第一個也是僅有的一個?路口。此路乃從莫溪溝抵達并翻越子梅埡口并前往貢嘎寺甚至草科的最近路線,下次有機會我會選擇從這條路上再次尋訪老貢嘎寺。但我們這回的路線實際隱藏在營地右前方的灌木叢中,只有走近才能辨識。</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路幾乎全部是繞著莫溪溝西側山體橫切,總體慢慢向上爬升,在翻越最后一個玉龍西埡口后直接下行便可抵達玉龍西溝。</p><p class="ql-block">看著那對年輕的戀人前兩天一直走得很辛苦,于是我決定今天不再獨善其身一個人跑隊伍前面了,于是帶著他們慢慢走,教他們經驗、給他們鼓勵、壯他們信心!這招還真挺管用,今天他們幾乎都能緊跟大部隊后面,沒有被拉得太遠。</p><p class="ql-block">莫溪溝的秋景和昨天如同出一轍,色彩斑斕的灌木叢中三五成群的牦牛在嬉戲覓食,當我們走近時,它們或驚慌失措的一散而開,或佇立原地呆萌地望著你,又或置若罔聞,全然不顧我們這群外來之客……。溝子的左手邊是一座座<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聳入云,</span>頭頂皚皚白雪的山峰,孤傲冷漠、寒威玉立。</p><p class="ql-block">莫溪溝埡口前方兩公里處有一大塊平地,稱之為觀景平臺,是的,在這塊平地上可以隔著莫溪溝近觀貢嘎群峰一字排開的雄姿,近到仿佛縱身一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神山</span>便觸手可及!</p><p class="ql-block">翻過埡口,一如既往的直線下降,地貌由裸巖、風化沙石、半荒漠、灌木叢逐漸更替,下午兩點便下到玉龍西溝底的簡易公路上,兩輛汽車徑直把我們送到玉龍西村的藏家,接下來便開啟以玉龍西村藏家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式的神山朝圣模式……</p> <p class="ql-block">我可以為了這遙遠的美麗,不畏風雪,翻過埡口、淌過冰河,在高原上一步一步,縱然身在地獄,但眼在天堂!</p> <p class="ql-block">雪山峽谷、綠樹紅葉,年輕的戀人,你們已成為這最美風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水簾洞,你也是一簾神瀑</p> <p class="ql-block">呆萌的牦牛!這小子不知是好奇還是驚呆了,傻乎乎的站在高處探頭望著我如雕塑般一動不動</p> <p class="ql-block">遠方的風景已經成為我眼底深藏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一具被掏空了的牦牛尸體,說是尸體其實只剩一付骨架和稍許皮毛,這不知是狼還是熊的杰作!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則,唯有現(xiàn)代人類文明,以法律為基礎</p> <p class="ql-block">藍天白云襯托,紅色引領的滿山綠樹叢中大群大群的牦牛如黑色的棋子般緩緩移動,與世無爭,悠閑地享受著冬季來臨前的最后一口嫩草</p> <p class="ql-block">即將離開莫溪溝,在埡口前,回望一路走來的路,把它寫在圖片上、把它記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神圣的貢嘎,心中的神山!哦瑪哩唄唄哄</p> <p class="ql-block">玉龍西溝,寬闊而坦蕩,溝底兩條巨龍曲折蜿蜒,一條哺育了眾生,一條構建了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冷嘎措,2022年11月10日17點起延遲拍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盡享盛宴的興奮(9號傍晚、10號全天,以玉龍西村藏家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式的模式——子梅埡口、泉華灘、冷嘎措)</b></p> <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9日下午5點15分起,子梅埡口延遲拍攝)</p><p class="ql-block"><b>子梅埡口觀貢嘎日照金山</b></p><p class="ql-block">鑒于天氣一如既往的晴朗,得抓住有利時機,所以臨時改變計劃,于9日下午的16點包車從玉龍西藏家趕往東南方向約15公里的子梅埡口(<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拔4500米)</span>,觀貢嘎日照金山。</p><p class="ql-block">爛的沒有再爛的路,個把小時的顛簸簡直要肢解了我,還好心中有夢,希望壓倒了一切的怨氣。</p><p class="ql-block">翻上埡口,圣潔的神山撲面而來,好近,仿佛只是隔著一道稍寬的河流??磳γ?,在各路神山的簇擁下,貢嘎傲然居中、府瞰群雄,并向眼前的溝子吐出了一條長長的冰舌。一碧如洗的蒼穹之下,白云與神山若即若離。子梅埡口的下方,一個不大的海子如藍寶石般鑲嵌在正對神山的平臺上。神往間,一轉身發(fā)現(xiàn)旁邊由低到高的每個小山頭上早已站滿了人,各式長槍短炮早已占據(jù)有利位置。還好子梅埡口是一個相對平緩而綿長的山坡地,不論哪個角度,觀看神山的差距不是太大。有經驗的??透嬖V我今天的日照金山會在傍晚的六點十幾分展現(xiàn),正是西落的陽光斜射神山之時。等待之中氣溫慢慢下降,盡管寒冷卻依舊興致盎然!</p><p class="ql-block">寒風凜冽中終于等來日照金山的絕世盛況!仿佛一眨眼、一瞬間,亦或一分鐘,斜陽的余暉傾泄而下,盡染群峰,神山披上了華麗的紅裝,顯得更加雄壯、威武與莊嚴,燦爛輝煌、壯麗無比!當霞光的溫暖代替了雪山原本的冷傲,這一瞬間神山仿佛有了生命,在昭告著他對眾生的熱愛!感謝神山,何其有幸,能讓我與這絕世盛況撞了一個滿懷!</p> <p class="ql-block">一碧如洗的蒼穹之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朵朵白云</span>輕簡裝點,純白輕盈,圍繞著神山,流連盤桓。身披素裝的貢嘎引領一眾神山,像張開翅膀的神鷹翱翔在藍天白云之間</p> <p class="ql-block">雖說只是一剎那間的金光璀璨,卻貌似等待了一個漫長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這仿佛不是一張照片,而是一幅油畫,一件曠世杰作</p> <p class="ql-block">(泉華灘全景,2022年10日上午11時)</p><p class="ql-block"><b>泉華灘</b></p><p class="ql-block"><b>?</b>泉華灘,居貢嘎鄉(xiāng)玉龍西村,距我們居住的藏家近一公里。泉華灘的成因類似于四川阿壩州<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黃龍景區(qū)的“五彩池”地貌,實為含有大量化學物質的泉水在地表產生化學沉淀而成的巖溶地貌。整個灘地依山勢自上</span>而下形成多個泉華階地,每個階地上又有幾個到十幾個大小高低不同、形態(tài)顏色各異的彩池,藍、綠、黃、褐等,恍若天上瑤池降人間。</p><p class="ql-block">徒步最后一天的上午起得晚,到達泉華灘底部已近10點,往上沿右側山體攀爬遠觀泉華灘,下段為五色彩池、中段呈現(xiàn)成片泛黃的喀斯特地貌,爬升近300米后到達最高一層平臺,那是一般游客很少到的至高點,長滿低矮灌木的沼澤半泥半苔蘚,仿佛是被隨意潑了各色顏料一般。</p><p class="ql-block">隨后在灘體中央擇路往下行走,慢慢近觀。整個灘體風化嚴重,更有當?shù)匕傩振{駛摩托車載客至灘體中部,以至裸露<span style="font-size: 18px;">風化</span>的巖體在車身過后塵土飛揚。這么美麗的自然景觀卻遭受如此的傷害是多么令人心疼!看來對灘體實施嚴格的科學保護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p> <p class="ql-block">灘體底段的“五色瑤池”,是整個泉華灘顏色最豐富、色彩最絢麗的一段。幾十上百個大小高低不同、形態(tài)顏色各異的彩池,呈現(xiàn)出藍、綠、黃、褐等不同的顏色</p> <p class="ql-block">三色分明</p> <p class="ql-block">灘體中段,泛黃的喀斯特地貌</p> <p class="ql-block">灘體的最高一層平臺</p><p class="ql-block">稀疏長著低矮灌木的沼澤地,半泥半苔蘚,仿佛是被隨意潑了各色顏料一般,泛著雜亂無章的各種顏色</p> <p class="ql-block">遠處的神山、近頭的遙池,這一刻難道我就是落入凡間的天宮歌神!</p> <p class="ql-block">五色彩池,不同角度給大家展示出不同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雍容華貴的鉆石黃</p> <p class="ql-block">輕輕盈盈的孔雀綠</p> <p class="ql-block">安靜沉穩(wěn)的寶石藍</p> <p class="ql-block">(冷嘎措,2022年11月10日下午,兩段視頻的合并)</p><p class="ql-block"><b>冷嘎措</b></p><p class="ql-block"><b>?</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冷嘎措,冷,即為寒冷,嘎,所指貢嘎,措,藏語湖泊。冷嘎措是一個高山湖泊,</span>位于貢嘎鄉(xiāng)幫木吉德村的后山,距我們居住的藏家約十公里的路程,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個拍攝貢嘎山倒影的極佳地方,由于</span>距離貢嘎山主峰直線距離僅十公里多一點,而且在此觀看貢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比子梅埡口的</span>角度更正,在此看到的貢嘎神山更顯王者之氣!</p><p class="ql-block">冷嘎措海拔4550多米,從幫木吉德村附近景區(qū)的大門往上需要行走近4公里,爬升650多米(體力不支的眾多小伙伴選擇了騎馬上山)。下午2點開爬,徒步往上,穿行在灌木林中,巍峨的貢嘎群峰就在我的身后,背對神山漸行漸高,不緊不慢間75分鐘后便來到湖口,一轉身,哇,神山撲面而來!冷嘎措三面環(huán)山,在面對貢嘎神山的正前方鬼使神差般的留了一段口子,仿佛是專門為神山倒影而設計的。</p><p class="ql-block">湖邊風實在太大,沒待上半小時,便被吹得頭暈目眩。于是先轉湖,逆時針繞湖轉一圈450米。</p><p class="ql-block">不甘心,還是忍著凜冽的寒風在湖邊坐等,等風靜下來準備拍神山倒影,然而這風像逗你玩似的,一陣陣呼嘯之后風終于漸漸小了下來,再小,眼看著湖面的漣漪漸漸被撫平,神山的倒影馬上就要顯現(xiàn),當你端起手機,調整好角度,這一瞬間,風又乍起,吹皺湖面,一切灰飛煙滅!如此這般一而再再而三,都被整得沒了個脾氣??纯磿r間早著呢,便躲進了湖邊的鐵皮房子。鐵皮房子里人好多,估計都是以避風為目的的,可是坐下來得必須有消費,可樂茶飲礦泉水,果莆瓜子快餐面一應具有。好在小伙伴已經消費過,于是蹭了個位置,在這溫暖的港灣里躲避寒風摧殘近個把小時。</p><p class="ql-block">17點15分,離預計的日照神山倒映湖中的時間只剩個把小時了,無論外面的風怎么刮,也要把自己釘在這湖邊,把希望堅持到最后一秒鐘!</p><p class="ql-block">回到老位置,繼續(xù)緊盯湖面漣漪,同時心中祈禱,懇請神山恩賜,可以讓我們一睹神山倒影湖面的尊容。和以往一樣,湖面漣漪再次慢慢被撫平,慢慢的慢慢的,這次惡風終于不再起,湖面終于逐漸平靜如鏡,神山那潔白的身姿也開始慢慢顯現(xiàn),慢慢的由朦朧轉為清晰,這時候我身邊突然有人喊“出來啦,出來啦”,于是歡呼聲夾雜著相機快門聲,還有后來加入的無人機的轟鳴聲,聲聲襲耳!而湖面的神山卻不為所動,安靜大方,隨人們用哪一種方式記錄他的容顏!</p><p class="ql-block">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感覺這個過程很漫長,其實也就3、5分鐘的樣子,湖面又重起波瀾,魔鏡不再!</p><p class="ql-block">17點15分,盛世之作終于慢慢拉開帷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寒風乍停,</span>空氣瞬間被凝固,落日余暉盡情傾泄,身披紅裝的貢嘎神山盡顯王者歸來的榮耀!</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天是淺藍的、這里的水是深藍的、這里的山是潔白的,凝神閉目的一瞬間,我都能感受到神山深沉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這是上帝抖落的荷葉上的露珠,跌落凡間化為這遺世明珠;這是神山貢嘎流下的晶瑩淚滴,掉在了人間洗淡了眾生的浮躁……</p> <p class="ql-block">神山圣湖在藏民心目中不僅僅是他們的生息之地,更是他們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所在</p> <p class="ql-block">我販賣藍天,我劫持落日,我把來自香巴拉的祝福送給你 哦瑪哩唄唄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遠方</p><p class="ql-block">神山舉起紅日</p><p class="ql-block">照得整個山谷五彩斑斕</p><p class="ql-block">風在埡口</p><p class="ql-block">拼命舞動經幡</p><p class="ql-block">歌唱、祈禱,還有祝福</p><p class="ql-block">落日在告別之前</p><p class="ql-block">不忘記為整個神山披上華麗的紅裝</p><p class="ql-block">展繪一幅噴薄而出的重彩油畫</p><p class="ql-block">等風安靜</p><p class="ql-block">神山便把自己溶進了那朵晶瑩的淚珠</p><p class="ql-block">奏響一曲行云流水的天籟之音</p><p class="ql-block">走不出來神山的懷抱啊</p><p class="ql-block">在你生日那天</p><p class="ql-block">我能為你摘一朵格桑花</p><p class="ql-block">——作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2年11月14日 </span>風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謝西部探索戶外、感謝兄弟健狼、感謝monkey領隊還有同行的所有小伙伴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西部探索戶外</b></p><p class="ql-block">西部探索戶外是一家多年耕耘于川西高原的專業(yè)戶外俱樂部,擁有強大的專業(yè)戶外技術團隊,從事深度的徒步穿越、專業(yè)的休閑攝影、安全的雪山攀登以及體驗式的戶外拓展。本人多年以來一直跟隨西部探索玩轉了川西大部分經典徒步路線,如兩次貢嘎穿越、洛克線、長穿畢、七藏溝、格聶C等等,選擇西部探索后總的感覺就是安全有靠山、后勤有保障、出行有收獲。如果是初上高原的新人,那就更需要一家像西部探索一樣的俱樂部來為你提供強大的安全保障和穩(wěn)定可靠的后勤支撐!同時這兩年西部探索也推出了云南、西藏甚至新疆的眾多經典線路,期待可以跟隨西部探索的腳步去更遠的遠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