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25日,志愿軍第40軍第118師在兩水洞打勝抗美援朝第一仗。1951年,黨中央、毛主席決定將兩水洞戰(zhàn)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p> 活動策劃:余濱、胡山、陳小琴;<div>文案:胡山</div><div>攝影:張謳、陳小琴、陳名璧、松荻等</div><div>編輯:陳小琴。</div> 2022 年 10 月 25 日,上午,北京,風和日麗,天高云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廣場。<br> <p class="ql-block">很多志愿軍后代相約來到軍博,舉行上甘嶺戰(zhàn)役和特級英雄黃繼光烈士紀念郵簡及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 60 周年紀念郵簡首發(fā)式。 </p> <p class="ql-block">出席紀念活動的有志愿軍老戰(zhàn)士于楓,毛澤東主席和毛岸英烈士親屬曹立亞,志愿軍參謀長李達上將之女、八路軍研究會太行分會會長李彤妍,指揮上甘嶺戰(zhàn)役的志愿軍三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中將之女王媛媛,老兵方陣郵簡發(fā)布平臺負責人余濱,志愿軍第 15 軍代理軍長、空降兵 15 軍首任軍長趙蘭田將軍后人李丹玲,18 軍后代聯(lián)誼會陰建白、蔡榮國,40 軍 118 師政委張玉華將軍后人和參與指揮上甘嶺戰(zhàn)役的志司代參謀長張文舟將軍后人的代表陳小琴,志愿軍 15 軍老戰(zhàn)士黃士俊后人安永益;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新聞處處長沈建圖后人沈憶敏、沈衍,15 軍 45 師政委聶濟峰將軍后人聶昭華,軍博老紅軍何德林之女何新民,“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孫女、志愿軍英烈親屬李秀玲、秘英杰夫婦,香港創(chuàng)新發(fā)明協(xié)會副會長張栢寧,海軍大校、北京老年集郵協(xié)會副會長胡大華,資深郵友李艷梅,總裝大校崔建平,海軍大校周建國,央視記者張謳等。 </p>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員胡山主持紀念活動。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是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爆發(fā)的六十周年。原央視駐印度首席記者張謳談到,2000年起自己常駐印度首都新德里,強烈感受到印度民眾對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的“誤解”。印度政府通過教科書和媒體,把1962年邊界沖突的起因完全推給中國,指責中國“以怨報德,侵占印度領土”。印度在藏南的達旺建造了戰(zhàn)爭紀念館,編造出了所謂“印度軍人抗擊入侵者的事跡”。印方還拍攝了有關戰(zhàn)爭的電影和電視連續(xù)劇,極盡抹黑之能事。從那時候起,他開始花大量時間來研究中印邊境問題,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p> 左起:松荻、聶昭華、林京寧、沈憶敏、沈衍、安永益、陳小琴 左起:陳名璧、文克儉、于楓、林京寧、陳小琴 左起:陳名璧、文克儉、于楓、林京寧 林京寧、沈憶敏 <p class="ql-block">左起:沈憶敏、聶昭華、安永益、陳小琴</p> 余濱、聶昭華 15軍45師政委、開國少將聶濟峰之女聶昭華 軍博老紅軍何德林的女兒何新民 陳小琴講述決策出兵之艱難 一級英雄和一等功不是一回事 15軍后代聶昭華、安永益在上甘嶺戰(zhàn)役展區(qū)合影 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新聞處處長沈建圖后人沈憶敏、沈衍 央視記者張謳、陰建白 央視記者張謳、陰建白 <p class="ql-block">張謳,1959年生人,1982年畢業(yè)于河北大學外文系。1989年獲得英國萊斯特大學大眾傳播學碩士。央視首任駐印度首席記者,央視駐歐洲中心站(倫敦)資深記者。著有《英國風物記》《印度風物記》等。</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d-Ac1l_ICMQHYLSd_s5gQ" target="_blank">中印邊境沖突60年祭</a></p> 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孫女李秀玲 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孫女李秀玲 下午,9兵團后代 陳小琴答題檢測軍戰(zhàn)史知識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相關鏈接:</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7zwnaz0"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抗美援朝紀念日</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7pksox0"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7s2b9pg"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何凌登烈士——抗美援朝犧牲第一人</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8hvzzgu"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萬歲軍"精神永放光芒</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9du4284"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8軍</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9k4syq8"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一名志愿軍老戰(zhàn)士談入朝作戰(zhàn)經歷</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a72q0s2"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鏖戰(zhàn)長津湖</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