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月,正是石屏異龍湖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幾老友相約,駕車而行。此行目的簡單明確,就是異龍湖拍荷花及水鳥,看有無機會拍到紫水雞;二是看建水大板井,這可是正宗建水燒豆腐的靈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異龍湖為云南五大湖之一,排名第四,小于滇池、洱海、撫仙湖,大于杞麓湖。 出水口在湖東新街,稱湖口河,湖口河向東流經(jīng)建水,匯流而為瀘江,再匯南盤江流入珠江。異龍湖湖水清澈如鏡,夕陽西下,群山襯托,水天相映,空氣清透,氣溫宜人,風景美不勝收。異龍湖雖小,但它岸邊淺灘濕地較寬,樹木、水生植物蔥蘢,景色宜人。還修有棧道蜿蜒入濕地,游人可以近距離親近濕地,適合休閑漫步。每年7、8月,異龍湖濕地荷花競相開放,把異龍湖點綴成花的海洋,湖中野鴨嬉戲,水鳥翱翔,湖畔山巒起伏,炊煙裊裊,一幅盛世畫面展現(xiàn)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還真有幸碰到了紫水雞,不過是在太陽落山后,光感不是很好。紫水雞作為云南特產(chǎn),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十分希有,被稱為“最美水鳥”。但紫水雞不是很善于飛行,大部分時間都在地面及沼澤活動。它踏水上荷葉奔跑的樣子十分漂亮,還會采蓮為食。</p> <p class="ql-block">石屏文廟及古城老街,文廟依舊氣勢如虹,莊嚴而立。老人們在陰涼下娛樂,門前一顆枝葉茂盛的芒果樹掛滿了果實。</p> <p class="ql-block">此行在異龍湖還見到水雉,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飛行姿態(tài)似小鳳凰,當?shù)厝朔Q水鳳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荷花是異龍湖的一張名片,不單好看,而且面積大,被稱為“萬畝荷花”。</p> <p class="ql-block"> 建水是讓人想私藏的旅行目的地之一。它清新脫俗、墨香古樸,優(yōu)雅閑適或許可以形容這個小城的氣質(zhì)。雖經(jīng)時光差苒,這里依然是一座“活著”的充滿煙火氣息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 建水朝陽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比天安門(建于永樂15年,1417年)還早了數(shù)十年的歷史。相傳兩座城樓如此之相似,是因為建水朝陽樓建造者是天安門城樓建造者的師傅,此事不知真?zhèn)?,在當?shù)匾秊樾φ劇?lt;/p> <p class="ql-block">待太陽西下,滿城燈火點亮,就著微風的涼爽,聞著燒豆腐的香味漫步于建水古城的大街小巷。仿佛時光倒流,心里一遍祥和寧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眾人只識麗江大理,卻不知有建水,殊不知明清時期,便有“金臨安,銀大理”的說法,而“臨安”說的就是建水。麗江和大理過于喧囂和商業(yè)化,而建水的千年古韻卻并未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流逝,反而像沉香一般散發(fā)著醇厚優(yōu)雅的味道。小小的建水古城,古籍扎堆,處處皆文物:各種古建筑,遍布古城至今仍然在用的古井、隨處可見的紫陶工藝坊,更不提周邊的十七孔橋和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態(tài)村落團山村。墨香古城,上善建水,處處寫盡建水千年古城的書卷氣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建水是一個慢節(jié)奏的休閑古城,晨光下少見人影,偶爾碰到幾個晨煉的人們及送小孩讀書的早起女子。</p> <p class="ql-block"> 古井是建水古城的符號,遍布古城的大街小巷,各個角落。你有心去尋不一定能見到,但隨時都可能在不經(jīng)意見就會出現(xiàn)在你眼前。除了單眼井,還有雙眼井、三眼井和四眼井,還有十二眼井,井井相依。井臺邊已經(jīng)被歲月打磨得無比光滑,繩索勒出了一道道繩痕。建水古井恩澤了無數(shù)建水人,守著世事更迭,見證了建水的變遷和興衰。</p><p class="ql-block"> 當?shù)厝搜匾u著祖輩們的習慣,每日清晨都會圍聚在古井旁,排隊打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井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西門外的大坂井了。由大坂井水做出的建水豆腐,因為《舌尖上的中國I》而名揚天下。雖然滿大街都會聞到燒豆腐的香味,但是來大坂井豆腐坊吃燒豆腐,才是的正確打開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雙龍橋,也稱“十七孔橋”,是座三閣十七孔石拱橋。距建水古城城西5里。橫跨瀘江與塌沖河交匯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跡之一,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橋中建有三座飛檐式閣樓,樓中有樓,橋樓相映,蔚為壯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