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昨天,和親戚們一起過端午節(jié),一桌上也有四代人了,孩子們游戲玩耍,不亦樂乎,中老年人感嘆時光的轉(zhuǎn)眼即逝。</h3></br><h3>桌上六個達到知天命的人,顯然是絕大多數(shù),話題也就自然在這方面——“除了健康,什么都不重要”。</h3></br><h3>在疫情的這幾年,這句陳詞濫調(diào)似乎成了不言自明的公理。</h3></br><h3>但有幾個人去實踐呢?這種模糊不清的公理里,“健康”這個概念是模糊的,“重要”這個概念更是讓人疑竇叢生。</h3></br><h3> <h3>對于健康,尼采這樣說:“在討論人身體的健康時,醫(yī)生們不會贊賞那些靠終日憂慮自己的身體狀況才保持健康的人。僅僅不生病算不得什么......如果身體沒出毛病就是他最大的成就,那么他實際上與殘疾并無無兩樣?!?lt;/h3></br><h3>也就是說,在尼采的觀點里,健康分為兩種:一種空洞而無意義,只是試圖拖延死亡的時間;而另一種則是肯定性的,它完全地擁抱生命,包括其中所有的缺陷和過度。</h3></br><h3>模糊不清的“健康”概念以逃避死亡的方式,消極對應生命,避開思考生命地意義,渾噩而歡快地生活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這不應該是被指責的,而應該是被嘆息的。</h3></br><h3>因為人總歸和一般的動物有所不同,可用其理性的激情,為生命賦予意義,這個意義,他人只能給予指導和建議,而絕無可能賦予當事人。</h3></br><h3>所以,作為人的健康,尼采的第二層涵義更有意義。</h3></br><h3> <h3>另外,如果“除了健康,什么都不重要”成立的話,那就是說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健康做墊腳石,這顯然經(jīng)不起推敲,而且是個極其可怕的觀點。</h3></br><h3>中國傳統(tǒng)中的“舍身取義”肯定與“健康”相悖。</h3></br><h3>科學家的“廢寢忘食”,體育健將的“挑戰(zhàn)極限”無不如此......</h3></br><h3>玄奘大師歷經(jīng)艱辛地求法,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不懼生死,布魯諾等為堅持真理而投身火海......在這一句“除了健康,什么都不重要”的“公理”面前,是否應該坍塌成灰燼?</h3></br><h3>如果健康只有尼采的第一層含義,那是否這個世界會因為充斥犬儒主義而變成天堂?</h3></br><h3>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身體健康、逃避死亡變成每個人的圭臬時,“他人即是地獄”。</h3></br><h3> <h3>或者有人會說,你干嘛這么較真,我并非和這個世界較真,只是和我自己較真。</h3></br><h3>就如很多流行歌曲你并沒有刻意去學,但聽多了不知不覺就會哼唱,又如廣告你并沒有認真去看,但購物時會不知不覺購買廣告中的產(chǎn)品。</h3></br><h3>思想也是一樣,往往被那些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道理侵蝕,這種慢性侵蝕無所不在,漸漸讓人喪失思考能力,并引以為榮......</h3></br>文章插圖來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即刪除,或?qū)Υ诉M行說明<br></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kQklCWilErl19zoPi-rMA"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