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粥/文:青青河邊草</p> <p class="ql-block">? 在日復一日的平淡中,時有喧鬧相隨,時有寂寞相伴。喧鬧的時間容易打發(fā),而寂寞的時光則需慢慢回味。當夜深人靜一個人的時候,可能因為喜好懷舊的緣故,孩提時代的一些開心片段會在腦海中不由自主地閃現,我常常會一邊想,一邊不由自主的漾出百合般溫煦、輕柔的快樂來。</p> <p class="ql-block"> 在記憶中,70年代的幼兒園、小學一二年級更象現在的托管所,老師則更像保育員。學校的管理不是很嚴,不知是因為孩子多還是老師對工作不太上心之故,我竟然可以不受到任何阻攔,在幼兒園和小學里自由出入,而且逃學的事從來沒有被狀告家長。逃學是需要勇氣和膽量的,使我鼓足勇氣,提前離開校園,甚至某天干脆不去學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對小人書異呼尋常的迷戀,我想讀書。</p> <p class="ql-block">? 兩三條窄木頭長凳,幾個小板凳圍成一圈,中間地上鋪一張報紙或塑料單,上面整齊地擺放著一本本小人書,這就是我記憶中幼兒時代逃學后光顧最多、快樂也最多的地方??葱∪藭且跺X的,即使在炎熱的夏天,我也不得不抵制住冰棍的誘惑(現在想起來還很佩服自己當時的克制,又或許是看書時根本沒關注到炎熱和冰棍吧),把節(jié)約下來的錢交給看書攤的大爺??匆槐竞駮?分錢,薄的付1分,薄厚等級由看書攤的大爺說了算,而且看書不可以離開書攤。當時一根冰棍2分錢,一支鉛筆1分、2分不等,幾天下來,我從媽媽手里所能拿到的零用錢不過幾分硬幣而已,但這對兒時的我已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只要兜里有錢,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書攤,也總會身不由己地出現在書攤旁。認真地瀏覽每一本封面,然后挑一本自己比較滿意的小人書。有座位時就坐著,沒空余凳子了就蹲著,開始閱讀。那種感覺很愜意、很富有。</p> <p class="ql-block">? 我對小人書的癡迷有些象蝗蟲掃蕩。通常我會先看幾個書攤上自己感興趣的書,然后逐步篩選,再篩選,范圍一點點縮小,最后直至“盲點”全無。當然,當時的做法很“經濟”,在掃蕩最后的“盲點”時,有時能感受到意外的驚喜,有時則不得不品嘗索然無味。當時的我識字極少,近乎是個小文盲,居然能看懂小人書,多次想起都頗為不解?,F在想來,也許這就是小人書的魅力所在,我豐富的聯(lián)想構思能力可能就是當初迷小人書結出的碩果吧。</p> <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我模仿欲望很強。在一邊租書看的同時,我在家里也辦起了“小人書館”,也有小板凳護圍,不過不以盈利為目的,小朋友看書不收費,只要交幾本小人書、滿足一下我的收藏欲望就行。在小朋友們的大力支持下,“小人書館”當時還頗具規(guī)模,辦得紅紅火火,小人書最多時達百余本之多。</p> <p class="ql-block">? 可惜“書館”并沒有維持很長時間,隨著時光的漸逝和興趣的轉移,組織看小人書的時候越來越少,最后竟不了了之,音訊全無?!靶∪藭^”已停辦好多年好多年了,其中的一些細節(jié)也已淡忘,但我曾經對小人書的那份執(zhí)著和癡迷卻深深地刻在了記憶的浪花里,偶爾激起,仍頗多眷戀,頗多感觸。小人書留在了童年歲月,我對書籍的熱愛接續(xù)了下來,綿延至今。人間半生,書籍已成為我終身不倦的伙伴,與我同歡共寂。有書相伴,我從不感覺貧瘠和孤單。</p> <p class="ql-block"> 多年后聊起逃學看小人書的經歷,母親笑了。她老人家抿嘴笑著說,其實老師早就發(fā)現了我逃學的事情,也告訴家長了。母親偷偷跟過我?guī)状危次揖褪侨鴶偪磿?,就沒說破,也沒讓學校采取措施,還繼續(xù)給我零用錢。父親那時很忙,根本不知道此事?,F在想來,年輕時的母親很果敢,她施行寬愛,保護了我喜讀書的天性。那時孩子多家事多,母親不僅得親手縫制全家人四季的衣服褲子鞋子,打理父親和我們四姐妹的生活起居,照顧雙方老人,還時不時得暗中關注特立獨行的我的健康成長,她真的是把時間掰成八瓣兒用了。當我敬服母親的果敢和時間統(tǒng)籌了得時,母親感慨,就因為小時候沒讀上書,對讀書人稀罕,看我對書那么著迷,舍不得讓我在學習上受委屈,心內總想著,說不定是文曲星下凡到咱家了呢。坐在母親身邊,聽母親回憶往事,敘說從前的點點滴滴。我眼角微泛淚光,笑了。母親也笑了。聽著屋檐下娘倆暖暖的閑聊,歲月從窗前經過,也笑了。</p> <p class="ql-block"> 于微風蕩漾中,輕輕閉上眼。我來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來到縣城十字街東南角不遠處的那個小書攤??粗莻€蹲坐在小凳子上,一動不動憨憨看書的小女孩,淚水不由地洇濕了眼眶。</p> <p class="ql-block">(原創(chuàng)作品,轉載和使用請注明出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