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肝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遇事要積極樂觀,不憂愁焦慮,以防肝火萌動或肝郁氣滯。沒事要學(xué)會找事樂,適當(dāng)用用“撒氣穴”,保持開心就是對肝最大的養(yǎng)護。<br><br>在情緒抑郁時,可以用以下這5個“撒氣穴”,來撒撒心頭的郁悶,對養(yǎng)肝也有益。<br><br>1. 角孫穴<br><br>把耳郭折向前,耳翼尖所指發(fā)際處就是角孫穴所在<br><br> 用示指指腹按壓 3~5 秒,反復(fù)進行,每次按壓 1~2 分鐘。<br><br>角孫穴屬于手少陽三焦經(jīng),是一個很重要的“撒氣穴”。按揉它可以緩解壓力,對著急生氣后脅肋脹痛者、乳房脹痛者更有益。 2. 太沖穴<br><br>位于足背,當(dāng)?shù)?1、2 跖骨間,跖骨底結(jié)合部前方凹陷中(第 1、第 2 足趾之間的后方) 是肝經(jīng)自身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撒氣穴”,用左手拇指或示指指腹按揉右側(cè)太沖穴 1 分鐘,按揉時以有酸脹感為宜,按揉完右側(cè)太沖穴,再換右手拇指或示指指腹按揉左側(cè)太沖穴 1 分鐘。此穴對愛發(fā)火者和郁悶者都有很好的舒緩作用。 3. 太陽穴<br><br>在前額兩側(cè),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用手觸摸凹陷處即是(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中) 用雙手拇指或示指分別置于兩側(cè)太陽穴,輕柔緩和地環(huán)形轉(zhuǎn)動,持續(xù) 30 秒。可以提神解乏,舒緩緊張神經(jīng),緩解頭痛。 4. 風(fēng)池穴<br><br>位于后頸部,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 將雙手扣在頭后部,雙手拇指恰好點在風(fēng)池穴處進行點揉,由左向右,揉的時間可長可短。如果覺得越揉越愜意,就多揉一會兒,揉了一會兒若覺得頭暈,就少揉一會兒,力度要適中。按揉此穴可以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緊張或焦慮等作用。 5. 膻中穴<br><br>位于身體前正中線上,平第 4 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只要在生氣后對著膻中穴向下捋 100 次左右,即可起到順氣的作用。按摩此穴,有寧心神、寬胸除悶等作用。<br><br>平時愛生氣的朋友,可以在沒事找樂的同時,經(jīng)常按摩一下上面的這些“撒氣穴”,可以疏肝解郁,使身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