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濯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要感知世界,認識世界,靠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其中眼耳鼻舌身五根為外用;意即心,為內(nèi)用。所謂聰明,其本身說的是五根功能的反應敏捷與銳志,表示認識感覺清楚明了毫不含糊,屬于客觀行為。所謂智慧說的是內(nèi)心世界的生發(fā),屬于主觀意識。聰明雖然屬于客觀行為,但聰明不聰明由個體五根功能的強弱決定,即聰明程度由主觀能力來決定。智慧雖然屬于主觀意識,但智慧不智慧卻由主觀意識的客觀性來決定,就是說,越是體現(xiàn)客觀的主觀意識越智慧,即智慧高低是由意識的客觀性來決定的。聰明與智慧就像粒子一樣可以再分。</p><p class="ql-block"> 聰與明。聰與總同聲相應,同形相求。聰是全面的完整的,顯圓性,主要指的是身體器官生發(fā)五根俱全;明是亮,銳利,顯線性與方性,指的是功用好。因為五根感知的信息最后都要歸抵于心才能起作用,所以心是五根之根,是相通相應的。聰與明合起來就是功用,即聰明主有用!</p><p class="ql-block"> 智與慧。智與慧雖然都是心生心發(fā),但智與慧的生發(fā)心境是不同的。智與知通,顯圓性,是心動之下的生發(fā)。主要體現(xiàn)在一個“靈”字,如靈機,靈動,主呈靈性!所以才有急中生智的說法。就像車輪急速旋轉,越快越類似于靜態(tài)的樣子,生發(fā)如致一般的紋理,有質地的感覺。慧與彗類,是線性的放散,類似毛發(fā)生長的樣子。是在心靜下的生發(fā),像太陽光芒輝映萬丈!主要體現(xiàn)在一個“神”字。如神情,神采,主呈神通!所以說靜能生慧。就像一個無風的香爐,靜煙如炬直通天宇,越靜越有組織,越能凝神貫注,氣勢如虹,神圣不可侵犯。因此,不動卻反而有了制動的神勇之氣。智與慧合起來表示主神靈!</p><p class="ql-block"> 聰明與智慧的關系。聰明與智慧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所以常常讓人難以區(qū)分,產(chǎn)生概念上的混淆!聰明和智慧都有圓性與線性的本質,而聰明更像單車輪,鋼圈方便轉動,鋼絲力量支撐,是線在內(nèi)圓在外。智慧更像太陽,太陽一邊運動,一邊光芒煥發(fā),是圓在內(nèi)線在外。雖然智慧主內(nèi),聰明主外,但智慧需要聰明獲取外在信息來提升智慧;雖然聰明主外,但需要內(nèi)在的智慧來指導探索的方向,提升聰明的作用。智慧是聰明的根本,聰明是智慧的發(fā)達。</p><p class="ql-block"> 書法寫的是人,寫的是心。聰明表現(xiàn)在手巧,要能周到;智慧表現(xiàn)在心靈,要有意境。周到在細致,意境在概略。所以書法,既要有聰明的精致與技巧,又要有智慧的圓渾與空靈。具體體現(xiàn)在點畫上,要如臂膀一樣的圓渾,指靈一樣能開合,指甲一樣的堅銳。具體體現(xiàn)在字形結構上,要有粗細的對比,要能虛實相結合,要有收放的節(jié)奏…,從厚密處可透氣,到虛空處能壓實??傊?,要能左右,上下以及內(nèi)外顧盼生輝,聯(lián)動統(tǒng)一,達到渾然一體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知規(guī)識矩,知圓識方,知道認真,都是說知是概要的,識是明了的。知道,道是圓的,是無形的,是概念性的;識方,方是真實的,確切明了的。 從感觀的角度來講。聰明屬于識方的范籌,是現(xiàn)實和真實的,不帶想象。如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識與觀察,都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應用到文學藝術中,聰明就是寫真。表現(xiàn)在書法上就是規(guī)范實用與技巧。智慧屬于知的范籌,分智與慧兩種情境。智是概要,主遠鏡,如太陽西落的遠山,深遠而概略!慧是深入放大,主近焦,如高倍放大鏡下的物理,顯得特別的晶瑩燦爛!無論是智還是慧,都是真實反應事物的本質,而與聰明有別的只是采取了不同的觀察方式,看到了不一樣的效果。應用到文學藝術中,智慧就是特寫,是強調(diào)。表現(xiàn)在書法上就是藝術與手法。因此,普通人看書法作品只是看字,而對書法有一定研究的人看書法作品多數(shù)會忽而遠觀,忽而近察,從多角度多方位反復端詳和揣摩。聰明如果是平鋪直敘,智慧則是入情于理,是既出意料之外又于情理之中的奇特。</p><p class="ql-block"> 各有使命。濃縮的都是精華!一般來說,字數(shù)越少的作品越要著重強調(diào),要有反復嘰嚼的味道,要能充滿智慧。而字數(shù)越多的作品相對要平淡,更加接近現(xiàn)實,要顯得聰明亮麗。就像經(jīng)典古文,哲言絕句,字數(shù)就要越精簡越好!而長篇大部頭主要是為了細說問題,方便閱讀理解,文字自然要偏向實用,以通順流利,淺顯明了為好!書法作品一樣遵循這一原則。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在研究古人文獻,文藝作品的時候就不會盲目,才能為取精華去糟粕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p><p class="ql-block"> 倪元璐(1594年1月7日-1644年4月25日),字汝玉,一作玉汝,號鴻寶,浙江紹興府上虞(今紹興市上虞區(qū))人。明末官員、書法家。史稱其實勁健之筆意,而更為勁峭,結體趨于扁方,呈欹側之勢,以險寓正,風格奇倔剛毅,于明末自成一格。行草書用筆蒼古勁爽,結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寬疏,注重節(jié)奏變化,書法以氣骨見長。秦祖永評:“元璐書法靈秀神妙,行草尤極超逸?!笨涤袨樵u:“明人無不能行書,倪鴻寶新理異態(tài)尤多?!笨梢姽湃藢ζ鋾叭烁裨u價之高!而我則站在聰明與智慧的角度將對其書法作客觀的評價與批評。</p><p class="ql-block"> 從最基本的點畫上看,本著粗圓,細靈,尖堅的原則,除了點畫扎實外其余皆顯不足!尖堅也僅限點內(nèi),畫中少有。此為功力之不達!本著點畫密集處見靈性,疏曠處重粗實的原則,其密集處多粗實橫陳,靈性少見,而疏曠處又粗實不夠。雖顯險峻,卻不免飛鴻中傷敗落的痛楚。此為失勢!結字方面體現(xiàn)得過于緊集,雖然反應了其為人嚴謹?shù)男愿瘢瑓s不免顯得其認真有余而瀟散不夠,給人營營茍茍的感覺,全然沒有顏真卿那般勢沖霄漢的氣魄。</p><p class="ql-block">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偟恼f來倪元璐書法有著厚實奇特的本質特點,在其作品中,聰明與智慧得到了交作的體現(xiàn)!遺憾的是:聰明尚不抵細微,智慧尚不到通達!思想境界的局限正是其愚忠皇室國破自縊的根源,而士應以為天下蒼生己任的儒學思想?yún)s被拋棄于腦后,真是可悲可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