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虞姬溝記憶:戽魚過年

沭陽都市168商務(wù)賓館

“<b>過祭灶,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吃餃子,啃饅頭;分豬肉,真熱鬧;戽捂子,魚兒跳;貼對聯(lián),放鞭炮。</b>”這是童年過年的時候,流傳在虞姬溝兩岸的兒歌,也是童年時候,身為孩子的我們,盼望過新年的原因。六七十年代,農(nóng)村土地歸集體所有,畝產(chǎn)在二百斤左右,地里收上來的糧食,不夠半年吃的,平日里,大人孩子都穿得破破爛爛,吃糠咽菜,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大人們才把口省肚挪的一些米面拿出來,蒸饅頭、包餃子,讓家孩子們嘗一嘗糧食的味道。年底,生產(chǎn)隊里養(yǎng)的大肥豬也殺了,各家分個半斤八兩的,讓一年不見魚肉葷腥的孩子們嘗一下肉的味道。另外,祖祖輩輩生活在虞姬溝岸邊的人們,每年到過年之前,還要給孩子們放一個大招:戽魚。 其實,戽魚的準備工作,早在夏秋時節(jié)已經(jīng)開始謀劃了。每年的夏末秋初,大人們從田里勞動回來,都會背著手在虞姬溝岸邊觀察水情,幾個人邊觀察邊商議,最終決定在虞姬溝河灣選一塊水流較緩、水塘較深的水域,起個名字叫做“捂子”。然后,幾個人脫光衣服跳了下去,在選定的水域里面打下樹樁,砍來幾捆蘆葦、樹枝綁在水里的樹樁上面,稱作“捂魚”。到了秋冬,白霜皚皚,天寒水冷,魚兒紛紛潛入“捂子”,鉆進蘆葦和樹枝中間過冬。到了數(shù)九嚴冬,新年來臨之際,虞姬溝的河水幾乎耗干,水面下落,顯露出河邊孤零零的一灣“捂魚”水塘。新年一天天臨近了,孩子們盼望著吃魚吃肉過大年呢,于是,在祭灶前后,幾家人聚集在河邊商量:戽魚過年吧!戽魚,就是把河溝的“捂子”打起堤壩圍住,然后,拿來家里盛糧食的笆斗,兩側(cè)系上長長的繩索,兩人各拉繩索的兩端,用力把“捂子”里的水戽干,最后,到塘底抓魚。 戽魚是項很累很漫長的工程,必須兩人一組,輪番上陣,另外,還需要有人手拿鐵鍬,在堤壩上來回行走,不停地觀察。隨著塘內(nèi)的水量減少、水面下降,堤壩外面的河水壓力越來越大,隨時都會發(fā)生堤壩開裂、倒塌和決堤的危險,河水一旦倒灌,就會前功盡棄。所以,岸邊早已準備好了幾捆稻草,還有填滿泥沙的麻袋,發(fā)現(xiàn)堤壩出現(xiàn)裂縫或者下陷,岸上的后備力量立即采取行動,抱著稻草捆兒,抬起沙袋就往漏水的堤壩方向跑去。戽魚還在進行,從上午到下午,從下午到傍晚,“捂子”里的水越降越快,水面越縮越小,先是錄出樹樁,隨后露出“捂魚”的蘆葦和爛樹枝,這時,塘里面的魚兒開始跳動了,一條一條的鰱魚、鯉魚、紅眼馬薊子高高地躍出水面,岸上看熱鬧的人也越來越多,孩子們也開始手舞足蹈地歡叫。但是,因為水面縮小,戽魚的笆斗慢慢就夠不著水了。這時,便有人脫去厚厚了老棉褲,把內(nèi)褲捋到大腿根部,上身棉襖用草繩扎緊,光腳跳下魚塘,從塘中央的深水處挖出一條深溝,把塘水一直引到戽魚的笆斗下方,再深挖幾鍬,挖出一個深深的戽水塘口,兩個拉斗的先拉起來比劃幾下,又一斗一斗、慢條斯理地戽了起來。 塘水慢慢地耗干,一群群的青混子、黃鰹等大魚便露出了脊背,慌亂地在淺淺的水里來回竄動,驚恐地狂奔,把淤泥里冬眠的癩蛤蟆驚擾起來,紛紛地從水里爬出來,昏頭昏腦地爬向岸邊。“水干拿魚嘍!”負責戽魚的總指揮四爹一聲呼喊,父親和高哥等幾個壯漢便脫去棉衣棉褲,抿一口燒酒,提著竹筐篾藍子跳了下去。先把塘里四處亂爬的癩蛤蟆提腿扔到岸上,嚇得婦女和女孩子們驚呼四散,男孩子們不害怕,找來小樹棍敲著它們的脊背,在地上高高鼓起肚子不服氣地干瞪眼。接著,父親和高哥們便掐著魚頭,把一條條幾斤重的、尾巴甩動的大魚抓緊筐里,然后,再拿來網(wǎng)兜,在淺水里面來回撈,把半斤八兩的鰱魚、鯽魚撈起。難抓的是昂刺魚,身體圓滑而且喜歡往淤泥里面鉆,需要小心翼翼、一條條地慢慢抓起來,稍不留神,就會被它的毒刺刺中手掌,疼痛難挨。這時候,必須抓緊對準傷口撒一泡尿,才能止痛。調(diào)皮的高哥就會笑著對岸上看熱鬧的婦女喊叫:有人被昂刺魚戳傷了,婦道人家把臉背過去!岸上的大姑娘小媳婦就自覺地背過臉去,但同輩份的大嫂弟媳婦們不服氣,笑著大叫:就不背,大魚都見過幾筐頭,誰沒有見過你腿丫那點小泥鰍! 戽魚最驚心動魄的內(nèi)容是抓鯰魚:塘里的魚抓光了,幾個人便來到塘內(nèi)那棵大柳樹的根下,低頭找到鯰魚洞口,先趴下身子,伸手在洞里掏一會,直起腰來驚呼:洞口很深,有鯰魚!于是,幾個人一起把凍得發(fā)紫的光腳伸進洞里,一邊喊著口號:魚頭有火,魚頭有火!一邊用力猛踹。一會兒,便會有幾斤重的大鯰魚從柳樹根部的另一個洞口竄出來,一條、兩條、三條……幸運的話,一個鯰魚洞里,能掏出來十幾條的大鯰魚來。天快黑了,戽魚也接近尾聲,奶奶就會點踮著小腳走下河堤,把岸邊孩子們玩得半死不活的癩蛤蟆撿起來,兜在衣襟里面,走到河邊,慢慢放進水里,嘴里念叨:哪輩子遭的罪,睡好好的覺,讓這些好吃鬼給驚動起來,快去吧去吧!然后,她小心地挪近魚塘邊緣,對正在清掃戰(zhàn)場的父親和高哥,小聲嘀咕什么,又向岸邊努努嘴。岸上,除了看熱鬧的男男女女,還有隔壁三奶家的兩個孩子,年齡和我相仿,也都七八歲的樣子,三爹生病早已去世了,孤兒寡母生活艱難,年底各家熱熱鬧鬧備年貨,他們家卻冷冷清清。我稱呼男孩叫大爺,女孩叫二姑,兄妹倆手里拿著破笊籬,早就眼巴巴地站在岸邊,準備等到戽魚結(jié)束后下來撿漏。父親和高哥乘人不備,從筐里偷偷地拿出幾條魚,用腳踩進淤泥,然后抬著魚筐邊上岸邊呼叫:放茬子嘍、拾干灘嘍!大爺、二姑和幾家沒有參與戽魚的孩子們,便赤腳狂奔,紛紛跳進魚塘,這樣,他們幾家在年上也會有魚吃了。其實,老百姓是很善良很聰明的,既能幫助別人,又能給人尊嚴。 “放茬子”和“拾干灘”這兩個詞語,如今的孩子們很少懂了,而對于我們這些60后們,卻是再熟悉不過了?!胺挪缱印敝傅氖呛档剞r(nóng)作物收后對老百姓開放,例如拾山芋,生產(chǎn)隊集體收完以后,還有許許多多小山芋埋在泥土里,放任不管,讓人們進去隨意撿回家;“拾干灘”指的是水塘戽干、大魚收拾完畢后,先不拆壩回水,讓沒有參與戽魚的人們,進塘里撿拾那些埋在淤泥里面的小魚小蝦。扯遠了,再說戽魚,父親和高哥幾個把滿滿的幾筐魚搬上岸,抬進我家院子里。奶奶點起煤油燈,挑亮燈頭,放在院子中央的磨盤上,參與戽魚的幾家大人小孩到齊,紛紛圍攏過來。戽魚總指揮四爹蹲下身子,大魚分成幾堆,小魚分成幾堆,讓各家認領(lǐng)。各家認領(lǐng)以后,并不急著拿魚回家,而是掂量著分得魚的多少,家庭人口的組成,互相客套起來:哥,你家人口多孩子多,個個跟饞貓似,我這幾條鯉魚你拿去!說著,撿起自己攤上的幾條大鯉魚扔了過去。叔,你家老人牙口不好,我這幾條大鯰魚刺少肉多,你拿回去給老奶奶吃吧!說完,拎起攤上幾條大鯰魚遞了過去。在那饑寒交迫、艱難困苦的歲月里,人們之所以感覺有年味,就是因為大家能夠抱團取暖,那滿滿的年味,其實是一種互相攙扶、互相幫助、互相關(guān)愛的人情味。 這些都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如今的新年,人們魚肉齊全,再也不需要冒著刺骨的嚴寒,淌水到河里戽魚了,但如今的年味,卻少了許多人情味。在童年那不經(jīng)意的年華里,總是無端留下許多風景,來不及欣賞,便以錯失。生命看似很長,能在我們腦海里留下痕跡的,真的不多,不是發(fā)生的太少,而是當我們留意時,總是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