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學生時代在城市里看電影是很方便的事情,普通電影二毛五分錢看一場,兒童專場每人只要五分錢,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電影院觀看各類電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革初電影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國產影片幾乎都被視為毒草遭遇到批判,影業(yè)歇業(yè),影院關門。革委會成立后影院雖然開門了,但也就是寥寥幾部影片反反復復地放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知青時插隊在西南邊陲隴川縣大山深處的一個景頗族山寨,這個犄角旮旯處的寨子只有近三十戶人家,通往外部世界只有幾條崎嶇的雞腸小道,相鄰最近的寨子需徒步翻山越嶺四個多小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時候尚處于原始農耕狀態(tài)的山寨中文化生活幾乎是空白,當然更不要說看電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據(jù)說縣城有一個禮堂兼電影院,但很少放映電影,主要是缺電。那時候縣城靠一個水池蓄水發(fā)電,每天僅在晚間有少數(shù)的部門有兩個小時供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景頗山寨的寨民看電影是很難想象的事,外出看電影山高路遠,去縣城須往返兩天長途跋涉得不償失,而想在山寨看到露天電影那簡直是奢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在山寨當知青那些年我還真看過一次電影,而且居然就在約島壩共洞山寨里看電影。這是國家為邊遠山區(qū)設計配置的一種小型流動電影放映機,使用16毫米電影膠片,體積小,重量輕,配備一臺使用人力的腳蹬發(fā)電機提供電影放映所需電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共洞寨大部分寨民此前沒有見識過電影,看電影算得上是寨子里很稀罕的一件大事了。這天寨民都沒有出工,山上老寨的男女老少寨民傾巢出動,很早就來到了約島壩的新寨子,等待電影隊到來。一塊空地上,幾個漢子早早地用粗大的龍竹豎起了準備掛屏幕的門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寨子的馬哥頭牽著兩匹馱著放映設備的馬匹來到寨子里,緊張的準備工作后天漸漸黑了下來。早就吃過晚飯的百多號新、老寨子的寨民們席地而坐,安靜地在兩米見方的屏幕前翹首以待,社長特別挑選了兩個景頗族壯漢來輪番蹬騎自行車似的發(fā)電機發(fā)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電影開映了,是我已經看過數(shù)次的蘇聯(lián)早期影片《列寧在一九一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電影放映中,放映員熟練地操作放映機,不時拿起麥克風用景頗語簡單講解電影中的情節(jié),介紹一些事物,如這個人是列寧、這個是火車、這些小娃娃肚子餓了、這個女人是特務等等。同時還要照管氣喘吁噓、滿頭大汗使勁騎蹬腳踏發(fā)電機的景頗漢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為是單機放映,放映過程中還要停機更換膠片,兩個多小時的放映過程中放映員一直忙于工作沒有一刻消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屏幕前寨民們鴉雀無聲、全神貫注地盯著銀屏,堅守在寨子里的我們三個知青也堅持看完了這場來之不易且別開生面的電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相信大多數(shù)寨民這天晚上只是在看西洋鏡,影片是漢語普通話,而山寨的景頗人大多不通漢語。語言障礙,蘇聯(lián)文化、歷史背景與景頗族文化的差異實在太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說實在的,文革中的這些年,全中國幾億人就只是反復觀看這兩、三部蘇聯(lián)早期影片以及八個樣板戲,能在邊遠的景頗山寨觀看到電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笫二天寨子又恢復了常態(tài),出工中寨民們三三兩兩的議論著頭晚的電影,幾個景頗漢子一直爭論著影片中短暫的天鵝湖片斷里小天鵝們有沒有穿褲子,爭到最后甚至來找我仲裁求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啦!將近兩小時的影片,他們居然只對十幾秒鐘的抬腿鏡頭印象深刻而且為此爭論不休,我真不知道如何用半生不熟的景頗語向他們解釋芭蕾舞及其服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還有一些人問我屏幕上的人為什么會動?我不知如何應答,我不知道怎么向他們解釋每秒二十四幀畫面連動,以及人眼視覺暫留產生動畫感的光學動畫原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問他們電影好看嗎,他們說好看,問哪里好看,回答女人光屁股跳舞好看,哇!又回到那幾秒鐘的視覺沖擊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個景頗少女說其實她們看不懂電影里的故事,有些東西如火車他們曾經聽說過,但是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次看電影總算是見到火車了。我的心里一陣酸楚,原來他們看電影是想看見平時在山寨看不到的一些新奇的東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最終明白了,他們并不需要理解和看懂電影里的故事情節(jié),不需要明白甚么十月革命和牢記過去,他們需要的是通過電影直觀地感知在邊疆山寨里看不到的世界,從而認識大山外面那個精彩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尚處于刀耕火種原始農耕狀態(tài)下的山寨景頗人難得的開了一次洋葷,我們幾個知青又何償不是呢?這是我在景頗山寨唯一一次看電影、也是知青時唯一看過的電影,是我此生中第一次看露天電影,笫一次看放咉員在現(xiàn)場翻譯解說的電影、笫一次看百十人一場的專場電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此生看電影的經歷大多模糊不清了,唯有知青時候在景頗山寨看過的這場電影印象深刻記憶猶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場電影讓山寨的景頗人大開了眼界,他們從電影中看到了不少新奇的事物和增長了見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對從現(xiàn)代大都市來到原生態(tài)景頗山寨的知青們同樣地開了眼界,這?是一場難以從我的記憶中抹去的特別的電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些年,"知青"本來就是吾輩五味雜陳的一段特別的經歷。"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這句經典的臺詞后來還經常掛在嘴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